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对辽东山区人工营造20a生水曲柳、刺楸、紫椴、色赤杨、白桦5种阔叶树分别与红松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内,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类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林的42%~52%,植物总数量只有混交林的11%~37%;不同红松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好于红松纯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红松×水曲柳﹥红松×刺楸﹥红松×紫椴﹥红松×色赤杨﹥红松×白桦﹥红松纯林。在灌木层中,各不同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差异并不明显,且分布均匀。红松纯林灌木层物种种类、数量较少,但有明显的优势树种存在。在草本层中,各不同混交林植物种类分布相对均匀,各林型中丰富度指数,除红松纯林外,都在1.0以上。红松纯林草本层植物种类分布均匀,没有优势种存在。 相似文献
2.
抚育间伐对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15块人工落叶松纯林演化后形成的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为对象,间伐后12年观测结果,研究间伐对林分和树木生长、树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等因子的影响。间伐强度分为2级:中度(平均为20%)和强度(平均为30%)。结果表明:间伐促进了保留木生长的显著增加,但不同间伐强度间无显著差异。林分及单木的直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均表现相同的趋势即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间伐没有显著地增加12年间的总收获量。伐后对照样地表现为较高的枯损,枯死木主要是落叶松和阔叶树。林分进界株数严重不足,进界的主要树种是云冷杉、阔叶树和红松,以耐荫树种为主。从枯损和进界看,如果能对红松和阔叶树进行保护,这种林分很可能逐渐演化为阔叶红松林。建议对红松和阔叶树进行保护,使林分向阔叶红松林方向发展。各林分的树种组成在12年间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即间伐没有显著地改变林分的树种组成,目前的树种组成即落叶松、其他针叶树(云杉、冷杉和红松)和阔叶树组成比约为6∶3∶1可能是相对稳定的群落。20%和30%的间伐强度没有显著地改变林分的物种多样性、灌草生物量和土壤物理性质,间伐样地的物种多样性略有提高;间伐样地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所改善,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都大于对照;林下灌草生物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明光市的松、栎林大部分是20世纪50年代栽植的,其林分结构有多种类型,既有马尾松纯林,也有黑松低产林,更有为数不少的松栎混交林。目前,这些林分已进入成熟或过熟期,陆续进行了采伐利用,并进行了更新。但松栎混交林由于麻栎有很强的萌发性,萌发条生长快,对所造的松类二代林有一定的影响,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对原松栎混交林和其迹地新造林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近自然经营是目前森林经营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以内蒙古赤峰市旺业甸林场不同林龄人工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对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和未经营对林下灌草种类及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近自然经营能够增加华北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林下草本的多样性和丰富度。3种经营方式下,林下草本植物种数排序为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未经营,此外,与未经营相比,采用森林经营措施能够提高华北落叶松林林下的灌木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5.
多伦县沙地云杉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伦县沙地云杉林3条样带的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沙地云杉混交林的物种组成结构,分析了3个典型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沙地云杉混交林植物种类丰富,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共有植物71种,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多伦县沙地云杉与白桦混交林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在群落梯度上,群落Ⅰ为52种,群落Ⅱ为45种,群落Ⅲ为47种,物种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为群落Ⅰ>群落Ⅲ>群落Ⅱ;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3个典型群落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为乔木层最大,灌木层其次,草本层最小。通过对多伦县沙地云杉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为加强沙地云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秦岭山区油松纯林与松栎混交林下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岭山区油松纯林与松栎混交林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林与混交林都有富积养分的效应,但两者对养分的影响有明显差异。混交林在土壤表层、根际及土壤剖面上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明显高于纯林,而速效磷的含量低于油松纯林。在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混交林比纯林分别增加83.8%、40.6%、127.6%、7.3%、44.4%。由于混交林能积累较多的有机质,因而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经营模式对天然次生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等对丹清河林场传统经营、近自然经营和未经营等三种经营模式下的针、阔天然次生林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林分,不同经营模式,林下物种组成不同,植物优势物种有很大变化;(2)灌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近自然经营模式高于其它两种经营模式,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天然针叶林未经营模式最大,而在天然阔叶林随干扰程度提高而降低;(3)天然针叶林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随着干扰水平提高而增大,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以近自然经营最高;(4)天然阔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随着干扰水平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湘中丘陵区石栎(Lithocarpusglaber(Thunb.)Nakai)混交林群落调查.利用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相应的均匀度和种间相遇机率.对其群落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湘中丘陵区石栎混交林群落乔木层与下木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84和3.197;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24和0.814;种间相遇机率分别为0.625和0.814;均匀度分别为45.80%和63.94%.乔木层第Ⅰ亚层多样性指数低于第Ⅱ亚层;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样方法,对鹤岗市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软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内的植物物种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多样性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在不同恢复阶段,乔木、灌木以及草本各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灌木层和乔木层的指数。 相似文献
11.
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种间相遇机率、生态优势度等多种指标,将杉阔混交林群落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层,对不同层次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同,总的趋势是灌木层>乔木层>层间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丰富,但生态优势度高于灌木层,个体数量产生一定程度的集中,物种多样性低于灌木层;灌木层生态优势度最低,物种组成丰富,表现出最大的物种多样性;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简单,生态优势度最大,物种多样性最低;层间层植物物种数量低于草本层,但生态优势度也低于草本层,其物种多样性高于草本层。该群落中灌木层在保持群落多样性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2.
以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作为多样性测度指标,对福建省建瓯市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MC)、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与马尾松1:1混交林(FM1)、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与马尾松1:1混交林(EM1)、枫香与马尾松1:2混交林(FM2)4种人工林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林下植物的丰富度指数是灌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FM1和FM2及MC灌木层大于草本层,而层间层都为0,优势度指数值灌木层是MC>EM1>FM1>FM2,均匀度指数4个样地层间层都是0,除了EM1灌木层小于草本层,其他样地都是灌木层大于草本层。研究结果可为闽北山地马尾松及其混交林分的培育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红松、刺楸人工混交林,红松纯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刺楸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最大,植物种类最多,红松纯林仅为混交林的43%,总数量为混交林的32%,红松、刺楸混交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为1.430 5,均匀度指数为0.687 9,优势度指数为0.290 6,丰富度指数为1.413 7,而红松纯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0,优势度指数为1,丰富度指数为0.371 2。在灌木层中,混交林与纯林各项指标区别不大,只有丰富度指数为混交林(纯林。在草本层中,混交林各项指数基本都大于纯林,只有均匀度指数红松纯林(混交林。 相似文献
14.
栎类和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多样性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结构多样性是反映林分结构状况的指标,它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森林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河南西峡县栎类、阔叶混交林连续清查样地的研究表明,在10 a的间隔期内(1993-2003年),栎类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差异显著,物种与大小多样性、大小多样性变化均不显著。在更短的时间间隔期(如5 a)内,则表现为1993-1998年栎类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差异显著;1998-2003年期间,物种均匀度与物种多样性表现均为不显著。阔叶混交林在1993-2003年期间除大小多样性差异显著外,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对福建省建瓯市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及3种杉阔混交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林下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值均大于草本层,除杉木×鹅掌楸混交林外,其他2种混交林草本层的优势度指数值大于灌木层,均匀度指数则是灌木层大于草本层;混交林林下植物种类较少,优势种明显,且分布不均;4种多样性测度指标在不同混交林中差异不大,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差异亦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改进闽北山地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培育和经营管理、实现杉木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林分类型(黑松纯林、黑松-刺槐混交林、黑松-麻栎混交林)的黑松针叶功能性状、林下物种多样性、林下土壤因子的特征,以期为黑松海防林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与参考。 方法 以烟台牟平海防林内黑松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黑松针叶及林下0~20 cm土壤样品并调查林下物种多样性,测定针叶的相关功能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标进行计算,对林下土壤因子对针叶功能性状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RDA分析。 结果 (1)不同林分类型对叶面积(LA)、叶长(LL)、比叶面积(SLA)、比叶质量(SLW)、叶干物质量(LDMC)、叶含水率(LWC)等叶结构性状均有显著影响,叶化学性状中仅对C、N含量有显著影响。(2)不同林分类型对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标均有显著影响,黑松-麻栎混交林的Simpson指数最高,黑松-刺槐混交林的Shannon-Wiener 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均最高,而黑松纯林各指标均表现为最低,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狗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在各群落中优势显著。(3)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EC、有机碳(SOC)、全氮(TN)、硝态氮 (NO3−-N)、铵态氮 (NH4 + -N)、速效钾 (AK)均有显著影响。(4)SOC、AK、NH4 + -N对叶功能性状及林下物种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TP、NO3−-N分别对功能性状与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林分类型下黑松针叶的功能性状、林下物种多样性对林下土壤因子均有一定响应, 防护林的建设与管理要综合考虑林分类型、林下植被及土壤养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省蛟河市林业实验区管理局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老龄林)为研究对象,调查16块1 hm2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1 cm的木本植物相关信息,分别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并采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范围检验方法对不同群落的各项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Gleason指数外,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Menhinick指数)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物种多样性方面,各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 (Gini)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各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在不同群落间也具有显著性差异;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79 6,-0.967 0和-0.962 1.综合来看,中龄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要低于其他群落,而生态优势度指数显著地高于其他群落.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衡量森林质量的指标之一,物种的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抚育间伐森林经营工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经营措施。通过对不同间伐措施在森林群落多样性方面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得出的结论对森林经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