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近来门诊病例中,不断碰到雏鸭发生以脾脏坏死为特征的疾病,传播快,发病雏鸭病死率高达80%~100%,全群死亡率20%~40%,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门诊摸索,取得了一定的诊治效果,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鸭"脾坏死症"是新发的一种禽病,7日龄-22日龄的雏鸭最易感,可造成20%-80%的发病率和5%-20%的死亡率。该病以脾脏坏死为主要解剖病变特征,并因此而得名。关于该病的病原,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相似文献   

3.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小鸭的急性传染病,感染宿主只有5周龄以下的鸭才患病,特别是3周龄易感染。随着日龄的增加,其敏感度逐渐降低。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症状表现角弓反张,病变为肝炎,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冬春季节较流行。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差别大,有些小于1周龄的雏鸭死亡率90%,7日龄左右的鸭死亡率为20%~60%不等,4~5周龄中鸭死亡率较  相似文献   

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在鸭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常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5%~80%不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在病变上以  相似文献   

5.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是肉鸭养殖业中的主要疾病,发病鸭群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病程也较短,发病率最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其中以2~3周龄鸭最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发病。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商品肉鸭养殖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6.
近来门诊病例中,不断碰到雏鸭发生以脾脏坏死为特征的疾病,传播快,发病雏鸭病死率高达80%-100%,全群死亡率20%.40%,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门诊摸索,取得了一定的诊治效果,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3周龄内雏番鸭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紊乱为主要病变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发生于8~20日龄的雏番鸭,最早发病日龄为7日龄,最迟为30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40%~50%,成年番鸭不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季和夏季多发,病鸭可通过排泄物污染的饮水,饲料,场地,用具等,导致病毒的水平传播,通过污染种蛋造成病毒垂直传播。此病是目前  相似文献   

8.
<正>鸭病毒性肝炎,英文名(Duck hepatitis,DH)是一种可使雏鸭急性致死的传染病,疾病传播迅速。该病病原为鸭肝炎病毒,即DHV。在我国该病主要使3~21日龄的雏鸭患病。主要特点表现为:潜伏期短,传播迅速,发病急,爆发后短期内便可达死亡高峰。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病快,死亡率达到90%以上。主要表现为雏鸭精神沉郁、以头触地、全身抽搐、头扭曲到背部呈弓角反张姿势等症状。剖检症状为肝脏肿大,颜  相似文献   

9.
鸭脾坏死综合征是一种以鸭脾脏坏死、肿大、黑紫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雏鸭死亡率极高。病因众说纷纭.目前对鸭脾脏坏死病毒认可度较高。鸭脾脏坏死病毒为呼肠孤病毒群的一种病毒,主要危害机体免疫系统、内皮细胞以及组织等,临床常与霉菌毒素伴随发生。  相似文献   

10.
鸭细小病毒病也叫做鸭三周病、鸭细小病毒感染症,是由于感染鸭细小病毒而发生的一种急性或者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通常是出壳后几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易感。该病的特点是快速传播、高病死率,发病率可超过80%,病死率为30%~70%不等,通常为40%~50%。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大,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降低,最大可在5周龄出现发病。患病雏鸭主要症状是肠炎、腹泻以及气喘。现概述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雏鸭一旦感染,养殖户将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的雏鸭,尤以2日~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障碍。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重大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和死亡率高为特征。1病原鸭肝炎病毒(DHV)。2流行特点该病毒主要侵害出壳2~3天到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可达100%。7日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85%~90%以上,7~21日龄死亡率达50%左右。4~6周龄  相似文献   

13.
<正>鸭曲霉菌病又名鸭霉菌性肺炎,病原一般认为是致病力强的烟曲霉菌,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均可感染,但以雏鸭较为常见,是鸭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该病主要发生于雏鸭,常见急性、群发性暴发,出壳后2d内的雏鸭最易感,5~7日龄时发病率达到高峰,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死亡率可达50%以上。成年鸭多为散发呈慢性经过,死亡率较低。梅雨季节较多发生。1流行病学1.1传播途径主要是因被曲霉菌污染的饲料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1病原鸭肝炎病毒(DHV)。2流行特点主要是出壳后2~3天到3周龄的雏鸭发病,发病率可达100%,7日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85~90%以上,7~21日龄死亡率50%左右。4~6周龄也有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以来,福建邵武市不同品种的雏鸭发生一种以发病日龄小、死亡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运动失调、角弓反张、严重者瘫痪。剖检特征性病变是肝脏肿大,点状、斑状出血;脾脏肿大,脾脏表面有出血斑或坏死灶,后期脾脏白色或黑色坏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慢性或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嗜睡、头颈歪斜、脚软不愿走动、或者以头触地、共济失调、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病程3d左右,发病率通常为5%~90%,死亡率5%~75%或更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末和冬春季节多发,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2~8周龄雏鸭易感。莆田市以“禽苗之乡”著称,每年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给养鸭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其中一起雏鸭发病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莆田新度黄某于2007年3月2日购进一批2000羽雏鸭,养到26日龄左…  相似文献   

17.
雏鸭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雏鸭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主要危害20日龄以内的雏鸭,雏鸭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最高死亡率可达90%~95%,并且所有的抗菌素对本病无效。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鸭精神萎顿,呆立一旁,眼半闭呈昏睡状态,以头触地。食欲废绝,有的腹泻,粪便稀薄呈黄色或黄绿色。不久病鸭出  相似文献   

18.
1流行病学 雏鸡、雏鸭以及哺乳类动物对本病毒均无易感性,白鹅、灰鹅、狮头鹅以及其他品系的雏鹅对本病都同样易感,能自然感染并流行本病。据报道,雏番鸭对本病有易感性。自然流行时,本病常发生于3周玲以内的雏鹅群中,能引起巨大损失。发病的日龄越小,损失越大,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与死亡率可达到95%~100%。15~20日龄的雏鹅,可能有部分不发病,发病后病程延长,死亡率在60%以内。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取3批实验室试制的卵黄抗体,按0.5 mL/只接种3日龄SPF雏鸭,1.0 mL/只接种6日龄SPF雏鸭,分别在注射抗体后1、3、5和7 d攻毒,观察攻毒保护情况。结果显示,3和6日龄雏鸭接种抗体后1~5 d注射1型和3型鸭甲型肝炎强毒,攻毒保护率均在90%以上;雏鸭接种抗体后7 d注射鸭甲型肝炎强毒的攻毒保护率仅在70%~76.7%之间,攻毒对照组90%~100%死亡,健康对照组100%健活。说明注射抗体后5 d抗体仍能产生良好地保护作用,而7 d后保护作用大幅减弱。因此,确定鸭病毒性肝炎二价(1型+3型)卵黄抗体(JS株+SD株)被动免疫保护期为5 d。  相似文献   

20.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主要感染1~8周龄的雏鸭,尤以2~3周龄雏鸭最易感,在污染鸭场的感染率可达90%以上,病死率高低不一,为5%-75%,与感染鸭的日龄、环境条件、菌株毒力、应激因素等有关,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2014年3月某鸭场30日龄左右雏鸭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疑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