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贵荣 《蔬菜》2002,(10):23-23
大白菜干烧心病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发病率在2%~28%之间,在贮运期间还会发展,同样造成较大损失。近年来,南方由于菜地污染严重,发病也日趋严重。现将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大白菜干烧心的症状大白菜莲座期即可发病,发病时边缘干枯,向内卷,生长受到抑制,包心不紧实;结球初期,球叶边缘出现水渍状,并呈黄色透明,逐渐发展成黄褐色焦叶,向内卷曲。结球后期发病株外表未见异常,剖视其内部叶片可见其黄化,叶脉呈暗褐色,叶内干纸状,叶片组织水渍状,具有发粘的汁液,但不出现软腐,也不发臭,反而有一定的韧性。…  相似文献   

2.
胡艳 《上海蔬菜》2008,(6):84-84
大白菜干烧心也称夹皮烂,多发生于莲座期和包心期,受害叶球中部往往隔几层健壮叶片出现1片病叶,严重影响大白菜的品质。大白菜干烧心的典型症状是:外叶生长正常,剖开球叶后可看到部分叶片从叶缘处变白、变黄、变干,叶肉呈干纸状,病健组织区分明显,严重的失去食用价值。发病部位多在第26~39叶位,特殊情况下,在未结球前也表现出上述症状。贮藏期间仍有一定的发展趋势,并易与其他腐生菌并发侵染,造成水渍状腐烂。  相似文献   

3.
正大白菜因耐贮运,食用方法多样,为东北地区冬季的主食蔬菜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但在种植过程中,由于气候、肥水和贮藏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大白菜干烧心病给农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且呈现出日趋严重的趋势,为农民的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在介绍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症状特点、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症状特点大白菜干烧心病一般在莲座期开始发病,心叶边缘干黄、向内倾卷,嫩叶边缘呈水渍状、半透明,脱水后萎蔫呈白色带状,有  相似文献   

4.
徐家炳 《蔬菜》1992,(5):14-15
干烧心病干烧心病,俗称干心病,在我国北方大白菜产区的某些年份发病严重,对大白菜贮藏、供应及市民吃菜造成比较大损失和不良影响,至今为止虽经多方面研究,对其机理有了较一致的认识,但尚无特殊有效的根治方法,现就多年研究结果和栽培经验综述如下: 一、病症干烧心常在大白菜结球期发生,发病植株从外表来看,外叶和外部球叶生长正常.而剖开叶球即可以看到部分球叶由叶缘开始变干黄化,叶肉呈半透明的干纸状,叶脉黄褐色,无异味.发病和健康组织界限明显,发病部位多分布于第3~15片。在结球过程中,病情逐渐变重,尤其在贮藏期间,由于不适合的温度条件可促  相似文献   

5.
王虎 《蔬菜》2009,(10):25-25
定州市是个秋白菜生产大县,种植面积达到3300多hm2,近年来,大白菜“干烧心”在一些老菜区发病较为严重。大白菜“干烧心”是白菜生产上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大多在包心期的内部叶片中出现,降低了白菜的商品性。因此,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一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改善大白菜的品质,提高菜农的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大白菜干烧心也称夹皮烂,是一种生理病害,多于莲座期和包心期开始发病,受害叶片多在叶球中部,往往隔几层健壮叶片出现1片病叶,严重影响大白菜的品质。其典型症状是:外叶生长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证明,在大白菜的莲座期和结球初期,水分控制时间超过17天以上,0~10厘米的土壤含水量,低于12%以下,氮肥量施用过多(每亩追肥量折合纯氮高于40斤以上)是引起大白菜干烧心病的重要环境条件,多氮区发病率较其它低氮区高4~7倍,病情指数高5~14倍。它们对大白菜贮藏期发病也有明显的影响,随贮藏时期的延长而加重。干烧心发病严重部位,与健康株相比,其同叶位的叶柄与叶片含钙比值最高,叶片中的含钙量也比正常株显著减少,而含氮量较高,Ca/N比值小。在干烧心发病地块,注意浇水,保持土壤和近地面空气湿度,适量控制氮素肥料的施用是减轻或防治干烧心病的农业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1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侵染新梢、幼果等幼嫩组织。叶片受害,起初出现淡黄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以后病斑渐变为黄绿色,呈不规则形,其边缘界限不明显,常数斑融合。天气潮湿时,在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早落。  相似文献   

9.
1 发病症状不同 豆类疫病主要危害茎蔓、叶和豆荚。茎蔓多发生在节部,发病初期呈水浸状,无明显边缘,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后,病部缢缩,表皮变褐色,病茎以上叶片迅速萎蔫死亡。叶片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可蔓延至整个叶片,表面着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引起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变淡褐色,叶片干枯。豆荚上发病后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部软化,表面产生白霉。  相似文献   

10.
<正>1症状1.1叶片发病叶片发病时初为水渍状小斑点,边缘银白色,中央为褐色,以后逐渐扩大成为圆形、不规则形,紫褐色至黑褐色斑点,直径2mm左右,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晕环,以后病斑干枯,边缘发生1圈裂纹,容易脱落形成穿孔,病斑多在近叶脉处和叶边缘附近,有时数斑融合形成1块大斑,造成早期大量落叶。1.2果实发病果实发病多发生在近果顶处,发病初期,果面上产生褐色小圆斑,稍凹陷,颜色变深,呈暗  相似文献   

11.
葛莉 《河北果树》2014,(4):20-20
<正>1桃细菌性穿孔病1.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枝干、叶片和果实。枝干受害,枝梢出现褐色至紫褐色、圆形、稍凹陷病斑,感病严重的植株枝干上有溃疡病斑。叶片受害,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成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周围呈水渍状黄绿晕环,随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果实受害,果面出现圆形、暗紫色、边缘水渍状病斑,潮湿时病斑上有黄白色菌胶,干燥时病斑发生裂纹。1.2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第2年春随气温上升,从溃疡斑内滋出菌液,借风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大白菜钙敏感性鉴定的便捷指标,以20个大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钙水平对大白菜不同生育期干烧心指数及植株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干烧心指数差异较大,总体上均随钙水平的升高明显降低,而相同钙水平下则随生育期延长而升高;幼苗期钙水平0 mmol·L~(-1)和莲座期、结球期钙水平0.5mmol·L~(-1)处理的干烧心指数聚类结果基本一致。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幼苗干烧心指数回归模型中,仅幼苗期0.5mmol·L~(-1)与4.0 mmol·L~(-1)钙水平下的植株鲜质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入选,且以入选变量为参数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幼苗期干烧心指数聚类结果完全一致,均可将参试大白菜品种分成钙敏感型、钙迟钝型和中间型3类,说明幼苗期0.5mmol·L~(-1)和4.0 mmol·L~(-1)钙水平下的大白菜植株鲜质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可作为大白菜品种钙敏感性鉴定的便捷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小区试验等方法对甘肃省张掖市娃娃菜干烧心病的流行规律和发病因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 明:张掖市娃娃菜干烧心病田间发病症状有3 种,即干边型、卷叶型和腐烂型;病叶集中出现在19~40 片叶之间;莲座期 开始发病,莲座期到包心期病害呈缓慢增长态势,结球期病害迅速增长,成熟期病情基本稳定;娃娃菜干烧心病的发生与植 株叶片Ca 含量、品种抗性、氮肥施用量、土壤全盐含量、茬口和种植密度等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豇豆疫病主要危害茎蔓、叶和豆荚。茎蔓发病多发生在节部,初呈水渍状,无明显边缘,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后,病部缢缩,表皮变褐色,病茎以上叶片迅速萎蔫死亡。叶片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可蔓延至整个叶片,表面着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引起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变淡褐色,叶片干枯。豆荚上发病后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部软化,表面产生白霉。  相似文献   

15.
《吉林蔬菜》2015,(4):3
<正>甜瓜疫病又称死秧,是生产上重要病害,一旦发病就难以控制。主要危害茎蔓及嫩茎节,发病的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渐曾缢缩软腐,呈暗褐色。病部叶片萎蔫,不久全株萎蔫枯死,病株维管束不变色。叶片受害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大病斑,发展速度快,边缘不明显,干燥时呈青枯,叶脆易破裂。果实受害后软腐凹陷,潮湿时,  相似文献   

16.
辣椒主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云 《辣椒杂志》2006,4(3):37-39
1辣椒炭疽病1.1为害症状辣椒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受害后产生水渍状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上面轮生小黑点,病叶易脱落。此病的典型症状是果实上发生中心凹陷的近圆形病斑,病斑上产生轮状排列的小黑点。果实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大呈  相似文献   

17.
白菜干烧心,也称心腐病、缘腐病,俗称“焦边”、“夹心烂”等,是大白菜上发生较普遍的病害。不仅生长期发生,贮藏期仍可继续发展。 症状识别: 莲座期开始发病,但主要发生在包心期以后。包心前发病,顶叶边缘初期水浸状,半透明,后变淡黄褐色,皱缩干枯成干边。包心以后发病,菜株外形正常,表现为菜球顶部边缘向外翻卷,叫缘逐渐干枯黄化,剥开菜球可看到菜球内部的个别叶片叶面变干黄化,叶肉呈干纸状;或菜球内部心叶边缘枯焦。菜叶枯焦部位后期往往由于细菌侵染而造成腐烂,呈“烂边”或“夹心烂”,菜株贮藏时在窖内甚至造成整个…  相似文献   

18.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1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茎蔓、叶片、花和豆荚。苗期叶片呈水渍状下垂,之后叶片边缘产生白色霉层。保护地栽培根茎处产生云纹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淡棕色到浅黄色,湿度大时,上生有灰色毛霉层。有的病原菌从茎蔓分枝处侵入,使分枝呈水渍状凹陷,甚至萎蔫。豆荚发病先侵染败落的花,后扩展到豆荚,病斑初淡褐至褐色后软腐,表面生灰霉。叶片病斑为较大的轮纹斑,后期易破裂。  相似文献   

19.
<正>1葡萄霜霉病1.1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嫩梢、花序、幼果等幼嫩组织。叶片受害,呈半透明边缘不清晰水渍状不规则病斑,病斑部位呈淡绿色,形状不规则,边缘界限不清,病斑背面着生白色毛绒霜状霉层,霜霉层后期变灰白色,病斑逐渐扩大到1 cm以上,呈黄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像火烧焦枯,病叶早期脱落。新  相似文献   

20.
<正>1丝瓜疫病1.1症状:主要危害果实,有时茎蔓及叶片也受害。果实发病多从花蒂开始,病斑凹陷,初为水渍状暗绿色,湿度大时瓜条很快软腐,并有白色霉状物。茎蔓发病主要在嫩茎或节间部位,初为水渍状,扩大后整段湿腐,暗褐色。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黄褐色斑,湿度大时着生白色霉层,干燥时呈青白色,容易破碎。1.2发病规律:遇阴雨或湿度大,发病重。成株坐瓜后,雨水多,湿度大易发病。土壤黏重、地势低洼、重茬地,发病重。1.3综合防治: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洒72%霜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