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拯救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缓解生态和生存的矛盾,三江源区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工程。通过生态移民,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改善了人民生活,但由于缺乏后续产业的支撑,移民的生计和发展问题难以解决,移民回流问题凸显,如何发展后续产业,帮助移民持续增收,稳定脱贫,让生态民吃上"生态饭",进而实现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对三江源移民区后续产业的调研,结合移民区农牧民的生活现状及后续产业发展的趋势,探讨了移民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清水河实践     
《中国农村科技》2008,(3):41-41
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牧区社会改造工程,也是关乎三江源流域和全国生态安全的大型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称多县清水河镇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工程2003年立项,2004年实施,2005年10月全面通过省级联查验收,共有项目户1256户、5956人。  相似文献   

3.
改善和提高麻江县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建立有效、长期的移民生态保护和增收措施。进一步完成地理环境、生态保护地区贫困人口的易地转移,促成全县经济社会高速协调发展,共同实现脱贫攻坚战。主要是处理好移民安置的后续产业发展。依据麻江县生态移民规模和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麻江县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不良状况,提出了发展麻江县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移民已成为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重要战略行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移民返牧现象。生态移民中的返牧现象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人口迁移现象,是移民工作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难题。以三江源区作为典型区域,分析十年来生态移民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生态移民搬迁前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家庭等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对生态移民返牧的特征与风险进行思考,为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国家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实施的有效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在这一区域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投资75亿元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本文以青海省格尔木市曲麻莱移民村为例,基于文化冲突论视角,采用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移民生活现状进行调查,探索移民社区物质文化的重构路径以及在文化重构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启动生态移民政策,解决了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问题,消除了区域化贫困。但是生态移民安置点和安置途径的欠妥造成新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移民迁入地的城镇化率不高导致移民就业率偏低、移民子女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影响了个体发展等生态移民的后续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后续问题以实现移民生产和生活的快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护和扩大我国生态移民的成果需认真加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维稳”、“维利”的视角,提出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基本社会保障利益监督机制的建构思路:需要探索移民后续发展渠道、加强移民知识文化教育,以建构其培育机制;需要建立移民“事前表达”与“事后表达”相结合的监督渠道,以建构其程序监督机制;需要创新移民的制度化利益监督渠道,探索移民以社会组织、大众传媒为载体的非制度化利益监督渠道,以建构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陆家芬  曾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53-12256
青海三江源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对三江源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帕累托改进理论的方法探讨建立三江源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保护补偿机制,以缓解和遏制其功能下降,解决区域内民生发展问题,促进青海省生态保护战略和优势资源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口、经济、教育、劳动、产业以等基本信息,了解群众移民的意向和需求,并结合梵净山保护区实际,提出几点有利于促进解决保护区生态移民实施的对策建议,为后续保护区实施生态移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生态移民安置点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解决移出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移民移入地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由此,移民点的选择就成为生态移民工程的重中之重。文章结合目前内蒙古生态移民安置点存在的问题,提出生态移民安置点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标准:生态移民点的建设能够遵循生态学原则、宏观视野原则、保证土地的有效供给的原则、能够使移民生产方式创新的原则、生态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原则,移民积极参与决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187-189
生态移民工程作为我国扶贫开发采取的手段之一,其后续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生态移民工程的成败,同样也关系到扶贫开发的成效。从生态移民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大化县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背景,指出了大化县生态移民后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胡丽美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6):101-102,161
从"维利"、"维稳"的视角,指出建立三江源生态移民基本社会保障的利益监督机制既是三江源生态移民追求物质利益、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需要,又是确保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保障机制良性运行的需要,同时也是化解三江源生态移民原生性、介入性贫困达到"维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青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国家把青南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列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全面启动“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工程,保护区农牧民走进城镇,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方式.针对目前农牧民进城和小城镇建设现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提高城镇容纳率;依托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城镇建设与农牧民进城实施梯次发展,逐步推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林业项目建设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罗素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75-11277
首先,阐述了三峡库区后移民时代发展现状:一是生态库区的定位与发展存在矛盾;二是采取市场选择、政府引导的开发性移民模式;三是移民后期扶持任务艰巨;四是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环境治理。其次.概括和梳理得到三峡库区后移民时代发展可采取的路径:一是扶持移民安稳致富;二是支持库区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四是加大中央财政政策的支持。最后,从财政政策视角提出了三峡库区后移民时代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促进生态移民搬迁及移民安稳致富的财税政策措施,具体包括促进移民就业的财税政策措施、为移民提供社会保障的财税政策措施、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追加后续投资解决迁建遗留的问题四大措施;二是促进库区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具体包括发挥产业基金的产业造血功能与优化库区产业结构、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引导资金投向三峡库区、增强地方财力的财税政策措施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生态移民,是指政府为了保护地区生态或为了使生态脆弱地区居民脱离贫困而实施的移民工程。滇桂黔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移民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面临政府对生态移民区搬迁后期关注度有待提高、产业基础较差,产业链短,移民收入来源单一、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政府对移民地的早期规划与现实实施存在冲突等问题。为此,应采取提高生态移民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健全生态移民保障体制,提升生态移民重建程度、保护民族文化,增强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等措施提高生态移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84-286
生态移民教育问题是影响到移民后续生计发展的重大问题。以汉中市生态移民为调查对象,选择6个移民集中安置点进行实地问卷调研和访谈,初步了解汉中生态移民教育培训现状,提出后续汉中生态移民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生态移民作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反贫困的重要对策,被广泛采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中。陕西省南部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已见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户居住环境显著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促进了当地的城镇化建设。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政府对移民搬迁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农户后续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移民安置点住房空置与空巢老人现象突显等问题。笔者在对陕南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优两高”的发展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也经历了由点到面、由低到高、由摸索经验到遵循规律、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历程,生态保护的成效十分显著,保护建设发展共同推进的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以来,商洛市生态移民专项项目的建设稳步推进使得退耕还林成果得以有效巩固。截至2015年,累计退耕还林面积达20万hm2、生态移民超过50 000人。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商洛市退耕还林政策和生态移民项目在实施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搬迁人数和投资完成情况进展缓慢、部分生态移民搬迁后出现返迁现象、移民的主观搬迁意愿不强烈、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滞后和部分移民安置点的社会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改善退耕农户生存和发展"为中心、把生态移民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强生态移民项目后续建设、规范移民集中安置点的社会管理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