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BE2C( 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2C )属于E2泛素偶联酶家族成员,较为明确的作用是调控有丝分裂检验点以及控制细胞周期进程,但其在小鼠胚胎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首先探讨了小鼠多种组织以及胚胎不同发育时期UBE2C表达图谱,其次在小鼠受精卵中通过显微注射过表达UBE2C分析其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UBE2C后导致胚胎2-细胞发育阻滞,证明UBE2C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解卵母细胞储存的母源蛋白,从而确保小鼠早期胚胎正常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YWHAZ蛋白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定位和作用,本试验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Ywhaz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YWHAZ蛋白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定位;使用特异性的siRNA沉默合子中的Ywhaz,在胚胎发育的1.5,2.5,3.0,3.5,4.5,5.0 dpc分别观察2-细胞、4-细胞、8-细胞、桑葚胚和囊胚的发育率,阐明在合子中沉默Ywhaz基因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Ywhaz mRNA及其编码蛋白在小鼠1-细胞、2-细胞、4-细胞、8-细胞、桑葚胚和囊胚中均有表达,YWHAZ蛋白定位在小鼠早期胚胎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Ywhaz沉默组的2-细胞、4-细胞、8-细胞、桑葚胚和囊胚的发育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沉默组5.0 dpc囊胚率显著高于其4.5 dpc囊胚率(P<0.05)。结果表明,Ywhaz mRNA及其编码的蛋白在小鼠早期胚胎中有表达,其蛋白主要定位在早期胚胎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在合子中沉默Ywhaz基因可导致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率降低且存在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哺乳动物孤雌激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胞吞作用相关蛋白的动态表达,通过体外生产小鼠孤雌激活胚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小鼠孤雌激活胚胎胞吞作用相关蛋白Cav1、Cav2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进行不同发育时期小鼠孤雌激活胚胎中Cav1、Cav2表达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鼠孤雌激活胚胎不同时期均可检测到Cav1、Cav2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其中囊胚和桑椹胚中该2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最高,4-8细胞时期次之,2细胞最低;各发育时期孤雌激活胚胎中Cav1、Cav2蛋白主要定位在胚胎细胞胞质内;囊胚中内细胞团(ICM)细胞中Cav1的荧光强度高于滋养层细胞。说明胞吞作用相关蛋白Cav1、Cav2可能参与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生理调控,桑椹胚和囊胚时期可能是其发挥生理功能的重要时期,并且在囊胚时期对内细胞团发育的调控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探索胞吞作用参与哺乳动物胚胎早期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究自噬调节因子Atg5和Beclin1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胚胎的不同生产方式对两种因子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6~8周龄雌性小鼠进行超数排卵,分为2组,一组收集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处理后进行体外培养;另一组超排小鼠与公鼠1:1合笼,第2天收集小鼠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在2细胞期、4~8细胞期、桑葚胚期和囊胚期收集不同阶段小鼠孤雌激活胚胎和自然受精胚胎。提取RNA和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自噬关键因子Atg5和Beclin1的表达,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tg5和Beclin1在小鼠囊胚中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小鼠自然受精和孤雌激活胚胎在发育各时期均可表达Atg5和Beclin1,表达量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其中二者的表达在小鼠自然受精胚胎中从2细胞期起逐渐降低,而在孤雌激活胚胎的4~8细胞阶段表达量最高,与同期自然受精胚胎差异极显著(P<0.01);从4细胞期开始,各时期孤雌激活胚胎中Atg5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自然受精胚胎,差异极显著(P<0.01);在囊胚中,滋养层细胞和内细胞团中均可检测到Atg5和Beclin1蛋白的荧光,但内细胞团中的荧光强度高于滋养层细胞,且Beclin1蛋白在孤雌激活胚胎囊胚内细胞团中荧光强度高于自然受精胚胎。自噬关键因子Atg5和Beclin1在不同来源小鼠胚胎早期发育各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自噬对早期胚胎发育的调控作用与胚胎的生产方式存在一定关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细胞自噬参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生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5,(5):84-87
为了研究RAD18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试验以体外培养的FVB小鼠胚胎为材料,采用定量RT-PCR及免疫荧光技术分析RAD18基因在小鼠胚胎中的表达水平。qRT-PCR结果表明,RAD18基因在小鼠植入前各时期胚胎中均有表达,其中与1-细胞期胚胎相比,其在2-细胞、8-细胞期胚胎中表达水平较高(P0.01),在桑葚期和囊胚期胚胎中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结果表明RAD18蛋白在在小鼠植入前各时期胚胎中均有表达。说明RAD18基因在小鼠植入前胚胎中均有表达,推测其与小鼠胚胎的早期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母、父源基因以及合子基因在动物胚胎早期发育中发挥功能的重要时间节点,本实验利用转增强型荧光蛋白(EGFP)基因小鼠(♀/♂),分别与野生型小鼠进行交配,收集受精后的胚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寻找EGFP基因在不同胚胎发育阶段时间节点表达的特征,作为直观判断母源基因向合子基因的转换时间起始点的生物标志。结果发现:从EGFP转基因母鼠获得的5枚卵母细胞/原核胚中表达了EGFP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表现出绿色荧光;而从野生型母鼠获得的20枚胚胎到2-细胞(2-cell)期后开始表现出绿色荧光,随着胚胎的发育,出现荧光的胚胎数量逐渐增多,达到5枚。综上,EGFP基因可以作为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合子基因的标志物,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母源基因向合子基因转换的时机在胚胎发育的2-cell期。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合酶在猪早期胚胎发育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探究了一氧化氮(NO)在猪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的规律。应用RT-PCR方法将猪各发育阶段的早期胚胎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进行检测,然后对产物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iNOS在猪早期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中都有表达,其相对表达量随着胚胎发育进程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桑葚/囊胚阶段达到最高;eNOS仅仅是在2-细胞期和4-细胞期有表达,其相对表达量在2~4-细胞期间的差异不明显;在猪2~4-细胞胚胎发育过程中,iNOS的相对表达量高于eNOS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猪早期胚胎发育中NO的产量主要由iNOS调节。  相似文献   

8.
9.
本研究旨在分析KDM2B在小鼠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中的表达规律,为KDM2B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选择20只6~8周龄小鼠为试验动物,收集GV期、MⅡ期卵母细胞、2-细胞、4-细胞、8-细胞、囊胚各阶段胚胎,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小鼠(Mus musculus)KDM2B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KDM2B在胚胎各阶段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定位KDM2B蛋白在胚胎各阶段的分布。结果显示,GV期卵母细胞KDM2B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MⅡ期(P<0.01);在2-细胞、4-细胞和8-细胞mRNA表达量较低,囊胚期其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KDM2B在GV期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MⅡ期卵母细胞核中的荧光信号极显著减弱(P<0.01),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KDM2B蛋白在2-细胞、4-细胞、8-细胞胚胎中均不表达,囊胚期重新表达于细胞核。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KDM2B在小鼠卵母细胞及胚胎细胞中的时空及时序表达模式,关于KDM2B参与调控减数分裂与胚胎发育过程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小鼠的早期胚胎发育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受到精细调控的生命过程,包括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等顺序发生事件。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 AS)是指将一个前体mRNA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组合)产生不同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AS作为提高基因转录组复杂性和蛋白质多样性的关键因素,对于调控个体和胚胎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现已有大量研究表明,AS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AS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介绍了相关剪接因子及其敲除影响胚胎发育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XRCC1)是一种支架蛋白,其在碱基切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检测了XRCC1在卵母细胞和胚胎中的亚细胞定位,并研究了其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的影响,以及对随后的胚胎发育和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后胚胎发育过程中,XRCC1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通过显微注射特异性抗体来阻断XRCC1后,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率和胚胎卵裂率出现显著性下降,同时2细胞胚胎中基因组DNA去甲基化水平异常。这说明XRCC1主要定位于细胞周期间期的细胞核,功能正常的XRCC1有助于减数分裂中小鼠卵母细胞质量的维持和早期胚胎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74-1778
PTEN基因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但PTEN基因在猪的卵母细胞、早期胚胎和各主要脏器的表达情况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猪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同位素银染DNA测序和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对PTEN基因在猪卵母细胞、猪体外受精胚胎和仔猪各主要脏器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EN基因在猪GV期卵母细胞、MII期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中持续表达,在桑椹胚期高表达,说明PTEN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尤其在胚胎致密化时期发挥重要作用;PTEN基因在仔猪各主要脏器均有表达,在肺脏高表达,说明PTEN基因对仔猪主要脏器发育尤其是对仔猪肺脏的发育发挥重要作用。试验结果为今后PTEN基因在猪卵母细胞、早期胚胎和仔猪各主要脏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流控芯片模拟输卵管微环境,探讨物理性刺激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为解决早期胚胎体外囊胚发育率较低、胚胎质量差的问题提供帮助。本实验采用一次铸造成型制备微流控芯片培养装置,并应用培养装置对小鼠1-细胞期胚胎进行培养,观察胚胎体外发育率。结果表明,利用微流控芯片培养组与对照组2相比,2-细胞胚胎发育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8-细胞胚胎发育率、桑葚胚发育率和囊胚发育率都差异显著(P0.05)。此外,囊胚内总细胞数显著提高(P0.05)。结论:一次铸造成型微流控芯片制作方法简便易行且培养液不易外漏,这种培养装置能显著提高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囊胚发育率和胚胎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Cdx2)能促进早期胚胎滋养外胚层(TE)的发育,并在胚胎发育体节的延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典型性蛋白激酶(aPKC)则控制着细胞对称性和胚胎的极性,以维持哺乳动物神经细胞的功能和干细胞的分化,同时aPKC还参与调节外胚层细胞的发育,此外,Cdx2的表达水平也影响着aPKC在胚胎卵裂球顶端的定位。论文对Cdx2和aPKC在胚胎发育和极性建立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Cdx2)能促进早期胚胎滋养外胚层(TE)的发育,并在胚胎发育体节的延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典型性蛋白激酶(aPKC)则控制着细胞对称性和胚胎的极性,以维持哺乳动物神经细胞的功能和干细胞的分化,同时aPKC还参与调节外胚层细胞的发育,此外,Cdx2的表达水平也影响着aPKC在胚胎卵裂球顶端的定位.论文对Cdx2和aPKC在胚胎发育和极性建立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昆明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阻滞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小鼠早期胚胎在体外发育阻滞的原因 ,建立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系统 ,应用几种不同的培养系统对昆明小鼠单细胞胚胎在体外培养了 96~ 12 0 h。结果表明 ,小鼠单细胞胚胎在 M1 6 和 BWW培养液中卵裂均受到阻滞 ,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 ;CZB和 HTF培养液能有效地克服小鼠胚胎的 2 -细胞发育阻滞 ,与 M1 6 和 BWW相比 ,2 -细胞卵裂率和囊胚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 ;在 M1 6 培养液中添加牛磺酸对早期胚胎发育有促进作用 (P<0 .0 1) ;小鼠早期胚胎在 CZB和牛输卵管上皮细胞 (COEC)共培养体系中的卵裂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 .0 5 )  相似文献   

17.
Oct4基因和Cdx2基因是附植前胚胎发育的重要调控基因,并最终调控了胎儿和胎盘的发育,也在胚胎妊娠识别和附植时调控了干扰素(interferon tau,IFNT)的表达.本研究通过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获得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绵羊胚胎,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探讨了Oct4在早期胚胎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受精卵和早期卵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检测MEKK1在B6-Co小鼠胚胎眼睑发育关键时期的表达,探讨其在该突变系小鼠EOB(出生时眼睛睁开)表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试验剖取E16.5和E18.5小鼠,剪取整个头部,用4%多聚甲醛固定脱水,制作冰冻切片,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MEKK1在小鼠胚胎眼睑部位的表达;剪取胎鼠皮肤,提取蛋白,以GAPDH为内参,通过Western-blot检测MEKK1在B6-Co小鼠胚胎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B6小鼠相比较,MEKK1在B6-Co小鼠胚胎眼睑发育关键时期的表达差异不显著;但游离C端在E16.5小鼠的表达明显要高于E18.5的表达,差异显著。说明MEKK1对促进小鼠眼睑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DNA去甲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转录与表达、细胞生长与分化以及动物个体正常发育等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表观遗传修饰发生异常,会引起机体生长发育中的各种异常。哺乳动物从精卵受精到附植前的胚胎早期发育阶段会发生重要的表观遗传重编程,主要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精卵受精后DNA发生主动和被动2种方式的去甲基化。本文主要综述了与DNA甲基化相关的蛋白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去甲基化机制,并对小鼠附植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DNA甲基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间隙连接蛋白Cx43和Cx45在体外受精绵羊胚胎早期发育过程各阶段的表达情况,利用RT—PCR扩增得到绵羊。Cx43(43ku)及Cx45(45ku)基因的mRNA,并进行序列测定。收集绵羊未成熟和成熟卵母细胞以及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各发育阶段的卵裂球细胞,通过RT—PCR半定量检测Cx43和Cx45基因的mRNA表达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x43和Cx45蛋白在绵羊体外受精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表达区域。结果表明,在绵羊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以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Cx43及Cx45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Cx43、Cx45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表面,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表达微弱。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Cx43和Cx45在绵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