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刈割方式对饲草玉米SAUMZ1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研究了不同留茬高度和刈割时草长对饲草玉米SAUMZ1(以下简称饲草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25 cm的处理与留茬15 cm处理的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相对饲用价值(RFV)、粗蛋白(CP)含量及CP总产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留茬5 cm处理。处理C220(草长220 cm时刈割)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高于处理C190(草长190 cm时刈割),但CP含量和RFV较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较高。处理C160(草长160 cm时刈割)的鲜、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CP含量和RFV较高。研究表明,留茬25 cm、草长190 cm刈割适用于青饲;留茬15 cm、草长220 cm刈割适用于青贮。  相似文献   

2.
行距和播量对巴东红三叶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播种量和栽培行距对巴东红三叶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和栽培行距对牧草产量、种子产量及株高等性状的作用显著,而不同组合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并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牧草产量随播种量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在播量0.9 g/m2时具有最大牧草产量;栽培行距越大,牧草产量越低。种子产量主要受栽培行距的影响,60 cm行距比40、20 cm具有更高的种子产量(P0.05),播种量低于0.9 g/m2时利于种子生产。所有处理中,以组合(播量0.9 g/m2,行距20 cm)牧草产最高,而以组合(播种量0.6 g/m2,行距60 cm)具有最高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3.
在试验密度范围内(18~31.3万丛/hm2),蔺草经济产量随着移栽密度的提高而递增。处理20cm×16cm产量最高,达11039.0kg/hm2,其次为处理20cm×20cm,产量10141.7kg/hm2;成草率和长蔺率与移栽密度呈倒抛物线状分布,成草率和长蔺率以处理20cm×20cm最高,分别达39.1%、30.9%。从经济产量和加工品质需要综合考虑,移栽密度以20cm×20cm为宜。  相似文献   

4.
以地方主栽品种为对照,对5个优良瓠瓜新组合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号组合长势强、产量高、抗病性强、瓜长36.0 cm、瓜径23.2 cm、长圆筒形、瓜皮绿色,每667 m2产量3 575.5 kg,比福州芋瓠(CK)增产14.4%,适宜福州及周边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为利用穗部性状选育高产玉米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近5年(2008~2012年)普通玉米区域试验中的159个普通玉米的穗部性状与产量建立多元相关模型,利用DPS软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当产量小于6750.00 kg/ha时,秃尖长、穗长和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作用较大;当产量介于6750.00~7500.00 kg/ha时,穗长、百粒重和秃尖长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作用较大;当产量大于7500.00 kg/ha时,穗粗、秃尖长和穗长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作用较大.[结论]要实现广西生态区一年两季玉米杂交组合平均产量大于7500.00 kg/ha的目标,应在提高结实性的基础上注重穗粗(大于5 cm)、穗长(大于19 cm)和粒重(百粒重大于32 g)等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以滇中地区2年生香椿为材料,研究定干高度、环境条件各单因素对香椿萌芽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采摘频率、采摘嫩芽长对香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环境条件(温室大棚),定干高度为80 cm的香椿总的萌芽数约为60 cm定干的1.5倍;同一定干高度(80 cm)下,温室大棚内香椿总的萌芽数约为露地的1.8倍,且温室大棚内香椿产量高、嫩芽抽生周期短。在香椿设施采摘技术研究中,定干高度70 cm和80 cm对香椿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采摘频率对香椿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其中每20 d采摘1次的香椿产量最高,芽长15 cm时采摘的产量较芽长10 cm时采摘的产量高,但采摘频率和采摘嫩芽长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合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的玉米平作种植模式,在平作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模式、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产量方面与对照比较,种植方式中A7(宽窄行45 cm+85 cm)、A8(宽窄行55 cm+75 cm)、A3(行距55 cm)分别提高产量5.9%、3.3%、0.9%,不同密度下产量排序为:B3(7.500万株·hm~(-2))B4(8.625万株·hm~(-2))B1(5.250万株·hm~(-2))B2(6.375万株·hm~(-2))B5(9.750万株·hm~(-2)),所有组合的籽粒产量比较,排在前三位:A8×B3,A7×B3,A8×B4;各农艺性状种植方式排序前三位的依次如下,穗长值:A7A8A1(CK),穗粗值为A7A8A3,秃尖为A2(行距45 cm)A4(行距65 cm)A6(行距85 cm大垄模式),穗行数为A7A8A3,行粒数为A7A8A1。不同密度下穗长、穗粗值、穗行数、行粒数排序为:B1B2B3B4B5,秃尖值排序为:B5B4B3B2B1。宽窄行处理A7(45 cm+85 cm)、A8(55 cm+75 cm)与种植密度在7.500万~8.625万株·hm~(-2)结合下,产量水平较对照增加明显,可综合获得最佳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育适合广东栽培的优质石蒜切花品种,在引进石蒜种质资源基础上,对石蒜花、叶、鳞茎、切花开展质量评价、品比试验以及3年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忽地笑、长筒石蒜、换锦花、红花石蒜(粗叶型)4种石蒜在品质、产量、切花保鲜等方面表现突出,其鳞茎年增重率30.4%~40.1%,叶面积44.0~160.9 cm2,叶生育期90~180 d,花型大(7~13 cm),花葶粗(0.70~1.16 cm),花葶高(51~65 cm),花苞多(6~8朵),花生育期长(高达65 d),切花保鲜期长(12~16 d).因此,忽地笑、长筒石蒜、换锦花、红花石蒜4种石蒜对广东气候的适应性强,切花品质佳、产量高和保鲜期长,是适合于广东栽种的优良鲜切花品种.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867-1869
采用一种振动式鲜叶筛分机对机采茶鲜叶分级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鲜叶筛分机设置转速为900 r/min,筛网搭配组合孔径分别为2 cm×1 cm(长形筛孔)、2.5 cm×2.5 cm(圆形筛孔)、3.5 cm×3.5 cm(圆形筛孔)时,能较好地将机采鲜叶中各种芽叶分离出来。每次投叶量以5 kg为宜,此时台时产量可达300 kg/h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近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1个高产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产量、产量构成、成穗特征、茎秆和叶片特征以及干物质生产等特征特性,并筛选出了陆两优996和金优463两个高产早稻品种。高产早稻品种要求单穗重在3 g以上,分蘖力中等,株高90~100 cm,倒1节间长30 cm左右,倒2节间长19 cm左右,倒3节间长13 cm左右;倒2叶长度38 cm左右,倒3叶长度35 cm左右;倒1叶角度10~15度,倒2叶角度17~18度;后期不早衰,乳熟~成熟期干物质生产占全生育期的1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甬优13号强化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组合甬优13号在单季强化栽培条件下具有超强的分集能力,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稳定,插种密植规格为30.0cm×20.0cm~33.3cm的各处理(密度为0.67万~1.11万丛/667m2),以30.0cm×33.3cm(密度为0.67万丛/667m2)处理产量最高,但处理间产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22个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主要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以期整理出高产品种(组合)主要性状表现的共同特性。结果表明,高产品种(组合)在95%置信限下,主要性状水平为全生育期131.3~137.3 d,有效穗249.5万~317.9万穗/hm~2,株高119.5~131.7 cm,平均穗长24.6~27.2 cm,每穗总粒数164.2~225.4粒,结实率69.4%~82.3%,千粒重26.9~31.2 g。品种(组合)单一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籼型杂交中稻生产欲夺取高产,宜选择生育期适中、植株半高秆或生物学产量较高、大穗大粒型品种,栽培过程中控制和调节好最高苗数,提高成穗率和确保一定的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3.
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参试亲本的遗传潜质,筛选强优势杂交组合,以自育的10个亲本为材料,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5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产量、挂果数、单果重、果长、果宽、果柄长、节高和分枝数等各性状间差异显著。参试亲本中,一般配合力(GCA)最高的是H089(43.32)和H042025D(31.2),特殊配合力(SCA)最高的组合是H089×H009(为40.01),产量最高的组合是H089×H042025D,产量为1 138.66kg/667m2。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通稻3号精量栽培产量性状,结果表明:通稻3号精量栽培模式下,穗数最多的是旱育苗插秧密度30.0 cm×20.0 cm处理(399.7穗/m2),最低的是抛秧盘育苗插秧密度30.0 cm×20.0 cm处理(311.7穗/m2),达到显著性差异;2种育苗方式插秧密度30.0 cm×20.0 cm处理的千粒重最高,达到23.0 g以上;2种育苗方式的实际产量都是插秧密度30.0 cm×20.0 cm处理最高,密度30.0 cm×26.7 cm处理最低;各处理间株高和穗长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青饲甜高梁优良新品种(系)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优良青饲甜高粱品种在贵州的推广利用,特引进当前生产中几个甜高粱品种(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维多45的穗长最长(33.5 cm),较其它参试品种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大力士的主要产量性状明显优于其它参试品种(系),其差异显著性比较明显.株高达470.0cm,茎粗和节数分别为2.3 cm和20节;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鲜草产量均明显优于其它参试品种(系),分别为2 894粒、81.6g、28.2g和120833.3kg/hm2,差异性呈极显著;籽粒产量最高的是晋草1号(7 662.5kg/hm2),较其它参试品种(系)差异呈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22个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主要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以期整理出高产品种(组合)主要性状表现的共同特性。结果表明,高产品种(组合)在95%置信限下,主要性状水平为全生育期131.3~137.3 d,有效穗249.5万~317.9万穗/hm~2,株高119.5~131.7 cm,平均穗长24.6~27.2 cm,每穗总粒数164.2~225.4粒,结实率69.4%~82.3%,千粒重26.9~31.2 g。品种(组合)单一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籼型杂交中稻生产欲夺取高产,宜选择生育期适中、植株半高秆或生物学产量较高、大穗大粒型品种,栽培过程中控制和调节好最高苗数,提高成穗率和确保一定的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7.
青饲甜高粱优良新品种(系)引种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加强优良青饲甜高粱品种在贵州的推广利用,特引进当前生产中几个甜高粱品种(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维多45的穗长最长(33.5 cm),较其它参试品种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大力士的主要产量性状明显优于其它参试品种(系),其差异显著性比较明显。株高达470.0 cm,茎粗和节数分别为2.3 cm和20节;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鲜草产量均明显优于其它参试品种(系),分别为2 894粒、81.6 g、28.2 g和120 833.3 kg/hm2,差异性呈极显著;籽粒产量最高的是晋草1号(7 662.5 kg/hm2),较其它参试品种(系)差异呈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两年生罗江调元枣为试验材料在盛花期、果实膨大期、果实转色期分别进行不同的追肥处理,研究不同追肥处理对罗江调元枣幼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显著促进罗江调元枣营养生长(干高0.58m,枣吊长度14.95cm,冠径162.26cm);处理2显著提高枣树吊果率及果树产量。综合树势生长与产量考虑,处理2幼树生长相对较好,(干高0.50m,枣吊长度13.53cm,冠径162.12cm),且最丰产(株产616.51g),可作为罗江调元枣幼树科学施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苦瓜新品种闽研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用遗传距离大、来自不同区域的苦瓜品种材料高代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27个,通过比较观察表明,组合120(闽研1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中早熟,商品瓜长纺锤状,瓜长26~32cm,瓜横径5.0~6.5cm,瓜肉厚0.8cm左右。瓜皮色淡绿具有光泽。平均单瓜重300~450g。肉质甘脆微苦,品质好。参加漳平、霞浦、福清多点试验,总产量达26000~32000 kg·hm~(-2),分别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97%、13.7%、16.5%。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稻在瓦努阿图栽培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瓦努阿图共和国属南太平洋热带地区,2004年9月(春季)在该国种植23个中国水稻品种(组合),取得8.07t/hm^2的高产,有4个品种(组合)平均达到11.33t/hm^2的超高产水平。产量结构因素:最高茎蘖429—740个/m^2,收获穗268~385个/m^2,每穗总粒数120—178粒,每穗实粒数107~157粒,千粒重22.5—31.6g,株高112.137cm,穗长22—25cm,全生育期107—120d,从出苗到抽穗水稻叶片没有发生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