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花楸树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部位物质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以及不同生境条件对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浸提及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花楸树不同部位(嫩枝、嫩叶、成熟叶、鲜果和干果)营养和药用物质。[结果]结果表明:花楸树不同部位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物质,其中成熟叶片中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干果中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酚、花色苷和单宁含量较高;与北京花楸相比,花楸树不同部位蛋白质、花色苷、黄酮类物质和总酚含量均较高,其中果实中花色苷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约为北京花楸的3倍和5倍,成熟叶片中的黄酮类物质和总酚含量约为2倍;花楸树新鲜果实中黄酮类和酚类物质种类丰富,其中槲皮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最高,且分别约为北京花楸的1.5倍和3倍。[结论]与北京花楸相比,花楸树的营养物质和药用成分的含量更高,值得加强其果实和叶片中黄酮和果实酚类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粉色果实花楸母本起源的分子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河北驼梁山自然风景区内形态介于花楸树和北京花楸之间的粉色果实花楸的起源。[方法]本研究调查了花楸树、北京花楸和粉色果实花楸的海拔分布格局及生长状况,并通过叶绿体DNA序列分析3个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北京花楸主要分布在海拔1 300 2 000 m,花楸树分布于1 500 2 200 m,粉果花楸出现在两者重叠分布区内;粉果花楸叶绿体单倍型有70%与北京花楸相同,10%与花楸树相同,其余20%为其特有。[结论]表明:粉色果实花楸是花楸树和北京花楸之间的天然杂交种,是多起源的类群,在自然分类系统中应作为独立的种来处理;花楸树和北京花楸均可作为母本。  相似文献   

3.
本文模拟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土成分对花楸树小苗进行不同程度的盐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花楸树耐盐碱能力较弱。因此,在土壤盐渍化地区引种花楸时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4.
花楸果皮色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楸果皮色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花楸果皮含有水溶性的红色素和脂溶性的黄色素;红色素为花青素类色素,而黄色素为类胡萝卜素类色素;黄色素在四氢呋喃中溶解性最好,其次为石油醚,甲醇效果最差;用薄层层析法证实,花楸果皮的乙醇提取物至少含有1种黄色成分和2种无色成分,而石油醚提取物仅含有1种黄色成分;对花楸黄色素的乙醇提取物来说,加大展开剂中石油醚的比例,可以使色素得到更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根据花楸天然分布状况,以其叶片、果实和种子为材料,对内蒙古地区6个花楸天然群落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研究了花楸叶片、果实和种子表型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花楸叶片、果实和种子具有极丰富的表型变异,种源内的分化高于种源间;果长、果径、百果重及千粒重是关键表型性状;浆果质量、千粒重、果柄长3个性状是造成花楸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种源间树型、叶型、果型及秋季叶颜色变异较大,有利于花楸树种质资源多途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突出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效果,于2016年引入了不同种源的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花楸在西山地区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以地径为指标考察了海拔、郁闭度、森林类型3种因素对花楸在西山生长的影响,挑选出适合花楸的最佳立地类型,为在西山地区引种花楸、提升西山森林景观效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砧木嫁接楸树无性系的保存率、接穗生根率、生长和材性性状差异,以及无性系与砧木的互作效应,筛选楸树无性系的适宜嫁接砧木,旨在为楸树良种嫁接壮苗规模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梓属不同树种为砧木嫁接的11年生楸树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为材料,采集3个楸树无性系的接穗,分别用5种砧木(楸树、灰楸、梓树、滇楸和黄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西伯利亚花楸和花楸树种子的形态特征、发芽率、萌发生理测定及萌发速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花楸种子比乡土的花楸树种子稍大,千粒重比花楸树重71%左右,发芽率高出7%左右,日均发芽率及萌发速率都高于花楸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3种干燥方式所得黑果腺肋花楸果粉的物理特性、活性物质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果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黑果腺肋花楸果为试材,分别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喷雾干燥3种干燥方式对黑果腺肋花楸果进行干燥.通过Lab颜色模型评价果粉色泽,pH值示差法测定花色苷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黄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楸树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为探明楸树自花不育机理和在体胚诱导过程中添加外源激素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楸树无性系(洛楸1号和洛楸3号)授粉后不同时间的种子为材料,监测楸树胚胎发育过程,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种子发育过程中IAA、iPA、GAs、ABA 4种内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长江中下游区板栗主要栽培品种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筛选综合性状优良且适于浙江省种植推广的板栗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区25个板栗主栽品种及5个有代表性的北方板栗品种为材料,对其果实表型和品质性状进行连续测定和统计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果实表型和品质存在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黑果腺肋花楸的应用价值、目前在国内外的产业开发状况、栽植黑果腺肋花楸的立地条件、栽植技术以及苗木管理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黑果腺肋花楸用途广、发展潜力大,是一种优良的经济林树种,值得大力推广栽植。提取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的有益成分,研发出产品必将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好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百花花楸活性成分季节变化,以期为百花花楸活性成分药用价值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以百花花楸不同季节枝、叶、果为原料,采用化学系统鉴别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总黄酮、总多糖、总萜进行定量。百花花楸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有一定区别,主要在皂苷、蒽醌、及甾醇类;随季节总黄酮、总多糖及总萜有一定变化,一般来说7、8、9月为最佳采摘季节。百花花楸活性成分季节变化较为明显,且常见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尤其果实和叶,有一定食用及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阿尔泰山花楸,小乔木,高可达7 m。奇数羽状复叶,花序伞房状。花白色,果红色,果实近球形。花期5月,果熟期10月。花楸树的叶、果极为美丽,秋天树叶先变黄,后转红,红果满树,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种,也是园林绿化树种的珍品,主要分布在我国阿尔泰山林区。培育花楸壮苗对美化、绿化城乡环境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花楸果为原料,对花楸果多酚进行乙醇提取,分别研究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温度对花楸果多酚物质提取率的影响,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通过研究花楸果多酚提取物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过氧化氢等的清除能力,同时与相同浓度的抗坏血酸进行比较,对其进行抗氧化性的研究。由结果可知,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5,40%乙醇浓度,40℃下提取90 min,该条件下多酚得率达6.73%。通过比较花楸果多酚提取物与相同浓度的抗坏血酸的抗氧化性,确定花楸果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较抗坏血酸要弱,但仍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艳丽 《林业科技》2012,37(4):31-33
对黑果腺肋花楸果酒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成分调整、接种、发酵、降酸、澄清、除菌等工序处理后,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可加工成口感柔和、色泽诱人的果酒,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果实可食性差的问题,且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荣黎 《中国林业》2012,(5):47-47
一、花楸的特性花楸树又名百花花楸、红果臭山槐,为蔷薇科花楸属落叶小乔木,高达8米,树干端直,树冠呈卵圆形,成熟时呈球形。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7对,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复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皆密被白色绒毛,后脱落。苞片三角形,花瓣宽卵形或近圆形、白色。梨果近球形、红色。花期6月,果期9~10月。花楸树是我国花楸属中分布最广的一个树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黑龙江省宾西种苗示范基地开展的育苗生产实践工作,总结了花楸苗木培育的经验,本文将对花楸苗木的培育技术及管理措施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花楸育苗生产实践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花楸的育苗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花楸的生物学特性,结合育苗实践,总结了花楸育苗种子采集、处理、选地、播种及苗期管理方法,并对花楸的应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已筛选出欧洲花楸US-05为哈尔滨地区绿化和药用多用途优良种源的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欧洲花楸US-05的30个单株的生长节律、开花结实情况、果实成分的测定与分析和抗寒性研究,并经过初选、复选、决选3个步骤的优树筛选。结果表明:优良种源欧洲花楸US-05的优树中,单株US-05-01的年平均高生长量、平均坐果率、种子千粒质量、单果平均直径、果实可溶性总糖、总黄酮和芦丁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单株,分别达到95.5cm、73.73%、3.81g、12.18mm、6.508%、1.7023%和7.486744μg/mL,从而筛选出单株US-05-01为优良种源欧洲花楸US-05的优树,为后续建立花楸优良无性系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