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圻 《草业科学》2005,22(10):64-67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采集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主要采食的草本和灌木类饲草样本各18种,测定其粗蛋白(CP)、10种限制性氨基酸(LAAs)、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EF)、粗灰分(CA)、粗纤维(CF)、钙(Ca)、铁(Fe)、锰(Mn)、锌(Zn)和铜(Cu)含量.结果显示,按旱季与雨季的平均值,灌木类饲草的CP,LAAs,Ca,Fe,Mn,Zn和Cu含量分别为13.43%,6.46%,0.72%,206.88,53.36,22.52和13.00 mg/kg,显著高于草本类的9.75%,3.87%,0.45%,110.70,29.66,11.03和6.75 mg/kg(P<0.05);EE含量为3.75%,高于草本类的3.25%,但差异不显著(P>0.05);NEF和CA含量为44.23%和15.73%,与草本类的45.39%和15.74%相近;水和CF含量为65.83%和21.70%,显著低于草本类的70.16%和24.71%(P<0.05).研究表明,草本类饲草四大有机养分含量的总和值与灌木类相当,说明海南坡鹿通过增加对草本类饲草的采食量可以从围栏内获得充分的能量需求;灌木类饲草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显著优于草本类,虽然围栏内的可获得资源量远比草本类小,但比草本类耐旱,是坡鹿在旱季维持营养平衡供给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围栏内海南坡鹿饲草相对可采食资源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用样方法测定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经常采食的18种草本和18种灌木类饲草的相对可采食资源量.研究表明,坡鹿对植物部位有较强的选择性采食,对草本植物只采食植株上部约1/2段;对灌木只采食主枝条上部约2/5段上的青绿叶片和小枝梢上端约3 cm处.按干物质计算,草本类饲草的生物量为0.74 kg/m2,灌木类饲草的生物量为0.22 kg/m2.无论草本还是灌木类,饲草的相对可采食资源量相差很大,最小为1.16%,最大为16.68%.各种饲草相对可采食资源量的差异性与坡鹿在围栏内对饲草的选择性采食有关.  相似文献   

3.
海南坡鹿属偶蹄目、鹿科、泽鹿亚种,又名泽鹿.为我国海南岛所特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坡鹿同其它茸鹿一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坡鹿的生存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加上当地人的猎杀,据调查结果表明,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初,海南坡鹿野生种群总数已不超过270头,处于濒临灭绝的处境,从1984年开始,国家拨款开始对海南坡鹿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对海南坡鹿的生活习性、食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效果,但对海南坡鹿消化率测定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作者于1998年3月至4月中旬利用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对散养海南坡鹿的饲料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消化率的测定,目的是通过测定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从书本上知道了在海南岛有一种美丽而又神奇的鹿——海南坡鹿。说其美丽是因这种鹿的体型略小于梅花鹿,但是体态健美、动作敏捷,善跳跃,能够轻易地越过2米高的障碍物,海南岛三亚市名风景区——鹿回头就缘自坡鹿化成的黎族小伙与美丽的黎族姑娘的传说。  相似文献   

5.
草本和灌木的养分含量及其与海南坡鹿食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采集海南坡鹿经常采食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各18种,测定其水分(Water)、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无氮浸出物(NFE)、钙(Ca)、铁(Fe)、锰(Mn)、锌(Zn)和铜(Cu)含量.结果表明,草本植物的水分和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灌木,粗蛋白质、钙和微量元素含量显著低于灌木,二者的无氮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认为,草本植物含水量较高,采食时感觉幼嫩可口,是海南坡鹿对其喜食的重要原因之一;植物的粗纤维含量是导致海南坡鹿喜食幼嫩植物或植物幼嫩部位的关键原因,坡鹿对粗纤维含量超过25%的植物部位不喜食;在面积相对有限、旱季长达半年的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围栏内,草本植物是坡鹿的主要能量来源,灌木是坡鹿维持生态营养平衡供给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海南坡鹿保护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 Tho-mas)又称泽鹿,是仅分布在我国海南岛的热带珍稀鹿种。历史时期曾广泛地栖息于海南岛山地周围广大丘陵平野地区。在地方志中较早记载坡鹿的是乐会(现今的琼海)县志(1683),较晚记载的是儋州(现今的儋县)县志(1936)。由于人口的增长,加速生产开发以及乱捕滥猎,坡鹿的生境不断遭到破坏,分布范围逐年缩小,数量急剧下降。据余斯绵等(1984)调查,在50年代尚有6个县20个公社有坡鹿的分布(见图),估计数量不少于500头。而到1976年建立坡鹿自然保护区时仅剩白沙县的邦溪与东方县的大田两个地区有少量分布,总数量只有40余头。  相似文献   

7.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用食痕法(evidence of feeding on forage)观测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简称坡鹿)对18种草本和18种灌木类饲草的采食部分占整株草本植株或占整枝灌木主枝条的尺寸比,同时测定各饲草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结果显示,按旱季与雨季的(全年)平均值,坡鹿对草本类饲草的采食尺寸比为49.29%,对灌木类饲草为57.3%;草本类饲草的ADF含量为9.91%,灌木类饲草为9.19%;无论草本还是灌木类,坡鹿的采食尺寸比随饲草ADF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在大田自然保护区围栏内,坡鹿对ADF含量在10%以上的饲草不喜食,饲草纤维物质含量是坡鹿在围栏内扩充采食部位以增加营养摄入量的限制性因子,在旱季种植并收割饲草投喂坡鹿时,应避免其纤维物质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8.
海南坡鹿的生境管理与种群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属偶蹄目鹿科草食动物,它的野生种群仅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分类上为泽鹿(Cervus eldi)的一个亚种,目前种群数量十分稀少.笔者自1983年进入保护区工作以来,先后对海南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海南坡鹿比进行过生境.食性、习性、种群动动变比等多方面的研究,并直接参与保扩区的管理工作.为了揭示海南坡鹿种群变比与不同的生境管理措施之间的密切关系,现将以20年来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海南坡鹿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栖息地的稳定和发展对该物种种群有重要意义。潜在的外来入侵植物会对栖息地产生长期不可恢复的影响。因此,我们于2009—2011年采用样方调查和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坡鹿的栖息地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植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外来植物40科95属115种。其中,草本植物80种,占总物种数的69.6%;不论从科区系还是属区系上看,外来植物的区系分布都具有热带性;50.4%的外来植物产自美洲,在草地中分布最多。保护区内分布广泛的外来植物已对乡土物种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将可能对坡鹿的食物资源产生不利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南坡鹿饲草粗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与喜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测定海南坡鹿饲草的喜食性;采集坡鹿经常采食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各18种,测定其粗蛋白质、铁、锰、锌和铜含量,并分析其与饲草喜食性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粗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增加,饲草的喜食性显著提高,海南坡鹿优先摄取粗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饲草.灌木类饲草的粗蛋白质、铁、锰、锌和铜含量分别为12.24%、265.44、61.43、26.72和17.82mg/kg,均显著高于草本类饲草含量(依次为9.39%、142.67、34.05、13.67和9.44mg/kg).灌木是海南坡鹿旱季长达半年多时间里在大田保护区围栏内得以维持平衡的生态营养需要的重要营养源.对海南坡鹿饲草资源量的研究表明,大田保护区围栏内坡鹿喜食的灌木类饲草的可采食资源量在逐步减少,这是由于它们被坡鹿长期选择性采食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圈养海南坡鹿的繁殖行为与粪样中孕酮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3只坡鹿粪便中孕酮含量的变化,观察记录了圈养坡鹿的繁殖行为.结果显示:圈养坡鹿繁殖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雄鹿的求偶行为、标记行为和雄鹿、雌鹿的性行为等在发情期表现明显.坡鹿怀孕及分娩前后,粪便中孕酮含量有明显的变化.怀孕前粪便中孕酮的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浓度水平.怀孕后,孕酮含量明显上升.分娩后,孕酮含量迅速降至低浓度水平.粪便中孕酮含量的变化可以及时地反映坡鹿的生殖生理状况(包括发情、怀孕、分娩等)并作为早期妊娠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符明利  任轶  侯荣  林思亮 《野生动物》2013,34(1):40-42,62
蟒蛇是中国产的最大的蛇之一,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坡鹿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和其他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组成了海南大田保护区区域生态系统,蟒蛇是处于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要更好地保护海南坡鹿,不能仅针对坡鹿物种本身进行保护,还要对这一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野生动物和栖息地进行保护。本研究结合有关调查数据分析保护区蟒蛇的种群动态以及空间分布规律,同时探讨蟒蛇的捕食行为对海南坡鹿种群的影响,可为制定有效的、科学的系统保护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秦岭山地围网养麝试验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恢复野生麝种群数量,使人工养殖种群逐渐由圈养向半放养过渡,最终实现野外放归,2008—2009年在陕西秦岭某麝场进行了围网麝半放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圈养林麝对半放养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采食频率、活动强度和野化程度均高于圈养麝;围网麝取香量显著高于圈养麝(P0.05)。  相似文献   

14.
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3只坡鹿粪便中孕酮含量的变化,观察记录了圈养坡鹿的繁殖行为。结果显示:圈养坡鹿繁殖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雄鹿的求偶行为、标记行为和雄鹿、雌鹿的性行为等在发情期表现明显。坡鹿怀孕及分娩前后,粪便中孕酮含量有明显的变化。怀孕前粪便中孕酮的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浓度水平。怀孕后,孕酮含量明显上升。分娩后,孕酮含量迅速降至低浓度水平。粪便中孕酮含量的变化可以及时地反映坡鹿的生殖生理状况(包括发情、怀孕、分娩等)并作为早期妊娠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α-硫辛酸对海南黑山羊育肥羔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30只3月龄、体重相近(10.71±0.42)kg的海南黑山羊,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半),粗饲料为新鲜王草,精饲料中分别添加0、300、600mg/kgα-硫辛酸,正试期70d。结果表明,日粮精料添加600mg/kgα-硫辛酸显著提高了黑山羊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换效率(P0.05)。日粮精料中添加300~600mg/kgα-硫辛酸对海南黑山羊日均养分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海南黑山羊能量、粗蛋白质、粗灰分、中洗纤维、酸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会提高钙、磷、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600mg/kg硫辛酸可显著提高海南黑山羊的日增重,对海南黑山羊日均养分采食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钙、磷、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牧草饲料品质的质量,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的牧草饲料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品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行对比,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高寒草原类牧草饲料品质最好,其次是低平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