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氮、全磷、全钾是指土壤中所含的植物可利用和不可利用的氮、磷、钾,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较小。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是指可以被植物直接迅速利用,或经过简单转化而直接利用的氮、磷、钾。同土壤肥力的相关性较大。总养分是指全氮、有效磷和钾3种元素的含量总和,是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养分和平衡施肥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总养分达不到包装袋上明示的含量值,将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2.
腐熟鸡粪有机肥对油菜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腐熟鸡粪有机肥在不同肥力土壤上对油菜生长和氮、磷、钾累积量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田间调查、采样分析以及田间定点监测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施用鸡粪和有机肥对油菜产量及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熟鸡粪和有机肥可使油菜产量增加,油菜中氮沉积增加,速效磷含量没有变化,速效钾含量呈增加的趋势;施用腐熟鸡粪和有机肥使得土壤中氮含量降低,速效磷含量没有变化,速效钾含量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施用腐熟鸡粪有机肥可提高油菜的生产性能,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缓解土壤氮、磷富集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3.
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室内样品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阴山北麓4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5.12±6.56),(0.63±0.08),(0.76±0.10),(31.99±1.07) g/kg;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9.87±9.14),(6.72±3.75),(175.83±105.45) mg/kg;pH为(7.74±0.14)。2) 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速效氮、全钾和pH的影响不显著(P>0.05)。3) 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和pH值在垂直剖面上(0~25 cm自上而下)表现为无规律的波动状态,但整体上变幅不大;而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4)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值的排序为封育草地(0.506)>放牧草地(0.417)>耕地(0.361)>弃耕地(0.357),封育草地与放牧草地的土壤肥力为中等级水平,而耕地和弃耕地的肥力为低等级水平,说明草地比耕地更有利于土壤保肥。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严重偏低。  相似文献   

4.
甘肃永昌县放牧草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2008年对甘肃永昌县放牧草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种放牧草地土壤脲酶活性不同,土壤剖面中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表层明显高于下层。土壤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因子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系数大小顺序为全氮>速效钾>速效氮>速效磷>pH值>有机质。有机质对脲酶活性的直接效应较小,主要通过全氮表现为较强的间接效应。全氮对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不大,主要通过全氮对脲酶活性产生间接影响。土壤pH值对脲酶活性所起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较小,不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沈艳  马红彬  赵菲  谢应忠 《草地学报》2015,23(2):264-270
以宁夏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管理方式(放牧、补播改良和封育)对土壤养分及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土壤养分与植物群落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方式对荒漠草原0~40 cm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封育和补播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积累,中等强度的自由放牧较封育降低了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不一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5~15 cm土层高于表层,而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0~5 cm最高.不同管理方式下的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均处于不稳定阶段,相比之下封育5年和7年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较高;群落稳定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养分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对青藏高原东缘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夏季休牧(TG)和连续放牧(CG)4种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寒草甸草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NG显著增加了0~30cm土层有机质含量,RG和TG显著增加了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2)NG,RG和TG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草原0~30cm土层全氮含量和20~30cm土层速效氮含量,而降低了0~10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3)NG,RG和TG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草原0~30cm土层全磷和速效磷含量;(4)不同模式放牧对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总体上,NG,RG和TG高于CG;NG,RG和TG降低了0~10cm土层速效钾含量,而显著增加了10~30cm土层速效钾含量。连续放牧使土壤养分流失严重,从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而禁牧和季节性休牧能有效增加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草原土壤的养分含量,是该区和类似区域草地放牧管理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罗布麻是一种具有高抗逆性的植物,研究其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物种水平上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揭示罗布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本研究在甘肃省金塔县、甘肃省民勤县、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和吉林省白城市野生罗布麻样地进行叶样品采集,同时采用土壤剖面法采集罗布麻根际土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个罗布麻样地土壤肥力较低,盐碱性高,保肥性差。5个样地中,电导率最高的样地为杭锦旗样地,最低的为扎鲁特旗样地;土壤pH值最高的是白城样地,最低的是扎鲁特旗样地。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罗布麻叶片氮、磷含量与pH值和电导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叶中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06和-0.484;叶片碳含量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89、0.373和0.422,其与速效磷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00。叶片磷含量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都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叶片磷含量受土壤养分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封育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伊犁绢蒿属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封育年限对草地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封育时间的延续,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在表层基本呈先降后升趋势,且在封育9年均达到最高值;速效钾与速效磷均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且在封育6年达到最大值;全钾与全磷无明显变化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呈现表聚现象,且土壤有机质与全量及速效养分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三江源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青海省玛多县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退化程度植被群落特征及各土层(0~10、10~ 20、20~30 cm 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含量、pH 值以及容重),分析影响高寒草地植被群落退化的关键土壤环境因素。【结果】1)随着高寒草原退化的加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大;2)草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3)草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4)土壤速效氮与速效磷是影响退化高寒草原植被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退化程度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较低,成为阻碍牧草生长的限制因子,其中主要受到磷的限制,氮次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永丰乡山地草原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的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有机质和速效氮的含量与山地荒漠草原存在明显差异(P〈0.05),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围栏内外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都存在明显差异,而速效钾没有明显的差异,这表明围栏的效果已经显现。该区的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都不缺乏,但是速效磷的含量处于缺乏状态,应采取措施加强该区土壤中磷的含量。通过该区各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有利于我们对草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年限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农牧交错带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对照,比较不同利用年限对退耕还草种植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草地的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年限对老芒麦草地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大.利用第2年和第3年的老芒麦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一个生长季中,利用第3年的老芒麦草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最多.  相似文献   

12.
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草地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加剧,高寒草甸草地的土壤pH值逐渐增加;全氮、全磷、速效锰和速效铁含量逐渐减少;有机质、速效锌、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有机质含量以重度退化草地最低,速效锌、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以中度退化草地最低;全钾和速效铜含量并未因草地退化而改变,且极度退化草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20~30 cm土层反而高于表层。总体上,随土层加深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和速效锌含量下降,速效铁、速效铜和速效锰则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高寒草甸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土壤因子的关系,通过样方法分析了高寒嵩草草甸物种多样性、地上植物量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群落多样性指数(H)与地上植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速效氮、速效钾与地上植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全氮、土壤速效氮、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与H呈显著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样地差异来源主要是土壤全氮、土壤全钾、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及土壤速效钾,贡献度为49.76%,高于多样性指数的贡献度。这些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养分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高寒草甸群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对三江源区典型退化草地“黑土滩”采取施肥及种植垂穗披碱草的恢复措施,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全氮与有机质的相关性显著,全磷与有机质的相关性较明显,变化趋势相一致。短期的恢复措施造成了恢复样地20~30 cm土壤层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下降,长期的恢复措施使恢复样地中的这3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得到了上升;人工种植措施使土壤中的全钾含量显著下降(P<0.05)。此外,速效养分的变化不一致,其中速效氮的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表现出升高趋势。植被恢复对土壤脲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但蔗糖酶活性没表现出规律性变化;这2种酶的活性与速效养分的含量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而与有机质和全价养分的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黄土高原森林边缘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及其对土壤养分变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植被演替虽然总体上具有典型森林区植被演替的特征,但多年生禾草阶段与多年生蒿类演替并没有表现出严格的先后顺序;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物种替代率随植被恢复表现出由低而高,而后又降低的变化趋势。其变化的峰值阶段与多年生禾草阶段和多年生蒿类交错出现的阶段相吻合。土壤养分变化表明,该阶段也是退耕地养分消耗与累积处于平衡的阶段,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不同养分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程度从高到低表现为:有效氮>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全磷,而且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累积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尤以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速效钾表现明显。各养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与速效钾相互间显著相关,而全磷和速效磷与其余各养分间的相关性较小,而且磷素养分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变化较小。对植被演替进行人工调控,应充分认识养分变化的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永兴县冰糖橙果园土壤肥力特征及其综合性状,为果园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永兴县冰糖橙主产区采集了284处具有代表性果园表层土壤(0-40cm),测定了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养分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永兴县冰糖橙果园及其北、中和南3个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比较3个区域的土壤肥力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永兴县冰糖橙果园土壤肥力为中等水平,土壤为酸性,平均仅5.47;有机质含量较丰富,为较高等水平,平均为25g/kg;土壤全氮含量为较高等水平,平均为1.86g/kg,碱解氮含量为中等水平,平均109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25.2mg/kg,为中等水平;缓效钾含量偏低,为较低等水平,平均132mg/kg;速效钾含量处于较高等水平,平均153mg/kg。果园的3个区域土壤综合肥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受地形地貌、成土母质、果园管理及其他因素影响,中部区果园综合肥力高于北部和南部果园。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海南省澄迈县主要蕉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估其土壤肥力状况,为澄迈县植蕉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76.19%的土壤pH大于5.5,适合香蕉生长; 90.48%的蕉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0~30.0g/Kg,66.67%的蕉园土壤全氮含量中等,比较适合香蕉生长,仅有9.52%的蕉园土壤全氮含量偏低,76.19%土壤有效磷在10~40 mg/K,54.76%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250.0 mg/Kg,仅有11.9%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100.0 mg/Kg,有效铜含量均高于0.2 mg/Kg,61.9%%蕉园土壤有效铜含量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59.52%%蕉园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目前澄迈县蕉园养分含量适中,适合香蕉生长,因为还有小部分蕉园土壤养分含量偏低,为了实现蕉园合理施肥和可持续发展,建议用有机肥培肥地力,在施肥用机肥建议使用含铜、锌含量低的有机肥,在施用化肥时,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不同年龄紫花苜蓿草地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肥力能反映植物的生长潜力和表现,但又受到植物的影响。在多年生草地系统中,利用年限(牧草年龄)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还没有准确的阐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年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土壤碳、氮、磷、钾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关联度进行排序对不同年龄草地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层,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不一致。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后发现,0-10和10-20 cm土壤肥力最好的年龄均为5龄草地,而20-30 cm土壤肥力最好的年龄为8龄,5龄草地次之。因此,从土壤肥力角度可确定黄土高原地区5龄紫花苜蓿草地利用最佳。  相似文献   

19.
刈割是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主要利用方式,连年打草导致草地养分不断输出,植物生长受到氮磷养分的共同限制。碳、氮、磷是生态化学计量学关注的重点,然而,草甸草原不同功能群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氮磷养分输入的响应规律尚不明确。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打草场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添加对土壤和植物碳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增加了禾本科植物C含量,对豆科和菊科植物C含量影响较小。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各功能群植物N含量并降低了其C∶N,磷添加显著增加各功能群植物P含量并降低其C∶P。氮添加降低了菊科植物P含量,禾本科和豆科植物P含量不受氮添加的调控。氮添加显著提高了各功能群植物N∶P,禾本科植物的响应更敏感,在低氮(N1)处理下即可表现出磷限制。豆科植物在对照处理下的N∶P大于16,生长受到磷限制。磷添加显著降低了各功能群植物N∶P,使得禾本科植物生长氮限制加剧,而豆科植物生长由磷限制转为氮限制。各功能群植物的C∶P和N∶P均与土壤全磷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综上,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植物生长受到氮磷养分的共同限制,建议在打草场养分管理中,氮...  相似文献   

20.
果树行间生草对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长期生草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以苹果树(Malus pumila Mill.)行间种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自然生草的土壤为处理,以“清耕”的果树行间土壤为对照,研究生草6年后苹果园土壤肥力变化。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壤中,生草和“清耕”的土壤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随土层加深呈下降的趋势。相比于对照,白三叶能显著(P<0.05)提高土壤全氮、速效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质的含量,而高羊茅对全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有显著提高(P<0.05),自然生草对提高速效磷含量的效果最好。说明生草可以提高果园土壤肥力,但不同草种对土壤氮、磷、钾的影响不一,应该合理配置草种,保证氮、磷、钾的均衡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