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针对西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缺乏配套玉米收获机具,且常规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时存在果穗损伤大、效率低等问题,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有限元方法设计两行窄幅低损伤摘穗割台.割台利用弹性缓冲原理实现柔性低损伤摘穗,可一次完成摘穗、秸秆粉碎还田等联合作业.文章结合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农艺特点和力学原理确定割台结构参数;对割台关键部件开展结构设计和理论分析;割台机架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割台机架不会与发动机产生共振.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探究拉茎刀辊转速、喂入速度、果穗距摘穗板高度对落粒损失率和籽粒破损率影响,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作二次回归响应分析,得到割台较优参数组合.试验表明,拉茎刀辊转速800 r·min-1,喂入速度0.700 m·s-1,果穗距摘穗板高度370 mm时,落粒损失率0.05%,籽粒破损率0.01%,满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机械化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振中 《甘肃农业》2003,(10):23-23
一、4LZl .6型联合收割机结构特点常柴牌 4LZl .6型收割机是一种自走式、全喂入、卧式割台、轴流式脱粒机构 ,橡胶全履带行走装置 ,割幅为 1.6米 ,喂入量 1~ 1.6千克 /秒 ,发动机功率 2 7等千瓦 ,是以收获水稻为主、兼收麦类等其它作物的联合收割机。  二、收割水稻试验为降  相似文献   

3.
一、喂入不均匀.原因:拨禾轮位置离割台喂入搅龙太远;中间段的搅龙叶片与底板间距离太大;喂入链与伸缩齿尖距离不符;作物倒伏或潮湿.调整方法:①在弹齿不碰割刀的前提下,拨禾轮尽量后移.②修复割台喂入搅龙叶片,使其离底板高度不大于10毫米.③喂入链与伸缩齿尖的距离保持在10~15厘米.④割台喂入搅龙安全离合器的弹簧长度应合适,当喂入阻力过大时能及时分离.  相似文献   

4.
针对油菜联合收获机振动剧烈,整机稳定性、工作可靠性和驾驶舒适性较差等问题,以4LL-1.5Y型履带式油菜联合收获机的割台为研究对象,在道路运输(仅发动机工作)、道路运输(发动机与工作部件同时工作)以及田间收获作业 3 种典型工况下,在割台上选择3个测点,利用DHDAS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对油菜联合收获机割台振动进行了测试,并基于时域分析、小波分析和频域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表明:发动机、拨禾轮、割刀的振动是整机主要激振源,但作物喂入割台后,吸收了部分振动,使得拨禾轮和割刀的振动总量分别下降了23.5%和68.7%;振动信号主要集中在0~125 Hz内,油菜联合收获机割台上各激振力的激振频率以低频为主;油菜联合收获机工作时发动机引起的一阶惯性振动频率为29.18 Hz;研究结果对提高油菜联合收获机工作的可靠性、降低收获损失、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4LZ1.6型联合收割机结构特点 常柴牌4LZ1.6型收割机是一种自走式、全喂入、卧式割台、轴流式脱粒机构,橡胶全履带行走装置,割幅为1.6米,喂入量1~1.6千克/秒,发动机功率27等千瓦,是以收获水稻为主、兼收麦类等其它作物的联合收割机.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直收割台一般与玉米子粒联合收割机配套,作业时,联合收割机沿着玉米行间行走,玉米茎秆被分禾器导入割台导入锥,导入锥再把茎秆导入拉茎槽,茎秆被拉茎辊拉过摘穗板的工作间隙,果穗被摘下,同时茎秆被切碎。摘下的果穗由导入链输送到割台的横向搅龙输送器,搅龙输送器将果穗喂入到收割机倾斜输送器,再由倾斜输送器喂入到收割机脱粒室进行脱粒。  相似文献   

7.
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的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再生稻头季收获碾压率,设计1台轻量化、宽割幅、低碾压的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该机由2套收割、脱粒、清选及储粮系统构成,共用1套履带式行走底盘,其收获装置采用对潮湿作物脱粒能力强的轴流钉齿式脱粒滚筒,清选装置采用质量轻、功耗小的气流清选筒式装置。对整机结构及参数进行设计并试制1台割幅为2.55m、理论喂入量为1.6kg/s的样机。以水稻品种"中香一号"为试验对象,对该机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速度可达0.24 m/s,割茬高度在0.35~0.55 m间可调,工作效率为0.133hm~2/h。该机碾压率低、质量轻,能满足再生稻头季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8.
机收稻麦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收获低矮稻麦当作物植株低矮时,收割机割台要力求下降到不触及地面为度,拨禾轮也要相应地向下、向后方调整,防止打击稻麦穗.可加大机组前进速变,从而增加喂入量,实现全负荷喂入,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玉米收获机摘穗辊等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和室内试验的需要,在对国内玉米收获机结构、工作参数和收获工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玉米收获实验台.试验台主要由台架、植株喂入装置、电气控制等部分组成,台架可安装玉米割台和剥皮装置,植株喂入装置包括支架、输送链、夹持板等.通过改变摘穗辊间隙、转速以及植株株距、行距、喂入速度等,测试不同工况下的功耗、收获质量;在台架上更换剥皮装置,调节工作参数,还可以测试剥皮作业功耗和质量.经过试验验证,试验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郭建男 《新农业》2012,(12):39-41
玉米收割机 ·东方红4YZ-4玉米收获机(国家农机补贴机型,补贴20000元) 主要特点: 1、五组专用剥皮辊及果穗抛送器,剥皮效率高,果穗清洁度高. 2、自动除杂和防火装置.发动机加装自动除杂和防火装置,使用安全,动力强劲. 3、七通道割台.采用七组玉米收获割台以及拨禾链式强制喂入技术,实现玉米的不对行收获.  相似文献   

11.
正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是指割台切割下来的作物仅穗头进入脱粒滚筒脱粒的联合收割机。这种收割机保持了作物茎秆的完整性,减少了脱粒、清选的功率消耗,并且作业效率高,油耗低,节约能源。4LBZ-120型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简化了割台及输送机构,具有对环境要求低、耗能少、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轻巧灵活、操纵简单、维修方便等特点,适应山区、丘陵地区及小田块的小麦、水稻机械化收割作业。  相似文献   

12.
全喂入式再生稻收割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再生稻头季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履带式收割机收获碾压率高影响再生季萌发和产量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全喂入式再生稻收割机,可一次完成再生稻头季收割、输送、脱粒清选、秸秆粉碎和自卸粮等作业环节,根据再生稻收割机设计要求,对整机割幅、喂入量、前进速度、功率和传动路线等技术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采用高地隙四轮驱动底盘,离地间隙≥600 mm,选用水田实心窄轮,轮宽125 mm,保证车轮行走在水稻行间,减少收获时对稻茬的碾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收割机碾压率比履带式水稻收割机降低了27.5%,再生稻产量增加了14.6%。  相似文献   

13.
徐峰 《河北农业科技》2009,(13):60-60,62
东港市自1991年引进小型履带自走式半喂入收割机进行试验推广以来,至2008年底,半喂入和全喂入收荆机保有量达到30余台。全喂入收割机与半喂入收割机在东港市试验推广过程中,全喂入收割机暴露出一些缺陷。一是收割时割茬较高,尤其足在转弯和过田埂时,给下一季机械化耕作带来困难。二是对秸秆不能有效处理。很多农民在田间焚烧秸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立式割台的结构与检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是指割台切割下来的作物仅穗头部进入脱粒滚筒脱粒的联合收割机。这种收割机保持了茎秆的完整性,减少了脱粒、清选的功率消耗。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由于其独特的作物夹持,脱粒方式和相应配套技术的应用,使其在收割方式,脱粒质量,功耗方面明显好于全喂入机型,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近几年来,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在全国广大农村使用的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的生产效率,减少作物收获损失,保证收货质量,就  相似文献   

15.
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行走底盘碾压率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收获再生稻头季时行走底盘对留桩的碾压率(履带碾压面积与收割面积的比值),以利于提高再生季水稻产量、并改善再生季稻米品质,基于履带式车辆设计理论,以割幅Z、轨距B、履带接地长度L、履带宽度b、转向半径R0、底盘中心轴线与割台割刀纵向距离X为影响因素,建立了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行走底盘结构模型及其田间直行转弯碾压模型,以种植行距i,株距c,穴径br的水稻为对象,对上述各参数对碾压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他参数相同条件下,直行时,碾压率δ1随割幅Z与履带宽度b的比值增加而减小;转弯时,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碾压率δ2随转向角度θ增大而减小,随转向半径R0的增大而减小;碾压率不受底盘中心轴线与割台割刀纵向距离X的影响;轨距B以及割幅Z与轨距B之差为行距和株距的公倍数时有利于减少碾压率;在相同接地比压条件下,割幅Z增加有利于减少碾压率。为减少碾压率,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结构设计时,在满足接地比压前提下,应减少履带宽度b和接地长度L,增大割幅Z,轨距B取行距和株距的公倍数,割幅Z与轨距B之差为行距和株距的最小公倍数,采用回转式行走路径;结合田块形状与面积,优先选用较大转向半径R0;在农艺上,建议水稻种植行距与株距有整数倍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7月下旬公布了农业部专家组提出的《机收倒伏水稻技术指导意见》:1.收割机型选择收割倒伏水稻,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收割效果一般会优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如严重倒伏且倒伏方向一致,则采用半喂入联合收获机较好;如倒伏不太严重且倒伏方向交错,则全喂入联合收获机较好。2.机收方向选择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作业时,收割机行进方向与水稻倒伏方向按照收割效果排序是:顺割-左倒伏-右倒伏-逆割(不建议逆割)。顺割情况下,可处理水稻倒伏角度最大85°。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农业》2014,(7):69-69
<正>183年前,凯斯(Case IH)发明了收割机;37年前,凯斯创立了轴流滚筒收获技术;今天,凯斯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在收获质量、谷物损失、作物适应性、使用简便性、作业效率和产品保值方面,已成为全球收割机行业的标杆。●采用凯斯轴流滚筒设计,收获质量更高;●可以收获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多种农作物,适应性更强;●采用凯斯技术设计,整机结构更轻,低湿地的通过性更好,油耗率更低;●驾驶室宽敞舒适,多功能手柄操作简单,让驾驶员集中精力进行田间收获。  相似文献   

18.
正(续第9期第31页)四、减少机收环节损失的措施作业前要实地查看作业田块土地、种植品种、生长高度、植株倒伏、作物产量等情况,预调好机具状态。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作业质量要求,随时查看作业效果,如遇损失变多等情况要及时调整机具参数,使机具保持良好状态,保证收获作业低损、高效。1.选择适用机型水稻生长高度为65~110厘米、穗幅差不大于25厘米时,选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作物高度超出110厘米时,可以适当增加割茬高度,适当调浅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喂入深度。收割易脱粒品种(脱粒强度小于100克)或采用高留茬收获时,建议使用全喂入收割机。收割难脱粒品种(脱粒强度大于180克)时,建议采用半喂入收割机。  相似文献   

19.
一、联合收割机常见故障联合收割机常见故障的有喂入不均匀、输送槽堵塞、脱粒滚筒堵塞、脱粒不净、田间失粒多、精选损失大等故障。这些常见故障只要加适当调整,就能及时地排除。1喂入不均匀拔禾轮位置离割台喂入搅龙太远,中间段的搅龙叶片与底板间的臣离太大,喂入键与伸缩齿尖的距离不符,作物倒伏或潮湿。1.1在弹齿不碰割刀的前提下,拔禾轮应尽量后移。1.2修复割台喂入搅龙叶片,使其高度恢复至正常值。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国南方水稻区多使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因为它能适应水稻耕作的农艺要求,最低割茬高度可控制到35毫米,便于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作物。一、漏割1.故障现象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时,在割幅范围内出现一些水稻未割,仍立在田间。2.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1)遇有障碍物,切割器卡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