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凤山县石漠化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河池市凤山县石漠化现状及其石漠化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式进行深入调研,对石漠化地区生态公益林的林改方式提出了尊重群众意愿,以生态受保护、农民得收益的原则为基础,因地制宜、分区施策,采取确权到集体、均利到户、联户确权、均股均利、确权到户、补偿到户的改革建议.同时,对创新石漠化地区生态公益林管护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的林地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华 《防护林科技》2010,(3):98-100,12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相应的法律依据使林地流转作为新现象产生和发展起来。文章首先对林地流转概念进行概述,分析了林地流转参与主体利益需求,提出林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并针对林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林权改革中的重要一部分,林地流转极大地促进林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基于2012年福建省三明市6个乡镇抽取的156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用线性模型进行对照,对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地流转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市场化程度不同,林地流转参与程度也不同;从林地特征看,立地条件差的农户参与林地流转可能性高,流转林地以经济林为主;从家庭特征看,人均林地面积、林业收入占比、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对林地流转有显著影响。提出发展交易市场,推广经济林种植,提高林农收益,加快确权发证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的造林投入是否有显著影响,目前研究文献尚无一致结论。基于浙江省107户农户232块地块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与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了农户在自有林地、自有耕地、转入林地等具有不同产权稳定性特征地块上的造林投入差异。结果表明:林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用材林造林投入有显著影响,对经济林造林投入无显著影响;造林面积、政府补贴等因素对农户经济林造林投入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针对如何激励农户的造林投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江西省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 江西省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林业用地面积1.59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3.7名,其中有林地面积1.51亿亩,51%的林地被区划界定为生态公益林;全省活立木蓄积量3.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0.5%。在此次林改之前,江西省经历了两次较为重大的林业产权变革:  相似文献   

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的生产、投资和就业决策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对辽宁省10个县(市)500户林农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林农非农就业决策模型,从农户家庭角度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非农就业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参加联户经营和是否参加林业合作组织5个因素对农户非农就业决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安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顺宏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54-56,60
由于安宁市林地管理采取集体统一和模式化管理的形式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均山到户,给林地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加大了对林地监管的难度.文中分析了林改后林地管理中凸现的实际权利不到位,林权流转平台尚未完善,林农主体地位得不到兑现,林权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管理队伍不健全等问题.藉此,提出稳定林权,还权于民,规范林权流转机制,完善林业纠纷解决机制,依法依规保护管理林地,明确管理责任等加强林地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永胜县实际,参考试点县经验,制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地勘查技术操作方法和步骤.其主要内容包括勘查范围、内容,相关资料的收集,行政区划界线的认定,宗地界线的区划界定,宗地编号规则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方山县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对宜林地、林地的确权方法,探讨了已经确立经营主体的集体林地的改革办法,提出了保持政策连续性、尊重历史、尊重农民意愿、依法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权改革的核心是产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福建省在武平县等地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2003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同年5月2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部署大会,率先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省委卢展工书记在会上提出“要把好事办好”。3年多来,我们在国家林业 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锣密鼓,一环紧扣一环,历尽千辛万苦,林权改革进行得比较平稳、比较健康、比较顺利。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99.5%林改村和97%的应改面积。  相似文献   

11.
文彬  梁屯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2):113-116,12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归属和界定问题.作为基础生产资料的林地,客观存在着级差收益问题.客观分析林地存在级差收益的原因及其对均山承包工作的影响,评述林地调整和使用权流转问题,并提出落实政策;明确林地承包期限;规范林地使用费的收取、使用和管理;实现林地的有偿转让经营等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就林权的界定、级差收益的占有权、级差上交的办法所解决的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好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孔凡斌  廖文梅 《林业科学》2012,48(4):119-126
以江西省8个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统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农户投入水平及与林地产出的关系,以验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农户林地细碎化经营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实证结果表明:以S指数衡量,江西省样本县林地细碎化的程度达到0.55,受访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与地貌特征之间未出现明显的关联性;以户均数据衡量,受访农户从家庭收入中用于林业投资的比例维持在30%左右,且传统林业重点县的农户林业投入比例要明显高于非林业重点县.计量模型计算结果表明,S指数衡量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林业投入和林地产出水平均构成负向影响趋势;曲线模型临界值分析表明,当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3或高于0.69时,农户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则随着林地细碎化程度高低呈现正向变化趋势,当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2或高于0.67时,林地细碎化程度对林地产出水平表现为负向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诸暨市在林业三定的基础上实施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工作,从形式上来分析采取的是顺延微调模式。坚持稳定、三权分离、生态优先、依法合规和稳妥发证原则,实施过程中以延长承包期为基准,以试点单位为先导,以业务培训为指导,以抄录公告为核心,分层次实施。整个方案实施完成后其总产权明晰率98.16%,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赶进度抢速度、工作粗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林业产权制度对森林资源消长和林业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采用河南平原地区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产权私有倾向的增加,新增造林面积呈现显著增长势头。林权改革应继续遵循渐进的私有化、市场化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江西、福建、辽宁、云南4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林改前后农户林地面积、林分构成、林业收入、外出打工人数、林地流转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计有显著影响,林改后农户林业收入明显增加,并且农户对林改政策的了解和林权证的发放是影响林改成效的重要因素.同时,林改中出现一个实际问题,即林地规模化经营可能受到影响,因此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林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6.
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辽宁省12个县(市)409户林农的抽样调查数据,针对农户林地流转意愿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建立农户综合流转意愿模型、流入意愿模型与流出意愿模型,定量分析农户林地流转意愿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林龄对农户流入意愿和流出意愿均具有显著影响;林种、流转林地难易程度、是否知道林地流转服务中心对农户林地流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人数、是否有林业收入、资金获取难易程度、非农林收入、流转期限长短对农户林地流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分别对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林业工作研究》2006,(5):35-37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东南部,地处燕山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科尔沁沙地南缘,是京津地区和环勃海经济圈重要生态屏障。地貌特征为“南山、中丘、北沙”,年降水量310—460mm,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生态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有林面积533万亩,森林覆被率39.96%,其中公益林、人工林分别占现有林面积盼70%和95%。2002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环境奖,基本上实现了“绿起来”。但是占现有林地面积52%的集体林(2000年为209万亩),由于集体统一经营,一些弊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渐显露出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湖北兴山县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已基本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截止目前,共完成集体林地确权1087宗,计44.8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广袤的中华大地,也吹响了落实农村土地政策的新号角。  相似文献   

19.
从林权纠纷个案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福建省全面推行以“均山、均权、均利”为主要特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采取“二到三还”(产权到户、到人,还山、还林、还利于民)的政策,将林地使用权、林木产权划归农民个体所有.确定了山林初始产权安排向农户转移的基本改革路径,从而结束了公有产权长期垄断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王生 《林业调查规划》2008,33(3):115-118
在林业"三定"和分类经营的基础上,阐述大理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初步成效,分析现阶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规模化、集体化经营困难,林木采伐管理难度加大,农村烧材矛盾凸现等.探索下一步工作思路:进一步落实完善集体林经营体制、积极探索林改配套措施、调整完善林木采伐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