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径及截干高度对高阿丁枫实生苗枝条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个月的高阿丁枫实生苗为材料,采用套设计进行苗木地径及截干高度对枝条萌发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苗木地径极显著地影响萌发枝数、枝条总长、有效枝条数和穗条产量;(2)截干高度显著地影响萌发枝数和有效枝条数;(3)促进苗木萌发枝条各指标的最佳地径和截干高度组合为地径D>6.50 mm,截干高度13 cm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油松种子园进行截顶疏枝、施肥等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各无性系胸径平均增长16.3%,冠幅平均增大36.3%,球果数平均增长为65.1%,油松母树的雌球花量和种子的产量有明显的提高;油松种子园母树的定干高度为4m,截顶疏枝后的油松种子园母树的郁闭度应在0.25~0.40。  相似文献   

3.
截干高度对乌苏里鼠李枝条萌发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年生乌苏里鼠李(地径约2.5 cm)移栽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截干高度(10、30、50 cm)对其枝条萌发效果的影响,旨在为乌苏里鼠李幼树的移栽及扦插繁殖穗条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 cm截干处理萌枝多为根蘖萌条,30 cm、50 cm处理萌枝多由树干隐芽生成,沿不同方向轮生;萌枝多发于保留干的上部(邻近截面)及下部,南、东、北3个方向萌枝较多;10 cm处理萌枝平均长、平均基径及平均叶面积均最大,平均地径增量最小;30 cm、50 cm处理平均单株萌枝数相近,虽然50 cm处理萌枝平均叶面积大于30 cm处理,但其萌枝平均长、平均基径及样株平均地径增量均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为改造低产低效核桃园,在扶风县进行了萌发枝芽接西林3号和来年截干处理,结果表明嫁接换优和截干有利于萌发结果枝,果枝率可达60%以上,双果枝率近似或超过单果枝率,叶面喷施植物协同钙肥更有利于形成结果枝和双果枝;截干后萌发的枝条基径越大越有利于形成结果枝和双果枝,且结果枝都有果苔付梢特征,可为下年结果打下基础。建议当地可以西林3号为良种,采取萌枝芽接换优和良种萌枝截干修剪,截干后新枝萌发时叶面喷施植物协同钙肥,并在结果枝半木质化时对其扭拉成型,适量剪除基径小于0.5 cm的萌发枝。  相似文献   

5.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大龄母树去顶修枝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大龄母树为研究对象,开展去顶及修枝试验,结果表明:去顶修枝对促进日本落叶松母树新生枝条萌发的效果显著,不同修剪强度之间萌条数量和质量差异显著,修剪强度越大新生萌条数量和质量越好;修剪后第4、5年雌雄球花数量均很少,与对照相当或少于对照,去顶修枝对促进花芽分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5年生的黑荆成年母树进行冬季、春季不同高度的截干复幼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冬季60cm处截干对黑荆萌芽效果最好,存活率为85%。用复幼后的萌芽枝和不同年龄未复幼处理枝条作扦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年生复幼后的半木质化萌芽枝在合适的扦插条件下,具备一定的生根能力,本试验中1 000mg/L CPD处理30s的扦插成活率为41.3%;而5年生未经复幼处理的黑荆母树半木质化枝条没有生根能力,扦插成活率为0%;1年生未经复幼处理的半木质化枝条,本身比较幼态,生根率可达83.3%。截干复幼处理使5年生黑荆母树实现了部分幼态性状。  相似文献   

7.
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平均标准木法及枝解析木法调查树冠生物量,并采用标准枝法与枝条模型估算法对估测的树冠生物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枝长与枝基径,枝条生物量与枝基径、枝长等各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一级枝长模型及枝条生物量模型。通过对枝条生物量估测模型的比较,结果表明:枝基径与枝条生物量、叶生物量有很高的相关性,幂函数拟合的精度较高,参数估计较稳定;虽然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较大,但因参数变动较大,预测不稳定。在树冠生物量模型研究中,基于胸径建立异速生物量模型,相关系数R2值达0.906以上;通过对估测树冠生物量模型的比较,枝条模型估测法优于标准枝法,同时对模型进行F检验,F值达极显著水平,所选枝条生物量模型对长白落叶松树冠生物量的估测具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种植1 a后的多穗柯林分采用不同高度截干处理(分别在主干离地面10、30、100 cm处截干),以不截干自然生长为对照(CK),研究不同高度截干处理对多穗柯分枝率、枝长度、分枝角、枝径比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截干处理后,枝构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截干处理使树高降低,总分枝率显著低于对照,逐级分枝则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总体分枝长度提高,分枝角变小。除第2级枝级直径与第1枝级直径的比率(RBD_(2∶1))为对照处理最大外,其它各级枝径比均为截干处理大于对照。不同截干高度间,随着截干高度降低,差异化程度渐大。以在主干离地面10 cm处截干处理为最优。总体上截干处理分枝能力增强,末级分枝数量较多,有利于多穗柯矮化密植。  相似文献   

9.
修剪强度对马尾松成年种子园母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6年生的马尾松嫁接种子园成年母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保留不同轮枝数(A:保留第1轮枝;B:保留2轮枝;C:保留3轮枝;D:保留4轮枝;以不做修剪作为对照(CK))的修剪方式开展母树矮化试验,观测其对母树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轮枝数越少越能改善母树光照条件,有效降低母树主干高度,增强母树抽稍能力,增加雌配子体数量,方便管理。不同处理后除雄配子体数量低于对照,其它指标均优于对照,以处理A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枝条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米老排枝条发育的影响规律,为米老排修枝培育无节良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8年生米老排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一级枝条的数量、基径、长度、分枝角、分枝高和方位角等观测数据,分析5种造林密度对米老排林分9 m以下枝条发育以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米老排枯枝层的高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枝条总量和枯枝数量受密度影响不显著,林分枯枝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活枝量与密度呈负相关;米老排树干9 m以下枝条基径、枝长和分枝角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水平方向上,同一密度,不同方位的枝条基径、枝长、分枝角和数量均随方位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方位区间(0~90°或316~360°)内达到最大值;垂直方向上,枝条基径、长度、数量随相对位置的升高先逐渐增大,之后无显著变化。[结论]造林密度对米老排枝条大小的影响显著,高密度(2 500株·hm~(-2))可以抑制枝条的生长;建议根据培育目的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并采用目标材种培育技术,在幼龄期对优势木及亚优势木进行人工修枝,提高木材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枝解析的方法,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在老山施业区选择不同年龄、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的樟子松人工林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置固定标准地15块(其中,2007年设置7块,2008年设置8块),共获取解析样木53株,实测了2298个一级枝活枝条变量因子(包括总着枝深度(DINC)、方位角(φ)、着枝角度(θ)、基径(BD)、枝长(BL)、弦长(BCL)、弓高(BAH))数据资料。基于理论或经验生长方程,建立了樟子松人工林树冠结构一级枝条基径静态模型,包括平均基径模型和最大最小一级枝条基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顶果树扦插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顶果树半年生优势苗作为采穗母株,研究了不同截干高度对母株萌发枝条数量的影响,以及适宜插穗扦插生根的 IBA(吲哚丁酸)浓度和扦插时间。结果表明:采穗母株截干高度为20~30㎝时,萌发枝数更多,也就是能够获得更多的插穗;不同浓度的 IBA 对插穗的生根影响显著,其中以800~1000㎎/L 为适;扦插时间也影响插穗生根,一年中以3~7月扦插为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采取栽培管理措施提高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rubescens幼龄采穗母树穗条产量和质量,为优化云杉幼龄母树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甘肃省小陇山沙坝国家云杉种质资源库川西云杉超级苗(实生苗)采穗圃,选择树势基本一致的8年生采穗母树,于芽萌动前(4月中旬),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修剪、修剪+摘芽、修剪+保留枝条(1/3长、1/2长、2/3长)等处理,研究其对采穗母树穗条数量、质量和冬芽数的影响。11月调查试验母树上当年生长度≥5 cm的枝条数量、质量(基部直径和长度)和冬芽数(含可发育成枝条的隐芽)。【结果】不同处理对川西云杉母树当年顶层轮生枝主干上的长短枝数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 0.05),对其他枝条数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 <0.05)。不同处理后采穗母树当年生长度≥5 cm的总枝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但母树当年新生枝条的增粗和伸长生长均被促进,随着新生枝条的伸长,枝条上的平均芽数增多。不同处理中,修剪+摘芽的处理效果最好,其枝条基部平均直径达到(5.29±1.22)mm,平均长度为(16.28±3.30)cm,...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落叶松枝条基径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丽林林场30株人工落叶松2 190个枝条基径数据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了落叶松枝条基径模型:BD=b1+b2DINC+b3DINC2+b4DBH.DINC2。然后,利用S-PLUS软件中的LME过程,拟合线性枝基径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拟合枝条基径模型时,b1、b2、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为了矫正混合模型构建过程中产生的异方差现象,把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加入到枝条基径混合模型中。指数函数显著提高了枝条基径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并且消除了异方差现象。模型模拟表明:对于大小相同树木,枝条基径随着着枝深度(DINC)的增加而增大,对于大小不同的树木,枝条基径随着胸径(DBH)的增加而增大。林木的胸径变量很好地反映了不同大小树木的枝条基径的变化。在不知道详细林分信息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树木变量合理地预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枝条基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对杉木种子园14个无性系母树进行截杆处理,以相同无性系的未截杆母树为对照,研究不同截杆处理对其种子发芽能力及其子代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截杆后不同无性系的种子品质得到提高。虽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变化幅度有所不同,但大部分无性系母树在截杆后其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和整齐度均有大幅提升,且其子代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高原核桃采穗圃采穗能力,对采穗圃母树进行定干处理和采穗后不同留桩长度与发枝情况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穗母树定植后,按一定高度定干,可促发粗壮长枝,提高有效接穗枝。5~25cm留桩短截,均可发出复合接穗标准要求的长枝,其中以15cm留桩短截为最适于采穗的最佳留桩长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无患子春梢进行不同强度的修剪处理,结果表明:轻度修剪最有利于新梢的萌发,进行轻剪处理的标准枝,平均新梢数为5.67条,极显著高于中剪和重剪处理的标准枝,是不修剪处理组的2.73倍。进行中度修剪的标准枝上萌发的新梢,其基径和梢长的生长情况均明显高出不修剪或经过轻剪和重剪处理的标准枝;经轻剪处理的标准枝,其平均开花枝数和平均坐果枝数分别为3.75条和2.58条,较未做修剪处理的标准枝1.33条的开花枝数和0.83条的坐果枝数,分别高出了181.95%和210.84%;较中剪处理组高出了80.29%和63.29%,较重剪处理组则高出了220.51%和180.43%;各处理组标准枝的新梢开花枝率和结果枝率则是随着修剪强度的增强而呈递增趋势;修剪强度对各指标的关联序为:新梢平均梢长新梢平均基径平均结果枝数结果枝平均坐果数平均新梢数平均开花枝数。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楚雄州现有大量野生紫胶寄主植物资源得以充分利用,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开展了楚雄州红河水系干热河谷紫胶寄主树更新改造及紫胶虫放养试验。由于紫胶虫只能吸取寄主植物新生枝条的汁液,为了使寄主植物萌发出新枝条以放养紫胶虫,需要对现有混交林内的紫胶寄主植物进行截干。截干过高,则放养紫胶虫较困难;截干过低,则截干后的紫胶寄主植物在林内得不到适当光照而不能萌发出新枝条导致死亡。试验设计了3个截干高度、3个截干树种、4个观测指标,探索不同紫胶寄主树种、不同截干高度对紫胶寄主树造成的截干死亡率、截干萌发新枝生长量、截干更新后放养紫胶虫产胶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F1杂种的多性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块种植于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的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F1杂种测定林的7年生数据,就杂种的生长量、树干通直度、分枝习性与湿地松、加勒比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的生长优势突出,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9.18m、14.96cm、0.08645m^3,相对于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和古巴加勒比松种子园混合种的材积现实增益分别为315.23%、46.35%、114.89%。此外,杂种的树干通直度得分、冠幅、枝角、枝径、枝数分别为1.54分、3.45m、68.93°、1.84am、3.35条,其树干通直度得分与母本湿地松接近而显著低于父本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冠幅和枝径与父本相似而显著大于母本,枝角介于父、母本之间,枝数与父、母本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基于30株落叶松人工林的树干解析及生物量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落叶松单木各器官生物量随径阶的增大而增加,随径阶的变化,枝、叶生物量所占比重变化较大,而干生物量比重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