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英  邓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29-11530,11538
为了明确水稻生产技术的经济特征,推动生产技术应用研究的深入。该研究从水稻生产技术经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水稻生产技术经济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水稻生产技术改进提供重要依据,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为了摸清新疆近70年的水稻生产的发展历史,本文从水稻品种以及栽培方法的演变过程入手,以新疆水稻为研究对象,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新疆水稻生产发展历史,探讨水稻品种以及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水稻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收集、育种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的主栽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在全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优质水稻生产已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关注点。平衡施肥技术在优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已成为重中之重的技术措施。实践证明,这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提高了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水稻的生产水平,尤其是在提质增效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稻作带水稻种植机械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水稻种植模式和机械移栽方式的对比分析,置水稻种植机械化于农业生产全盘中考虑,提出要研究开发兼取抛秧和插秧优点的翻秧技术,并预计其技术能使水稻种植机械化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稀植强化栽培(SRI)是一种新型水稻高产栽培体系,具有省种、省水、节本、增产等优点,符合今后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可持续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一项极具研究和推广价值的水稻新型栽培法,在生产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也是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次革命。该技术的核心是超稀植栽培,通常密度在每亩5500-7400穴,单本小苗移栽。本文总结了超稀植水稻栽培的相关技术,并对2年来的实践强化栽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倒伏一直是水稻生产特别是高产栽培中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在借鉴四川农业大学试验研究结果和大面积水稻生产经验基础上,我们总结了水稻的倒伏类型、倒伏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通讯》2006,(2):60-60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与普通水稻相比,嫩芽直立的一种水稻生产的谷粒量更多。他们在2006年1月出版的《自然一生物技术》上报告了这种通过非转基因方法培育的水稻品种,这种技术有望培育出在密集种植环境中产量更高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红塔区水稻生产中以单元素化肥施用为主,供肥失调问题突出。从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肥料效应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探索出适宜红塔区生产实际的水稻配方施肥技术。经田间生产实践证明,该配方施肥技术简便实用,节本、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寒区湿地水稻缺少微量元素,引起水稻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影响品质等实际问题,就施用锌、硼、铜和多元复合微肥等微量元素肥料不同施用方法和不同用量对水稻秧苗素质、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技术研究。找到了寒区湿地水稻施用上述微肥的适宜品种及方法、用量,为寒区湿地水稻生产施用微肥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淮安楚州地区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安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传统的水稻主产区,常年种植水稻330万亩左右,具有生产优质稻米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条件。近年来,因本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日趋严重,许多农户的秧苗在秧田就被危害致死,给本地区水稻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2003年农民自发引进了水稻直播技术,由于该技术是前作小麦腾茬后经整地、施肥直接将稻种人工直播,无需育秧、栽插,可节省秧田、成本,适宜规模种植,更重要的是此项技术可避开本地区由灰飞虱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高峰,生产极为安全;加之,农忙时本地区劳力紧缺,因此,该技术在本地区得以迅速推广;但该技术在前作小麦腾茬后才能播种.播期推迟,营养生长期变短,给栽培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笔者经两年摸索,总结了本地区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插秧机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是西双版纳州农机化推广总站继软塑盘育秧技术及抛秧技术推广更新后,为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农民的三弯腰问题,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稻育秧是水稻生产的第一关键环节,旱育秧是培育水稻壮秧的育秧新技术,是近几年在全国重点推广水稻育秧技术,为使该项技术在河南沿黄稻区普及应用,发挥应有的技术效果,我们结合当地生态、生产条件,在示范应用的同时,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总结出了适于河南沿黄稻区的水稻标准化肥床旱育壮秧技术,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培育的秧苗达到了一下指标:秧龄35~40天,苗高20~25cm、秧苗带蘖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水稻育秧插秧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通过积极引进、消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自主创新,水稻生产技术体系越来越完善。逐步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劳作方式,促进了水稻生产,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1目前水稻育秧、移栽技术的应用1.1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水稻种子经过催芽、播种及苗期管理等过程,成批  相似文献   

14.
水稻氮肥精准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肥施用是水稻生产中比较重要,对水稻增产效益最高的环节,但目前我国水稻氮肥管理形式粗放,过量施用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进行氮肥施用精准管理研究,对水稻生产的提质增效有重要意义。对影响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水稻品种、土壤理化性质、气候条件、水分管理、氮肥施用技术等5个方面;并对基于测土配方、生长模型、实地观测、遥感监测的主流水稻氮肥管理技术进行总结归纳,深入剖析当前我国水稻氮肥精准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我国水稻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问题的有效方法,并指出在未来水稻氮肥施用中,无人机遥感用于精准施氮决策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水稻氮肥精准管理技术的研究对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减量施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机插水稻塑料软盘小苗育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有机水稻插秧与小麦茬直播水稻播种季节的矛盾,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我们从江苏省如东县引进塑料软盘小苗育秧技术,并在我区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外冈镇施晋农场和嘉定现代农业园区联华村进行试验示范。软盘小苗育秧是目前机插育秧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具有成本低、质量好、易操作、成功率高等特点。育秧质量关系到浅插、匀插、不缺棵。秧苗素质是夺取水稻优质高产的基础,因此,机插水稻必须提高育秧技术,把好秧苗质量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浙江省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揭示了现行综合防治策略与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论文重点说明了“九五”浙江省水稻病虫害可持续治理项目的研究成果、治理模式和技术,以及研究结果的特点和先进性。立足于浙江省水稻生产的现状,在总结上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浙江省现代农业水稻病虫害可持续协调治理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新思路和新的研究机会。  相似文献   

17.
科技进步对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耕地面积持续下降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已不可逆转,同时随人口的不断增加,稻米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也是不可逆转,我国总的水稻生产发展形势极其严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稻生产发展目标正发生重大转变,相应的水稻科技进步目标也在不断调整。本文在对水稻生产目标的变化、水稻科技进步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水稻科技进步传导链与相关技术系统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科技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成都市麦(油)茬水稻生产中存在的农业从业人员减少、茬口矛盾、规模化面积扩张、丘陵区机插秧推广面积迟滞等问题减少提出适宜于成都市麦(油)茬杂交水稻的水直播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背景原理、技术规程,技术关键点把控,并对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麦(油)茬杂交籼稻水直播技术是一种节本增效、省工省时、适宜于规模化生产的轻简化水稻播栽技术。该技术在经过成都市大邑,彭州,简阳等不同种植生态区域的实际应用验证,取得较好的节本增效成果,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率,大幅度降低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投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都市某些区域粮食规模经验者劳动力紧缺的压力。在目前成都市主要粮油作物种植正由传统模式转向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当下,水稻播技术依然可凭借其省工,轻简,低投入,高效益,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种植模式,可供广大规模经营者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政府对农业的进~步重视,农业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在我区种植的17万亩水稻中,小麦、水稻种植模式占到了一定比例。为使肥料得到合理利用,我们进行了小麦茬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的研究,为我区水稻生产施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徐连祥 《吉林农业》2011,(4):218-218
在政府挟持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拄动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已经覆盖江苏、黑龙江、安徽、湖北、江西、浙江、辽宁、四川等我国水稻优势产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目前各地区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有着较大差异,不利于农民群众和农机推广单住进行相应的装备选择。为此有必要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及装备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