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果腺肋花楸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配比和施肥量对黑果腺肋花楸树体抗寒性和果实产量有较大影响。单一施用氮肥使新梢抗寒性降低,氮、磷或氮、磷、钾配合施用能够提高新梢抗寒性。推荐最佳年施肥量为:氮肥(N)60kg/hm2、磷肥(P2O5)60kg/hm2、钾肥(K2O)40kg/hm2,施肥配比为N:P2O5:K2O=1:1:0.66。建议有机质高于2%的土壤年施氮20kg/hm2或免施氮肥。  相似文献   

2.
以西伯利亚花楸的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以o.1%HgCl2表面灭菌8min效果最好。在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阶段,Ms+6-BA1.0mg/L+IBA0.1mg/L丛生芽诱导率和增殖率最高,分别为1。0%和13.6±2.3。在1/2MS+IBA0.5mg/L培养基中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82.6%。移栽时,选择蛭石+草炭土(体积比为1:1)较好,有利于试管苗的成活及生长。  相似文献   

3.
西伯利亚花楸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消毒试剂及培养基的选择,对西伯利亚花楸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用70%~75%乙醇和漂白粉饱和溶液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保持低杀伤率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污染率;②分化效果最明显的培养基是MS+BA(1.0~2.0)+NAA(0.1~0.5)+2%蔗糖,加入BA效果要明显好于KT;③继代增殖最好的培养基为MS+BA0.5+NAA0.05+2%蔗糖,月增殖系数为3.0;④H+NAA(0.5~1)+2%蔗糖和1/2MS+IBA(0.5~1)+2%蔗糖培养基均可以有效地促进生根率(分别为80.7%和82.2%)和幼苗生长(平均苗高分别为4.5和3.8mm)。  相似文献   

4.
选择西伯利亚花楸的半木质化枝条上部作为嫩枝插穗,扦插基质选用河沙。试验设计3个区组,经VB2、VB6、 VB12、 VC 4种激素在2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 mg/kg 不同浓度下浸泡处理,时间均为10 s,以清水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激素为VB6,浓度为1000 mg/kg的处理下,扦插成活率最高,达到58.33%。  相似文献   

5.
6.
以西伯利亚花楸幼嫩茎段为外植体,0.1%(m/v)升汞消毒6 m in,在MS+6BA 0.8 mg/L+NAA 0.08 mg/L+KT 0.4 mg/L+IBA 0.04 mg/L的增殖培养基上,成功地建立了西伯利亚花楸试管苗增殖体系。研究了不同保存条件和培养基对试管苗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管苗在(2±2)℃的冰箱冷藏室,可有效保存240天以上,在MS+琼脂7 g/L+蔗糖50 g/L的培养基上,试管苗的生长得到明显的抑制。保存后的试管苗增殖、生根、驯化效果良好,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7.
该文描述了西伯利亚花楸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观赏性状及用途,阐述主题园景、庭院栽培、道路景观带和生态景观带4种应用配置模式,提出大苗移植、嫁接、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越冬防寒等技术措施,为西伯利亚花楸在我国北方城市绿化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伯利亚花楸圃地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俄罗斯引进的西伯利亚花楸为新引进的品种,其种子催芽、育苗等方面研究都未见报道。经过2003-2007年近5年的试验研究,通过对种子采集、种子调制、种子处理、育苗技术等方面的实践,总结出一整套西伯利亚花楸育苗技术,可供生产育苗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高纬度寒冷地区绿化树种资源,1997年从俄罗斯引进了西伯利亚花楸种子,在黑河地区进行引种驯化,经过多年的栽培和繁育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花楸表现出了抗逆性强、易繁殖等特性,在引种地能正常开花结实,且长势良好。可见,西伯利亚花楸在黑河地区引种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西伯利亚花楸组培苗在苗圃定植培育过程中,在2~5年生的苗木枝干上发现了一种新的真菌病原寄生危害。于2008~2010年对此病害的发生症状、寄生的病原、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经初步鉴定,引起此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梭孢属的真菌。病害症状有溃疡型和枯梢型。2008年西伯利亚花楸苗木平均发病率48.7%,平均病情指数30.29,平均死亡率21.7%;2010年苗木平均发病率高达70.2%,平均病情指数42.44,平均死亡率13.8%。该病的发生与树势、树龄、冻害、虫害及管理水平有关,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配方施肥对白桦不同家系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择7个白桦半同胞家系种子分别播种育苗,在苗木生长过程中配制T1、T2、13 3种配方的氮磷钾混合营养液定期进行叶面施肥,系统地研究配方施肥对白桦不同家系苗期生长的影响对每个家系内3种施肥处理与非施肥处理的苗木苗高、高径比、茎根比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确定各个家系的最佳施肥配方.结果为:家系1、家系3、家系4和家系5的最佳施肥配方均是T2,该施肥处理能够使白桦苗高提高13.43%~35.74%;家系6和家系7的最佳施肥配方均是T3,该施肥处理能够使白桦苗高提高24.93%和26.46%;家系2的最佳施肥配方是T1.3种施肥配方均能改善白桦苗期的生长,对7个家系总体而言,T2为最佳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2.
不同砧木嫁接天山花楸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山花楸为试验材料,以阿尔泰山楂、新疆野苹果、山荆子、杜梨和榆叶梅为砧木,研究不同树种嫁接天山花楸的成活率和长势情况,筛选出适合嫁接的砧木树种。结果表明:阿尔泰山楂最优,其次为新疆野苹果,而山荆子、杜梨和榆叶梅不适合作为天山花楸的砧木。阿尔泰山楂作砧木低位嫁接天山花楸比高位嫁接的长势好,且观赏价值高。本研究通过优化阿尔泰山楂初生苗和繁育条件,细化天山花楸嫁接技术,提高了天山花楸接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进行不同外植体激素对引鸟花楸组培繁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于引鸟花楸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分化率最好的是顶芽,其次是腋芽、嫩枝和叶片;分化周期最短的是腋芽;污染率最低的是顶芽;褐化率最高的是嫩枝,生产中采用顶芽比较有利于提高生产率;组培苗的最适培养基为 MS + BA0.5。  相似文献   

14.
桉树人工林中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尾巨桉2.5 a生间伐后的林分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后施用适量的N、P、K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以每株施用磷酸二铵(N、P)750 g、氯化钾(K肥)90~270 g、硼砂(B肥)0~30 g,即每株施N135 g、P2O5338 g、K2O50~100 g、B 0~5 g的增产效果最好,优化配比为N:P2O5:K2O:B=1∶2.5∶0.37~1.11∶0~0.04.在肥料元素合理配比下,磷酸二铵、氯化钾和硼砂的总施肥量控制在850~950 g/株,以单质肥料测算,则N、P2O5、K2O、B有效养分总量应控制在520~575 g/株范围.以该施肥组合方案进行实施,施肥后2.5 a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达3 cm、3.2 m和0.10 m3以上,比未施肥的林分分别提高190%~200%、268%~273%和400%~465%,可净增加收入7~8万元/hm2.中期施肥对提高林分生长量和经营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达到出圃标准,且苗木径、高生长差异小的1年实生山杏苗为材料,通过5次重复,5个浸苗时间及起苗后不同晾晒时间处理的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苗木的吸水时间与造林成活率呈正相关,当苗木吸水在15~24h时,成活率可提高13.8~15.8个百分点;苗木起出后,在露天晾晒,对造林成活率影响较大,随着晾晒时间的延长,造林成活率下降的越严重。因此,造林前苗木浸泡15~24h,确保苗木本身有充足的水分,苗木在起苗、贮藏、运输及造林过程中,减少自身水分消耗,是保障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欧洲花楸是世界著名观赏树种之一,与我国本地野生品种百花山花楸相比在观赏性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花楸在侧枝数量、总花量、结果量、坐果率方面都要优于本地的野生花楸,在城市绿化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花楸树天然群体的异交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东、山西、河北、辽宁4个省的6个花楸树天然群体的种子样本进行分析,所用同工酶多态位点分别为Pgm-1,Pgm-2,Pgm-3,Pgi-1,Pgi-2,Pgd-1,Pgd-2,Pgd-3,利用多位点异交率估算程序(MLT)估算6个群体的异交率.结果表明:花楸树各群体的花粉库与胚珠库中,各位点基因的配子比例差异不显著,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各群体多位点异交率均在0.981以上,多位点异交率与单位点异交率平均值的差值(t_m-t_s)显示出花楸树各群体都存在轻度的自交或近交,说明花楸树属于混合交配类型,表现为高度异交.根据电泳数据计算的近交衰退δ=1,表明花楸树天然群体的近交衰退很大.  相似文献   

18.
欧洲花楸试管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洲花楸为蔷薇科花楸属落叶小乔木,树种优良。为了掌握欧洲花楸的离体快繁技术,从试管苗生根培养天数、不同基质配比、根系状况、温湿度和光照条件多方面进行了其试管苗移栽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根系正常且经过30~40 d生根培养的试管苗,移栽到细河砂、草炭土、圃地土配比为3∶3∶4的基质上,按照逐渐控水、减肥、增光、降温的原则进行管理,易通过炼苗阶段,移栽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