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木麻黄青枯病防治研究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麻黄青枯病是茄拉尔氏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细菌病害。文章概述了木麻黄青枯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综述了我国木麻黄青枯病的抗病育种、抗性检测、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混交造林等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对木麻黄青枯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高新技术育种、生态调控技术等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青枯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麻黄青枯病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种毁灭性林木细菌病害.该文全面回顾了木麻黄青枯病的发生历史,系统介绍了病害的病原、症状、发生条件及流行规律,概述了青枯菌对木麻黄的致病机制、木麻黄的抗性分化和变异、抗性测定、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木麻黄青枯病的控制策略和防治措施,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青枯病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植物土传病害,主要发生在湿热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并呈向温带蔓延的趋势,木麻黄青枯病的发生与天气有直接关系,与木麻黄树种、树龄关系密切,与立地环境也有关,并从病害检测、致病机理、抗性育种及病害的防治等方面综述了木麻黄青枯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几种木麻黄抗病虫性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1985年,我们先后调查了平潭、长乐、莆田、惠安、福清、东山等县的不同木麻黄种类(粗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普通木麻黄)对病虫害(青枯病、木毒蛾、豹蠹蛾)的抗性强弱。结果表明,细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比普通木麻黄抗病虫能力强,尤其对青枯病和食叶害虫抗性更为显著,而且较稳定。这些初步调查结果,可作为今后木麻黄第二代更新、抗性良种选育时参考取舍。  相似文献   

5.
<正> 木麻黄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升起的一种严重的木麻黄(Casuarina spp.)病害,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均有发生。广东省惠来和潮阳两县在1969年受害面积达4万亩以上。1985年4号台风过后,陆丰县沿海也发生木麻黄青枯病大流行,枯死达万亩以上。该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早期诊断极为困难,当肉眼可见的植株外部症状表现时,药物防治为时已晚。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未找出一个经济有效的青枯病化学防治方法。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解决青枯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木麻黄青枯病在我国沿海地区发生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在严重发病区经过自我筛选,遗留下一些健康的植株,这些植株是抗青枯病  相似文献   

6.
木麻黄病害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木麻黄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主要树种。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木麻黄病害研究概况,着重介绍木麻黄青枯病的抗性育种、营林技术、生物和化学防治等方面的具体进展,同时也介绍了木麻黄树干疱腐病、衰退病、白粉病等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正> 自五十年代在广东湛江地区滨海沙土引种驯化木麻黄,取得大面积造林成功后,现已成为我国南方海防林带的重要树种。在栽培中发现,木麻黄具有耐碱、耐潮、生长快、干型好的优点,但木麻黄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建成最早的电白林带由于青枯病的发生受到极大损失。青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电白县海岸线长81公里,宜林沙土5万亩。在木麻黄海岸防护林建设中,过去曾负盛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新造林次数的增加,林分生产率不断降低,尤其是木麻黄青枯病日趋严重.在7,8年生的林分中,木麻黄青枯病发病率由造林初期的0.01%发展到第二次更新造林的13—26%;特别是在1972—1975年连续4次11级以上强台风袭击后,导致青枯病的全面蔓延,数万亩木麻黄林一片黄暗,失去葱绿喜人、生气盎然的景象,大量林木感病死亡,造成大面积的疏残林。目前病害还在蔓延中,近年更新造林的7、8年生林分,青枯病发病率在50—60%,严重的达90%,给林带的更新恢复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同时,单一木麻黄的长期种植,土壤中某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揭示了木麻黄弗兰克氏菌和木麻黄根瘤浸提液能抑制青枯菌生长,弗兰克氏菌Or9302和9021菌株的抑菌效果比其它供试菌株高;粗枝木麻黄的根瘤浸提液抑菌效果较山地木麻黄和普通木麻黄的抑菌效果好。苗圃试验表明根瘤量高的苗木对青枯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海木麻黄枯死原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沿海木麻黄枯死现象严重,经调查、镜检及致病性鉴定确认死亡原因是青枯病危害所致。地力及抚育管理可影响发病程度。木麻黄种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别。普通木麻黄发病最重,细枝木麻黄次之,粗枝木麻黄抗病。 福建省沿海地区木麻黄人工林面积约50万亩,目前立木枯死严重,在平潭、长乐县的林  相似文献   

11.
为挖掘与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青枯病抗性(bacterial wilt resistance,BWR)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有效等位变异,加速抗病品种的选育进程,以53 份木麻黄种质为自然群体材料,利用223 个木麻黄EST-SSR 标记对抗、感池进行标记分型与筛选,选择Structure 2.3.4 软件进行群体结构分析,SPAGeDi1-5a 软件计算亲缘关系系数,TASSEL 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标记与抗病性状的关联分析。利用抗、感基因池筛选出用于关联分析且不偏离哈- 温平衡的标记47 个;群体结构分析 将木麻黄种质分为2 个组群;关联分析发现CASeSSR253、CASeSSR022、CASeSSR359、CASeSSR241、CASeSSR242、CASeSSR263、CASeSSR056、CASeSSR052、CASeSSR176、CASeSSR258 等10 个ESTSSR标记位点与木麻黄青枯病抗性显著相关(P < 0.05),对青枯病抗性的解释率在 12.6%~60.1% 之间; CASeSSR359-386 bp、CASeSSR359-370 bp、CASeSSR052-237 bp 及CASeSSR052-255 bp 等4 个优异等位变异具有较高的增效表型效应(> 20.0),CASeSSR253-202 bp、CASeSSR022-190 bp、CASeSSR022-196bp 等位点具有较大的等位变异减效表型效应(> 30.0)。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用病原菌悬浮液及培养滤液等对木麻黄无根苗和有根苗进行接种处理,发现青枯菌PseudomonassolonacearumE.F.Smith培养滤液对木麻黄具有强烈的致萎作用。小苗枯萎主要是由滤液中毒性物质诱导植物产生填充体堵塞导管所致。细菌培养滤液中毒性物质对热稳定,在pH4~10的范围内毒性不受影响,而且能够致萎多种针阔叶树种小枝,具有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在2002—2016年对广东省部分重要林木病害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气流与林木侵染性病害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广东省广泛发生的黧蒴(Castanopsis fissa)枝枯病和桉树(Eucalyptus sp.)梢枯病属于气传病害;气流运动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细菌性叶枯病、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根腐病、相思(Acaciasp.)根腐病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青枯病病原菌开辟了入侵通道;这些病害的防治策略可进行相应调整.气流运动导致广东省部分重要林木病害的发生,建议开展针对气传病害的试验研究来推动今后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使用WFT接种法、喷雾法接种法测定尾叶桉无性系抗青枯病和焦枯病性能。测定的10个无性系结果表明,只有GLU4为抗病无性系,其青枯病和焦枯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和2.67%。综合评价抗病能力排序前两名的无性系是GLU4和GLU1。培育GLU4和GLU1苗木在4个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区域进行造林,其自然抗病结果:抗病GLU4在高风险发病区和中风险发病区几乎没有青枯病和焦枯病病情发生,GLU1在高风险发病区栽培,两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3.07%和24.69%,而在中风险发病区两病的发病率分别只有0.028%和0.039%。  相似文献   

15.
福建沿海地区木麻黄迹地更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建沿海地区木麻黄迹地更新难的问题,在平潭县芦洋农场进行了农地与迹地营造木麻黄防护林带更新试验,根据两带木麻黄生长情况,从土壤机械组成、化学基本组成以及土壤微量营养元素与木麻黄小枝微量营养元素铜、锌、硼、钼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长期种植木麻黄迹地的酸性沙质土,土壤中有效钼长期消耗,造成土壤有效钼的缺乏,是迹地木麻黄生长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针对福建沿海防护林木麻黄品种单一问题,从澳大利亚引进7个木麻黄树种30个种源种子进行造林试验,通过多目标决策法综合评估,筛选出适应能力较强且速生优质的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na)15002种源、山神木麻黄(C.collia)19111种源,粗枝木麻黄(C.glauca)15218种源、13128种源和13987种源,对这些种源进一步进行家系和单株选择,结合无性繁殖的途径,可推广应用于沿海沙地特别是后沿地段造林。  相似文献   

17.
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影响因素及缓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木麻黄不同无性系对木麻黄苗木的他感作用、木麻黄不同无性系苗木对木麻黄他感作用的反应、不同密度林分木麻黄他感作用、木麻黄伴生树种对木麻黄生长的影响及施肥对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影响等的研究,结果表明:(1)木麻黄不同无性系自身他感作用和对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物的抵抗力存在差别。粤601和粤701自身他感作用较弱,自毒能力较小。粤501、粤701和惠1对木麻黄他感作用物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选择木麻黄无性系粤501、粤601、粤701和惠1进行木麻黄二代更新造林能减轻自毒影响。(2)林分密度影响木麻黄他感物质的分泌。高密度使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物质分泌增强、光合作用减弱、净光合速率降低、木麻黄生长抑制加剧。通过低密度造林或及时调整林分密度能有效缓解木麻黄自我生长抑制。(3)湿地松、马占相思和大叶相思叶浸液促进木麻黄苗木生长,用这3种树种作为木麻黄伴生树种进行造林能提高木麻黄生产力,减轻木麻黄自我生长抑制;而柠檬桉与木麻黄混交却抑制木麻黄生长。(4)木麻黄苗木在木麻黄自身他感作用下,施加Ca(H2PO4)2和KC l后,苗根重量和根系活力均增加,施磷、钾肥有利于缓解木麻黄自身生长抑制,提高其更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木麻黄更新难的问题,在福建省平潭县开展了木麻黄无性系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2号无性系具有水培易生根、抗木毒蛾虫害强、营建农田林网和防护片林生长快、早成林和短时间内能发挥防护作用的特点。木麻黄2号是平潭县木麻黄更新中理想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first report of bacterial wilt on fig (Ficus carica) trees in China. In 2014, fig trees with typical bacterial wilt symptoms were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The causal pathogen was determined to be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dentification was based on symptomatology, morphology, BioLog carbohydrate utilization,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es and phylotype‐specific multiplex‐PCR assays.  相似文献   

20.
影响木麻黄青枯病抗性测定的几项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军 《林业科学》1996,32(3):225-229
木麻黄无性系对青枯假单胞杆菌的抗病性测试受到植物材料、接种条件及病级测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无根苗与有根苗上病害的发生具有一致性特征,并且与高度相关,但无根苗更为感病。在三种龄期的无根苗中,以木质化的褐梗最为感病,绿梗次之,嫩枝较为抗病。青枯菌在连续培养14天后接种致病力不减。病害的相对强度在直射光、散射光及灯光等三种光照条件下无明显区别。病害强度随着接种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但当达到一定程度后便趋缓。研究认为在室内以中等浓度的青枯菌液接种木麻黄无根褐梗苗是快速测定其抗性的一个可靠方法,并就采用相对病害强度代替发病株率作为病级指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