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2.
3.
4.
多年观察证明,咖啡豹蠹蛾在鲁东南地区年生1代,以不同龄期幼虫在被害枝内越冬。并详细介绍了幼虫危害习性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我们在进行中国木蠹蛾种类及区系调查时,收集到豹蠹蛾属Zeuzera两种标本。 经鉴定为国内新记录:一种为背纹豹蠹蛾Zeuzera nubila staudinger,系史再成于1981年6月在新疆哈密采集的雌性标本;另一种为切翅豹蠹蛾Zeuzera postexcisa Hampson,系云南省林业厅采集,中国科学院动物所提供的两头雄性标 相似文献
8.
枣豹蠹蛾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豹蠹蛾属鳞翅目,豹蠹科。近几年来在沧州市枣区形成一定危害,特别是在一些管理粗放、夏剪不到位的枣园造成的危害更大,目前有进一步扩大蔓延趋势。枣豹蠹对枣树的危害是以幼虫钻入枣树新生枣头木质部,然后向上蛀食,排出黄褐色粪便。枣头受害后,自蛀口以上干枯死亡,枯死的枣吊及叶挂在枣头上不掉,遇风时容易折断,因此,又称其为“截干虫”。枣豹蠹1a发生1代,根据其危害特性我们采取了以人工防治为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枣豹蠹蛾(ZeuzeracoffeaeNietner)属鳞翅目豹蠹蛾科,又名豹纹木蠹蛾、咖啡黑点木蠹蛾、截干虫、咖啡豹蠹蛾、枣钻枝虫等。该虫过去在河南枣区少见,未见到成灾的报道,近年来在新郑枣区暴发成灾。据在新郑、中牟、尉氏枣区调查,遭受枣豹蠹蛾危害的枣树约15万株,其中新郑市龙王乡枣林虫口密度较高。1994年8月20日在新郑龙王乡枣园调查枣树500株,虫株率高达91%,部分植株新生枣头被害率为60%;2年生枣头被害率30%,损失极重,故此枣豹蠹蛾,已成为新郑枣区主要害虫之一。1分布枣豹蠹蛾分布于海南、浙江、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河… 相似文献
10.
应用斯氏线虫防治多纹豹蠢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斯氏属9个线虫品系在不同温度下对多纹豹蠹蛾侵染力的测定,筛选出Steinernema feltiae Beijing为最佳品系;它能寄生低、中、高龄幼虫及蛹;温度在25℃时线虫的侵染力最强,可在2-4d内把害虫致死;线虫在虫道内能主动扩散到8cm处毒杀寄主。供试的其它8个线虫品系也能不同程度地致死害虫,并在死虫体内增殖。线虫的使用剂量对多纹豹蠹蛾的致死速度及效果有影响,以每害虫1000条侵染期线虫为最适剂量。4种施用方法比较表明,用带线虫的塑料海绵塞虫孔效果好,操作、携带最方便;室内对多纹豹蠹蛾幼虫的致死率达100%,林间大区防治效果达88.6-97.0%。 相似文献
11.
木麻黄嫁接技术和种间嫁接亲和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木麻黄劈接和芽接2种嫁接方法对接穗成活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木麻黄属植物3个种的木麻黄种内和种间嫁接亲和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切接法和劈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分别为93.3%和75.6%,切接法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劈接法,切接法更易操作且效率更高;木麻黄3个种的种内和种间嫁接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木麻黄属植物有较高的嫁接亲和力,这为建立木麻黄嫁接种子园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 was consistently isolated from the wilted plants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The isolate gave positive reaction to oxidase, catalase and gas production from nitrate and negative reaction for arginine dihydrolase and acid was produced from various carbohydrates. Wilt produced on tomato, egg plant and capsicum indicated that the pathogen belongs to Race I and Biovar III of P. solanacearum which is a new record from India. 相似文献
16.
以木麻黄萌芽条和侧枝作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萘乙酸(NAA)浸泡预处理24小时,分别用维生素B_(12)(VB~(12))溶液和井水进行水培生根试验,比较不同激素处理、不同营养液对木麻黄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条在0mg·L~(-1) NAA和20 mg·L~(-1) NAA处理,VB12溶液培养中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为100%,生根量为2.50条和4.40条,根系长度为17.93 mm和12.37 mm;萌芽条生根效果优于侧枝生根效果;VB12溶液培养穗条生根指标高于井水培养;营养液对生根率和生根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穗条类型对生根率有显著影响(P0.05);移栽生长效果以VB12溶液培养的萌芽条表现最好,移栽成活率100%,平均苗高43.3 cm。 相似文献
17.
利用项目研究中设置的系统抽样样地,选择不同径阶的无性系木麻黄标准木各3株作为解析木材料,测定木麻黄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的胸径、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均在12a生前达到最快生长;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11~12a生时相交,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11~12a生时相交;12a生以后胸径、树高生长均逐渐减弱。木麻黄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3~12a生一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12a生以后增长很慢,在15a生时达到最大值;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
普通木麻黄抗逆无性系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室内初步筛选出抗青枯病能力较强的普通木麻黄12个无性系的基础上,在木麻黄青枯病重病区长乐县大鹤林场进行造林对比试验,从中进一步选择出生长性状良好、抗逆性较强的5个无性系平20—4、P10—33、501、601、701,其平均死亡率分别仅为7.2%、8.0%、0.8%、15.4%、6.4%,可供生产上推广应用。从总体考虑,选出的5个抗性无性系中,最佳是501,其次是平20一4。 相似文献
20.
针对福建沿海防护林木麻黄品种单一问题,从澳大利亚引进7个木麻黄树种30个种源种子进行造林试验,通过多目标决策法综合评估,筛选出适应能力较强且速生优质的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na)15002种源、山神木麻黄(C.collia)19111种源,粗枝木麻黄(C.glauca)15218种源、13128种源和13987种源,对这些种源进一步进行家系和单株选择,结合无性繁殖的途径,可推广应用于沿海沙地特别是后沿地段造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