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基于不同缓释肥添加梯度和接种菌根菌互作试验,分析缓释肥添加和接种菌根菌对赤皮青冈1年生容器苗生长性状和养分状况的作用规律,以提高赤皮青冈容器苗的菌根化育苗水平。[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菌根菌处理,分为接种(育苗容器中间部位注射浓度为36.28 mg·mL-1的彩色豆马勃10mL)与不接种2个处理;副区为基质缓释肥添加处理,设置5个缓释肥添加梯度(1.50、2.25、3.00、3.75和4.50 kg·m-3)。[结果 ]接种菌根菌对不同缓释肥梯度下1年生赤皮青冈容器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缓释肥添加和接种菌根菌对容器苗总生物量和P利用指数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接种菌根菌后,赤皮青冈容器苗苗高、地径、高径比、总生物量、总根长和根系直径等生长性状相比不接种分别增加18.70%、7.16%、10.75%、24.55%、1.02%和18.47%,N含量、N吸收量和N利用指数、P吸收量和P利用指数分别增加2.04%、27.10%、27.67%、19.72%和30.52%,P含量降低2.94%,除总根长和N、P含量外各生长性状和养分状况指标接...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与马尾松高效共生的红菇菌根食用菌组合体,利用红菇属7个菌株对马尾松苗木进行苗期接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红菇菌株均可在马尾松苗木根系上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达79.6%以上,其中0807菌株达到99.1%,其次0551和07234菌株分别达到96.3%和95.8%。在苗木接种后的苗高生长方面,接种2个月后,接种红菇菌处理的苗高都显著高于对照,接种12个月后,不同菌株对马尾松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有增强也有减弱,其中0807菌株表现最优,苗高达到56.33 cm,其次是0005和07242菌株分别达到52.96 cm和52.88 cm。在生物量方面,来自广东郁南县桂圩镇的0807菌株在苗高、地径、植株地上干重和地下干质量指标中,均优于其他接种处理。综合比较而言,供试的红菇菌株0807接种马尾松苗木,无论在菌根合成还是促进苗木生长方面都表现最优,为7个红菇菌株中对马尾松苗木生长效应最佳的菌株。研究筛选的红菇菌根食用菌与马尾松高效共生组合,可为南方地区马尾松林下经济发展和培育红菇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不同菌根菌接种处理对板栗容器苗生长和形态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不同菌根菌对板栗容器苗的生长和形态指标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处理6(B.e C.o)、处理5(B.e X.ch)和处理3(X.ch)对板栗容器苗苗高生长促进作用较大;处理7(X.ch C.o)对板栗容器苗地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生物量也最大;处理7(X.ch C.o)和处理3(X.ch)对苗木各项根系指标的促进作用均较大,生物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4.
接种菌根菌的木麻黄种源/家系苗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苗圃和温室中分别研究了菌根菌接种对23个短枝木麻黄种源和10个山地木麻黄家系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良菌根菌—木麻黄基因型组合体。试验表明,苗圃中接种菌根菌对短枝木麻黄种源苗高和地径的改善程度不同,效果与种源有密切关系,筛选出了一些优良"菌根菌—木麻黄种源"组合体,23个种源中18357种源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18143,18122和18121种源;在温室中,参试家系所有性状在接种处理间、家系间、家系×菌种互作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接种菌根菌明显改善了木麻黄苗对磷(P)的吸收量,幼苗枝叶的P吸收量都为相应对照值的1 3~2 7倍,且菌根菌 家系组合体对土壤中P的吸收能力不同,有利于P吸收的组合有C9216 家系7和家系8、E4100 家系6、7和8。用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和P吸收量等因素对30个参试菌根菌 家系组合进行综合评价,选出13个优良组合:C9216 家系8、E4100 家系6、C9216 家系3、C9216 家系7、E4100 家系8、E4100 家系1、E4100 家系5、E9216 家系7、C9216 家系5、E4100 家系4、E4100 家系2、C9216 家系6和C9216 家系10,这些组合均好于未接种处理的家系3的综合评价值,其中家系5、6、7、8对2种菌根菌组合效果都比较理想,而家系3、1、2、10只与2种菌根菌中的一种构成良好的组合。试验证明外生菌根菌接种在木麻  相似文献   

5.
采用云南热区大量的甘蔗渣和锯末为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牛粪和鸡粪组合配制成4种不同的轻基质,比较不同基质对西南桦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轻基质处理间西南桦的苗高、地径、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全株鲜重、主根长、高径比、根冠比均达到了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西南桦容器育苗效果最好的轻基质为基质2,即蔗渣(85%)+牛粪(15%),最适宜西南桦容器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火炬松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炬松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松大田育苗最佳的处理组合为苗木密度100~150株/m2、芽苗截根处理以保留芽苗主根长的50%、接种厚环乳牛肝菌Sg;火炬松容器育苗最佳的基质配方体积比为火烧土30、过磷酸钙2.5或5.0、深层红壤35、松林表土35两种组合;菌根化处理是火炬松容器育苗行之有效的措施,菌根化对容器苗苗高、地径的生长有比较明显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泥炭土和黄心土两种基质培育的杉木实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开展生长量、生物量、质量指数(QI)值、生长量区间、成活率和相关性分析等方面研究,分析不同基质容器苗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泥炭土和黄心土两种基质培育的杉木容器苗苗高、地径、高径比、茎叶干重、根部干重、总干重、根冠比、QI值和成活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杉木苗高、地径在各区间的分布频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泥炭土和黄心土基质培育的杉木容器苗生长量和生物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切根、菌根化容器育苗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马尾松切根、菌根化容器育苗效果的试验表明:催芽切根的苗木的主根和高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但地径生长、侧根发育及须根数量均有显著改善,并且避免了畸形根系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容器苗的规格质量;切根茵根化的苗木高、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均优于切根未接种菌根的苗木,幼苗造林成活串和幼林生长发育状况也明显比对照要好。  相似文献   

9.
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松乳菇(Lactariusdeliciosus01,02)、华南牛肝菌(Suillusplacidu504)和双色蜡蘑(LaccariabicolorS238N)4株外生菌根真菌固体纯培养接种物,对马尾松进行了圃地育苗接种试验。接种6个月后取样,比较了接种和未接种马尾松幼苗的生长、菌根侵染率和氮磷钾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幼苗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和氮磷钾含量等显著增加,菌根感染率超过65%以上,较对照均达显著水平(P<0 05)。  相似文献   

10.
促生菌接种马尾松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植物促生菌对马尾松苗木的促生效应,用前期筛选获得的优良固氮菌菌株N9、N16及解磷菌株P9、P3,组成N16P9、N16P3、N9P9、N9P3 4种混合菌液接种,比较接种促生菌及施肥对马尾松苗木的生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促生菌育苗生长6.5个月的马尾松苗木,N16P3、N9P9、N9P3处理的苗高生长比对照分别增加4.9%、0.7%和2.6%,N16P9、N16P3、N9P3处理的地径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2.6%、2.6%和1.3%。接种促生菌10个月的马尾松苗木,高生长增加11.44%~50.80%,地径生长增加2.63%~26.32%,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5.57%~9.79%,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幅在0.83%~1.45%,苗木单株总生物量增加3.38%~5.77%。综合分析结果以N9P3混合菌液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下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接种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土生空团菌的马尾松苗,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水分胁迫下,不同菌根化苗对养分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外生菌根能显著提高马尾松幼苗对N、P、K的吸收.随胁迫加剧,菌根化苗N、P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在中度胁迫时达最大,其中,接种褐环乳牛肝菌l的苗对N、P吸收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56.65%和44.32%;接种彩色豆马勃和褐环乳牛肝菌1的马尾松苗的K含量随胁迫的加剧先增后降,在轻度胁迫时达最大,分别比对照增加221.99%和200.00%.N和K主要分布在叶中,而P在根、茎、叶中分布较均匀,菌根的形成有利于马尾松幼苗N、K的上行运输.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对提高马尾松苗N、P、K的吸收和含量效果最好,同时也促进了马毛松幼苗生长和抗旱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工模拟水分胁迫方法,对马尾松菌根化和非菌根化容器苗的耐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可显著降低马尾松容器苗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对菌根化苗和非菌根化苗光合色素、硝酸还原酶、丙二醛等生理物质含量、水分含量和根系活力均有显著影响。但在同等程度的水分胁迫条件下,菌根化苗所受的影响明显低于非菌根化苗,其光合能力、降低水分蒸腾能力、减轻细胞膜受损能力、根系活力和苗木含水率均高于非菌根化苗,这表明菌根化苗的耐旱性高于非菌根化苗。因此,为提高马尾松容器苗的耐旱能力和造林成活率,采用印度块菌子囊果匀浆制成的孢子悬浮液对苗木进行接种菌根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外生菌根菌的培养和育苗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彩色豆马勃、厚环乳牛肝菌、血红铆钉菇等7株菌根菌株在4种培养基、3种温度梯度下的生长状况和马尾松苗期接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良麦芽汁培养基是外生菌根菌的适宜培养基;彩色豆马勃适应力强,明显促进马尾松苗期生长,菌根感染率高,但各菌株之间存在差异;厚环乳牛肝菌不适宜马尾松的苗期生长。  相似文献   

14.
红汁乳菇菌种分离实验表明,红汁乳菇可通过组织分离获得纯菌,不同地域的红汁乳菇子实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分离时,菌丝生长的快慢不同。红汁乳菇一级菌种培养时,菌丝在PDA、MMN、酵母葡萄糖酸钙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和旺盛,菌丝在MS、查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且生长很弱。用液体培养的红汁乳菇接种马尾松幼苗可形成菌根化苗,苗木菌根形成率为73.3%,且菌根明显促进马尾松苗木生长。马尾松菌根化苗可以提高马尾松苗出圃率及造林成活率,促进马尾松生长,为实现红汁乳菇的半人工栽培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接种菌根育苗,能加快苗木生长,其苗高比普通苗增加46.9%~69.8%,苗木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多,干物重提高4~9倍;在石质荒山上用具菌根苗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2~4倍,同时促进了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源及育苗基质的马尾松容器苗培育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滇东南、滇中广大区域引种马尾松收到较好效果的前提下,开展了不同种源及育苗基质的马尾松容器苗育苗试验。通过试验评选出广西田阳、宁明两个较佳的马尾松种源,用这两种源的种子培育出的1年生马尾松容器苗,其苗高超过其他参试种源的23.1%~71.2%;通过试验还评选出了天然菌根土这一较佳的马尾松容器苗的育苗基质。其0.5年生苗木的生长量提高5%以上。以此得出了优良种源和优质育苗基质相结合培育马尾松容器苗的较佳组合。  相似文献   

17.
稳态营养对湿地松容器苗Pt外生菌根形成及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非控制条件下,按稳态矿质营养理论与技术,对接种与不接种Pt外生菌根菌剂的湿地松芽苗,分别以0%、5.3%、6.4%、7.5%营养物相对添加速率进行施肥处理。通过观测苗木生长,根系和菌根发育,生物量积累,以及叶片营养元素和叶绿素含量,研究湿地松芽苗Pt外生菌根形成的外界营养水平及生长效应。结果表明,Pt接种苗平均株同、地径、株干重基本上随营养物添加速率提高而提高,其中7.5处理比0处理分别提高26  相似文献   

18.
蓝桉和尾叶桉混合菌根研究Ⅱ.混合菌根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接种苗木在生长量和生物量上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生长优势,ECM真菌蜡蘑菌单接种及其与4种VA菌根菌剂混合接种,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在接种后16周时,与对照苗相比,蓝桉和尾叶桉接种苗木的高生长量最大增幅分别为28.86%(LS)和86.65%(LG);两种桉树地上部分平均干质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29.93%(LS)和133.34%(L),地下部分分别为119.93%(LF)和174.83%(LG)。桉树对不同菌根菌及其组合的菌根依赖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对混合接种的真菌组合有相对高的菌根依赖性,而对土壤菌剂依赖性很小。菌根感染与苗木生物量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还证实了P素对桉苗生长的促进作用,P素水平对菌根的接种效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黑松容器育苗过程中,接种菌根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根苗比普通苗在苗高和地径上均提高11%以上,菌根化效果好的达66%。接种菌根菌的黑松苗木根系较普通苗木明显发达,侧根总长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菌根辅助细菌与菌根真菌是林木根际重要的微生物菌群,为探讨二者互作关系,采集马尾松人工林中有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子实体的菌根根际土壤,对分离获得的74株细菌进行菌根辅助细菌的筛选。【方法】通过干皿对抗法筛选获得1株能高效促进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t2)和红绒盖牛肝菌(Xc)生长的菌根辅助细菌 MPt17。【结果】MPt17菌株对 Pt2和 Xc菌丝生长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8.6%和25.0%,其胞外代谢产物对 Pt2和 Xc菌丝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9.6%和29.5%,该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对Pt2和 Xc的生物量也有相一致的影响,生物量增长率分别为124.2%和34.2%。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双接种 Pt2-MPt17处理、双接种 Xc-MPt17处理、单接种 Pt2、单接种 Xc 和单接种 MPt17较未接种处理的马尾松苗高分别提高78.0%,68.2%,32.7%,39.2%和53.4%,地径分别提高46.3%,57.5%,17.5%,23.8%和25.0%。由此可以确定MPt17既是菌根辅助细菌又是根际促生细菌。通过对 MPt17菌株的菌落形态观察、BIOLOG 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及16SrDNA序列测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reuszeri),在 GenBank 数据库中的登录号为KF891383。【结论】MPt17菌株与外生菌根真菌 Pt2和 Xc 双接种马尾松幼苗对苗木的生长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 MPt17菌株单接种马尾松幼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苗木的生长。通过外生菌根真菌( EMF)-菌根辅助细菌( MHB)-植物三者互作机制进行植物生长研究的方法,对类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