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通过茄子/番茄离体嫁接,对嫁接体发育中的蛋白质含量、POD、SOD及CAT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POD及SOD活性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在嫁接6 d后活性最强,而CAT活性与此相反,表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在嫁接后6 d活性最低。嫁接后POD酶带逐渐增加,而SOD与CAT酶带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2.
油茶不同芽苗砧嫁接组合的亲和性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长林系列18#品种芽苗作为砧木,取普通油茶长林系列4#、18#品种为接穗,采用芽苗砧法嫁接,通过对嫁接体结合部发育过程中的死亡率及理化指标的测定,研究了嫁接体的亲和性生理。结果表明:0~24 h与1~55 d所得结论相同,即在2个嫁接组合中所测的各生理指标(除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嫁接体结合部SOD活性越低,POD活性越高,MDA质量摩尔浓度越低,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越高,嫁接组合亲和性越好;嫁接体结合部SOD活性、POD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峰值出现的时间较早,嫁接组合亲和性较好;嫁接组合亲和性与结合部CAT活性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龙牙楤木成熟体胚经37℃高温处理0~3d于不加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WPM培养基中产生了次生体胚.结果发现,经高温处理1d的外植体的次生体胚发生最好,诱导率为58%,平均每外植体次生体胚约为4个;高温胁迫过程中及次生体胚发生过程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明显变化,且处理1d外植体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始终相对较高;高温胁迫使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升高.胚性细胞分化期,即成熟体胚分化形成的球形体细胞胚时期(培养10~15 d),POD、SOD活性相对较高,CAT活性较低;次生体胚发育过程中,即发育形成的鱼雷和子叶体细胞胚时期(培养15d以后),SOD、POD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嫁接对辣椒抗疫病性的影响,采用灌根法鉴定7个辣椒砧木品种对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从中筛选出TANTAN(高抗)、格拉夫特(抗)、CM334(免疫)作为砧木,以Early Calwonder(感病)为接穗进行嫁接,以接穗自根嫁接为对照,调查发病率、病情指数和嫁接苗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嫁接辣椒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且砧木抗病性越强,嫁接苗抗病性越强。在接种辣椒疫霉菌前,嫁接换根可提高接穗的PAL、PPO和β-1,3-glucanase活性,且砧木抗病性越强,这3种酶在接穗中的活性越高。在接种辣椒疫霉菌后,嫁接换根可提高接穗的PAL、PPO、β-1,3-glucanase、POD和CAT的活性,其中前3种防御酶在接种后15d,均表现为砧木抗病性越强,接穗中酶活性越高,且高酶活性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嗜铁素产生菌ZJH-10诱导黄瓜对灰霉病的抗性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测定了黄瓜根部与叶部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系列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黄瓜经ZJH-10处理并同时接种灰霉病菌后,黄瓜根部与叶部组织中SOD、POD、CAT、PPO和PAL活性都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其根部活性分别在处理后5d、3d、5d、3d和3d出现高峰,叶部酶活性变化基本与根部的相吻合.表明这些酶活性的提高与ZJH-10诱导的黄瓜抗灰霉病抗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和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Cd单一及其与Pb复合胁迫对银杏叶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在胁迫30 d后明显上升,且随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至82 d时达到最大值后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在胁迫50 d后显著上升,82 d时达到最大值,总的变化趋势也表现为先应激性上升后明显下降的动态过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对照.Cd、Pb间的交互相效应对SOD、POD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协同或拮抗效应.在重金属胁迫下,银杏可能通过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等生理防卫机制表现出较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7.
测定被腰带长体茧蜂寄生的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体内不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研究寄主昆虫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ROS)与抗氧化酶的关系.结果表明:被寄生后,寄主幼虫体内应激产生大量ROS,从而诱导SOD、CAT、POD活性明显上升(P<0.01).不同组织中SOD、CAT和POD的分布存在差异,说明亚洲玉米螟被腰带长体茧蜂寄生所诱导产生的抗氧化酶可协同作用,从而清除体内产生的过量ROS.这种组织特异性有利于保存寄主,使寄生蜂成功寄生.  相似文献   

8.
寒地超级稻抗衰老指标与穗部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试验对黑龙江省寒地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穗部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除齐穗后7d,14d )在齐穗后松粳9号高于松粳6号,两品种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丙二醛含量在齐穗后呈升高趋势,松粳9号低于松粳6号,叶绿素含量在齐穗后呈下降趋势,松粳9号高于松粳6号,两品种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松粳9号穗部农艺性状优于松粳6号.产量高于松粳6号且差异极显著.POD活性、CAT活性(除齐穗后7d、14d外)、叶绿素含量在齐穗后与穗数/m2,粒数/穗及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MDA含量与德数/m2,粒数/穗及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即CAT活性和POD活性及叶绿素含量越商,MDA含量越低越有利于延缓水稻早衰,越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采用比色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M4发酵液不同组分诱导猕猴桃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M4发酵液、菌体悬液、上清液、LB培养基,猕猴桃叶片内PAL、POD、PPO、SOD、CAT活性均高于对照无菌水,PAL、PPO、SOD的活性峰值多在接种后8 d出现,POD、CAT的活性峰值多在接种后12 d出现;接种M4发酵液、菌体悬液的PAL、POD、PPO、SOD、CAT活性均明显高于接种上清液、LB培养基,且酶活变化趋势相似,说明M4发酵液中主要有效诱导组分为菌体。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毛叶山桐子种子的发芽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浸种脱蜡及不同的层积催芽时间对该种子的发芽率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H2PO4浸种脱蜡后低温层积催芽处理可显著提高毛叶山桐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酶活性。种子的脂肪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层积60 d时与45 d对比无显著差异;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30 d时已达到最高,45 d时无显著提高,60 d活性降低。比较不同处理下种子的脂肪酶、POD和CAT活性,结果显示毛叶山桐子种子最佳的预处理方法是在浓度为10.5 mmol·L-1的KH2PO4溶液浸种24 h后清洗脱除种皮蜡质层,之后置5℃恒温条件下层积催芽45 d,此时脂肪酶、POD和CAT生化活性最高,发芽率也最高(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6周龄拟南芥生态型Columbia-4为材料,在0(CK)、5、10、15、20、25、30、35 mmol.L-1草酸(OA)胁迫48 h后,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以探讨OA胁迫对模式植物拟南芥活性氧代谢及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CK,PAL活性极显著地升高;SOD活性也受到诱导,在20 mmol.L-1OA胁迫下,SOD活性最高;CAT和POD的活性与CK相比,受到抑制,在20 mmol.L-1OA胁迫下,二者被抑制的程度最高,并且POD活性较CAT活性被抑制的程度更大;MDA含量与OA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279x+1.6567,R2=0.9222***),表明OA浓度越高,对拟南芥细胞的伤害越大.可见,OA有可能通过抑制CAT和POD的活性,导致H2O2等活性氧自由基的累积和膜脂过氧化作用,最终引起对拟南芥叶片的毒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饲养试验方法,研究了H2O2对家蝇幼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H2O2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以上3种酶的活性,但变化规律却有明显差异:CAT活性变化的基本趋势是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递增,处理组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组的1.2、1.26、1.47倍,另外在1、2龄幼虫中CAT活性出现了对照比处理高的现象,而3龄幼虫则没有出现。经H2O2处理后的1、3龄幼虫体内的POD出现了2个活性峰,1龄幼虫被处理后,在第1个活性峰出现的时间内对照明显比处理高,且持续时间约为5h,然后酶活性骤然上升,活性高峰值是对照组的6.8倍;2龄幼虫只有1个活性峰,是对照组的3.68倍;3龄幼虫体内的POD也有2个活性峰出现,分别是对照组的4.9、2倍。AsA—POD活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对照高于处理的现象,1、2龄幼虫经过处理后出现了2个活性峰,分别是对照组的1.3、1.3倍和2.08、1.73倍,3龄幼虫则只有1个活性峰,是对照组的1.8倍。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日本落叶松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盆栽和持续干旱处理及复水后对日本落叶松生长的影响,研究日本落叶松针叶的水饱和亏(WS,D)、相对电导率(E)、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叶绿素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脯氨酸质量分数和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等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水饱和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脯氨酸质量分数和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显著上升,其中水饱和亏和相对电导率呈梯度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第6天达到峰值,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在第9天时达到峰值。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第12天达峰值,过氧化物酶活性第9天达峰值。叶绿素a和叶绿素(a+b)质量分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都在第9天达到峰值,第12天出现下降,低于对照。叶绿素b质量分数呈微弱的下降趋势,w(叶绿素a)∶w(叶绿素b)呈上升趋势,第9天达峰值。叶绿素(a+b)质量分数变化主要是由叶绿素a质量分数变化引起的。过氧化氢酶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6天达峰值,9 d后开始下降且低于对照。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指标中共提取了两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91.267%,因子1反映了日本落叶松针叶保水能力、抗氧化酶活性、质膜稳定性和渗透调节物对抗旱性起支配作用,因子2反映叶绿素质量分数对抗旱性起支配作用。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日本落叶松存活率与各指标变化幅度的关联度从大到小次序为w(叶绿素a)∶w(叶绿素b)、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过氧化物酶、水饱和亏、脯氨酸、相对电导率、叶绿素b、叶绿素a、叶绿素(a+b)、过氧化氢酶。综合以上结果,把水饱和亏、电导率、脯氨酸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作为日本落叶松抗旱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人参锈腐菌侵染参根后防御酶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年生农田人参根部喷洒锈腐菌悬液后,分别在5d、10d、15d、20d、25d、30d后取人参根和叶,测定其中SOD、PAL、POD、PPO和CAT5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5种防御酶活性在处理后的人参根和叶中均高于对照。在根中,SOD和PPO在第20天达到活性最高峰,PAL和POD活性在15天达到最高峰,CAT在第10天即出现活性最高峰。叶中SOD和PAL活性在第15天达到最高峰,POD和PPO活性分别在第15和20天出现2个最高峰,CAT在第10天出现活性最高峰。  相似文献   

15.
柞蚕血液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对柞蚕(Antheraea pernyi)血液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进行了研究。在幼虫期,CAT活性随龄递减。同一龄期内,CAT活性在龄初时较低,然后迅速上升,在盛食期前后保持较高水平,将眠时迅速降至该龄最低点,就眠后又上升。化蛹后,CAT活性迅速升高,至蛹中期达峰值,随后下降直至羽化。不同性别间CAT活性雄性高于雌性。不同品种间CAT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抗病2号高于青6号,显著高于三里丝。接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pNPV)后,血液CAT活性先下降,然后迅速上升,3个品种均出现两个活性峰,抗病2号的两个活性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第3天和第6天,青6号则出现在第4天和第6天,而三里丝出现在第5天和第7天,且抗病2号的活性峰高于青6号,显著高于三里丝。研究认为,柞蚕血液CAT活性与蚕的生长发育、体内代谢、抗病性密切相关,其活性大小可作为衡量品种抗病性强弱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新建  张秋娟  何威  杨淑红  丁鑫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14-11016
用盆栽自然干旱法对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进行干旱胁迫。在胁迫过程中,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保护酶活性(SOD、POD、CAT)均随着干旱胁迫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POD、CAT的活性变化滞后于SOD。金丝楸砧木嫁接苗的保护酶值比其他嫁接苗大。金丝楸砧木嫁接苗的SOD值与梓树嫁接苗呈0.05水平显著差异,其CAT活性与灰楸嫁接苗、梓树嫁接苗呈0.05水平显著差异。从保护酶活性变化可以看出,SOD、CAT在清除氧离子自由基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抗旱能力强弱依次为金丝楸嫁接苗>自砧苗>灰楸嫁接苗>梓树嫁接苗。  相似文献   

17.
鲁红学  周燚  韩瑞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08-5709
以花魔芋健康植株为试验材料,人工接种魔芋软腐病菌后,采用105℃烘干称质量法和CO2红外线分析仪分别测定植株含水量和呼吸速率,采用愈创木酚法和紫外吸收法分别测定植株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接种后的植株含水量未发生变化,呼吸速率增大;在接种病菌第3天后2种酶活性明显增强,其中POD在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至原有水平,而CAT则在达到峰值后维持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以嫁接黄瓜幼苗为试材,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基质湿度对黄瓜/黑籽南瓜嫁接苗和黄瓜自接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嫁接苗和自接苗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随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和胁迫强度加大而增加;SOD、CAT、APX活性均随胁迫进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POD活性则持续下降;黄瓜嫁接苗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始终小于自接苗,保护酶活性始终高于自接苗.2种种植方式间比较,黄瓜嫁接苗在间作中,除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外,其它酶活性均高于单作,而自接苗的变化趋势与嫁接苗相反,说明黄瓜嫁接苗的大根系对适度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土壤水分竞争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失水程度及基质重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容器基质重与油茶苗生物量及基质失水程度与苗木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电导率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容器基质重量与油茶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0.059x+0.919 4。(2)在不同失水程度下,基质与茎叶的重量比值变化趋势为负抛物线型。(3)叶片相对电导率随着失水程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在失水20%左右时,相对电导率达到最低值,随后开始急剧上升。(4)2种酶活性随着失水程度的增加也呈先降后升、最后失活的趋势,且在失水40%时,活性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步下降。(5)所有试验表明在失水20%时苗木各项生理指标处于一个最佳状态。因此,今后在油茶容器苗培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苗木水分的科学控制,使容器基质失水程度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20.
以日本无刺蔷薇(A)、美国多花无刺蔷薇(B)、美国M1号(C)为砧木嫁接妙峰山玫瑰(D),通过大棚盆栽对比试验研究妙峰山玫瑰嫁接苗与自根苗的光合特性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嫁接苗与自根苗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规律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14:00,其中B+D的P。最高,D最低;由综合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可以看出,4种苗木的光合性能,以B+D最优,A+D最弱;C+D叶片光合色素各项指标的测定值最低,D最高;嫁接苗的保护酶活性略高于自根苗,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是自根苗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