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治理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治理出现了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比如人口"空心化"、人口流动常态化、乡村社会阶层多元化等。在这一背景下,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乡村治理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本文在充分认识到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的前提下,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乡村治理结构——合作共治治理结构,实施"丰"字型的乡村治理运行机制,并提出了巩固乡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核心纽带作用、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同样面临着乡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同时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主导式乡村环境治理模式面临困境,即忽视了乡村农民主体的作用。现阶段只有在乡村环境治理中,积极培育农民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为乡村环境的长效治理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只有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组建乡村环境组织,制度保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发展乡村经济,才能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实现乡村环境的良好治理。  相似文献   

3.
日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开展了远程教育专家"乡村行"服务农民活动。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组织30余名"远教专家"深入乡村种植基地、养殖小区,面对面地解答农民在种养过程中遇到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乡村旅游与三农问题的关系作为主线,分析了日前金融危机下发展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平衡缓解并解决"半市民化"状态.对发展乡村旅游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较为适宜的发展模式:乡村居民+企业+协会+政府模式,乡村居民+协会+政府模式.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级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村级治理中村民参与程度不高、管理组织效率低下、农村人才外流,降低了村级有效治理的程度。基于这些农村问题,在浙江省枫桥镇"枫桥经验"指导下,伴随着政府职能下沉的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格局得到强化。社会组织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治理活力,耿集乡贤工作协会作为农村组织在理论创新、文化引领和实践探索方面为我国村级治理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相似文献   

6.
贵州天龙屯堡"政府+旅游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充分整合乡村旅游各方资源,有效兼顾了乡村旅游开发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北京郊区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化提供了借鉴。北京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创新应注重以下方面:一是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组织认识;二是坚持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三是保证社区居民的参与权利和福利增长;四是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五是因地制宜进行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国内乡村旅游业历经三十年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政策法规支持少、基础设施建设无序、产品开发缺乏异质化性等问题。借鉴法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政府要主导制定乡村旅游政策法规,通过“政府+协会”组织推动,凸显地方特色,保证当地农民经营主体性,提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是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性举措,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湘西州"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是湘西州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最为快捷、最为有效的手段,乡村振兴为湘西州"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分析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施湘西州"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价值,找准湘西州"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在服务湘西州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更好的服务湘西州乡村振兴,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乡村建设的重点逐步由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扩展为"生活、生产、生态"三位一体的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民群众的组织者、资源要素的激活者、乡村产业的引领者、农民权益的维护者,是切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组织载体,也是促进城乡融合、要素融通的有效平台.实践证明,农民合作社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0.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定位,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速"四新"成果进村入户,为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组织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科技助力,实施精准扶贫;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及有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日益变革,新产业新业态快马加鞭的形成,农民教育处在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的"交叉地带"涉及到方面,并凸显出需求多元化、复杂程度高等显著特征,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立足于农民发展的多元化需求,统筹谋划、整体设计,构建农村教育培训新格局,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我县一些地方的农民自愿组成了形式多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2年7、8月,我县分别在逐卜乡逐卜村正式成立"龙州县逐卜农产品产销协会",下冻镇下冻村正式成立"龙州县下冻农民黄瓜专业协会".两个协会现已发展会员1726人,幅射带动农户5100户.  相似文献   

13.
郭建  承晓培 《吉林农业》2012,(3):223+222
文章从农村公共物品的角度,介绍了农田水利供水机制与方式的变化,对市场化的水利改革、国家、乡村组织有了新的认识.研究发现,国家与乡村基层组织基本上退出了农田水利的供给,但两个替代性的制度选择——农民用水协会和“一事一议”——均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使得与农民最密切相关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无法起到蓄水排涝和缓解旱情的作用.大中型水利设施与农民的需求相脱节,使现有的水利设施陷入废弃状态,农田水利陷入困境之中.所以在农田水利供给上,要考虑不同规模,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国家、水管单位、乡村组织、农民几个方面来建立农田水利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14.
对“寿光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并肯定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寿光模式"。"寿光模式"主要是寿光市组织引导农民,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实现乡村繁荣振兴的创新实践,其本质是一种以产业振兴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模式。对此,我们作了专题调研,探索这种模式的成功之处以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乡村公共决策中的农民参与一方面体现了其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了管理者决策理念、决策方式的更新与转变,同时乡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了多样化的参与路径。但是由于参与过程中管理者的角色、农民的认知和乡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等困境限制了农民参与乡村决策的效果。因此,要通过加强村组的管理能力,提升农民参与的认知能力,以促进乡村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农村发展以城镇化、非农化为主导。随着乡村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传统文化消退、人才流失、产业凋敝等现实问题日趋显现,实施"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建设势在必行。农民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乡村建设理应突出农民需求导向。遵循"反规划"的乡建规划理念,推行以农民需求为前提的规划设计;挖掘居村农民的农耕智慧,振兴以农民发展为核心的乡村产业;创新以农民生活为导向的乡村文化,增进农民身份的自我认同;倡导农民主体的多元参与,实施以农民为主体的基层治理,是新时代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乡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在引领农民创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乡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转型发展,其引领和带动作用将更加显著。通过分析福建省乡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制"、"土地股份化+专业合作组织"等推动和引领农民创业的模式,指出各种模式的作用和应用条件,提出深化乡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引领农民创业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时代抓好"三农"工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就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求"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以乡村土地为实践平台,以政策战略为思路设计,农民群众作为乡村主体,其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乡风文明的程度以及乡村振兴的进程。乡村振兴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现实价值主要表现为:打破"农民——农村"的话语规定,树立新时代农民形象,促进"农民——农村"的"五位一体"建设。乡村振兴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坚持农民主体,村委直接领头,基层党委和政府部门规范谋划、监督问责,高校研究团队、乡贤、大众传媒充分发挥优势,共同维护农村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一、创新土地流转协调服务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村组织和乡镇政府在土地流转中主要的角色就是协调服务.从问卷调查看,在回答"土地流转中农民最需要村组织做什么"时,有51%的农民认为,村组织首先应做好协调工作,并有40%的农民愿意委托村集体组织流转土地,有37%的农民认为村组织(包括协会)和乡镇政府应该协同做好流转合同的鉴定服务和纠纷调处工作.在回答"农民最希望政府做好哪些促进土地流转工作"时,80%的农民认为应该切实保护好流转双方的权益;这就对村组织(协会或中介组织)和政府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一是结合土地确权搞好土地承包期延长和承包地"微调"和"整合"工作,保障人心稳定和为土地集中流转上项目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