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科学地评价和鉴定沙地衬膜水稻品种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等综合利用价值,在通辽地区进行了4个点、6个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经品种丰产性回归分析,吉特639品种在各地点产量列为第1位,其次为稻花香2号,再次为吉粳88。AMMI法品种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性好的品种排序为吉粳88>一见丰优>绿香稻>吉特639>丰优307>稻花香2号。品种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吉特639、吉粳88和稻花香2号3个品种表现较佳。综合比较认为,吉特639表现最优,产量高达7 748.25 kg/hm~2,品种稳定性较好,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2.
火龙果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1~2004年引种新红龙果和白玉龙2个火龙果新品种,在罗甸进行生态适应性观察试验.经过4年的观察表明,2个品种在罗甸均能正常生长发育,果实营养丰富,风味浓,品质好,适应性强、产量高.定植1年后开始结果,第2年产量达385~477kg/667m^2,第3年产量达958~1425kg/667m^2,平均单果重0.4kg.  相似文献   

3.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7是以吉农大2号为母本,以通2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两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9 057.2 kg/hm2和8 946.6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9.2%和5.8%.该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该品种适宜吉林省中早熟稻作区种植,特别适宜在吉林省长春、四平、通化、松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吉农大45号”水稻新品种是以“吉粳69号”为母本、“农大228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 742.7 kg/hm2和8 894.2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6.1%和7.3%.该品种于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适宜吉林省中早熟稻作区域种植,特别适宜吉林、通化、松原、白城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吉农38号"是以外引系"CUNA"为母本,以自选系"吉农992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并连续自交6代,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大豆新品种。2012—2013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 311. 9 kg/hm~2,比对照"吉育47号"增产3. 1%; 2013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16. 1 kg/hm~2,比对照"吉育47号"增产4. 0%。该品种于201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油分含量高、抗大豆灰斑病。该品种适宜在吉林省的吉林、延边、长春、通化、松原、白山等中早熟区及中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针对建平县马铃薯产业存在的品种单一、退化严重、产量低及品质差等问题,2006年对33个国内外引进的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晋薯7号、宁薯9号、红丸、吉杂1号和建薯1号等品种增产效果明显,增幅25%以上.其中吉杂1号、建薯1号、大西洋、紫花白、克新1号、晋薯7号、底西瑞等品种在生育期、商品性、淀粉含量、产量等各方面均表现突出,适宜在辽西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88"是以"吉农大3号"为母本、外引系"8922"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665.5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392.7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3%。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88"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于201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于吉林省四平、通化、吉林、长春、延边、松原、辽源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7个高粱新品种(系)在泾川县的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泾川县高平镇对引进的7个高粱新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折合产量以吉杂129号最高,为8171.43 kg/hm2,较对照品种晋杂12号增产20.34%;平杂10号次之,为8028.57 kg/hm2,较对照品种晋杂12号增产18.23%;沈杂10号为7847.62 kg/hm2,较对照品种晋杂12号增产15.57%.3个品种(系)在试区的田间表现生长整齐,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芝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选适宜在南京地区种植的芝麻品种,对豫芝4号等14个芝麻品种进行丰产性分析,鉴定参试品种在当地生态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晋芝2号产量最高,适应性强;冀芝1号、中芝13、驻芝15产量高于对照,适合在南京地区推广应用;鄂芝2号产量极显著低于中芝16,不适合在南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开展8个引进品种、1个本地对照品种共9个燕麦品种比较试验,观察从青海引进的8个燕麦新品种在本地的适应性、抗病性、生产力及商品性.结果表明,在本地适宜推广的有5个品种,分别是加燕2号、林纳、青引2号、青海甜燕麦、白燕7号,产量均高于本地对照品种,株高又有利于解决山区的牧草短缺问题,有较好的生产潜力,来年可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