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伤风是一种急性伤口传染病,表现为运动神经中枢反射兴奋性增高和持续的肌肉痉挛,他的病原是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易感性马为最大,其次是人,其他动物则小些,幼畜比老的家畜易感性高。本病治疗方法关系到治疗的成与败,在各种治疗方法中几乎都用到了青霉素,有成功的也有失败。以前有很多用抗毒血清配合青霉素治疗,但是这种疗法效果不好,失败的原因是除在多数病例用量太少外,部分是由于马匹对破伤风抗毒素特别敏感,最多只能防止神经细胞进一步中毒,而对已经中毒的神经细胞康复没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失败。  相似文献   

2.
在注射青霉素和破伤风抗毒素治疗一匹破伤风病马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急性溶血性贫血。该马在治疗期间,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而且抗青霉素IgG抗体滴度高达1:1024。这匹马患的破伤风和由青霉素引发的溶血性贫血都被治愈,而后来发生的肝功能衰竭,则可能是由于应用了马源破伤风抗毒素所致。  相似文献   

3.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各种动物均有易感性,且病死率高。主要对破伤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各种动物均有易感性,且病死率高.主要对破伤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幼驹脐带感染破伤风的治疗李国栋宿之屏宋发贵陈文新(甘肃省会宁县畜牧服务中心,730700)康秀清宿玉秀(甘肃省会宁县如意畜牧兽医服务部)笔者从1988年开始,应用青霉素加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治疗初生幼驹脐带感染破伤风病34例,全部治愈。方法:1.取等渗...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笔者根据近十几年的文献报道,发现破伤风的发病率仍很高,治疗药物、方法五花八门,所以有必要分析一下各种药物的治疗合理性,总结出一套好的治疗方案。下面就将破伤风药物治疗的概况。合理性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案介绍如下:二、治疗药物破伤风药物治疗大体可分为对固和对症治疗cl对因治疗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有:破伤风抗毒素50~1200万IU,肌肉或静脉注时;青霉素;防风散。各别的用3%的双氧水混于5%的葡萄糖中使双氧水浓度为022%~06%,静脉注射;也有不少人单用一味中药,如花淑液、槐树枝注射液、大蒜注射液等。对伤口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破伤风是人畜共患病,在农村由于阉割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猪破伤风为数不少,给群众带来较大的损失。笔者于1978年以来在蒙山县试用苯酚治疗猪破伤风获得成功,并在1980年以后在全县推广应用,获得较好效果。特将手头现存的几个病例和治疗办法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采用3%结晶苯酚水溶液皮下注射,一天二次,直至症状消失,病畜恢复正常为止。如结合使用青霉素疗效更佳。用量50公斤体重一般15~20毫升为宜。二、病例 (一) 1978年10月上旬蒙山县西河乡桐  相似文献   

8.
作者等於1955年4月25日治疗一破伤风患马,同时用破伤风抗毒素及青霉素治疗,青霉素第一日及第二日各用150万单位,第三日用300万单位,均系肌肉注射,第四日忽全身发生荨蔴疹,延伸至膝部,注射部位发生肿胀,至4月30日方始消退,后於5月10日该马行去势手术,5月17日陰囊腫大复於肌肉内注射青霉素300万单位,二日后,全身忽又发生荨蔴疹,四日后方始消退。显然为葯物所引起的过敏反应,按所用之青霉素,係水剂青霉素G。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15例犬感染破伤风病例的临床症状、发病时间、流行病学、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后发现:犬在产后一段时间内,很容易被破伤风杆菌感染,且发病时间都在产后20d左右。临床表现为低烧、心跳和呼吸节律变快,骨骼肌强直痉挛,部分病例出现癫痫性抽搐。出现症状后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或破伤风抗毒素治疗,2~3d就能痊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破伤风是一种人、畜共患经创伤感染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又名强直症、镇口风、脐带风、干疤风、七日风等,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传染产生外毒素,侵害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本病无季节性,各种家畜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本病的特征是病畜呈“木马症”和对外界刺激的兴奋性增强。该病症状明显,容易诊断,但无特效疗法。目前,破伤风的治疗早期一般以大剂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为主,但此法疗效差、花费大,而且治愈率低。因此寻求一种新  相似文献   

11.
破伤风是临床上较常发生的一种传染病,通常经创口感染破伤风梭菌而发病。实践中又以猪(特别去势后的仔猪)较为多发。猪患破伤风时,行走困难,站立像木猪状,严重的倒地不起、牙关紧闭、流涎、颈直伸、缩腹僵背。 过去治疗以抗破伤风血清为主,往往由于药品昂贵、药源紧缺而失去治疗信心。近年来,笔者应用“甲硝唑青霉素”治疗32例病猪,均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猪、牛常因阉割时消毒不严造成破伤风发生。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西药治猪、牛破伤风27例,痊愈19例,治愈率达70.3%。治疗方法:①5%碘酊彻底消毒阉口;②15%硫酸镁5—20毫升,在猪、牛风门穴处缓慢注入,每日一次:③青霉素240—300万单位,40%乌洛托品10—20毫升,混合一次肌注,连用3—5天;④中药方:  相似文献   

13.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的"木马状"姿势为特征,牛的易感性较大,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莱阳地区某养殖户饲养的2头雄性犊牛,阉割后发生急性破伤风感染,经过现场诊疗,1头治愈,1头死亡。笔者对此破伤风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诊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对家畜破伤风的治疗,近年来采用中西药配合等多种方法,治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破伤风抗毒素的应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基层兽医站,由于药品保存等医疗设备差以及病畜价值和药费的悬殊,治疗破伤风病畜时,往往缺少或用不起破伤风抗毒素。在此情况下,笔者对破伤风采用多种办法治疗,其中疗效较好的是水胶,对早、中期破伤风疗效显著。笔者用它治疗患  相似文献   

15.
<正>破伤风俗称"锁口风",又名"木马症",常见于阉割后感染最多,治疗非常困难。本人在四十多年临床实践中,对此症的中晚期治疗均以失败而告终,如2001年6月莲山乡一次阉割7头公牛,7天后有4头相继发生此病,医治无效而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动物检疫》2005,22(7):11-11
农村饲养生猪常因阉割而感染破伤风。兽医临床常以破伤风血清治疗为主,但往往因为药品昂贵而失去治疗价值。近几年来,笔者应用“甲哨唑青霉素”治疗42例病例,收效显著。现简介如下,不妨一试。具体方法:取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按猪每公斤体重20-30毫克(按甲硝唑含量计算),再加入青霉素400万-600万单位溶解后静脉滴注,间隔8小时1次,连用5次为一疗程。同时肌肉注射25%硫酸镁10-20毫升,或2%普鲁卡因5-10毫升。  相似文献   

17.
破伤风俗名“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笔者曾治愈1例由阔割而引起破伤风的病猪,现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我县光明乡渠源村1农户杨某家1头小公猪于1998年4月9日去势,4月20日开始发病,体温升高达40.4℃,全身肌肉痉挛,四肢僵硬,站立时似木猪状,弓腰扬尾,牙关紧闭,头劲难以弯曲,频频排尿,但尿量短少。2诊断根据病史和典型临床症状.初诊为破伤风,因条件限制未进行实验室诊断。3治疗方法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3000单位,青霉素30万单位,复方氨基比林6毫升,25%硫酸镁10毫升,隔1日复诊时,症状基…  相似文献   

18.
正破伤风又名锁口风、耳直风,本病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病畜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或某些肌群持续性的痉挛或收缩,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性增高。本病早期症状为,病畜嚼肌痉挛所致的张口困难、耳朵僵直、形如木马,其他的特征表现为全身持续性、强直性肌痉挛,较重者常有高热、多汗、心跳过快等。由于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各类动物均有易感性,所以本病  相似文献   

19.
阉割猪预防破伤风朱义兴张启明(山东省胶州市张应镇兽医站,266323)笔者在十几年中阉割猪2万多头,牛100多头,羊500多只,处理外伤100多例,无1破伤风病例发生。所采用办法是:阉割家畜和治疗家畜外伤时,使用粉剂青霉素,剂量须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  相似文献   

20.
<正> 防治失败的原因抗生素对乳腺炎防治失败的原因与分析抗生素是防治奶牛乳腺炎首选药物,但是许多抗生素在防治乳腺炎的过程中效果不佳或治疗不久又复发,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①抗生素在乳腺的分布较差。例如,氨基糖苷类药物链霉素、新霉素等脂溶性较差,而且乳腺的水肿和凝乳块又阻碍了抗生素的吸收;一些抗生素,如四环素,一旦与乳汁结合,抗菌活性明显降低;有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半衰期较短,有效药物浓度维持时间不足或用药时间间隔太长,难以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②细菌耐药性的形成。长时间使用1种或2种抗生素,会引起细菌的耐药性或交叉耐药性。例如,大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有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甲氯苯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有耐药性;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表现出对链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羟氨青霉素等有耐药性。另外,细菌在乳中可形成一层荚膜多糖,该荚膜多糖可防止细菌被抗生素浸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