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在养猪生产中,用疫苗给猪接种,能使猪体产生特异性的抵抗力,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猪只不被某些传染病传染,这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但免疫接种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方面。1疫苗的种类和质量1.1疫苗种类同种传染病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疫苗预防,不同疫苗产生的免疫应答也各不相同。原因是同  相似文献   

2.
猪免疫后,经过一定时间,体内产生了抗体,机体获得了免疫力,就可以防止猪传染病的发生。但是,由于某些原因的存在,使得猪在免疫后仍会患病。现将分析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3.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特异性抵抗力,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会出现一些免疫失败的现象,虽经免疫,但仍出现所免疫病的非典型症状;接种一种疫苗后诱发其他疫病;虽按免疫程序进行接种,但动物抵抗力仍然低下,以至于临床上出现多种病的混合感染等。  相似文献   

4.
马立克氏病(MD)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养鸡业的发展。如何控制和预防本病,大多数养鸡生产者甚至兽医和防疫员仅仅想到的是给鸡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但是在生产现场,虽给鸡接种了疫苗,甚至是高质量的疫苗,鸡群仍会受到感染,且有时死亡很严重。分析其发生原因,除与疫苗和接种因素有关外,在饲养环境中有强毒力的现场病毒存在也是十分重要的。雏鸡于1日龄接种HVT细胞结合性疫苗,经2周后体内产生的抗体才可抵抗现场病毒的感染。如果在接种的同时或2周之内,饲养环境中有强毒力的病毒存在,并且数量很多,就很可能在鸡体还未产生较坚强的…  相似文献   

5.
<正>迄今为止,免疫预防仍是防制家畜传染病最为经济而有效的办法。免疫预防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将疫苗、抗血清等生物制剂接种到家畜体内,使机体对相应病原微生物产生抵抗力,从而避免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已接种疫苗的动物仍罹患相应的传染病,其原因错综复杂。本文就影响家畜免疫效果的因素作扼要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长期大量地滥用药物、不合理疫苗接种以及饲养环境恶劣等多种应澈因素而导致猪体免疫功能下降.特别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加之近年来新的猪类疫病不断出现及某些病原体变异和毒力增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之外,还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激活免疫系统、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以使猪体接种疫苗后获得较高水平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正>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感染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多年来,我国广泛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该病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散发病例仍有发生。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效果不确实。制定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在母源抗体效价高时接种疫苗,一部分疫苗抗原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达不到抗原刺激阈值,因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使用疫苗免疫是预防家禽传染病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接种疫苗其实质就是一次人工感染病毒的过程,若疫苗使用不当、免疫操作失误、机体存在某些不良因素等,免疫接种未必能获得100%的保护率,甚至产生免疫后发病的现象。根据笔者生产实践和调查分析,就鸡接种疫苗后发病的原因概括如下:1疫苗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养鸡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程度的提高,但防疫滞后,鸡群中新的疫病逐渐增多,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和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因此鸡群免疫工作极为重要。鸡群免疫是指利用疫(菌)苗预防接种,让鸡体内产生对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提高鸡体抵抗力,保护鸡免受相对应的传染病危害。接种免疫是预防鸡传染病最重要的手段,但由于多种因素干扰,造成免疫应激、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现免疫失败,而使养鸡者蒙受极大的经济损失。几年来本人在鸡的免疫接种工作中对鸡群免疫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现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1疫苗质量问题1.…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部分猪场在接种疫苗的情况下,温和型猪瘟、猪副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伪狂犬仍时有发生和流行,笔者认为造成免疫失败和其他疫病发生的很大原因是免疫抑制。免疫抑制是由于动物的免疫组织、器官和免疫细胞受到损伤,导致机体临时性或永久性免疫应答功能障碍,从而使得疫苗接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难度增大。1免疫抑制疫病及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前.接种疫苗仍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预防方式.如果免疫失败,法氏囊病毒就会在B细胞内复制繁殖,使鸡体内B细胞大量被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接种各种疫苗产生的抗体都比较少,所以各种传染病发生率增高,而且发病后康复较慢.康复率偏低。  相似文献   

12.
疫苗接种是预防犬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疫苗接种不但可以降低犬对传染病的易感性.而且还可以提高犬对传染病的特异性抵抗力。因此.在所有的预防措施中.免疫接种在犬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免疫接种能否获得成功.不但取决于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一内部因素。接种疫苗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所以.接种过疫苗的犬不一定都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兽医临床上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犬接种疫苗后.常常会出现不能抵御相应特定疾病的发生.即采用某一疫苗免疫接种后的犬仍然发生这种传染病.这一般称为免疫失败。引起免疫失败的因素很多,了解其原因.有助于减少免疫失败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对畜禽使用疫苗是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有些农户反映疫苗使用效果差,使用之后仍有某些疾病发生,而怀疑疫苗的质量问题。一般来说,从正规厂家进的疫苗在保质期范围内没有质量问题,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接种疫苗后畜禽反应严重或引起死亡并怀疑与该苗有关时,应将使用情况与疫苗批号通知厂家和主管部门,同时附寄未动用的同批样品数瓶以便查明原因。除此之外,若防疫效果差,就要从疫苗的保管及其使用方法上找原因。农户使用疫苗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对畜禽接种的目的是为了预防传染病,使畜禽体内产生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从而获得对某种疾病的免疫力,所以我们必须掌握本地区疫情和流行病的发生情况,根据畜禽的年龄大小,制定合理的防疫程序,接种疫苗的畜禽必须是健康的畜禽,这样才能使机体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2.疫苗的保存、运输要存放在低温环境下,各种疫苗保存期限因不同温度而定,如超过一定温度,即使在保存时间内也不能使  相似文献   

14.
猪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至今仍是养猪业的大敌。就目前来看 ,猪瘟疫情在我国已基本被控制 ,但在部分地区仍时有发生 ,而且出现一些新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 ,某些猪场引进猪时不经检疫而引进病猪或带毒猪或集市贸易等途径亦可引起传播。 ( 1 )疫苗效价低 ,某些厂家生产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因未经浓缩 ,实际所含猪瘟疫苗的效价低。 ( 2 )疫苗失真空。 ( 3)疫苗保存不当 ,造成免疫失败。 ( 4 )接种疫苗时操作不当。( 5 )免疫程序不合理。 ( 6)母猪发生漏免。 ( 7)胎盘感染猪瘟病毒引起母猪产死胎或仔猪发病。 ( 8)…  相似文献   

15.
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猪进行免疫接种疫苗后,有时仍不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即发生了免疫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疫苗本身的原因,有猪体免疫状态的原因,有人为操作的原因,应认真对待,正确使用,确保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免疫接种是保证仔猪健康生长,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免疫应答的好坏直接影响仔猪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认真研究分析影响仔猪免疫应答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获得最佳免疫效果,对于提高仔猪成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合理制定免疫程序1.1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疫苗接种计划针对猪场饲养猪源品种、日龄结构、仔猪培育成活率及周边疫情发生情况,购买相应的疫苗,对于本地从未发生过的疾病不要轻易引入疫苗,尤其是弱毒活疫苗,首次使用的疫苗,应选择一定数量的猪进行试用,观察3~5d,确定无严重不良反应后,方可扩大接种数量。  相似文献   

17.
家兔免疫是利用疫苗预防接种,使其体内产生对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来提高机体抵抗力的生物学过程,从而起到保护家兔免受相应传染源的传染。因此,免疫接种是预防家兔传染病最重要的手段。但是,在养兔生产过程中,部分兔群免疫接种后,仍有特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在部分养殖户中就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人一味认为是疫苗质量问题,有人认为定期投药也一样等等。为此,本人调查了影响家兔免疫效果的因素,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接种过疫苗的畜禽不一定都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接种疫苗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免疫接种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而且还和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一内部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在疫苗应用后仍有传染病在发生流行。在实践中应尽量减少免疫失败的出现。现就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动物疫苗免疫是将疫苗经一定剂量接种到健康的易感动物体内,使动物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对该种疫病具有抵抗力,防止或减少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动物疫苗免疫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疫苗实行招标采购,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疫苗属于生物制品,生产周期长,有效保存期短,怕光、怕热、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控制家畜传染病在各地方的局部流行仍依赖于疫苗免疫,其在预防、控制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其强制免疫仍将是重要的免疫防控手段。但是,多年来由于免疫不良反应的客观存在,在疫苗免疫注射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少部分牲畜发病或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加之政府对牲畜免疫不良反应的治疗费、死亡补偿费偏低,在生产实践中,造成部分养殖户对动物防疫注射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和"防疫恐慌"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