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1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_1,对其6个性状进行混合选择和单性状集团选择;由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_2,进行回交混合选择.结果表明,无论采取哪种方案,对单株籽粒蛋白质产量、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均具有较高的选择效率,三轮平均在5%以上.从单个性状的遗传进度看,集团选择效果最大;对群体的改良,以混合选择最优,其次是回交混合选择,二者均有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而集团选择不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就选择阶段而言,集团选择、混合选择和回交混合选择分别在第一、二、三轮选择效果最高.本文还对小麦轮回选择方法应用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太谷核不育小麦应用研究—两种轮回选择方案对小麦群体改良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显性雄性不育小麦为材料,采用改良半姊妹和混合轮回选择两种方案,对同一基础群体C_0进行了四轮选择.结果表明,对主穗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主要产量性状,两种方案均有较显著的改良效果.遗传进展比较,改良半姊妹方案所取得的进展较大,但两方案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准.对降低群体植株高度,用改良半姊妹方案的效果极显著,而混合轮选较差.同一方案逐轮间各性状的增进值较小,呈波浪式进展趋势.群体变异程度比较表明,两种方案逐轮群体的变异系数皆呈下降趋势,改良半姊妹方案的下降幅度略大于混合轮选. 相似文献
3.
不同世代太谷核不育小麦对花药成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杂交一代可育株和不育株,及二、三、四代可育株花药的离体培养,结果表明:1.不育株花药培养能够获得植株再生;2.杂交一代的可育株花药出愈率最高,绿苗分化率亦最高;3.基因型对花药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定向回交;转育和轮回选择方法,将核不育基因源转育到巴盟黄淮区优良品种(系)的群全或个体中,应用南北两地跟踪测试的方法,简化和加速了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进程,拓建了小麦动脉基因库,为小麦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对核不育基因源的遗传、代换、骨干亲本的不育基因定向转育、混合互交和轮回选择等技术环节进行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7.
一、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轮回选择最早是由Hayes和Garbe(1919)提出的,Jenkins(1940)、Hull(1945,1952)和Comstock等(1949)先后详细阐述了应用于玉米的轮回选择程序。轮回选择的基本步骤是:(1)杂交产生后代;(2)鉴定后代,从中选择表型最优株;(3)把选择出的最优株互相杂交形成下一轮群体。轮 相似文献
8.
1Dx5亚基特异PCR标记在小麦品质性状群体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1Dx5亚基特异PCR标记对改良品质性状的Ta1小麦轮回选择群体C4进行了分子检测,并通过SDS-PAGE电泳对其结果的验证,以探讨群体5亚基基因型的组成及其特异PCR标记用于轮回选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1Dx5亚基特异PCR标记在具有1Dx5亚基的单株中均扩增出450 bp的基因片段,生化标记检测也证明所有能扩增出450 bp片段的单株均含有5亚基的条带,分子标记与生化标记结果一致,而且PCR扩增结果的重复性好。说明1Dx5亚基特异PCR标记的选择准确率高,完全可用于Ta1小麦群体改良中1Dx5亚基基因型的检测;(2)构建的轮回选择群体C4中携带1Dx5亚基的优质基因型比例高,达56.81%,且大都伴随与之连锁的10亚基出现。生化检测表明群体中同时产生5+12稀有亚基和14+15与5+10的聚合体。 相似文献
9.
不同遗传背景矮败麦发育上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4-1995年通过对转育4代的120个不同遗传背影的矮败麦后代分离出的不育株与散粉株的比较得到如下结果:1.不同遗传背影的不育株与其姊妹散粉体的株高均差异明显,且此差值的大小与散粉株的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遗传背影下散粉株株高的变异九最小,不育株次之,而以散粉株与其姊妹不育株高差值的变异系数最大;2.不育株的抽穗期比其姊妹散粉平均推迟3.4d,d开颖传粉期推迟更多。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作物育种便开始了轮回选择方法的应用,在异花授扮作物玉米上成为一种新颖的育种手段,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杂合的群体将按(1-(1/2~q))~r公式逐代分离迅速纯化,……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初步证明:1.使用桥交组合的转育方法,能使符合当地育种目标的玉米材料B_(774)、B_(80—1)、吉_(63)×华_(160) 、吉_(63)×B_(73)等由原来出愈率为0.分别提高到4.43%、2.5%、5.8%和2.75%,原来出愈率为0.3%的沈单_3转育后,其子一代的出愈率也高达4.4%.2.作“桥”材料的出愈率与桥交组合F_1的出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γ=0.9741,P<0.01).3.以桥作母本与转育材料配制正交组合F_1出愈率,超过其反交组合F_1出愈率的三倍,因此,本试验上述结果.可为玉米采用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棉花花药培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多年来,国内外棉花花药培养研究的成效基本上停留在形成大量愈伤组织及少量类根状体阶段。而镜检表明,愈伤组织多来自花药的体细胞,染色体为双倍性(2n=4x=52)。1977年我们发现在棉花花药培养体中有少数花粉细胞染色体是单倍的。如果对这些单倍体细胞的形成与发育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棉花花培单倍体获得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休眠期不同的春小麦种子种皮结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观察表明:休眠期不同的春小麦种子种皮结构,在细胞层次上没有实质性差异,而外表皮的细胞形状,排列明显不同。休眠期长的品种,外表皮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凑,呈长方形;休眠期短的品种,外表皮细胞排列疏松,不整齐,多呈卵圆形,种皮的厚度与休眠无关。小麦种皮主要通过限制胚部的氧气供应,及对胚起物理阻碍作用而诱导休眠。 相似文献
18.
引种墨西哥小麦的初步研究——关于墨西哥小麦适应地区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以墨西哥小麦品种“他诺瑞”(Tanori F-71)为例,对其在我国种植期间千粒重的变化与生态条件所作的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证明,“他诺瑞”在我国北方春播地区种植,由于纬度高,春季气温回升快,出苗至抽穗阶段的生育天数较原产地缩短了20~42天,其千粒重与这一段的生育天数成显著的正相关,γ1=0.5962**相似文献
19.
20.
弄清粮食储藏期间真菌的种类及其生长演变规律是实现储粮减损的重要前提。本研究着眼于储粮真菌的种类问题,以储藏小麦为载体,将PCR-DGGE技术应用于储粮真菌多样性的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储藏小麦样品中生长的真菌主要为帚状曲霉、枯叶格孢腔菌、枝孢菌和假丝酵母。虽然在DGGE的谱图中出现了一些非真菌条带,但是这些条带与真菌的条带明显分布在两个区域,不会影响到真菌条带的分析。研究结果确立了PCR-DGGE技术用于储粮生态体系中真菌多样性分析的流程和方法,为利用此技术监测储粮生态系统中的真菌种类奠定了基础,并为建立储粮真菌生长演变谱图数据库积累了部分初步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