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率谷穴Shuaigu(GB8)属足少阳胆经在头上的经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外台秘要》《银海精微》《针灸甲乙经》等古代医书,将率谷穴列入足太阳、少阳之会。古代文献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率谷,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足太阳、少阳之会,嚼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三壮。"并指出:"醉酒风热发,两角眩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率谷主之"[1]。1穴名释义率谷穴又称:率骨、蟀谷、率角、率容等别  相似文献   

2.
外关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关穴(SJ5)属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出自《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外关是三焦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交阳维脉."阳维为病苦寒热",阳维脉主要维系、联络三阳经,主一身之表,外关穴也是以治表证为主.本穴为临床常用穴,单用或配合它穴应用均可,常配合足临泣穴,上下相配,主治多种病证.  相似文献   

3.
百会穴的蜂针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百会穴位于头的巅顶部,属奇经八脉中督脉穴之一。据《甲乙经》载,本穴为督脉、足太阳之会。《类经图翼》载本穴为督脉,足太阳之会,手足少阳,足厥阴俱会于此。《针灸资生经》曰:百病皆主,故名百会。1经穴定位百会在头部取最高点,两耳尖自然向上方向连线中点,或顶骨结节连线中点,在前囟门后三寸,在枕骨粗隆前四寸半。《神应经》“:去前发际五寸,后发际七寸。”《甲乙经》卷三“: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如前发际不明显者,可是两眉的中点向上引八寸是穴。2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皮肤由…  相似文献   

4.
关元气海——补肾培元的要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元、气海都是补肾培元、益气保健的要穴。二穴均属于任脉下腹部的穴位。关元穴别名下纪、三结交、次门、大中极、丹田等,在前正中线,当脐中下3 寸, 《灵枢》注明:“脐下 3 寸关元也”。气海穴别名 脖脥 、 下盲 等 ,在 前 正中 线 , 当 脐 中 下 1.5 寸 ,《甲乙经》记载:“在脐下一寸五分”。 穴名释义:关元穴的“关”有闭藏的含义,“元”指元真之 气。穴属任脉,位居脐下三寸,正当丹田处。该处为人之根源: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是生养子息,合和阴阳的门户,所以 《医经精义》指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气海穴的“气”为人体元气之意,“…  相似文献   

5.
风池穴的蜂针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池(GB20)穴位于头的后枕部,属足少阳胆经的经穴,为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之会,据《难经》曰又为阳跷之会,是临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出自《灵枢.热病》篇,别名热府,该穴在头项侧,头枕后下陷处,凹陷如“池”,是风邪易侵之处,也是治疗风证之要穴,故名。1经穴定位风池穴在后头项部,当头枕骨下,平风府穴(入后发际正中上1寸),在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即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相当于耳垂齐平处。另一取法:在头后枕内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隆起外侧缘凹陷处,对称两边,发际上一横指,脊椎外侧,手指揉捏易有酸胀与疼痛感。或…  相似文献   

6.
<正>腹结穴(SP14),属足太阴脾经穴位。别名:腹屈、肠窟、肠屈、临窟、长窟、肠窝、肠结、阳窟。本穴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自《备急千金要方》后以腹结作为正名[1]。《说文通训定声》记载:"腹,脐上下两旁也。"《急救篇》注:腹,肚之总名也。《素问·评热病论》曰:"腹者,至阴之所居。"《说文》认为:"结,缔也,从系吉声。"周与嗣的《千字文》写到:"露结为霜,有凝结之义。"腹结穴在脐中旁开4寸,大横穴(脐  相似文献   

7.
带脉穴(GB26),属足少阳胆经穴位,为足少阳胆经和带脉之交会穴,本穴最早见于《灵枢·癫狂》:"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腧."该穴有调经止带,温补下焦之功,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1 穴名释义 带脉的"带",《说文》,"带,绅也.男子系带,女子带丝,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巾."意指佩带,在此指带脉.脉,指经脉,《灵枢·本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此穴在肚脐外侧,当带脉之所过,与衣带所系之处,带脉在人身匝腰1周,约束诸经,如束带然,故名为带脉.带下指腰带以下或带脉以下的部位,妇女多"带下"病,所以古代称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医生为带下医.本穴既可统束诸经脉,又可治带下病,故名.  相似文献   

8.
蜂蜜疗方7则     
刘茹馥 《蜜蜂杂志》2005,25(11):35-35
头维穴ST8)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维,指维护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身胸腔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此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在头部额角入发际处,维系于头,故名头维。1经穴定位头维穴在头侧额角部,入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简易取穴法: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在额角发际,侠本神傍各1.5寸”(本神穴在前正中线入前发际上0.5寸,旁开3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额角入发际”。2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  相似文献   

9.
肾俞、命门都是补肾壮阳的要穴,两穴均在腰部第二腰椎部位。命门为督脉的经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玉龙经》注明:“在脊骨十四椎下与脐平”;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及背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简易取穴时,可先摸到髂前上棘最高点(即腰胁部盆骨的最高点)向后水平延伸,正对的腰椎间隙为第四腰椎下,再向上摸两个椎体就是第二腰椎。《甲乙经》指出:肾俞,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1.5寸。穴名释义:肾俞的“肾”,指肾脏。“俞”,有转输之意,脏腑之气血输注于背腰部的腑穴,称背俞穴。该穴为肾脏之气输注之处,是治肾疾…  相似文献   

10.
李万瑶 《蜜蜂杂志》2004,(11):33-33
归来穴是足阳明胃经下腹部的经穴。“归”,还也;“来”,返也。穴名有恢复和复原之意。刺此穴可使气血旺盛,穴主男子卵缩,女子子宫脱出诸症,使病复原而愈,故以为名。《会元针灸学》说:“归者,轨道;来,去而复来,男子妇人胃气归原,谷化阴精,精化阳气,气和化质,质和精血,如归去而又复来,故名归来也。”有人认为“归来如当归,皆妇科之良方。”归来穴位于肚脐(神厥穴)旁开2寸(天枢穴),向下4寸,即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或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或先取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的曲骨穴(脐下5寸),在其向上一寸(一横指),再旁开2寸处是穴(如图所示)。该穴有…  相似文献   

11.
中渚穴,别名下都,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属五输穴之一的三焦经之输穴,输主体重节痛,该穴的穴性属木.出自《灵枢·本输》.穴名的"中",中间之意;"渚"指水间小洲,"中渚乃三焦所注之俞穴,若江之有渚,而居其中,故名中渚"(《子午流注说难》).本穴居手掌两骨之间,脉气至此输注流连,其势较缓,如江中逢舟,故名.在蜂针疗法中,该穴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2.
下关穴,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出自《灵枢·本输》,为足阳明、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此穴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之功,在临床中应用较广。穴名释义:“关”,即机关,为开阖之枢机;该穴正当下颌关节处,有关牙齿的开阖,故名之于“关”;因为其在颧骨弓下,并与上关穴相对,故名之于“下关”。另一说,下关者,因牙关分上下二处,上关即客主人,位于下关穴之上;下者,下片部也,牙关是开合之机关,属下,两“关”穴相对,故名下关。1取穴方法闭口取穴,下关穴位于耳屏前约1拇指横指,当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此穴闭口有孔,张口即…  相似文献   

13.
悬钟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悬钟穴(GB39)属足少阳胆经下肢的经穴,一名"绝骨",系足三阳之大络,是八会穴之一的"髓会"。该穴归属胆经,此经循人体两侧向下垂行,尚未及于足,有如悬象,故名"悬钟"。绝骨指绝骨穴的部位,相当于腓骨下端,内髁上端的部分,《难经》曰"髓会  相似文献   

14.
正中脘穴(RN12),位于胸腹前正中部,属任脉之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较多。《脉经》名中管。别名上纪(《内经素问·气穴论》)、胃脘(《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太仓(《内经灵枢·根结》)、大仓(《西方子明堂灸经》)、胃管(《脉经》)、胃腕(《经穴汇解》)、胃募(《千金翼方》)。[1]中脘是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也是交会穴,是任脉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  相似文献   

15.
李万瑶  方芳  黄薇 《蜜蜂杂志》2012,32(3):34-35
章门穴(LR13)是足厥阴肝经的经穴,为足太阴经脉、厥阴经,阴维脉的交会穴,脾经募穴,八会穴之一的脏会。该穴别名:长平,胁髎,季胁,脾募,肘髎,肘尖,后章门,季肋、脏会。穴名之义:"章",即明之意,本穴为肝经的穴位,肝主升发、主青、主  相似文献   

16.
大肠俞(BL 25)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大肠的背俞穴.出自<甲乙经>:"在第十六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本穴为治疗大肠疾病及腰腿痛的临床常用穴,常配合其他穴位治疗疾病,临床疗效肯定.该穴名含义:大肠,指大肠腑.本穴内应大肠,为大肠之气转输之处,是诊治大肠腑病的重要腧穴,故名.<会元针灸学>:大肠俞者,在左回叠积十六曲,直肠在右(即肓肠)长七寸,系于十六椎之两旁,足太阳之所过,故名大肠俞.  相似文献   

17.
环跳穴(GB30)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主下肢动作,指下肢屈膝屈髋环曲跳跃时,足跟可触及此穴,故名。同时经此穴治疗可使下肢疾病好转,做环曲跳跃运动。此穴出于《针灸甲乙经》是足少阳、太阳经之交会穴。1定位环跳穴位于臀外侧部,在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凹陷处。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外1/3与中1/3交点处。或于髂后上棘,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突起部连线所围成之三角形区的中央处定穴。《针灸甲乙经》:“在髀枢中。…  相似文献   

18.
肺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之一。俞 ,通输 ,有转输经气运行之意。此穴与肺脏相应 ,故又为肺的背俞穴。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 (身柱 )旁开 1 5寸处 ,左右各一穴 ,相距 3寸。约与肩胛冈内侧端相平。《灵枢·背腧》记载 :“在三焦 (椎 )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 ,则欲得而验之 ,按其处 ,应在中而痛解 ,乃其腧也。”《针灸甲乙经》曰 :“欲知背俞 ,先度其两乳间 ,中折之 ;更以他草度去半已 ,即以两隅相拄也。乃举以度其背 :令其一隅居上 ,齐脊大椎 ;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 ,肺之俞也。”简便取穴法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所说 :…  相似文献   

19.
姜海峰 《蜜蜂杂志》2008,28(7):39-39
大肠俞(BL 25)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大肠的背俞穴.出自<甲乙经>:"在第十六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本穴为治疗大肠疾病及腰腿痛的临床常用穴,常配合其他穴位治疗疾病,临床疗效肯定.该穴名含义:大肠,指大肠腑.本穴内应大肠,为大肠之气转输之处,是诊治大肠腑病的重要腧穴,故名.<会元针灸学>:大肠俞者,在左回叠积十六曲,直肠在右(即肓肠)长七寸,系于十六椎之两旁,足太阳之所过,故名大肠俞.  相似文献   

20.
正上星穴(GV23)为督脉经穴:属督脉第二十三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鬼堂穴(《备急千金方》)、明堂穴(《太平圣惠方》、神堂穴(《针灸聚英》)。穴名义:上,代表头部,人头形图似天,有上升的意思,此穴高居头上;星,天上之星,如星在上知,星又是指精,也是万物中最出色的一部分,正所谓"万物之精,上为列星",类似一颗上升的星辰,故名:上星。这里也是阳精聚集的地方。该穴又称"明堂",道教称两眉之间为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