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确组成猪群结构,既能保证获得最大量的畜产品,又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猪群的扩大再生产。猪群的合理结构不是自发形成,而是人们根据猪的再生产经济规律来组建。所以在组成合理的猪群结构时,首先就要分析研究场内猪的繁殖能力和肥育品质、饲料生产供应情况、以及必要的技术设备和劳动条件,再根据猪场的经营方针的要求,结合猪场今后的发展计划,考虑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然后作出适当安排。  相似文献   

2.
猪群结构、猪群组成及其周转是规模化猪场设计的重要依据,然而在猪场设计的相关书籍中对猪群结构和猪群组数尚未有明确定义,且缺乏各类猪群组数的计算依据,使养猪生产者和猪场设计人员难以准确计算猪场各类猪群的稳定存栏数。为此,提出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以期为猪场设计人员准确计算各类猪群组数和每组内猪只数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猪群结构、猪群组成及其周转是猪场均衡生产和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目前,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在猪场实施的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制定、各类猪群存栏数及占栏数的计算依据不清晰,容易出现错误。文中的研究以600头基础母猪、7 d为一个生产周期猪场为例,详细地阐述了生产参数的制定、不同猪群的存栏数和占栏数的计算依据和过程,以期为猪场设计人员的猪场设计与建设和养猪生产者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猪场经济效益的高低,品种和猪群结构是关键.合理的猪群结构是保证一个猪场持久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抛开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单从猪场管理者角度出发,就如何实现养猪效益的最大化,简单予以阐述。1调整基础猪群。优化种群结构基础猪群主要包括种母猪和种公猪等。合理的猪群结构包括种母猪和种公猪的比例和种母猪之间的胎次结构等。猪群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及猪生产性能的发挥,最终影响到猪场效益的好坏。市场低迷期往往也是调整猪群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6.
规模猪场猪群结构优化及良种猪配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群结构是指规模猪场杂交组合各种猪群的组成、数量和质量。不同的杂交方式,有相应不同的种群组合,数量亦有差异,特别是猪种的质量要与生产指标的要求相适应。任何一个规模猪场都应该重视猪群结构的优化与种猪的更新。1 猪群结构的种群数量要确定商品猪生产的规模即头数...  相似文献   

7.
对于猪场来说,引起猪群发病的原因有病原菌数量、猪群数量、引种扩繁带入的新病源、病原的存活率,及猪场之间的距离的等.猪场管理不佳,会给猪场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猪场预防和控制猪群疾病的原则有合理建场,保持小规模饲养;控制猪只引入,在充分考查猪源的健康状况引种;尽量避免外来人员进入猪场;设制合理的免疫计划、疾病免疫程序,定期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8.
猪群管理是猪场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猪群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益的高低。养猪场里繁殖猪群一般由母猪、公猪、后备母猪组成。这些猪在猪群中所占比例叫做猪群结构。规模化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规模化猪场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康合理的基础母猪群(合理的胎次,免疫抗体水平的平衡,及时淘汰问题母猪,各阶段饲养管理)。以下是本人经过几年的猪场经验,得出的几点看法:1免疫根据引入场和地方流行性疾病,制定合理的后备猪免疫计划,根据后备猪免疫制定基础群的免疫计划,根据基础群制定仔猪和育肥猪的免疫计划。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母猪及时跟进(如:断奶后超出一定时间发情的母猪,在下一胎中的某种疾病的  相似文献   

10.
猪场要长期稳定发展生产,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就要使猪群健康。因此,需要采取防疫措施,在猪群未发病前及疾病流行期接种相关的疫苗,使猪群处于高免状态,以防控疾病。笔者根据二十年来在猪场总结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猪群的疾病流行状况,就如何制定猪场的免疫程序进行深入探讨,望能对养猪同行有所帮助。一、制定猪场免疫程序的目的通过合理科学的免疫接种猪群,使猪群一年四季都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达到稳定生产,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母猪年育成仔猪头数是衡量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要想提高母猪年育活仔猪头数需采取下列措施。 一、保持合理的母猪群年龄结构 为了保证猪场的最大生产能力,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种猪群结构,使母猪群保持在1胎占整个猪群的20%,2~3胎占猪群的35%,4~6胎占猪群的35%,7~8胎占猪群的10%,及时淘汰生产能力低和有病的猪只。  相似文献   

12.
母猪年育成仔猪头数是衡量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要想提高母猪年育活仔猪头数需采取下列措施。 一、保持合理的母猪群年龄结构 为了保证猪场的最大生产能力,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种猪群结构,使母猪群保持在1胎占整个猪群的20%,2~3胎占猪群的35%,4~6胎占猪群的35%,7~8胎占猪群的10%,及时淘汰生产能力低和有病的猪只。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河北省规模猪场猪蓝耳病(PRRS)感染及免疫情况,选取2016—2017年河北省7个地区不同规模猪场送检的1 182份血样进行PRRS EILSA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7个地区不同规模猪场送检血样的阳性率均在80%以上,尤其是大型规模化猪场,抗体阳性率更高;地区间阳性率差异不大,均在75%~92%之间;散养和断奶仔猪群阳性率相对偏低。结果表明,河北省规模猪场的PRRS免疫效果较好;散养猪群和断奶仔猪群是发生PRRS的高风险猪群。结果提示,规范科学的PRRS免疫程序可以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应注重对散养和断奶仔猪群的免疫,根据抗体检测情况合理采取免疫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适宜的猪群结构。适宜的猪群结构是合理的生产流程的基础,这一结构根据猪场规模不同而异。现以存栏1000头和5000头、年出栏肥猪2000头和10000头的规模为例探讨如下: 1.基础母猪群。是1.5岁以下鉴定合格的种母猪群。根据上述规模,分别需有基础母猪120头和600头,其中1.5~2岁的占35%,2~3岁的占  相似文献   

15.
<正>猪群的均匀度与猪场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无论是种猪还是肉猪,生长整齐、均匀度高的猪群能有效地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猪群的均匀度有着重要的意义。1合理的分群猪的群环境会对猪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猪的互相打斗、追逐等也会干扰猪的正常生长,使其日增重下降,耗料增加,效益降低。分群对猪群  相似文献   

16.
工厂化猪场猪栏现状与设计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栏是工厂化养猪场的必备设备 ,用它来栏隔不同类型、不同日龄的猪群 ,形成猪场最基本的生产单元。猪合理的饲养密度、适宜的饲养环境、方便的饲养管理条件 ,都与猪栏的形式、结构、材料、排列组合方式有密切关系。伴随着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猪生物学特点的进一步了解 ,人们对目前流行的猪栏是否符合猪的生产和生活要求提出了疑问。笔者调查了目前工厂化猪场猪栏的现状 ,根据猪栏的特点 ,结合猪的行为 ,提出了猪栏设计的新思路。1现行猪栏的种类及其特点猪栏的结构、大小、高低以及栏杆的稀密、选材等均有区别。这些应根据猪群…  相似文献   

17.
<正>生物安全是避免疾病进入猪群,有效的控制其在猪群中的传染,并避免传播到其它猪群而采取的合理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牢固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石,因而被视为猪场的首要工作。现就  相似文献   

18.
遗传与生理因素、猪群结构、饲养管理等是引起猪场非疾病性繁殖障碍的主要因素。科学选留和培育后备种猪,合理使用激素可有预防猪场非疾病性繁殖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在一年四季中,冬季猪场管理是猪场管理者最具有挑战的季节。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温湿度,给猪群提供适应猪群生理、生产环境。管理者要根据猪群不同生理阶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加以实施,才能保证猪群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20.
<正>猪场内生产母猪的淘汰率是衡量猪场生产水平和猪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体现了一个猪场的经营管理理念和饲养管理水平。本文旨在通过对某猪场淘汰母猪调查分析,提出确实可行的降低猪场生产母猪淘汰率的方法。猪场要想实现高生产水平,必须拥有合理适当的母猪年龄和胎次结构~([1])。实际生产中淘汰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