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南坡鹿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田保护区经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海南坡鹿种群取得稳定发展,目前坡鹿种群数量已经发展到300余头,但是影响海南坡鹿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该文从人类活动、坡鹿栖息地、蟒蛇捕食坡鹿、坡鹿遗传多样性及坡鹿的疾病等5个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保护对策,为保护海南坡鹿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使海南坡鹿种群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山东牛心柿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侵染牛心柿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致病性,初步构建其侵染谱,为柿树病害的病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牛心柿的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病原菌,根据菌落和孢子形态特征及其 rDNA-ITS 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采用以菌饼进行伤口和非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的离体接种试验分析其致病性。【结果】从感病牛心柿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获得9个病原菌分离物,菌落及孢子形态特征显示均为炭疽菌。以真菌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 ITS6和 ITS4为引物,以菌丝总 DNA 为模板,扩增获得病原菌 rDNA-ITS基因片段,经 rDNA-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将该病原物鉴定为柿树炭疽菌,将其 rDNA-ITS 基因序列提交到 GenBank 数据库(基因登录号 KF010811)。牛心柿炭疽病菌和次郎炭疽病菌对不同品种柿树的致病性相同,均无差异性,对果实的致病性比叶片强;接种7天后,叶片无病斑或病斑较小,菌饼无伤口接种几乎不发病,在叶片上不产生病斑,果实上病斑较小;不同的接种方式在果实和叶片上产生的病斑大小为:菌饼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接种>菌饼无伤口接种;牛心柿炭疽病菌和次郎炭疽菌对桃、苹果、梨等果树的叶片和果实均不致病。【结论】柿炭疽病菌具有一定的专性寄生性,对除柿树外的其他果树不致病,且在遗传上有一定的保守性,因地理距离产生的变异很小,这些特性对于柿炭疽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削弱因病菌的遗传变异而产生的抗药性,从而有利于炭疽病的防治。在柿树有伤口时最易侵染致病,雨天或高湿度的情况下经孢子侵染致病的可能性居其次。在田间管理时注意避免造成柿树伤口感染,或者避免在下雨天气进行修剪,可最大程度地减轻或消除柿树炭疽病菌的侵染以及柿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病流行而造成的减产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患病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中分离到三株细菌,将分离株制备的菌液分别采用口服、肌肉注射、皮肤损伤浸泡、皮肤不损伤浸泡4种方式回归感染棘胸蛙,结果显示,除口服方式外,其他各种感染途径均能使棘胸蛙发病并导致死亡,且对蛙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16S r DNA序列等方法鉴定该致病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同时,通过抑菌圈法研究了该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奈替米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新霉素、林可霉素、先锋霉素、氯霉素、吡哌酸、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红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红叶石楠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叶石楠叶斑病是江苏地区红叶石楠的一种主要叶部病害,严重时叶片能形成大面积枯死斑,阻碍了红叶石楠的生长并降低其观赏价值。2011年6~9月通过对红叶石楠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室内外人工接种致病性测定试验、病原菌的形态观察及ITS序列分子鉴定,将该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其室内接种130 h后,感病率和感病指数达到最高,接种叶片全部发病,感病指数达85,发病率100%;室外接种240 h时,病斑平均直径为7.8 mm,发病指数为50.7,发病率达94.28%。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为黑色,分生孢子梗短,圆柱形,无色,长3.0~5.1μm;分生孢子4个隔膜5个细胞,纺锤形,直或稍弯曲,23~25μm×7~9μm;顶端细胞着生2~3根无色附属丝,不分枝,长31~32μm,宽1μm左右;尾胞上着生中生柄1根,长6~7μm。  相似文献   

5.
从铁力某蛙场患红腿病的林蛙体内分离出细菌,通过细菌培养、菌落形态观察及染色镜检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即为病蛙的致病菌。利用中草药乌梅、黄芩、大黄、黄柏、连翘、金银花、五倍子和菖蒲等的提取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对乌梅、五倍子、黄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王春晴  李蕾  刘强 《林业科技》2011,36(1):30-33
采用GC—MS技术,比较木麻黄凋落物、根和根际土壤3种浸提液的成分差异和含量差异的结果表明:3种浸提液(凋落物、根系和根际土壤乙醚浸提液)中的有机化舍物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别,凋落物和根际土壤的乙醚浸提液中特有成分分别为维生素E和苯酚;3种浸提液中都含有的成分是羽扇烯酮和羽扇豆醇;羽扇烯酮在浸提液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凋落物(7.39%),根际土壤(2.65%),根(2.28%);羽扇豆醇在浸提液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凋落物(3.22%),根际土壤(2.65%),根(2.0%)。  相似文献   

7.
邹昊 《绿色大世界》2012,(3):283-285
从来自冷库中的样品中共筛选分离出5株低温细菌。对分离的低温细菌进行了分类鉴定,主要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对其中的2株细菌作了16S rDNA测序并通过BLAST比对进行了鉴定。生化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分离到的低温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经16S rDNA鉴定的3株低温细菌全部为假单孢菌属的菌株。  相似文献   

8.
以银杏鲜叶(样品1)、银杏干叶(样品2)和银杏陈叶(样品3)为原料,制备了3个样品的乙醇提取物,采用HPLC-DAD-MS法分析3个样品中银杏叶色素类化合物的组成;通过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和HPLC制备色谱等技术手段对样品2和样品3的银杏叶色素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从3个样品中初步推测出24种银杏叶色素类化合物,其中叶绿素类化合物17种,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7种。从样品2和样品3的乙醇提取物浸膏中分离纯化出10种银杏叶色素单体化合物,通过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分别为:β-胡萝卜素(A)、脱镁叶绿素a(B)、脱镁叶绿素b(C)、叶黄素(D)、植基紫红素18a(E)、焦脱镁叶绿素a(F)、 132-羟基脱镁叶绿素a(G)、 132-羟基脱镁叶绿素a′(H)、 132-羟基脱镁叶绿素b(I)、 132-羟基脱镁叶绿素b′(J),其中E、F、G、H、I、J为首次从银杏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愈创木酚变色、苯胺蓝平板退色和酶活性测定筛选出高效降解竹材木质素的菌株。结果表明:通过腐烂的竹材等34份样品分离纯化出139株真菌;通过0.04%愈创木酚和0.1‰苯胺蓝平板初筛,从分离纯化的139株真菌中筛选出具有产木质素降解酶活性的7株降解菌;7株降解菌经液体产酶培养基复筛得到2株高效产降解木质素酶活的菌株:培养7 d,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达72.558、23.769、55.044和34.611、38.781、82.646 U/mL;2株降解菌FG-35和FG-98分别鉴定为革耳菌Panus lecomtei和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us。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新林1号杨叶部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从新林1号杨上分离获得病原菌XL-1,其菌丝白色,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平展,边缘整齐,不产生色素。经柯赫氏法验证XL-1是引起新林1号杨发病的病原菌。提取XL-1菌丝DNA,DNA质量较好,以ITS1/ITS4为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542bp目的条带,经BLAST比对序列与登录号为MH212236.1 Botrytis cinerea覆盖度为100%,相似性为100%。下载相似性序列及Botrytis属标准菌株ITS序列,经MEGA 7.0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XL-1与B. cinerea聚为一支,XL-1被鉴定为B. cinerea,这为下一步研究杨树灰霉病致病机理及综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广州动物园从海南引进一对海南坡鹿进行饲养和繁殖,至今已繁殖5胎,成活4头,成活率达80%。海南坡鹿在广州地区的发情期为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发情高峰期为1~2月,妊娠期237—240天。海南坡鹿的精饲料以正大康地公司出口的奶牛D19颗粒料为主,辅以黄豆、苹果、番薯,草料以象草和苜蓿草为主。海南坡鹿引种到广州地区进行繁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沙棘叶中甾醇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阮栋梁  杨晓静  李和 《沙棘》2004,17(2):18-21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硝酸银-硅胶制备薄层层析,从沙棘叶的乙醚提取物的不皂化物中,分离得到了三种甾醇,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SDS-PAGE技术、间接免疫酶标光镜定位和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对银杏枝条中的营养贮藏蛋白质(VSPs)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细胞学特性及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运用制备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并制备银杏32和36ku2种营养贮藏蛋白质抗原,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获得银杏32和36ku2种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多克隆抗体。银杏VSPs主要分布于落叶期当年生枝条的次生韧皮部细胞中,呈现出团块状、颗粒状和均一状3种形态。在新梢生长期,积累在枝条中的VSPs逐渐降解消失,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从多年被废弃畜禽血液浸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6株菌株.根据在酪蛋白/明胶平板上蛋白质水解圈比值大小初步确定8株菌株为被选菌株;并分别在Hb发酵培养液中发酵72 h,测定蛋白酶活力、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Hb降解率,最终确定一株菌株(编号为:L act5.Ⅲ)为最佳菌株;经过菌落形态观察初步确定为细菌,进一步测定生理、生化反应指标,鉴定该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  相似文献   

15.
从引进的日本土壤改良剂中富集分离得到1株光合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鉴定为该菌株属于红假单胞菌属。以泰国柳叶蕹菜为试验材料,用GRH-507菌液稀释500倍在蕹菜幼苗期、生长期进行叶面喷施,以等量的清水作对照,在成熟期调查蕹菜的产量。结果表明,喷施500倍GRH-507菌液稀释液能提高蕹菜的产量,两次收割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31.03%、20.74%。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越冬期枣树组织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并从中筛选出对枣缩果病病原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从越冬期健康枣树的树皮、枣股、枝条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225株,共鉴定出12个真菌属,其优势属为茎点霉属、链格孢属、毛壳菌属和镰刀菌属。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健康枣树组织中内生真菌分布普遍,种类丰富;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差异。室内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在225株内生真菌中,有25株内生真菌对枣缩果病病原茎点霉菌1-2有抑制作用,最高抑菌率为85.45%;有14株内生真菌对病原壳梭孢菌1-5有抑制效果,最高抑菌率为76.00%;内生真菌F7和F8对两种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而且均有明显的抑菌带,这说明上述两株菌均可产生抗菌代谢物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强致病菌株用于木麻黄抗病育种研究工作。[方法]在广东沿海木麻黄青枯病发病区采集病根,开展病原菌两种不同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对分离出的31个病株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采用稀释分离法及根系溢出法在TTC培养基上共分离出了31个病原菌株,根系溢出法操作简便,杂菌含量低,分离率在60%左右,可作为常规稀释分离法的补充。31个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只有22个菌株扩增出了特异性条带,经测序比对确定这22个菌株为青枯菌。青枯菌株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致病性在无性系间、菌株间及菌株与无性系间的交互作用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接种方法间菌株致病性相关系数值较小,介于0.496 6~0.731 0之间,即室内水培接种与小苗盆栽接种不存在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综合选择在不同无性系及不同接种方法中均具有较强致病性的GL-2、H、M、TC-1、F、Q菌株作为下一步木麻黄种质资源抗性鉴定及抗病育种研究试验菌株。  相似文献   

18.
应用传统的培养方法分离菌根真菌,应用ITS rDNA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菌株的分类鉴定,并结合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菌根真菌进行检测。传统培养得到了2种与杜鹃花菌根真菌亲缘关系十分密切的真菌,分别为Phialocephala fortinii和Epacris pulchella root associated fungus。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到1种菌根真菌为Rhizoscyphus ericae。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疱锈病重寄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疱锈病是樟子松枝干上的主要病害,为利用重寄生菌对樟子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Alb.et Schw.)Wint.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得到重寄生菌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 Sherb.、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并测定ITS序列,获得基因登录号。经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存在两种不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