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利用鲐鱼下脚料加工浓缩鱼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鲐鱼内脏蛋白酶来分解鲐鱼头尾下脚料生产第二代饵料—浓缩鱼蛋白,通过多次小样试验得到了该工艺中几个重要的工艺参数,即酶解过程中内脏投入比例为15%到25%;pH控制在8.5~9.0;最适反应温度为48~50℃。由试验结果制定了浓缩鱼蛋白生产的整个工艺。按照此工艺又进行了批量试验,由此而得到酶解过程酸、碱的单耗;浓缩鱼蛋白及其副产品的得率,并将所得产品进行成份测定,其质量已接近美国AHS技术产品,最后还将该产品与鱼粉比较,其营养价值明显优于鱼粉。 相似文献
8.
9.
沙丁鱼和鲐鱼的熏制加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鲜沙丁鱼和鲐鱼经烟熏和熏液浸泡烘干工艺过程加工,所得产品外观光亮、感官检验结果表明其质地和风味很好,是理想的生产工艺和水产加工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1997年鲐Shen鱼和虾类营养监测资料,分析了东海北部鲐Shen鱼和虾类资源动态的特点。1997年浙江省鲐Shen鱼产量12.04万元,虾类产量6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3%和17.0%,1997年冬春季,沿海气候海况条件良好,水温偏高,沿岸冲淡水势力偏弱,外海高盐水势力强盛,有利于鱼卵,稚鱼和虾类的生长发育,资源发生量增多,是1997年渔业生产形势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最后提出 相似文献
11.
12.
根据我国消费、生产现况和鲐鱼的加工特性,在国内外现有的调味煮品加工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研制出一种新型调味煮干品-鲐鱼鱼肉干。改进后的工艺特点:(1)将采肉后漂洗改为去皮和去皮下脂肪后采肉,避免了鱼皮、皮下脂肪的混入,省去了漂洗、脱水等复杂的工序和设备;避免了水溶性蛋白质等的流失,提高了成品率。(2)产品熬煮后烘干至水份活度0.70左右,能在常温下保质四个月以上,避免了传统调味煮熟品高糖高盐、容易 相似文献
13.
福建近海鲐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正> 鲐鱼(Scobmer japonicus Houttuyn)在世界海洋渔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1978年鲐鱼产量达405万t,占世界海洋鱼类年总产量6499万t的6%以上。1981年全球Scomber属的渔获量约为240万t,仅鲐鱼一种就占176万t,相当于所有金枪鱼的产量。鲐鱼在中国的东、黄海区仅次于带鱼的产量,属于高产鱼种。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初渔期 黄海秋冬汛鲐鱼围网初渔期并不代表真正的渔汛开始,完全是人为主观意愿决定的。终渔期也常有渔汛已经结束但渔船仍在渔场航作而无鱼,又此时冷空气大风频繁,渔船常去邻近岛屿避风,数进数出浪费能源,盲目性很大。 从1978年以来20年中,尤其是近五年作业期屡屡提前,从8月下旬提早到七月下旬,见表1。 相似文献
15.
<正> 据长期生产实践和国内文献与放流资料,黄海鲐鱼产卵场在青岛外海有鲁南群,在烟台威海近海和辽宁南部长山列岛有黄海北部群。但未见报道朝鲜西海岸有其产卵场,更无资料证实黄海东西两侧的鲐鱼在生物学指标上有何差异。黄海秋冬汛鲐鱼围网作业生产者仅据生产实践推想似乎应有个“朝鲜西海岸鲐”的存在。这就在生产中渐渐笼统地形成了“黄海西路鲐”的概念,以区别于“朝 相似文献
16.
鲐鱼能量收支及其饵料种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海洋鱼类生态学研究目前尚多集中于自然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动上;鉴于这种现场调查本身的局限性,要想深入了解和定量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过程,则必需配合现场或室内实验模拟手段,以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但由于海洋中上层鱼类(尤其是中上层大型鱼类)游动迅速,洄游性强,难以捕获活体并经驯化后用于实验,故迄今该类鱼种有关生物能量学室内或现场研究的报道仍属鲜见。鲐鱼(Pneumatophorusjaponicus)属暖水大洋性中上层鱼类,为捕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水域,在渤、黄、东、南海均有分布,在我国沿海的中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1995年秋鲐Shen渔特点,气候,海况与经济渔汛的关系,并讨论了鲐Shen 鱼的资源状况和利用对策,踞渔场形成的主要指标,提高恢复发展灯围作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三陆位于日本东北部,是日本传统的北太平洋围网渔业基地。从10月份开始,北太平洋鲐鱼开始渔发,进入11月后日产量连续超万吨,鱼体以1.2龄的未成鱼为主体,大、中型占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