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7001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增矮64S,以及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810S、安湘S、香125S为材料进行相互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观察F1的育性,根据其可育性和不育性确定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7001S、W6154S、培矮64S与核不育基因供体农垦58S之间有等位点的核不育基因;但温敏核不育系W6154S与培矮64S之间,不具等位点的温敏核不育基因。该结果说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至少存在一对光敏核不育基因和两对温敏核不育基因,而且各对温敏核不育基因可独立遗传,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其不育性得到充分表达。安农S-1与其衍生的不育系之间以及衍生的不育系与不育系之间都具有等位点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农垦58S及衍生的核不育系与安农S-1及衍生的核不育系之间没有等位点的核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水稻光敏、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在温度和光照自动控制的生物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了温度对安农S-1等6个温敏(Thermo-sensitive)不育材料和农垦58S等4个光敏(Photo-sensitive)不育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敏不育材料在高温(昼温31℃,夜温28℃)条件下为不育,在低温(昼温24℃,夜温22℃)条件下为可育。它们对温度敏感的时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单核花  相似文献   

3.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不育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45S的育性转换受光长和温度的互补作用调控。对45S(Oryza sativa L.ssp.indica)WC169组合的F2,BC1F1和F2和BC2F2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5S的育性是由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BSA和RCA法,以45S与YC169的杂交F2和BC2F2作为分离群体,对不育基因进行定位,结果发现不育基因(暂命名为GTMS)位于RM6378和RM1284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8.5cM和8.2cM。  相似文献   

4.
邵游  唐锡华 《作物学报》1996,22(3):335-339
农垦58s及其转育于不同遗传背景的光敏核不育水稻与BT型不育水稻六千辛A和寒丰A杂交,得到的F_1植株完全不育,证明农垦58s不育的2对隐性基因中有1对来源于农垦58,即为与BT型水稻等位的不育基因.由此推论农垦58s源于农垦581个基因位点的突变,而它的光敏不育性则为此突变基因和原有不育基因重叠作用的结果.当用作光敏不育的恢复亲本原已存在或不存在BT型水稻不育基因,决定了它们杂种F_2代的可育株和不育株呈3:1或15:1不同的比率分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用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生产用良种为材料,通过光温敏、温敏核不育水稻的繁殖和鉴定装置进行人工控温低温筛选。研究表明,群体中单株间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存在明显分离,随着筛选温度的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延长,群体中仍保持稳定不育的单株减少,而育性恢复正常的单株急剧上升,说明群体中单株间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也存在差异。通过人工低温胁迫筛选可以有效地降低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和提高育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周延凯  张前军  向阳 《种子》2005,24(4):16-20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 S基因源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和培矮64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分别与农垦58和湘早籼13号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对各杂交F2进行单株花粉镜检,分析其育性变化规律,利用不同的育性划分标准对各不育系进行遗传分析,研究遗传背景等因素对杂交F2育性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杂交F2育性分离是很复杂的,其中遗传背景是影响核不育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核不育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多个不同调控位点的影响,从而各不育基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达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安湘S研究与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武强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06-109
提 要: 安湘S(原名1356S)是以安农S-1不育基因源为供体国内第一批育成的实用型籼型温敏两用核不育系, 是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少数几个两用核不育系之一。本文对安湘S的育性温光反应特性、遗传模式、广亲和性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简要概括了安湘S在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利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梁满中  王晓辉  吴厚雄  陈良碧 《作物学报》2006,32(10):1537-1541
go543S是低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长日高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为了研究诱导花粉不育条件相反的隐性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用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以及由农垦58S衍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培矮64S、长选3S配制4个杂种F1,结果表明在自然长日高温、短日低温和不同人工光、温处理条件下杂交F1的花粉均为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没有像go543S或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期。分别用go543S、农垦58S作父本与杂种F1回交,回交组合中像父本具有育性转换期的不育株的比例约50%,与杂种F1一样的终生不育株约50%,符合隐性基因回交1∶1的分离比。  相似文献   

9.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5S和GD-9S育性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D5S和GD9S的周年播始天数的变化动态、育性转换规律、光温临界值和开花习性等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1 )GD5S和GD9S为典型的早熟核不育系;从他们播始天数变化看,它们的穗分化感温性较强,感光性弱。 (2 )GD5S在广州自然条件下的稳定不育期长达146天,比培矮64S长21天,而GD9S为122天,比培矮64S少3天。 (3)GD9S经人工气候鉴定结果为 :雄性不育临界光温指标为13.5~14.5h/24℃左右,比较适合在日照较长的稻区制种应用。(4)GD5S和GD9S均具有较好的开花习性和较高异交结实特性……  相似文献   

10.
同源四倍体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倍性水平上研究水稻的增产潜力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新领域.我们在研究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生殖特性时发现,籼、粳稻在二倍性水平上,其杂种第一代的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很难达到正常水平,而在四倍体水平上很容易达到正常水平,由此提出在同源四倍体水平利用亚种间强大的杂种优势的思路[1].  相似文献   

11.
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纬度、高海拔的贵阳自然低温条件下,按照广适应性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光温指标进行严格鉴选,成功地选育出了具有起点温度低(23.5℃),稳定不育期长和可育期自交结实率高的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本文报道了2136S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群体改良技术选育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小金  袁隆平 《作物学报》2004,30(6):589-592
应用随机多交加混合选择的方法,不仅可以改良单个性状柱头外露率,而且可以改良配合力、品质、抗性等综合性状。从用N8S、怀早4号、香2B和早优1号构建的两次随机多交加混合选择的群体中选育出一个柱头外露率高、配合力、品质和抗性都较对照V20A有明显改善的实用温敏核不育系准S。准S柱头外露率达78.6%,比对照V20A高72.4%。  相似文献   

13.
大豆雄性不育突变体NJ89-1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等位性测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大豆雄性不育突变体NJ89-1杂合体为母本或父本 ,与杂合体T266H、T259H、T273H、T274H、T277H、T295H和纯合体T259、T273、T277杂交, 测验NJ89-1雄性不育基因与已报道的大豆核雄性不育基因ms1~ms6的等位关系,结果杂交一代(F1)表现一致可育,杂交二代(F1∶2)出现育性分离,其分离比例符合基因不等位时的情形,从而证实NJ89-1雄  相似文献   

14.
几个温敏不育水稻品种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姜大刚  付晓  柳忠玉  庄楚雄 《种子》2005,24(4):9-11,15
以我国特有的温敏不育系籼稻品种安农S-1,及其转育的不育系安湘S和香125S为实验材料,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再生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的外植体种类愈伤组织的诱导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对成熟种子来说,安农S-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而对幼胚而言,香125S的诱导率最高.不同的水稻品种所适用的培养基不同,形成的愈伤组织的状态也存在差别,香125S所适用的培养基种类比较广泛,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状态最好,也最容易形成.在愈伤组织的分化阶段,添加3 mg/L 6-BA 1 mg/L NAA分化成苗率最高;随继代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的再生率下降,形成的幼苗的状态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是高温胁迫导致其制种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阐明其机理并探究提高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耐热性的途径,对于减轻其高温伤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雌蕊受精以及影响抽穗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并综述了激素与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的内在关系及其对高温胁迫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的调控作用,展望了进一步探究高温胁迫导致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机理的研究方向,为提高两系杂交稻制种产量和指导水稻抗高温育种和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双低培eS遗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双低培eS是由双低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其穗颈伸出长度比双低S增长17 cm。用双低培eS与9311杂交,F1表现为正常半矮秆,但比培矮64S/9311(两优培九)穗颈伸出长度增加2.7 cm,且不包颈。从F2群体中分离出的正常半矮秆与长穗颈高秆比例经χ2测验符合3∶1分离规律,说明该突变的长穗颈性状为一对隐性基  相似文献   

17.
温敏核不育系株1S是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优良早籼型不育系品种。以典型籼稻和粳稻为对照,采用ISSR、SRAP和TRAP三种分子标记方法对株1S核DNA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株1S核DNA以籼型基因为主,但含有部分粳型特异性片段,具有一定的粳型血缘;3种分子标记方法都能建立株1S所特有的分子指纹。对株1S叶绿体DNA中ORF100、ORF29-TrnCGCA、TrnTUGU–TrnLUAA、rps16基因内含子等序列分析表明,株1S为籼型叶绿体,对照材料培矮64S、准S为粳型叶绿体;株1S在TrnTUGU–TrnLUAA片段中存在两个特异碱基。利用籼型细胞质和含有适量粳稻血缘的两用核不育系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高产稳产早稻组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