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硝酸一次消解同时测定土壤中Cd、As、Hg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硝酸在水浴中一次性消解土壤样品,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镉、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砷和汞。其检出限镉为0.053 ng m l-1、砷为0.011 ng m l-1、汞为0.008 ng m l-1,线性范围镉为0~4 ng m l-1、砷为0~40ng m l-1、汞为0~2 ngm l-1。回收率在93.0~104.0%。本方法简便了消煮过程,一次消解能同时测定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  相似文献   

2.
《土壤通报》2020,(3):630-633
对一次消解样品、添加抗干扰试剂、同时测定土壤中汞、砷、硒、锑元素含量的原子荧光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加入3%浓度的酒石酸溶液可以改善汞、硒的测定结果,使汞、硒含量控制在标准值范围内;(2)铁盐的加入可以改善锑含量测定结果偏低的情况;(3)砷含量测定结果不受酒石酸和铁盐添加的影响;(4)水浴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准确,灵敏度高,适合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元素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双道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建立双道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砷、汞的方法,研究了线性范围、检出限、准确性、精密度及回收率等。在最佳条件下,砷、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11μg·L-1,0.05μg·L-1。  相似文献   

4.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微量砷和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微量砷和汞的方法,加快了检测速度,并且通过消解后的试液用荧光光度计同时测定2种元素,简化了操作,提高了灵敏度及回收率,拓宽了线性范围。  相似文献   

5.
对连云港市水稻主产区的土壤、灌溉水和稻米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水稻灌溉水所含重金属污染较轻,没有对稻米品质造成影响,完全符合无公害稻米生产要求。(2)土壤中砷、铅、镉的平均含量超过国家和江苏省背景值,砷、镉、铬、铅和汞的单项污染指数P<1,污染分担率排序为砷(42.56%)>镉(37.00%)>铬(7.78%)>铅(7.22%)>汞(5.54%),土壤主要以砷、镉污染为主;综合污染指数P综=0.59<0.7,属1级,为安全清洁水平,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重金属环境质量要求。(3)稻米中4种重金属污染排序为铅>汞>镉>砷,以铅和汞污染为主;除铅外,稻米中重金属富集效应不明显,徐稻3号累积铅的能力较强,稻米中镉的含量与土壤中pH值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连云港东辛农场地区1.02万hm~2水稻生产基地生态环境进行了考察,并对生产区域内的灌溉用水和土壤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和监测,灌溉水检测了汞、镉、砷、铅、铬(六价)、氟化物和pH值,土壤样品检测了17个采样点的镉、汞、砷、铅、铬、铜和pH值,得出该地区灌溉水、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符合绿色食品水稻的生产基地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福建省铁观音茶园土壤中主要污染元素的含量状况及其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福建省铁观音茶主产地安溪、华安和永春县150 个茶园土壤中铅、镉、砷、铬、汞、铜、氟的含量, 并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表明, 所有土壤的镉、铅、氟含量, 97%以上土壤的铬、砷、汞含量均低于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853—2004)中相应的限量; 92%以上土壤的镉、铬、砷、汞含量和70%以上土壤的铅含量低于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 5199—2002)中相应的限量。变质岩发育的土壤镉和氟含量较高, 砂岩类发育的土壤铬含量较高, 流纹质凝灰岩类发育的土壤铅含量较高, 流纹岩类发育的土壤砷含量较高, 闪长岩类发育的土壤汞和铜含量较高; 水稻土改种的茶园土壤镉、铅和汞含量较高, 铬和砷含量较低; 赤红壤发育的土壤中铅含量较高, 黄壤发育的土壤中铬和砷含量较高, 红壤发育的土壤中铜含量较高。就所研究的元素而言, 大部分供试茶园土壤是清洁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探讨了广州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了95份土壤样品中铅、镉、铬、砷、汞的含量水平。土壤中铅、镉、铬、砷、汞的含量分别在6.44-153.10mg/kg、0-0.682mg/kg、5.82-101.60mg/kg、0.04-45.36mg/kg、0.01-0.32mg/kg之间。就污染的普遍性而言,铅污染最为普遍,其次是砷污染;就污染的程度而言,镉污染最严重,其次为砷、汞。对比今昔污染变化,广州市土壤污染治理已了得显著成效,但仍需努力。土壤中镉、砷、汞三种元素的变异系数。特别是镉的变异系数较大,这可能预示着点源性污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用化学方法测定了陕西省太白山山地土壤中氟铜。锌、砷、钼、锑、钨、汞、铅和铋等元素的含量。结果如下: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主要取决于成土母质;微量元素在剖面中的分布受成土过程影响;铜、锌、钼和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世界土壤。  相似文献   

10.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总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研究了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总砷的仪器条件、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等,比较了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土壤标准样品测定的准确度。在最佳条件下,砷的检出限达到0.016mg·kg-1,精密度4.6%,回收率在94%以上。表明该方法对土壤中总砷的测定具有简便、高效、适用性强的特点,克服了国标方法步骤繁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全省23个城市46片主要常年蔬菜基地土壤采样分析,测定了53个土壤样品的pH及重金属镉、铅、汞、砷、铬的含量水平。采用重金属污染因子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污染因子依次为汞、铬、铅,有14个调查土壤样品超标,不合格率26.4%。  相似文献   

12.
采集耕层(0~20 cm)土样325个,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川中典型丘陵区土壤中砷和汞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砷和汞含量分别为(8.57±0.175)mg.kg-1和(0.078±0.067)mg.kg-1,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土壤砷含量在空间上整体呈环状分布,以西北部云绣-赵镇一带和中东部黄家乡-三溪-金龙一带呈现出2个高值中心(〉10.5 mg.kg-1),并由这两个中心向北部和东南部两侧逐渐降低。汞含量整体也呈环状分布,但局部出现斑点、块状区域,高值中心(〉0.090 mg.kg-1)有4处,分别位于赵镇、西沟、白果及淮口附近,汞含量沿中心区向两侧逐渐递减。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土壤砷和汞含量总体呈现出灌溉水田最高,疏林地最低的特点。不同土壤质地间砷、汞含量差异显著,砷含量在粘土(10.09±2.93 mg.kg-1)中最高,汞含量在中壤土(0.112±0.120 mg.kg-1)中最高。此外,土壤pH值与砷、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土壤有机质与二者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原子荧光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建立草莓中汞、砷、镉、铬的快速定量测定方法。将待测样品经石墨消解仪消解赶酸制备成待测液,上机分别测定汞、砷、镉、铬的含量。结果表明,这4种重金属元素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6~1.000的范围内,检出限分别为汞0.028μg/kg、砷0.062μg/kg、镉0.14μg/kg、铬4.76μg/kg;3水平实验的回收率的范围为80.2%~108.3%,变异系数范围为1.58%~26.34%;标准样品的检测结果都在标准值范围内。本实验建立的方法仅需1次前处理即可测定草莓中汞、砷、镉、铬4种重金属元素,线性相关性好,检出限低,准确性好,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可批处理,节约试剂耗材和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分析大米中总砷的残留量,实验采用硝酸—过氧化氢对大米样品进行微波消解前处理,利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大米中总砷含量,本方法精密度高,回收率高,提取完全,简便快速,能使常规溶样方法中易挥发和损失的砷元素被全部保留,是大米中砷及其他农产品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测定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3种常见的茄果类蔬菜(番茄、辣椒和茄子)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蔬菜-土壤对应的田间采样,测定蔬菜及其产地土壤中5种重金属(镉、铬、铅、砷、汞)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发现,3种蔬菜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存在一定差异,5种重金属被蔬菜吸收的容易程度为镉铬铅、砷、汞。同一蔬菜的蔬菜重金属超标率和土壤重金属超标率存在明显不一致的现象。其中,蔬菜镉、铬、砷、汞的超标率均低于其对应的土壤样品超标率,而蔬菜铅的超标率则高于其对应的土壤铅超标率。通过建立菜-土重金属含量的回归分析模型,明确产地土壤重金属对茄果类蔬菜重金属富集的影响,并推算出种植该类蔬菜的土壤重金属安全阈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分析了市郊蔬菜基地土壤中有效养分、pH值及砷、汞、铅、铬含量,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值相比,结果表明菜园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增加幅度大。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砷、铅、铬,符合福建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要求,4个样点土壤中汞含量超过二级标准,污染指数Si=1.27,汞是主要的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省徐闻县5个乡镇土壤样品中重金属(镉、汞、砷、铅、铬和铜)含量进行了检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徐闻县绿色食品原料(菠萝)基地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5个乡镇的土壤环境质量均为一级,达到安全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8.
自然源汞释放对全球大气汞的贡献和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地表过程释汞是大气汞重要的自然源,土壤空气汞浓度与大气汞浓度差决定着土壤/大气汞的交换通量。基于目前测定土壤空气中汞浓度的缺点,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土壤空气汞浓度的方法。本研究在南京六合循环农业生态区采集了水稻土壤剖面空气,并对样品总汞浓度进行了分析。利用本实验装置,真空泵在低流量下连续抽取土壤剖面空气并预富集于金管上,并结合冷原子荧光法(CVAFS)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方法检出限为0.023 ng m-3,水稻土壤空气汞浓度变化范围在6.0~18.9 ng m-3。平行实验装置在同时测定实验室大气和农田土壤空气汞浓度时,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同时对比实验证明没有采集土壤表层大气。实验装置简单,野外操作方便,能准确和精确的测定水分不饱和土壤空气中汞浓度。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HPLC-HG-AFS(高效液相-氢化物发生联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灌溉水、土壤以及玉米的砷形态方法。该方法对4种砷形态(AsⅢ、DMA、MMA、AsⅤ)的方法检测限LOD为1.83~4.89 g/L(灌溉水直接测试,土壤和玉米经提取稀释5倍)。线性相关系数r达0.999以上。将该方法用于灌溉水、土壤以及玉米的砷形态测定,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70.20%~107.27%之间,同一样品平行处理7次,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肥料中砷和汞,进行消解条件、精密度、回收率等试验。方法显示,砷的检出限为0.014μg/L,汞的检出限为0.001 6μg/L,6次平行相对标准偏差<3%,3个水平的砷加标回收率90%~110%,汞加标回收率77%~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