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新生骡驹溶血病又叫“新生骡驹溶血性黄疽”,中兽医又称“血滚毒”或“骡驹尿血”。本病主要是先天察赋不足,肾虚所致。肾贮先天之精气,主生长发育。肾虚命门火衰则不能生脾土,导致脾不健运;湿热为患,熏蒸肝胆,胆热泄溢于肌肤而成为黄疸,湿热炽盛;肾主水司二便功能失司,则见尿红、小便淋漓,故引起骡驹红细胞的破坏(溶血)所致。  相似文献   

2.
黄芩,味苦性寒,苦寒折热,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能清上焦之火,能除下焦湿热。临床使用有枯芩和子芩之分,枯芩除肺热,子芩清大肠,本品与鱼腥草、银花、桔梗、杏仁、贝母等同用可增强清肺热的力量,与黄连、黄柏、木香同用可增强清热燥湿止痢的作用。临床中黄芩除了清肺肠热外多用于清肝胆湿热,如湿热所致的黄疸,急性肝炎,睾丸炎,结膜炎等等,对于肝经湿热黄芩是我必用药之一。针对气分热盛,脉有力的均会使用。  相似文献   

3.
宫颈糜烂是子宫颈炎最常见的病变,若不及时治疗病程长易诱发子宫颈癌。龙胆泻肝汤是李东垣《兰室秘藏》之方,后世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黄芩、栀子、甘草三味,用于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是治肝胆实火或湿热下焦的常用  相似文献   

4.
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组成:龙胆草(酒炒)、黄芩(酒炒)、栀子、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酒炒)、当归(酒炒)、柴胡、甘草。为泻肝胆实火、利下焦湿热的良方,主治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诸病。笔者用此方加减用于临床辨证治疗疑难杂症,皆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飞蓟为菊科水飞蓟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苦、凉,归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的功能,主要用于肝胆湿热,胁痛,黄疸等病症的治疗。早期的研究表明,水飞蓟素作为抗肝损伤药物具有稳定细胞膜、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变和代谢中毒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扑热息痛(Paraceta- mol,Par)即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phen,APAP),为  相似文献   

6.
1配伍 清热燥湿。本品配白头翁、白芍、黄连、木香等药,燥湿泻热,对湿热泄泻和痢疾,用之效好。配大黄、海金沙、瞿麦,木通、栀子等,治疗膀胱湿热、排尿疼痛,用之极佳。配柴胡、大黄、茵陈、栀子等,对肝胆湿热,用之临床效果较好。配苍术、黄柏、牛膝等,对动物关节湿热肿痛,用之尤为适宜。配地肤子、苦参、蛇床子等,对皮肤湿疹用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肝炎属于祖国医学的黄疸、胁痛、胀满、积聚诸类疾病。因脾胃正气不足,受湿热时邪所侵,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成疾患。当湿热阻于脾胃,使其升降失常时,则会呈现纳呆、呕吐、苔腻;如湿热结于肝胆,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出现黄疸;肌骨受湿热熏蒸,经脉阻滞,气血不畅时,则致乏力体衰。临证所见的暴发型重症肝炎(急性黄色肝萎缩为典型代表),符合中医“急黄”范畴,隋代《诸病源候论》即有论述:“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猝然发  相似文献   

8.
耕牛湿热泄泻多由外感暑湿或感染疫疠之气或饲喂霉败秽浊的饲料,以致湿热或疫毒蕴结,下注与肠,损伤气血而发,临床上较为常见.笔者从1999年至2005年10月用自拟"二白三黄散"治愈耕牛41例,治愈率95.  相似文献   

9.
1995年以来 ,笔者用导气汤加减治疗牛湿热下痢 89例 ,治愈 87例 ,疗效满意。1 病因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由于天气炎热 ,或过重劳役 ,久渴热饮 ,致湿热注于胃肠 ;胃肠气血郁滞 ,气血与暑湿相搏 ,损伤胃肠 ,化为脓血而成为湿热下痢 ,湿热俱盛则为赤白痢。2 症状精神沉郁 ,草料减少或不食 ,鼻镜干燥 ,里急后重 ,排粪次数增多 ,泻痢脓血 ,气味恶臭 ,尿短赤 ,舌苔黄腻 ,脉象滑数。3 治疗清热解毒 ,行血调气 ,缓下止痛。方用导气汤加减 :当归 60 g,白芍 60 g,黄连 30 g,木香 30 g,枳壳60 g,陈皮 30 g,槟榔 2 1g,黄芩 60 g,大黄 30 g,白头翁 6…  相似文献   

10.
李杰  刘玉梅 《北方牧业》2006,(20):27-27
<正>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用龙胆泻肝散治疗奶牛各种疾病171例,有效158例,显效8例,无效5例,治愈率97%。1 方药龙胆泻肝散源自《医宗金鉴》,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组成。本方专为肝胆实火或湿热下注而设。方中龙胆草泻肝经实火,除下焦湿热为主药;辅以栀子、黄芩泻火清热,助龙胆草清肝胆实火;泽泻、木通、车前子利尿,引湿热从尿而出,从而可助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方中主、辅药皆为苦寒之品。为使其不致苦燥伤阴,并防止肝胆火盛,耗伤阴气,故加当归、生地养血益阴以和肝;甘草调和诸药;柴胡疏肝胆之气,诸药合用,有泻肝火、利湿热之效。2 病案举例2.1 奶牛黄疸2003年7月26日,阿镇红海子村徐黄毛1头5岁  相似文献   

11.
1 病因 家畜的热淋,石淋均由湿热下注引起.热淋由湿热毒邪客于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石淋则因湿热下注、化火灼阴,煎熬尿液、结为砂石而成.因湿邪为害,其性重浊粘滞,易阻碍气机之运作,故湿热下注则必使下焦气机阻滞,气滞则血瘀,因此热淋、石淋之病因应为湿热下注、瘀阻于内,只是湿热作用于下焦的去向、程度不同而已.导淋化瘀、清利水道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产生.  相似文献   

12.
耕牛湿热便血是因湿热毒邪侵入胃肠,湿热郁结,导致耕牛腹泻,粪中带有多量血块或鲜血的病症。该病多发生于早春季节,虽然死亡率低,但可导致耕牛迅速消瘦,无法劳役,给农民春耕带来困难。笔者多年以来采用“槐花散”加减,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该病,治疗12例,全部痊愈,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耕牛湿热泄泻多由外感暑湿或感染疫疠之气或饲喂霉饲料,饮秽浊水,以致湿热或疫毒蕴结,下注于肠,损伤气血而发,临床上较为常见。笔者从1999—2005年用自拟二白三黄散治愈耕牛湿热泄泻41例,治愈率95.85%,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湿热泄泻是由于湿热内浸肠胃,致使胃肠功能失调,传导失职,清浊不分而成泄泻。该病在我县秋季发生较多,约占门诊消化系统疾病的20%。患畜主要表现为泻粪溏稀,粪便恶臭,轻微腹痛,体热口渴,口色红黄,脉象洪数。此外亦有粪如稀粥,或混有粘液、血丝,食欲、反刍减退或废绝,角、耳、口、鼻俱热,鼻镜汗少,眼红,唾液少,尿短黄,精神萎  相似文献   

15.
湿热泄泻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大都存在疗程长、费用高等特点,近年来笔者采用大黄茵陈散治疗耕牛湿热泄泻25例,治愈23例,治愈率达92%.  相似文献   

16.
湿热泻痢是因湿热毒邪侵入胃肠,湿热郁结,以腹泻,粪便如胶冻状或粪中带血,并伴有里急后重,腹痛症状的病证,多因采食霉变饲料而发病,1997年贵州某奶牛场暴发该病,全场418头奶牛,95%以上的发病,主要特征为拉稀,严重者粪中带血,直接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我们用中西结合方法诊治该病,全部痊愈,收效显著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胆湿热或脾虚郁热,热邪下注,或湿虫滋生等,当以清热利湿,健脾渗湿,祛风止痒,解毒杀虫为治。介绍几则膏疗方,供选用。  相似文献   

18.
1痢疾 湿热痢疾多因暑湿毒侵于肠胃,或采食发霉饲料,热毒内蕴,或过食谷物损伤脾胃,致湿热内生,毒气弥漫,胃肠气血阻滞,日久化为脓血而成痢疾。下痢呈稀糊状,有时呈白色胶胨状,或粪中带血,赤白相染,粪味腥臭;精神短少,食少或不食。患畜蜷腰卧地,时作排便姿势,泻粪不爽,呈里急后重状,尿短赤,体温升高,口色赤红或赤紫,舌苔黄腻,脉象洪数。  相似文献   

19.
正脂肪肝属中医"胁痛"范围,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过食肥甘厚味,酗酒或缺乏运动所致,致使肝失疏泄,湿热蕴结,瘀血不化,当以疏肝行气,活血利湿为治。介绍几则蜜膏治疗方,可有效地治疗脂肪肝。1茵陈蜜膏茵陈500 g,蜂蜜200 g。将茵陈择净,水煎2次,去渣取汁,2液合并,文火浓缩后,加入蜂蜜煮沸,待温装瓶,每日2次,每次20 m L,温开水冲饮。可疏肝清热。适用于慢性肝炎、湿热黄疸、脂肪  相似文献   

20.
湿疹是湿热浸注皮肤的一种疾病。病期较长,难以治疗。 1病因 主要是由于暑月炎天,使役出汗过多,失于刷洗,尘垢郁塞毛孔,湿热熏蒸,积于皮毛致成其患。或因夏季久卧湿地,湿热郁于皮毛,或因感受风邪,以致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