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荧光假单胞菌的溶磷特性及其对杨树的促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杨树根际筛选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JW-JS1菌株,通过液体发酵试验研究其溶磷特性,并利用温室盆栽试验探究其对杨树苗木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分别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和碳氮比为100∶1时溶磷能力最强,溶磷量分别达到580.72,708.34和608.97 mg·L-1;该菌株分别在温度为30℃,初始pH 7.0,装液量为1/5和NaCl质量浓度为0时溶磷能力最强,溶磷量分别为562.89,594.58,638.62 mg·L-1和527.82 mg·L-1.接种该菌株可显著促进NL-895杨和美洲黑杨苗期的生长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提高,其中,NL-895杨和美洲黑杨的苗高、地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比CK增长21.96%,5.04%,57.33%,54.36%和51.66%,1.98%,150.18%,168.49%,植株体内P,K,Ca和Mg含量分别比CK增长25.16%,19.75%,17.12%,10.10%和27.55%,125.53%,55.47%,102.94%.  相似文献   

2.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技术,研究了假单胞茵(Pseudomonassp.)YT3的标记茵YT3-gfP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gfP基因可以在YT3中稳定表达,且质粒在无选择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随YT3稳定遗传。YT3主要定殖于樱桃根际土壤中,根际土壤中YT3的数量是非根际土壤中的8.75~28.77倍。YT3在樱桃根际土壤中经历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后(0~20d),在第20~40d数量有所上升,第40~80d数量保持平稳,第80~120d缓慢下降。以上分析认为,YT3能够成功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主要是定殖在樱桃的根际土壤中,且能长期稳定的定殖。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光学平台的荧光显微技术,分析比较了不同处理条件下荧光假单胞菌荧光效果的差别。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活体状态下的自发荧光弱于死亡状态;不同荧光染色剂对荧光假单胞菌的荧光效应不同。苯胺蓝会减弱荧光假单胞菌的自发荧光,但4,6-联脒-2-苯基吲哚(4,6-diamid ino-2-phenylindole,DAPI)与吖啶橙可使荧光假单胞菌荧光增强,其中吖啶橙的荧光染色效果最好,DAPI次之。  相似文献   

4.
《湖北林业科技》2015,(5):20-23
将荧光假单胞菌Q2-87和1M1-96两菌株施用于1 a生、2 a生和3 a生的湿地松幼林;一个湿地松生长高峰期后,分析自然状态下幼林的生长规律,同时进行施菌前和施菌后苗高和地径的比较。结果表明:13片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幼林生长情况符合前人总结的规律;2所有施菌的湿地松幼林经过一个生长高峰期后,高增长率均未得到显著提高;3施菌的1 a生幼林地径增长率提高极显著,施菌的2 a生幼林地径增长率提高显著,而施菌的3 a生幼林地径增长率提高不显著。通过分析,认为施菌的3 a生湿地松的地径增长率未提高不显著,原因是该龄期的湿地松对2,4-DAPG已经不敏感。因此,本文的结论是荧光假单胞菌Q2-87和1M1-96通过其产生的2,4-DAPG主要作用于低龄(2 a生以下)的湿地松,并导致其产生类似于生长素作用产生的促生效应,从而使湿地松地径明显地增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杨树外生菌根资源情况的介绍,及总结杨树菌根化育苗技术、菌根对杨树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菌根对杨树抗逆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外生菌根菌在杨树生产应用中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杨树腐烂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定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从1 013株分离于杨树干部的拮抗细菌中筛选出13株对杨树腐烂病病原菌(Valsa sordid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再结合发酵液的生长抑菌率测定,进一步筛选出了抑菌作用最强的JK-SH007和JK-SX001两株拮抗细菌.两拮抗菌株定殖的研究结果表明,JK-SH007、JK-SX001对杨树腐烂病病原菌的生长及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对宿主无毒害作用,具有内生性,能在杨树体内较长期定殖,且对宿主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杨树高效解磷细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JYZ-SD1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JW-JS1在3L发酵罐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这两株解磷细菌在72h内都是接种量20%、转速400 r/min、通气量100ln/h条件下菌体生长量最大。为将这两株杨树根际解磷细菌更高效、更大量的扩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GFP标记溶磷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及其定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有效利用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菌株,对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菌株在南方红豆杉根际及其根部的定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修改的反复冻融转化方法,将穿梭载体pGFP4412质粒转化进入草木樨中华根瘤菌CHW10B细胞,对该菌株进行GFP标记,筛选荧光表达强烈且稳定遗传的转化子,对转化子的细胞及菌落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对其溶磷能力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以GFP基因标记和抗性标记作为示踪手段,将GFP标记的CHW10B菌株接种到南方红豆杉1年生盆栽实生苗根表面,借助荧光显微镜及稀释涂布技术,对根际土壤中GFP标记菌株进行定期回收检测.[结果]成功获得CHW10B菌株荧光表达强烈且稳定遗传的GFP转化子,该转化子及野生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G-),短杆菌,但二者在LB固体平板上的菌落形态有一定差别.野生菌株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湿润黏稠,为乳白色;而标记菌株CHW10B-GFP2菌落表面为浅棕色,其他一致;标记菌株溶磷能力与野生菌株接近,发酵液上清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为639.12和656.57 mg·L-1.GFP标记菌株在南方红豆杉根际的数量变化幅度较大,接种1天根际土壤中CHW10B转化子菌数为6.08×107cfu· g-1,随后细菌数量迅速减少,15天后标记细菌数量开始增多,25~ 40天菌体数量升高并呈平稳趋势.用荧光显微镜对接种40天后南方红豆杉的根部进行观察,发现在根系表面及其内部有大量发绿色荧光的GFP标记细胞存在.[结论]GFP基因标记的CHW10B菌株在南方红豆杉幼苗根际土壤中具有持久性定殖的能力;另外,该标记菌株能在根表面和内部定殖,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9.
森林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ilvicola菌株T1-3-2对杉木炭疽病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为将其研发为林木炭疽病的生防制剂,需进一步探明该菌抑菌谱、抑菌物质稳定性以及主要成分等,以补充完善该菌的生防理论。文章通过平板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LTQ-Orbitrapa MS)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该菌的抑菌谱、抑菌物质的稳定性以及主要成分。结果表明,菌株T1-3-2对9株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尤其对包括杉木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内的多种林木炭疽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抑制率均达到65%以上;其代谢产物粗提物对杉木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温度≤70℃、酸碱度以及紫外辐射对粗提物抑菌效果均无显著影响,但高温处理(T> 70℃)对抑菌效果影响显著;粗提物主要含有14种化合物,其中包含假单胞菌常见的4种吩嗪类抑菌物质,即吩嗪、1,6-二羟基吩嗪、10-乙酰基-3,7-二羟基吩嗪和绿脓菌素;挥发性气体(VOCs)中包含:苯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荧光假单胞菌与红绒盖牛肝菌共接种条件下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从微生态水平揭示溶磷细菌与外生菌根真菌互作对NL-895杨的促生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考察荧光假单胞菌JW-JS1与红绒盖牛肝菌(Xc)共接种后NL-895杨根际土壤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变化,并通过BIOLOG微孔板法分析共接种对NL-895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从整体趋势来看,不同接种处理后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有所增强,土壤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均大于对照,其中,共接种JW-JS1+Xc处理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的促进最为明显;接种150天后,不同接种处理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均高于CK(培养24~48 h除外),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培养96 h后,共接种JW-JS1+Xc处理土壤微生物McIntosh优势度指数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单接种Xc或JW-JS1和CK(P<0.05),而Shannon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低于单接种Xc或JW-JS1和CK(P<0.05);不同接种处理NL-895杨根际土壤微生物对BIOLOG微孔板中6大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差异显著(P<0.05)。【结论】荧光假单胞菌JW-JS1与外生菌根真菌Xc共接种对NL-895杨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其土壤肥力的改善,进而促进NL-895杨的生长。与单接种相比,溶磷细菌与外生菌根真菌共接种可更有效地提高杨树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携带的一株荧光假单胞细菌致萎毒素的初步分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荧光染色显微生测法检测液体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毒性,研究从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鉴定的荧光假单胞GcM5-1A菌株在寄主体外培养的产毒现象.结果表明:GcM5-1A液体培养的无细胞滤液对黑松细胞的毒性随培养天数增加而增强,培养到第4天时,无细胞滤液的毒性开始进入相对稳定期.因此,在进行该菌株毒素的分离鉴定工作中,可将4 d作为其培养时间.使用DM-36透析膜对培养4 d的GcM5-1A无细胞滤液透析后的毒性测定结果显示:其膜内和膜外组分生测毒性分别与对照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毒性之间的t检验差异显著,证明其透析膜内、膜外组分均有毒性.该结果表明:GcM5-1A菌株的毒素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由比较多的物质组成,其中含有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等;也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在南京林业大学植物生长室采用荧光假单胞解磷细菌(JW-JS1)及红绒盖牛肝菌外生菌根真菌(Xc)2种菌剂接种,通过温室盆栽30天、60天、90天、120天及150天后,测定其对NL-895杨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JW-JS1、Xc单接种和双接种均能明显促进NL-895杨的生长和改善植株的光合特征,且双接种效应优于单接种。双接种150天后,NL-895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侧根数和菌根侵染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4.79%、23.60%、56.35%、150.00%和64.11%;双接种在增加NL-895杨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改善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上表现出显著的正交互效应。研究结果为减少林业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和开发杨树复合菌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野生株Ps-FLAG01为出发菌株,经超声波(US)-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后,筛选出一高产菌株Ps-FLAG05,其总酶活力为0.325 3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25.89%;对其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最佳配方为:玉米浆1.0%,葡萄糖3.5%,氯化钠0.15%,诱导剂4.5%,与原配方相比,发酵水平提高了13.03%.  相似文献   

14.
用紫外光对假单胞菌株进行诱变,以竹炭为载体,将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固定在竹炭上,用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处理间甲酚水样。考察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投加量和水样pH值对间甲酚去除的影响以及进水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去除间甲酚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菌株,菌株经紫外诱变后,生长周期缩短了6h。经紫外照射120s的假单胞菌可以在竹炭表面及内部孔隙形成明显菌胶团,诱变菌在竹炭上所成的生物量明显较未经诱变菌增加。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能有效地去除水样中间甲酚。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投加量和水样pH值影响到间甲酚的去除效果,pH值在4~6时,间甲酚的去除效果较好。20g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处理100mL初始浓度50,100,120,150,180mg·L-1间甲酚模拟水样42h,去除率依次为90.9%,76.4%,72.9%,64.6%和49.7%。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对间甲酚的去除能较好地符合零级反应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