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西黄河故道杨树林间作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时明芝 《林业科技》2003,28(1):16-18
经过6年对鲁西黄河故道杨树人工林进行施肥量、间作物、密度等因素的正交试验,证明只有扩大造林行距为10m左右,造林后立即实行林下间作,并尽量延长间作年限,才能保证树体营养供应和林木正常生长,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探索出在此类土地上不同林龄的杨树人工林的最佳间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叶钻天杨(Populus balsanifera Linn.)、沙兰杨(P.×euramericanacv.‘Sacrau79’)、I-467(P.euramericana cv.‘I-467’)杨等3个优良杨树品种不同造林密度下生长规律的分析,研究了3个杨树品种合理的经营密度及采伐年限,结果表明:高生长随密度改变变化不大,胸径生长变化与密度紧密相关;I-467杨和沙兰杨适宜大株行距种植,大叶钻天杨适宜3m×5m和4m×5m两种株行距;3m×5m株行距的理想采伐年限在10年,4m×5m株行距最理想的采伐年限应在12年,3m×8m株行距可适当放宽采伐年限。  相似文献   

3.
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探讨不同造林密度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用材林的最佳采伐期,以期为河北省平原地区杨树经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株行距为4 m×6m、4 m×5 m、3 m×5 m、3 m×4 m、3 m×3 m、2 m×3 m和2 m×2 m共7个不同的造林密度,然后对其进行了连续8年的生长情况调查,与此同时,对其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以及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分析。(1)造林后8 a,各密度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位面积蓄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2)各密度林分最佳采伐期一般为6~7 a;(3)就经济效益而言,各密度林分中,4 m×5 m林分造林后8年的总净收益和年均净收益最大,分别为71 480±6 036元·hm~(-2)和9 505±990元·hm~(-2)a~(-1),其中年均净收益最大值出现在造林后第7 a。在河北省平原地区,在进行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的欧美107杨造林时,应采用株行距为4 m×5 m的林分密度,并于造林7 a后采伐。  相似文献   

4.
杨麦间作的密度配置和行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晋南杨麦间作地的林木因子和小麦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结合目前生产水平,提出了不同间作形式下的杨树生长量和小麦产量的关系。认为保持树高和行距相等、株距为树高的1/3~1/4时,杨树基本不影响小麦对光照的需求。间作地杨树的初植密度以株距3m、行距12m,南北方向栽植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桉树人工林不同造林株行距配置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桉树无性系3229的3种不同株行距配置造林试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立地条件、同一栽培管理措施情况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林分的经济效益的影响有所差异.造林采用1.5 m×6 m(纵向上下坡走向)及6 m×1.5 m(横向沿等高线走向)的株行距配置较为合理,有利于林分的生长;而2 m×3 m(常规)株行距的配置,表现出林分生长较差,配置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杨树纸浆林优化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 1 991~ 2 0 0 0年历时 9a时间 ,进行了杨树纸浆林造林模式、土壤施肥、叶面喷肥、林粮间种、纸浆林基地建设等研究和开发。结果表明在辽西地区杨树纸浆林的造林模式为 :造林品种应优先选择辽宁杨、荷兰 3930杨、盖杨、辽河杨等 ;造林最佳密度为 1 1 1 1~ 1 6 6 6株 /hm2 ;配置方式应以宽行密植和宽行窄带为主 ,如 1m× 6m、1 5m× 6m、(1× 4 )m× 8m、(1 5× 4 )m× 8m等。纸浆林的主伐年龄为 6~ 7a。在金城原种场的立地条件下 ,无论是土壤施肥 ,还是叶面喷肥对林木生长影响均不显著。林粮间作方面 ,改变造林由常规方式为宽行窄带和宽行密植后 ,间种年限可提高 1~ 2a ,间种面积可提高到 2 0 % ,产量提高 30 %~ 5 0 %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枣粮间作是我国枣区人民的创举 ,是一种先进的耕作制度 ,是立体农业的典范 ,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近年来 ,随着枣业的发展 ,枣粮间作面积不断扩大。过去 ,陕西大荔沙区大多采用大株行距的间作模式 ,如 5m× 6m、5m× 7m、5m× 8m等 ,每 6 6 7m2 栽 16~ 2 0株左右。 1997年以来 ,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河北杨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该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对密度下的欧美107杨人工林的生长情况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造林后开始2a内,树高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之后逐渐表现出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分树高逐渐减小的趋势。林分蓄积虽然到目前为止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密度小的林分树高逐渐超过密度大的。造林后5a,密度为5m×4m的林分净收益最大,为(55779±5436)元/hm2;而1m×2m林分最小,已成为负盈利。因此,在杨树造林中建议采用5m×4m的造林密度,摒弃1m×2m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9.
杨粮间作系统农作物产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寻找协调农作物与林木间作模式 ,通过 6a研究说明 ,在杨粮间作系统中 ,农作物产量与间作年限的关系呈抛物线形状 ,达到最高产量的年限与林木的行距有关。在一定范围内 ,行距越大 ,产量达到最高的年限就越推后。研究还说明 ,合理的间作年限和合理的间作行距 ,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如行距 18m时 ,作物总产量在间作的第 3~ 6年间 ,比对照提高8 0 % ;而行距 30m时 ,间作的第 3~ 9年间 ,小麦产量平均每年比对照提高 2 2 6 %。作物产量在间作行间分布的共同特征是中间高、两端低 ,这反映了林木除对农作物有保护作用外 ,“胁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 ,当“胁地”作用明显时 ,对林木进行间伐 ,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建议杨粮间作在杨树成林时 (10~ 15a) ,树木行距保持在 4 0~ 6 0m  相似文献   

10.
提高杨树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的途径王永福,敖宝成,包宝成速生丰产林的经济效益包括丰产林的林木效益和间作效益之和,其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以哲盟杨树速生丰产林为例,从造林密度、间作和抚育管理等方面,探讨提高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的途径。一、合理设计造林密度造林密...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选择生长稳定、速度快、材质好、抗逆性强、适合义县林场生长的杨树品种,作者根据多年杨树经营的实践得出结论:适合义县地区培育的杨树品种有荷兰3016杨、3930杨、意大利I214杨、中绥12杨和合作杨。秋季根苗(截干苗)造林成活效果较好,密度为行距4 m或5 m、株距3 m或4 m,人工挖坑客土,每坑施农家肥20 kg、过磷酸钙1 kg,然后植苗造林,灌水。造林成活率根苗95%以上、大苗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不同造林密度对杨树无性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表明6种不同造林密度对5年生杨树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同造林密度下的杨树胸径、树高和材积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经比较选择2 m×3 m或2 m×2 m的造林密度营造工业原料林,能较大限度发挥林地生产能力,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杨-小麦复合经营模式的立地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目前平原农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林木生长的边行优势原理 ,设计了 6种双行大间距的杨农复合经营模式。试验点位于江苏省宝应县 ,于 1992年春植苗造林 ,供试杨树品种为NL - 80 35 1,农作物品种为小麦 ,6种杨树配置模式分别为Ⅰ :(3× 3)× 2 0m ;Ⅱ :(3× 3)× 30m ;Ⅲ :(3× 3)× 4 0m ;Ⅳ :(4× 4 )× 2 0m ;Ⅴ :(4× 4 )× 30m ;Ⅵ :(4× 4 )× 4 0m。根据调查研究的资料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麦不同物候期内不同杨农复合经营模式中小气候条件的时空变异 ,不同模式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生物生产力及光能利用率的差异及其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杨农复合经营模式降低了作物面层上的太阳总辐射和温度 ,提高了作物面层上的相对湿度。与单农经营相比 ,不同复合模式及不同物候期内太阳总辐射和光照强度降低了 3 9%~ 36 2 % ,相对湿度提高了 2 5 %~ 3 9%。(2 )杨农复合经营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较大影响。与单农经营相比 ,小麦千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有所下降 ,但不同间作模式下降的幅度存在较大差异 ,而小麦中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单农经营 ,平均分别高12 1%和 18 3%。 (3)林分 7年生时 ,6种杨粮 (小麦 )间作模式的生物生产力、光能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单农经营 ,其大小顺  相似文献   

14.
干热河谷地区马鹿花造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9~2001年在泸水、建水、南涧等县澜沧江、南盘江、怒江流域等海拔1 500m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区进行马鹿花不同造林方法、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模式试验研究,结果为直播造林株行距为1m×1.5m时的最佳播种量为4~6粒·塘-1;最佳造林时间为6月份;土壤厚度≥20cm有利于马鹿花生长.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连续3年试验监测,对江汉平原5种典型杨-农复合经营模式及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树幼林农林间作不仅能促进杨树生长,还可以获得明显经济效益.不同间作模式收益及影响杨树生长有差异,综合效益较好的模式有:杨树+西瓜+小麦、杨树+棉花+小麦和杨树+玉米+小麦.  相似文献   

16.
通辽地区丰产型杨树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造丰产型杨树农田防护林是解决半干旱地区杨树速生丰产的关键。充分利用农田渠、道路等地营造农田防护林,不但可以有效的保护农田,使之增产15%~20%以上,而且可以使其生长超过正常杨树丰产林生长速度的15%以上。其主要措施是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把地势平坦、土壤适宜,有水浇条件的土地列为丰产型杨树农田防护林的营造范围,确定半地下畦田整地、造林时间、造林密度、林带配置、造林树种、苗木规格和造林方法,严格执行浇水、间作等管理措施,搞好林木管护,以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丰产型杨树农田防护林是西辽河流域等平原地区的一个较好的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杨树速生丰产林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杨树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采用净现值法和投入产出比法对不同间作模式的杨树速生丰产林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共设计试验了3种不同的林下间作模式,一是林下养禽,二是林下养殖双孢菇,三是林下种植牧草。通过对3种杨树速生丰产林间作模式的调查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林禽间作模式为经济效益最高,为最优的选择;其次是林菌间作模式;第三是林草间做模式。同时,根据各种间作模式的年均净现值和投入产出比最大值出现的年份,3种间作模式的经济成熟龄均为第9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洞庭湖区杨树不同更新模式的可行性,对XL-90杨萌芽更新造林与插干造林的林分生长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研究。萌芽更新造林每个伐桩保留2个萌条,成林后实际密度1 170株·hm-2;插干造林株行距为4 m×3 m,平均株数840株·hm-2。结果表明,更新造林4 a,萌芽更新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蓄积依次为17.47 cm、14.62 m、0.143 5 m3和167.93 m3·hm-2,分别比插干造林高6%、2%、14%和59%,单位面积利润高达26 890元·hm-2,是插干造林的3倍。综上所述,XL-90杨在洞庭湖区适宜短轮伐期萌芽更新造林。  相似文献   

19.
“两行一带式”杨树丰产林的优势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总结了从杨树片林发展为“两行一带式”间作型丰产林的原理、造林技术配置结构等,并就该模式的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行一带式丰产林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达2.65倍,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间作农作物产量提高25%左右,是一项符合当地自然社会条件的、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混农林业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淮北矿务局所属四个平原林场,即濉溪县柳湖林场、灵壁县大山林场、泗县小桂庄林场和固镇县汾洪江林场。土壤多属砂姜黑土,质地粘重,肥力较低。为解决矿区塘材供应不足问题,自1980年以来,营造杨树纯林1,597亩、紫穗槐纯林7,329亩,杨树、紫穗槐混交林1,839亩。为了解混交林树木生长状况、病虫为害及其经济效益情况,我们特对汾洪江林场江南林业队营造的杨树、紫穗槐混交林进行了调查。 一、林地概况 调查林地土壤为砂姜黑土(土层60—80厘米以下有大小不等的碳酸钙结核砂姜),土壤肥力均匀。1980年春季造林,面积70亩。杨树造林初植密度17株/亩,株行距4×10米,大行距内紫穗槐株行距1×1.5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