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几种生物农药对茶园斜纹夜蛾的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防治茶园斜纹夜蛾的有效生物药剂。方法:采用3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等5种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2%甲维盐乳油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短稳杆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印楝素和苏云金杆菌等4种生物农药在推荐剂量下,药后3~10d,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和印楝素等4种生物农药适用于防治茶园斜纹夜蛾,值得在无公害茶叶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中特别是有机茶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8种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防治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8种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更加适合番茄制品出口食品安全要求的高效农药.[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8种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防效差异.[结果]第3次施药后7 d各药剂的防效分别为:77;氢氧化铜干悬浮剂73.11;、37.5;氢氧化铜悬浮剂67.43;、波尔多液64.78;、2.0;氨基寡糖素水剂51.14;、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38;、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5.46;、0.5;小檗碱水剂43.45;,植物激活蛋白防效最低仅为29.17;.[结论]77;氢氧化铜干悬浮剂、37.5;氢氧化铜悬浮剂和波尔多液3种矿物源农药防效较高,且更适合加工番茄产品出口的食品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10%联苯菊酯乳油、0.3%印楝素微乳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107PIB/m L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0.5%苦参碱水剂对茶树2种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和茶尺蠖)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联苯菊酯乳油、0.3%印楝素微乳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茶小绿叶蝉速效性好,防效较高;10%联苯菊酯乳油、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5%苦参碱水剂7 d后对茶尺蠖防效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4.
四种生物源农药对葡萄斑叶蝉的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葡萄斑叶蝉是新疆葡萄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以成、若虫群集于葡萄叶的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正面呈现白色斑点,虫口密度大时整株叶片变为黄白色、焦枯并提前脱落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果实品质.结合新疆生产实际,筛选对葡萄斑叶蝉防效较好的生物源农药,为安全、高效治理葡萄斑叶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四种生物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葡萄斑叶蝉的药效试验及评价.[结果]四种生物源农药对葡萄斑叶蝉防效顺序是0.3;印楝素乳油500倍最好,其次是艾绿士60 g/L悬浮剂(乙基多杀菌素)和云菊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药剂持效期为7~9d.云菊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 200倍)、艾绿士60 g/L悬浮剂(乙基多杀菌素4 000倍)防治葡萄斑叶蝉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5d后的防效仍保持在64;~80;.[结论]四种生物源农药表现出了不同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可作为化学农药的替代产品,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5.
进行5种无公害杀虫剂对油茶尺蠖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0%除虫脲悬浮剂、1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油茶尺蠖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0.3%印楝素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1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好,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其经济适用浓度分别为1 500倍液、3 000倍液、1 500倍液。  相似文献   

6.
为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开展了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多杀霉素悬浮剂、24千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2千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24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金龟子绿僵菌4.8千亿孢子等生物药剂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5 d,以亩用100 mL 20%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效最佳为91.5%;亩用50 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24千亿PIB防效次之为74.78%。施药后10 d,以亩用100 mL 20%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效最佳为80.77%;亩用50 mL 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效次之为56.12%。综合来看,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幼虫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也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建议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7.
8 种杀虫剂对广东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8种杀虫剂对广东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防效投入比关系。【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开展田间试验,测定50 g/L虱螨脲乳油、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亿PIB/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等8种药剂对广东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25 g/L溴氰菊酯乳油、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0 g/L虱螨脲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亿PIB/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最高防效分别为70.75%、66.75%、92.23%、75.21%、84.29%、92.52%、88.12%、71.41%;防效投入比分别为11.60、5.56、13.56、8.05、9.00、18.76、42.13、87.50。【结论】在用药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推荐使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在用药预算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优先推荐50 g/L虱螨脲乳油、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亿PIB/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可用于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防治菊小长管蚜有效药剂,选择低毒杀虫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6%苦参碱水剂、质量分数1.8%阿维菌素乳油、质量分数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质量分数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并将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虫啉进行复配,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依据毒力测定的结果进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和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对菊小长管蚜的毒力较高,48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266、0.347 mg/L,而质量分数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质量分数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毒力较低;通过交互测定法筛选得出氯虫苯甲酰胺与吡虫啉复配后有效成分质量比为44.07∶1时,毒效比率为1.70,增效作用最大。盆栽防治试验,吡虫啉及复配的防治效果更高且持效期长,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质量浓度分别为9 mg/L,药后7 d的防治效果最高,质量分数1.5%除虫菊素水乳剂、质量分数0.3%印楝素乳油防治效果分别为86.95%和94.26%,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降到81.38%...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植物源农药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菜青虫的防治效果,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生物农药1.8%阿维菌素乳油相比,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好,且对低龄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防效较好;3%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7.5%鱼藤酮乳油分别对小菜蛾、菜青虫的防效高、持效性好,适宜在生产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几种药剂处理对甘蓝甜菜夜蛾田间防效试验研究表明,生物源农药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甘蓝甜菜夜蛾的防效显著,药后7d防效分别为90.10%和84.12%,药效持效性好,且具有低毒、低残留和对环境安全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地区棉蚜发生动态及植物源农药药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棉蚜田间种群动态消长规律,筛选得到高效、低毒的植物源农药,为棉蚜的绿色防控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2018年在甘肃省敦煌地区棉田采用田间人工调查方法调查虫情,选用以植物源农药0.5% 藜芦碱可溶液剂、0.5% 苦参碱水剂、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 阿维菌素乳油等为主的10 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开展田间防治棉蚜药剂筛选试验。【结果】 2017、2018 年棉蚜种群的发生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每年从5月上中旬棉蚜即迁入棉田持续为害至棉花收获前,有两个相同的高峰期,分别为6 月上中旬和 7 月中下旬,但不同年份间发生程度存在差异,2017和2018年最高峰值三叶虫量分别为平均8 713.3和1 880.0头/百株,化学农药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持效性最好,药后14 d防效达90.22%,两种植物源农药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4 d 的防效分别为84.41%和85.06%。【结论】 河西走廊敦煌棉区棉蚜田间年发生动态有两个高峰期,棉蚜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7月上旬;植物源农药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可用于棉蚜的绿色防控药剂,也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4种杀虫剂对核桃黑斑蚜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1a(Kaltenbach)是新疆南疆核桃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常造成核桃叶片失绿焦枯,严重时核桃仁干缩,出仁率下降20;以上.通过防治核桃黑斑蚜的药效试验,筛选商效、低毒的化学药剂,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核桃黑斑蚜的目的.[方法]选择4种药剂,采用喷雾的方法对核桃黑斑蚜进行防治试验.[结果]25;吡蚜酮悬浮剂3 000,2 500,2 000倍处理、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处理、20;啶虫咪可湿性粉剂3000倍处理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倍处理对核桃黑斑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核桃树安全.[结论]防治核桃黑斑蚜,可选用试验筛选出的以上4种药剂,同时注意合理轮换用药,以减少核桃黑斑蚜的抗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柑橘煤烟病杀菌剂供柑橘生产使用。【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柑橘煤烟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6种杀菌剂对柑橘煤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同,50%多菌灵WP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为1.8165×10-4 μg/mL;70%甲基硫菌灵WP次之,其EC50为0.2051 μg/mL;80%代森锰锌WP的EC50值为1.3470 μg/mL,其抑菌作用也较强;75%百菌清WP的抑菌活性最差,其EC50为348.2487 μg/mL。【结论】50%多菌灵WP、70%甲基硫菌灵WP和80%代森锰锌WP对柑橘煤烟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进行大田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柑橘煤烟病杀菌剂供柑橘生产使用。【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柑橘煤烟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6种杀菌剂对柑橘煤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同,50%多菌灵WP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为1.8165×10-4μg/mL;70%甲基硫菌灵WP次之,其EC50为0.2051μg/mL;80%代森锰锌WP的EC50值为1.3470μg/mL,其抑菌作用也较强;75%百菌清WP的抑菌活性最差,其EC50为348.2487μg/mL。【结论】50%多菌灵WP、70%甲基硫菌灵WP和80%代森锰锌WP对柑橘煤烟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进行大田试验。  相似文献   

15.
5种生物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乙基多杀霉素SC、苏云金杆菌SC、阿维菌素WDG、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W、球孢白僵菌WDG 5种生物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可替代化学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农药。【方法】供试药剂设高、中、低3个剂量,与常用化学农药推荐剂量及空白处理进行比较。【结果】药后12 d,6%乙基多杀霉素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7.45%~98.89%,8000 IU/μL苏云金杆菌的防治效果为81.31%~91.68%,10%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为77.27%~90.6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治效果为79.62%~89.21%,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的防治效果为75.62%~86.54%。【结论】乙基多杀霉素等5种生物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相当,甚至更高,可替代化学农药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防治杜仲夜蛾,选用1.8%阿维菌素EC、25 g/L多杀霉素SC、茶核·苏云菌SC、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WG、20%氯虫苯甲酰胺SC和48%毒死蜱SC 6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1500倍液、茶核·苏云菌SC1000倍液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4000倍液对杜仲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的防效均达90%以上,显著优于其它药剂,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35.65、35.63和30.82,显著高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9.95和6.00。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和19%啶氧·丙环唑S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4.94%和82.77%。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4.57%~71.12%。【结论】新疆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北部地区,发生程度为3~5级。新疆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相对较轻,发生程度多为1~2级。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8.
何洁  梁霜  张国俊  赵致  李忠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8):2124-2132
【目的】明确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并探究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活性,以期为太子参叶斑病田间药剂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对具有典型叶斑病症状的太子参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多基因(ITS、tef1、LSU、SSU、GAPDH和rpb2)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常见杀菌剂(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30%苯甲丙环唑乳油)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引起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aria tenuissima),菌株编号为TZSYB1。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菌株TZSYB1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30%苯甲丙环唑乳油的抑制活性最强,对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0.81 μg/mL;其次为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和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EC50分别为21.31和27.31 μg/mL。【结论】引起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