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8年1月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采用样方调查法及土壤测定方法,探讨草本优势种生长发育与土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地草本植物共13科21属21种,扭黄茅为草本植物中的主要优势种,其株数、高度、盖度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363、0. 331、0. 370;盖度与土壤湿度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显著负相关,其余均不显著。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扭黄茅的株数、高度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壤含水量、土壤湿度的增加,扭黄茅盖度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随着土壤温度的不断升高,盖度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额济纳胡杨林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用管状土壤水分仪,对额济纳胡杨林、沙枣林、柽柳林以及其它不同样地的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样地有大约20CM的干沙层,使表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土壤剖面的30~150CM土层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沙枣林和柽柳林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胡杨林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的变化和三种林型耗水量的差异是土壤含水量高低变化的原因;2004年5月份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2003年7月份的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设置5种不同植被类型的样地,对其土壤物理性质及枯落物特性进行测定,以期探索该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的生态水文功能。结果表明,同种植被类型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植被类型样地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容重以沙棘样地最大,杨树样地次之,华北落叶松样地最小;总孔隙度以辽东栎样地最大,油松样地次之,杨树样地最小;非毛管孔隙度以辽东栎样地最大,油松样地次之,华北落叶松、杨树和沙棘样地较小。油松样地和辽东栎样地的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152.91%和199.16%,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分别为118.7 t/hm2和234.6 t/hm2,说明枯落物层具有良好的含蓄水源作用。  相似文献   

4.
森林火灾对马尾松次生林土壤斥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马尾松林火烧迹地建立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火烧样地各12块(共36块),9块火烧迹地附近的未烧样地,利用酒精溶液入渗法于2005年火灾后短期、灾后3个月和灾后12个月重复测定0~18 cm层土壤斥水性.结果表明:高强度和中强度火烧样地土壤表面土壤斥水性较强,土壤斥水性随着火强度的降低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火灾后3个月内土壤斥水性有一个明显减弱的过程,火灾12个月后不同火强度火烧样地和未烧样地各土层深度土壤斥水性差异不显著,当土壤含水量达到一定值时无土壤斥水性;未烧样地、低强度火烧样地和中强度火烧样地土壤水分阈分别为10%,13%和28%.  相似文献   

5.
以毛乌素沙地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TRIME-TDR土壤水分测定系统,测定了不同林龄杨柴灌木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析了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0~180 cm范围内,林龄为38年的样地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高于30年和15年样地,30年和15年样地差异不显著。(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林龄为38年和30年的样地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在80~100 cm和20~40 cm间达到最大值,为8.21%和7.85%,15年样地则呈现降低的趋势。土壤体积含水量最大值随着林龄的增加有向深层次运移的趋势,并且最小值均出现在140~180 cm范围内。(3)随着杨柴灌木林林龄的增加,0~20 cm土壤层水分呈现减小趋势,20~100 cm土壤层水分基本呈现增大趋势,100~180 cm土壤层水分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选用2年生民勤小枣和临泽小枣幼苗露天盆栽,并对1年生枝进行水培,研究其耐盐性。在氯化物-硫酸盐型混合盐的胁迫下,民勤小枣和临泽小枣的盐害症状为叶失去光泽→出现点状失绿→变成水渍状斑点→萎蔫→干枯或脱落。水培枝在≤9.55dS/m(约3.18%)的盐溶液中盐害较轻。土壤含盐量为(14.55±1.01)dS/m(约4.63%)和(16.33±1.55)dS/m(约5.2%)时,临泽小枣和民勤小枣出现较重的盐害症状。民勤小枣和临泽小枣对离子毒害的表现较渗透胁迫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坡耕地竹园、茶园、柑橘、板栗和板栗退耕等5种不同治理模式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特征进行定位研究,研究表明:(1)枝叶繁茂的竹林的土壤容重小于茶园、板栗林间作、板栗退耕和柑橘林等林地相应土层的容重。并且各区土壤容重也都呈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的趋势。(2)各试验模式土壤孔隙度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板栗间作模式的土壤孔隙度则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变化动态。(3)土壤的含水量的变化与月降雨量的分配情况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降雨量大的月份其土壤含水量就高,降雨量少的月份其土壤含水量就相对较低。(4)同一种林型0~6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竹园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其它类型林地的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00m×100m青海云杉林样地为试验地,采用野外测定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地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及土壤温湿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试验地青海云杉林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其含水量逐渐减小,0~30cm土层属于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30~60cm土层属于土壤水分活跃层。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其温度亦逐渐减小,土壤变异系数在不同深度土层呈现出先高(0~10cm)后低(10~30cm)而后又高(30~60cm)的变化特点。土壤温湿度两者之间拟合公式为y=0.083 1 x-5.259 8(R2=0.489 2,P0.01)。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林龄和轮次的杨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构建了不同栽培林龄和轮次的杨树人工林试验样地,测定了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不同栽培轮次土壤密度值表现为1轮11年生>2轮9年生,随着林龄增加,土壤密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表现为2轮3年生>2轮6年生>2轮9年生,且各样地之间呈显著差异;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在各样地之间的变化无明显差异,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则呈显著差异,在不同林龄样地上呈极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还显示,表层0~10 cm土壤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都对应地高于10~ 30 cm土层的含量,而pH值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栽培轮次和林龄的杨树人工林样地上对应土层土壤养分元素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③在0—10cm处各林型土壤平均含水量差异最大,达20.47%,30.40cm处各林型土壤含水量差异最小,仅8.00%;③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6~9月份土壤含水量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7月份最大值为59.09%;8、9月份土壤含水量有小幅度下降,其中椴树蒙古栎林在20~30cm深度内土壤含水量达到12.31%;①8月份高温是各林型土壤含水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但对地处阴坡样地影响较小;③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土壤持水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  相似文献   

11.
以武陵山区小流域马尾松林、枫樟混交林、杜仲林和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其7.5、12.0、20.0 cm土层深度在典型降雨前后水分动态变化进行观测与分析,研究了林地土壤水分的日变化规律,从而为林水综合管理、流域科学治理以及森林多功能高效经营等提供科技支持。结果表明:1)所有观测时间内,在7.5和12.0 cm土层深度处,4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最大的均是杜仲林,其次是枫樟混交林,最低的是坡耕地,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20.0 cm土层深度处,杜仲林和枫樟混交林差异不显著,马尾松林与坡耕地差异显著;3个土层深度下,4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均为杜仲林>枫樟混交林>马尾松林>坡耕地。2)降雨前, 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均比较稳定,只在7.5和12.0 cm处缓慢减少;降水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是7.5 cm的马尾松林,其次是12.0 cm的坡耕地。3)降水前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与风速和大气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的含水量与湿度呈正相关关系。4)综合分析表明杜仲林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其作为生态经济型树种,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能力,可大面积示范推广有利于提高研究区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额济纳荒漠区3个不同红砂样地的土壤水分量、土壤盐分含量及红砂叶片ABA含量的测定,分析红砂叶片ABA含量对土壤含水量、含盐量的响应以及红砂叶片ABA含量与土壤水分、盐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个不同红砂样地土壤含水量介于0.22%~3.30%之间,平均含水量为1.70%;土壤含盐量最低值为2.45 g/kg,土壤最高含盐量为6.96 g/kg,含盐量均值为4.28 g/kg;红砂叶片ABA含量在33.7~88.1 ng/g范围内,叶片ABA平均含量为61.05 ng/g。在土壤含盐量均值为4.35 g/kg、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为2.58%的样地中,红砂叶片ABA平均含量为68.5 ng/g。但在土壤含水量均值最低为0.86%、含盐量均值最高为4.79 g/kg的样地中,ABA含量却仅为64.5 ng/g,说明在不同样地中红砂叶片ABA对双重逆境胁迫产生的积累程度表现不同。通过对红砂ABA含量与土壤盐分、水分含量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ABA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621(p0.05);与土壤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786(p0.05)。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北坡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7262200m)的阔叶红松林、红松云冷杉混交林、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中土壤线虫进行了研究。在2001、2002年春天,分别在样地的枯枝落叶层、不同深度的表层土(0-5、5-10、10.20cm)掘取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土壤线虫群落中共有27个科,60个属,其中Plectus和Tylenchus两属为优势属,优势属线虫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中。土壤线虫数量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r=0.357;p〈0.01)。在不同深度和植被群落中丰富度最大的是食细菌类群线虫。土壤线虫总数和营养类群在不同土壤深度中差异显著(p〈0.05);食真菌类群/食细菌类群(F/B)和食真菌类群数量与食细菌类群数量之和与植食类群数量之比(WI)在不同深度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总之,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线虫密度和营养组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海拔梯度并未显著影响土壤线虫的生态指标,如营养多样性和Shannon指数。  相似文献   

14.
民勤绿洲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物理性质与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民勤绿洲1 a、2 a、3 a、4 a、5 a、8 a、15 a、24 a和31 a退耕地的生境和植被群落特征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年限退耕地植被群落、土壤水分、容重、孔隙度和机械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退耕地在31 a自然恢复过程中共出现植物32种,14科,其中灌木6种,草本26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18.75%、81.25%;其中藜科(6种)、菊科(4种),禾本科(4种)、蒺藜科(3种),4科植物占总物种数的53.13%。(2)不同年限退耕地0~40 cm范围内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经历了先增后减的一个变化过程,而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变化不太明显。(3)在退耕地0~40cm土层范围内,各样地细沙粒的比例最大,粉粒和黏粒次之,粗沙粒的比例最小,但各粒径所占比例随退耕年限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肥力状况,以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林内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临时样地和标准样地,采用土壤农化分析的常规方法对林下土壤pH,含水量、容重、总碳、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庞泉沟落叶松林地未出现退化现象,为中性偏弱酸性土壤,适宜华北落叶松生长;土壤结构疏松多孔,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试验区土壤总碳、速效磷含量、氮素及速效钾含量均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关系,跟土层深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老挝Phou Khao Khoauy国家公园(在万象东北方向40 km)的两种森林类型取样,以此研究决定树种分布的因素。本研究在海拔为300~450 m地区共设置了11个50 m×50 m样地,并测量了所有胸径大于10cm的树木。调查样地按森林类型(混合落叶林,以山毛榉科为主,干常绿林)分层随机选取,共鉴定47个科,70个属,123个种。在每个样地的两个位置收集土壤样品,每个样品在两个深度分别为0~10 cm和10~20 cm处采集,并进行基本土壤参数分析(p H值,有机质OM,氮N和磷P,氧化钾K2O,颗粒大小以及质地)。通过聚类分析对植物群落进行标识,使用NMDS分类法及非参数检验法研究土壤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揭示了老挝Phou Khao Khoauy国家公园内树种组成与土壤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设立2个样地,分别选取该区域木荷、红楠2个典型群系,基于连续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其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群落动态等。结果表明:象头山1号样地共计有木本植物48科85属134种,2号样地共计有39科64属101种,样地间优势物种差异明显;1号样地物种多样性高于2号样地;样地在2014—2020年间,植物株数、样地总蓄积量均有明显增加,且1号样地优势植物为木荷,2号样地由红楠转变为华润楠。  相似文献   

18.
以郑州市东风渠南岸花园路至经三路段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群落样地,分析群落生物多样性,并进行景观质量评价。样方调查中共记录到绿地植物24种,其中乔木8科10属10种,灌木5科7属8种,草本及地被木本植物4科6属6种。群落样地类型中落叶阔叶林为优势群落,占比58%,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之。7个样地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枇杷与鸢尾、红花酢浆草等草本植物组成的群落样地观赏期长,地面覆盖效果好。提出适当增加植物种类,增加乡土乔木树种,一定限度增加草本层,并根据功能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树种,结合彩叶植物、观花和观果植物的应用,合理配置复层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9.
以油松、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主要对象,研究了抚育间伐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1)抚育后土壤含水量增加。增加效果最显著的是采伐强度为30%的样地。抚育后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及毛管持水量都明显增加;2)抚育间伐能够促进有全N含量的增加,全N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抚育强度30%的样地>20%样地>10%样地;全P、全K变化差异较小,抚育后效果不明显;抚育对土壤的pH值影响不大,抚育能增加有机质含量;3)抚育后油松、落叶松样地无论是好气性细菌数量还是厌气性细菌数量都比对照样地有所增加。油松抚育间伐样地从细菌总数来看超出对照样地的78%。落叶松总细菌数高出对照4号样地37.9%,抚育对细菌的增加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遂昌县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物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2019年10月,基于9个50 m×50 m样地数据,从物种组成、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相似性、种间联结角度研究了森林群落15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关联.结果显示,样地中共有木本植物66种,分属34科53属,主要优势种为甜槠Castanopsis eyrei、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