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柠条锦鸡儿上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caragana Xie & Wang)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方法]应用分布型指数法和回归模型法,对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Iwao (*m)-m关系的序贯抽样决策模型确定了幼虫的序贯抽样模型公式及最大理论抽样公式,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在幼虫为1、2、3头/株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536和134、281和70、197和49.[结论]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可在天牛幼虫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中推广应用,对生产防治指标的制定及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是柏科树木最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之一。开发双条杉天牛的人工饲料是开展该害虫防治技术研究及生物学相关基础研究的重要条件。本研究在参考了其他天牛人工饲料配方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饲料配方,通过对不同配方饲料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饲养效果进行比较和极差分析,最终筛选出双条杉天牛幼虫的人工饲料最优组合为:琼脂4.7%、蔗糖3.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5%、酵母粉3.1%、柏树木粉30%、抗坏血酸0.5%以及水。使用该人工饲料可将双条杉天牛幼虫成功喂养至羽化,并且蛹羽化率高达81.25%,总成活率为54.16%。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天牛科其他天牛人工饲料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双条杉天牛在陕西省的风险分析和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是柏科树木上毁灭性蛀干害虫之一。该天牛主要以幼虫危害侧柏、杜松、圆柏等常绿树种,已经给我国很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目前双条杉天牛已在陕西部分地区危害,为了明确双条杉天牛在陕西省的风险等级,以制定相应管理对策。本研究依据原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及赋分标准,对双条杉天牛在陕西省的风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在陕西的风险综合评价值R=2.28,该天牛在陕西省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针对双条杉天牛在陕西省的高度危险性,提出了加强检疫、全面普查监测、实施分区防治和加强疫区治理的管理措施。本研究为陕西控制和管理该有害生物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昆虫空间分布型是指昆虫在空间的分布格局,它揭示昆虫种群的空间结构,在昆虫生态学的研究及在实际应用中都有其重要意义。害虫测报和防治工作大量应用生物统计方法,有些方法通用于正态分布,但绝大多数昆虫空间分布的观察数据一般不是正态分布。因此,在统计计算前必须进行资料代换,而资料代换的方式又必须根据昆虫分布型决定,所以分布型是昆虫抽样技术的基础。为此,我们对杨干象幼虫林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白蜡吉丁肿腿蜂过冷却点和其防治栗山天牛幼龄幼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科Bethylidae)是防治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幼龄幼虫的优秀天敌。为了明确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幼虫的最佳虫期和放蜂比例,我们首先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放蜂比例对栗山天牛幼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然后研究了林间白蜡吉丁肿腿蜂对栗山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并测定了该肿腿蜂的过冷却点。结果表明,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最佳虫期为栗山天牛1~2龄幼虫期,其寄生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在栗山天牛为害较重的林区,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防治栗山天牛的最佳虫蜂比为1:3,其寄生率最高,而且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在补充营养过程中会直接致死较多幼虫,其产生的子代数量也最多,有利于白蜡吉丁肿腿蜂在林间建立稳定的种群。在栗山天牛为害程度较轻的林区,按虫蜂比1:1释放即可。经测定,白蜡吉丁肿腿蜂林间种群的成虫过冷却点平均为-26.2℃,表明白蜡吉丁肿腿蜂能够在东北林区栗山天牛发生林分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6.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是我国重大的森林害虫,对我国造林绿化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其为蛀干害虫,隐蔽性生活,难以防治。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是控制天牛的重要措施,作者研究探讨了利用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测定了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1~3龄幼虫的室内控制作用,研究了林间防治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管氏肿腿蜂由于是抑性外寄生性,其产卵之前的刺蛰可造成天牛幼虫直接死亡,对1、2、3龄幼虫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100%、92.10%和87.29%;可寄生3龄天牛幼虫。在管氏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小幼虫的林间试验中,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小幼虫的致死率为27.79%~37.87%,平均为32.51%,放蜂比例以蜂虫比8~10:1的寄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了解缓释型双条杉天牛引诱剂主要挥发性物质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为缓释型双条杉天牛引诱剂在防治森林害虫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SPME-GC-MS测定了自主研制的缓释型和普通型双条杉天牛引诱剂在林间使用0d、10d和30d后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检测结果表明,两种双条杉天牛引诱剂共检测出主要挥发性物质31种,其中对双条杉天牛的引诱具有重要作用的烯类化合物21种.在林间使用0d、10 d和30 d后,缓释型双条杉天牛引诱剂挥发的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88.87%、84.79%和82.53%,0~10d和10~30 d的相对含量下降率分别为4.6%和2.7%,而普通型双条杉天牛引诱剂在林间使用0d、10d和30 d后,挥发的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79.03%、50.74%和49.35%,0~10d和10~30d相对含量下降率分别为35.8%和2.7%.普通型双条杉天牛引诱剂挥发的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林间使用10~30 d期间明显减少,而缓释型双条杉天牛引诱剂仍保持80%以上的较高相对含量,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长效缓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管氏肿腿蜂的寄生与产卵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在双条杉天牛幼虫上的产卵行为,其行为过程包括聚集、检验、蛰刺、清理寄主、取食、游走、产卵、休息。在不同寄主上,管氏肿腿蜂卵的分布存在差异:在桑虎天牛幼虫上卵大部分横向排列在寄主体表,两侧和背腹面卵的数量差异极显著;在黄粉虫幼虫体表卵的分布是随机的,卵的排列方向无规律性.从接蜂到产卵,有产卵经验的雌蜂所需的时间显著短于无产卵经验的雌蜂。  相似文献   

9.
荔枝尖细蛾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奎 《广西植保》2002,15(1):1-3
通过应用5种聚集度指数和2种回归方法对荔枝尖细蛾幼虫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所有的指标表明荔枝尖细蛾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在空间格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并通过不同抽样方式的精度比较,表明Z字型法抽样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10.
云杉花墨天牛是我国中温带地区携带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其生物防治技术对于我国中温带地区松材线虫病的治理有重要意义。目前花绒寄甲是防治我国南方地区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的有效天敌,但还未见用于防治云杉花墨天牛,为探讨该天敌防治云杉花墨天牛的可能性,本研究分别在室内和林间测定了花绒寄甲对云杉花墨天牛的控制效果。在室内利用直接接种的方式将花绒寄甲幼虫接到不同虫态的云杉花墨天牛上,并模拟自然情况,以不同的益害比将该天敌的卵释放在含有云杉花墨天牛的木段上,观察该天敌的最佳寄生时期并明确最佳益害比。在林间全自然条件下设置了不同益害比,将花绒寄甲卵释放到有云杉花墨天牛为害的木段上,观察其自然控制情况。结果发现:室内直接接种试验,花绒寄甲幼虫在云杉花墨天牛蛹上平均寄生数量为3.10头/天牛蛹,平均寄生率为86.00%,平均存活率为57.79%。在幼虫上平均寄生数量为0.54头/天牛幼虫,平均寄生率为30.00%,平均存活率为13.92%。在室内将花绒寄甲卵释放到被云杉花墨天牛侵入的木段上,益害比为10:1时,平均寄生率最高为42.59%,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0.71%。在林间将花绒寄甲卵卡释放到木段上时,益害比为4:1时平均寄生率最高为47.68%,与益害比为2:1时(45.51%)差异不显著;当益害比为10:1时天牛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为74.15%,高于益害比为2:1时(43.79%),但差异不显著,且寄甲平均寄生率为33.38%,低于益害比为2:1时。结果证实,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幼虫对云杉花墨天牛蛹的寄生效果优于对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因此蛹期是最佳防治时期;室内和野外防治试验均显示花绒寄甲可用于云杉花墨天牛防治;在野外利用花绒寄甲卵防治时,选择益害比为2:1时效果和经济性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