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晚播、增密、减氮是长江流域棉花生产通过缩短生产周期来降低人工成本和物化成本的有效途径,适宜的播种时间是麦/油后直播棉花产量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适宜的播期及晚播下限的研究未见报道。【方法】2018年和2019年在湖北省主产棉区4个试验点进行播期试验,试验设5个播期处理,分别为5月20日、5月25日、5月30日、6月4日、6月9日,在高密度、低氮条件下,研究不同播种时间对棉花生育进程、田间长势长相、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推迟播种可通过缩短播种出苗期和苗期加速棉花生育进程,全生育期缩短,纤维品质稳定。但是,随播期推迟,伏桃数量、单株铃数、单位面积成铃数、籽棉产量及成熟期吐絮率下降。特别是过迟播种,单位面积成铃数、10月20日吐絮率及产量会显著下降。【结论】长江流域相似棉区麦/油后直播模式最适播期建议在5月25日左右,以不晚于6月4日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播期与打顶时间对麦(油)后直播短季棉产量、产量特性及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播期(月-日)(S_1,05-25;S_2,06-10)和打顶时间(月-日)(T_1,07-30;T_2,08-07;T_3,08-15)对长江流域下游植棉区麦(油)后直播短季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播期间,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及铃数、铃重和衣分均以S_2条件下较低;果枝数和果节数以S_2条件下较低而成铃率以S_1较低。打顶时间间,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随打顶时间推迟而降低;果枝数、果节数及节枝比随打顶时间推迟增加而成铃率降低。互作显示,皮棉产量与霜前花率均以S_1T_1处理较高;果枝数和果节数以S_1T_1、S_1T_2和S_1T_3处理较高,成铃率以S_2T_1和S_1T_1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果枝数、果节数、铃数显著正相关,但与节枝比、成铃率相关不显著。此外,播期间,以S_2条件下棉株下部和中部果枝成铃分布比例较高而上部较低;打顶时间间,下部和中部果枝成铃分布比例随打顶时间推迟降低而上部增加。就棉铃纤维品质而言,S_1T_1处理不同果枝部位棉铃的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和中部马克隆值均较优。【结论】长江流域下游植棉区,麦(油)后直播短季棉于5月25日播种、7月底打顶有利于其高产、稳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3.
《棉花学报》2021,33(4)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棉区麦棉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种植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棉花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麦后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育苗移栽和直播)、品种(中熟和早熟)和氮肥运筹(不施氮和适宜氮肥运筹)对其生育进程、生物量累积与分配、产量、种植效益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育苗移栽方式相比,直播棉花生育进程快,尤其苗期缩短10~17 d;直播棉花生育中后期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较高,且经济系数均以早熟品种较高。适宜氮肥运筹下,直播早熟品种与移栽中熟品种霜前皮棉产量均较高,且两者间差异不显著。适宜氮肥运筹下,移栽棉花的籽棉产值是直播方式的1.0~1.2倍,总成本是直播方式的1.8~2.0倍,收益仅为直播方式的23.0%~43.1%。氮素效率的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农学利用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的影响大于品种和氮肥运筹,直播方式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比移栽方式提高40.0%和76.4%(2017年);品种对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与氮肥运筹,早熟品种的氮素生产效率比中熟品种提高45.3%(2017年)。【结论】长江流域棉区,适宜氮肥运筹下早熟品种麦后直播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稳产、生产总成本低而效益高;其氮素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较高,是该棉区麦后棉高产高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4.
淮北地区晚播麦的生育特性研究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类型品种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处理,研究了江苏淮北地区小麦播期推迟对冬前麦苗素质、全生育期及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均出现了全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推迟,穗分化时间缩短的趋势.晚播麦产量构成表现为亩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最终产量下降,其中每穗粒数的减少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通过选用穗粒中间型品种,提高播种质量,注重返青期及剑叶露尖期的田间管理,晚播麦仍可获得380kg/667m2左右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播种期对农牧交错带莜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索播种期对莜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莜麦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此研究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通过两年的分期播种实验,研究播种期对莜麦生育期、形态指标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对莜麦生育期、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影响显著,中播和晚播莜麦的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均高于早播。随着播期推迟,莜麦营养生长期缩短,温度是主要原因,生殖生长期延长,降水是主要原因,生育期总天数缩短,莜麦生殖生长阶段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增加。播期处理对莜麦单株分蘖数、穗数和千粒重影响达显著水平。两年试验中,中播(5月18日)产量平均可达107.7 g/m2,均高于早播(5月8日)和晚播(5月28日)。建议农牧交错带地区莜麦适宜播期安排在5月18日左右。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糯玉米新品种‘郑黄糯2号’的夏播适宜播期,比较了7个不同播期(5月21日、5月26日、5月31日、6月5日、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下‘郑黄糯2号’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及鲜食品质。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郑黄糯2号’各生育阶段持续时间均缩短,粗缩病率降低。与5月21日播种相比,6月5日播期处理的生育期缩短13天,粗缩病则由11.26%减少到3.47%;6月20日播期处理的生育期缩短28天,无粗缩病害发生。随播期推迟,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变化不明显,行粒数减少,秃尖长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6月5日播期处理行粒数比5月21日播种减少12.12%,秃尖增加到0.06 cm,而较6月20日播期处理行粒数增加2.00%,但秃尖长减少1.47 cm,该播期处理的产量最高(11268.58 kg/hm2),分别较5月21日、6月20日播期处理增产6.81%、27.81%。在鲜食品质方面,籽粒粗淀粉含量和皮渣率随着采收期延迟而增加,但可溶性糖含量则相反;相同采收期下,‘郑黄糯2号’的鲜食品质表现为播期越早越好。综合以上因素和生产实际,‘郑黄糯2号’夏播的适宜播期为5月25日到6月5日,且在小麦收获后尽可能早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田轻简化栽培条件下棉花氮代谢随播期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华棉3109(G.hirsutum L.)于2014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农场,采用裂区设计:播期为主区(S1,5月30日;S2,6月14日),密度为副区(D1,7.5株·m-2;D2,9.0株·m-2;D3,10.5株·m-2),研究了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在主茎叶位和根系的分布特点。【结果】1)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叶片和根系NR活性平均值有显著影响。推迟播期对现蕾期棉花叶片与根系平均NR活性无显著影响,增加密度可降低叶片平均NR活性,但对根系平均NR活性无显著影响;推迟播期,显著降低初花期和盛花期棉花叶片NR活性平均值,但晚播对根系NR活性平均值的影响由侧根NR决定,增加密度,叶片和根系平均NR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表明见花施肥后,晚播抑制了棉花地上部叶片氮代谢强度,而增强了地下部根系氮代谢强度;适度增加密度可显著增强棉花地上部叶片和地下部根系氮代谢强度。2)现蕾期叶片NR活性平均值初花期盛花期,根系NR活性平均值大体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3)主茎叶位NR活性在3个时期均由上而下显著降低,以第1叶至第3叶波动较大,第4叶以下叶片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叶片NR活性与叶龄有关,幼叶氮代谢强度高于成熟叶片,成熟叶片之间氮代谢强度保持相对稳定。【结论】长江流域棉区(主要指湖北植棉区)棉花播种不应晚于6月14日,种植密度以9.0株·m-2最佳。  相似文献   

8.
播期和密度对麦茬中粳稻皖稻68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试条件下皖稻68的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皖稻68生育期天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递减,但推迟到6月14日播种仍可正常成熟;移栽密度对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不同播期同期栽插的,随播期推迟产量下降,但因秧龄长短的原因,穗数随播期推迟而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递减;增加移栽密度有利于增加穗数而增产。本试验条件下皖稻68作为沿淮麦茬稻栽培,育秧移栽的以5月5日和15日播种,移栽密度为30.0万/hm2和40.0万/hm2产量最高,机插秧以5月25日左右播种为宜,直播稻以6月4日至14日为播种适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播期对冀东滨海盐碱棉田机采棉模式下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明确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致性的适宜播期和收获方式。【方法】采用大田试验,2017年前茬均为棉花,以杂交棉冀杂2号和常规棉石抗126为供试品种,设计4月15日(B1)、4月25日(B2)、5月5日(B3)3个播期水平,在9月10日、9月20日、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这6个日期进行收获。【结果】冀杂2号5月5日播种皮棉产量接近1 400 kg·hm~(-2);石抗126则为4月25日播种产量水平最高。不同播期产量主要在9月形成,均占75%以上。纤维品质9月优于10月;冀杂2号随播期推迟而提高,石抗126表现为第2播期(4月25日)较优。冀杂2号第3播期(5月5日)9月棉纤维马克隆值、上半部平均长度和长度整齐度指数差异较小;石抗126第2播期9月20日之前纤维品质指标优化明显,且马克隆值、上半部平均长度和长度整齐度指数一致性较高。【结论】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冀东滨海盐碱地机采棉模式下杂交棉冀杂2号适宜5月5日左右播种,9月底收获1次;常规棉石抗126则应在4月25日左右播种,9月下旬收获1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5个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生育期明显缩短,株高降低,产量结构各因子也随播期的推迟而呈明显减少趋势。苏北地区中熟中粳品种安全播期6月29日之前,迟熟中粳在5月上中旬播种可以正常成熟,早熟晚粳于5月上旬播种能够成熟,中熟晚粳在播种期范围内,均不能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11.
张海申 《中国种业》2016,(12):61-62
为了探索驻玉216在豫南夏玉米栽培区的适宜播种期,通过7个播期处理研究了驻玉216在不同播期下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驻玉216生育期缩短,株高和穗位高先升后降,生育后期灌浆缓慢,粒重明显下降,产量显著降低。综合考虑豫南夏玉米生产实际和粗缩病发病情况,驻玉216在豫南的适宜播期为5月25日至6月10日,力争6月5日前后完成贴茬直播。  相似文献   

12.
花生适期播种是发挥品种高产潜力、实现丰产高效的关键因子之一。为了确定临花9号的最佳春播种植期,2018年以临花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处理对临花9号生物物候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播期推迟,花生全生育进程加快,生育天数缩短;5月11日和5月16日这2个播期处理下,花生的单株结果数、荚果产量和果仁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处理。因此,5月11日至16日作为临花9号的最佳播种适期。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研究在不同播期播量条件下对泛麦7030的生育进程、苗期生长、群体数量、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播量对泛麦7030的群体性状和产量因素有重要影响,推迟播期,小麦整体上呈规律性推迟,抽穗后差异越来越小;增加播量,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呈降低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泛麦7030在不晚于10月31日播种、播量120 kg/hm2和172.5 kg/hm2水平上产量较高,且在晚播条件下需要适当增加小麦播量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江淮地区杂交中籼水稻不同播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52-57
为了探明江淮地区的温光资源对杂交中籼水稻的秧苗素质、生育进程、茎蘖动态、田间抗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通过选用不同熟期不同品种的杂交中籼水稻,设置不同的播、栽期,明确江淮地区高产优质的杂交中籼水稻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5 月15 日以后播种的品种,随着播期的推迟,品种的生育进程延后、茎蘖数减少、产量降低,所以,杂交中籼水稻在江淮地区的播期不能迟于5 月15 日以后,适宜播期是4月15日—5月15 日。  相似文献   

15.
以豌豆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熟性豌豆品种在4月13日、4月23日、5月3日、5月13日和5月23日5个播期下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熟性豌豆品种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受播期影响都较大,生育期随着播期推迟而缩短,播种—出苗时间缩短尤为明显;早熟品种在4月23日前后、晚熟品种在4月13日前后播种能明显增加单株荚数和荚粒数,提高籽粒饱满度,减少瘪粒率;早熟豌豆品种生育期短,成熟快,适播期较宽,适当晚播(4月23日前后)可获得较高产量;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成熟慢,适播期较窄,早播(4月13日前后)可获得较高产量,过期播种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播种期对2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适期播种是棉花丰产的重要措施,品种类型常影响播种期。为确定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类型(早发型鲁棉研21号和后发型鲁棉研28号)为主区,播种期(4月上旬早播、4月下旬中播和5月上旬晚播)为副区,于2009—2010年在山东临清研究了品种类型和播种期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而且主要是由于铃数和衣分的变化所致;早发型品种4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中旬播种增产6.3%,5月上旬播种与4月中旬播种产量相当;后发型品种4月中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下旬和5月上旬播种分别增产4.8%和12%。在鲁西北棉区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早发型品种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可以适当晚播,直到5月上旬;后发型品种应适当早播,以4月中旬为宜,晚播会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河北省棉花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河北省棉花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利用气象数据和棉花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81—2010年河北省棉花各生育阶段气候变化特征、物候期变化趋势、各生育阶段长短变化趋势以及各生育阶段长短与该生育阶段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棉花各生育阶段平均温度和≥0℃积温整体呈升高趋势;2)棉花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呈提前趋势,而收获期呈延后趋势。开花之前各生育阶段缩短,开花之后各生育阶段延长,整个生长期延长;3)吐絮之前各个生育阶段的平均温度、≥0℃积温与该生育阶段长短呈负相关,吐絮到收获及全生育期的天数与该时期平均温度、≥0℃积温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棉花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丘陵区小麦-玉米模式夏玉米适宜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仲玉3号、蠡玉16、成单3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玉米模式夏玉米产量和生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吐丝期和成熟期随播种期推迟而延迟,生育期总天数随播种期推迟而减少;在四川盆地丘陵区的生态条件下,小麦-玉米模式夏玉米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上旬和中旬,5月上旬和中旬播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播种期的延后,5月下旬播种的产量下降,6月上旬和中旬播种产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品种和氮肥运筹对麦后直播棉成铃、产量和株型影响,明确长江流域棉花集中成铃与高产协同表达群体株型特征。【方法】采用大田试验,2014年和2015年前茬均为大麦,2014年以国欣12-1、宜机棉、鲁棉研36为供试品种,设计2种氮肥用量水平(45 kg·hm~(-2)、150 kg·hm~(-2));2015年进一步以国欣12-1为材料,设置2个缓释肥纯氮用量(150 kg·hm~(-2)、225 kg·hm~(-2))和2种运筹(苗肥和花肥质量比分别为70%∶30%和100%∶0)处理,并以常规施肥(纯氮150 kg·hm~(-2))和不施肥为对照。【结果】2014年施纯氮150 kg·hm~(-2)时,国欣12-1籽棉产量达4 014.72 kg·hm~(-2)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2015年苗期一次性施入缓释肥氮素用量150 kg·hm~(-2)的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30.96%;前述2个处理下,国欣12-1成铃也较为集中,8月15日至8月30日成铃数占总成铃数比率(成铃率)分别达31.8%,26.1%,均高于其它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同期成铃率与籽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_(2014)=0.948**、r_(2015)=0.976**)。进一步分析株型指标与8月15日至8月30日成铃率、籽棉产量的关系,提出了长江流域大麦后直播棉群体优化指标。【结论】大麦后直播棉群体优化指标可以实现高产和集中成铃的协同表达。  相似文献   

20.
黔中地区夏播玉米生长发育与积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谷 《中国种业》2016,(2):40-43
通过推迟播种,考察黔中地区≥0℃的活动积温对夏播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生长发育期积温降低,导致玉米全生育期缩短,但如果玉米生育后期温度过低则不能正常成熟;同时随着积温的降低,穗长缩短,穗粗减小,秃尖变长,行粒数减少,百粒重降低,从而导致产量下降,但因品种不同,各指标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而一些受自身遗传决定的因素则变化不大,如穗行数。通过研究得出各品种积温与产量的函数关系方程式,计算出活动积温每下降100℃,安单3号产量降低750kg/hm2,安单2号产量降低645kg/hm2,顺单7号产量降低675kg/hm2,贵单8号产量降低705kg/667m2。同时结合历年日平均温推出各品种产量不低于5250kg/hm2的最晚播种期限,安单3号不能晚于6月16日播种,安单2号不能晚于6月21日播种,顺单7号不能晚于6月19日播种,贵单8号不能晚于6月18日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