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农田地面灌溉面积大 ,深层渗漏损失严重 ,灌溉效率低等问题 ,结合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 ,设计了一种价格低廉 ,使用方便的地面灌水方法 ,生产应用中表明 ,多孔软管地面灌溉 1次灌水定额3 75~ 45 0 m3/hm2 ,比常规的沟畦地面灌水技术灌溉速率提高 3~ 5倍 ,节水 40 %~ 60 %。  相似文献   

2.
甘肃景泰提水灌区田间灌水技术评价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灌溉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对景泰提水灌区现行地面灌水技术进行了评价,研究对比了地面灌溉田间灌水效率的2种计算方法,用模拟地面灌水流运动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灌溉试验,得到平均灌水均匀度和田间灌水效率,并针对灌区田间灌水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视地面灌溉,提高灌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地面灌溉是我国古老的一种传统灌水方法,数千年前劳动人民就用来灌溉农作物,创造了格田淹灌、沟灌、畦灌等各种灌水方式,特别是井灌地区,群众长期沿用的园田化沟畦灌经验,田块平整精细,灌溉均匀省水。建国以后的五十年代,我国曾在大面积上实行灌溉耕作园田化,使许多凹凸不平的土地变成了“埂直如线、地平如镜”的良田,不少灌区和科研、生产单位总结研究了沟畦灌水技术的标准规格,对节约灌溉用水量和提高灌水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些年来,我们对地面灌溉重视不够,对提高地面灌水技术注意不够,对地面灌溉的研究工作几乎是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大多数的灌溉土地用的是地面灌水方法,为了改进地面灌水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人们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研究。近十年来,美国对一种新的地面灌水技术——间歇水流灌溉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人把它称之谓地面灌溉的一次革命,并且很快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受到农民的欢迎。为了向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以确保间歇灌溉的有效使用和管理,1986年1月在德克萨斯州的阿玛列罗举行了间歇水流灌溉工作会议,提出了“间歇水流灌溉田间指南(Surge Flow Irrigation FieldGuide)”。  相似文献   

5.
灌溉效率分为配水效率和灌水效率两项。配水效率表示灌溉水分配的均匀程度。灌水效率反映灌溉水的有效使用情况。地面灌、喷灌和滴灌三种灌溉系统,有了适当的设计,都能达到较高的配水效率(或均匀系数)。如果地面灌溉的灌水时间充分,能达到行水历时的4倍,配水效率可达到95%。喷灌在适当的设计间距条件下,其配水效率能达到80%以上。假如滴灌滴头的设计,使出流偏差小于20%,其配水效率可达90%以上。滴灌的灌水效率,可以比较容易的达到90%以上,这是地面灌和喷灌很难达到的,地面灌溉在最优的设计和管理下,灌水效率可达到50%—60%。喷灌系统在不同设计标准的基础上,灌水效率能达到60—80%。本文对评价和比较灌溉效率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设施节水灌溉 (1)管灌技术。即管道输水灌溉,是利用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一般可省水30%~50%。(2)微灌技术。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际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85%。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目前,微灌一般应用于大…  相似文献   

7.
杜琳  丁林 《节水灌溉》2013,(4):54-56
地面灌水技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项灌溉技术,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仍在广泛应用。限于经济技术条件制约,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地面灌溉在世界范围内仍将是主要的田间灌溉方法,在我国更是如此。在参阅大量文献基础上,从一个侧面综述了地面灌水技术目前的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果树皿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是1990年山东省科季“农田节水灌溉综合示范开发研究”项目的一个子课题。依据渗灌原理,在曲阜缺水果树区,较系统地进行了果树皿灌技术研究,研制了灌水器,提出了皿灌溉制度及试验成果。三年试验表明,皿灌技术简单,投资省;无蒸发损失和深层渗漏,较地面灌节水86.6%-905,节能84.3%-88%;皿灌配合秸秆覆盖,灌水器施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具有明显的节水生态效果,较地面灌增产35.2%-4  相似文献   

9.
微地形对波涌畦灌灌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波涌灌溉的实践中 ,沿沟 (畦 )长度方向的地形起伏 ,使其灌水效果明显变差 ,为了定量评价微地形对波涌灌溉灌水质量的影响程度 ,采用地面灌溉模型对不同田间微地形条件下的波涌灌溉地表水流运动过程进行模拟 ,并结合田间试验 ,提出了畦灌条件下波涌灌溉的地面地形变化要求 ,供制定田间波涌灌溉实施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灌溉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但不同灌溉方法所消耗的能量是不一致的。此值与水源的扬程有关。水源扬程为61米时,地而灌溉、人工移动喷灌、时针式喷灌机喷灌,滴灌四种灌水方法所耗的能量大致相同,均约各每英亩170加仑柴油,相当于630万大卡能量。扬程低于61米时,地面灌溉消耗能量最少。扬程大于61米时,地面灌溉消耗能量大于其它灌溉方法。不同扬程的消耗关系曲线图。这个结果是假设地面见附灌溉效率为40%;人工移动式喷灌输入工作压力为4公斤/厘米~2,效率为70%;时针式喷灌机支管长为400米,工作压力为4公斤/厘米~2,效率为80%;滴灌  相似文献   

11.
新疆规模化农业类型区改进地面灌溉技术的初步成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总结了2000年在新疆兵团农七师127团进行的田间闸管灌溉技术和改进畦沟灌溉技术的初步成果:①在棉花沟灌区,闸管灌溉的田间水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比现状节水30%-40%,而且节地省劳效果明显。②通过灌溉技术要素的优化组合,其田间水利用率也达了80%,比现状节水30%左右,说明只要合理确定畦沟规格并实行封闭灌溉,精心管理,即使不增加任何设备投资也可以有效地改进地面灌溉状况。③根据试验结果得知,现状地面灌溉的田间水利用率为45%,节水潜力为25%-35%。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给山西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不同灌水上限对玉露香梨树生理生长、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的研究.试验以同一灌水下限60%,不同灌水上限70%、80%、90%,设置3个水平处理,以地面灌溉作为对照开展.结果表明:不同灌水上限对玉露香梨的新梢生长量、干周增长量、光合特性及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灌水方式对华北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发展华北地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探索华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的产量与水分利用对灌水量和灌溉方式响应,筛选不同灌溉模式下抗旱稳产玉米品种。【方法】设置了3种灌溉方式(地面灌溉、滴灌和微喷灌)、3种灌水量(高、中、低灌溉水平)和5~6个玉米品种处理,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灌溉模式和灌水量条件下的产量与水分利用特征。【结果】地面灌溉模式下,低灌水处理产量显著低于中灌水和高灌水处理,低灌水和中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大于高灌水处理;农华101品种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浚单20和郑单958。微喷灌溉模式下,高灌水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中灌水和低灌水处理,但后二者差异不显著;灌水处理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农华101品种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为先玉335和郑单958。滴灌灌溉模式下,灌水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影响不显著,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低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高灌水处理;浚单20、先玉335和登海605品种夏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中单909和郑单958品种的。因此,低灌水量可显著提高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但3种灌溉模式下低灌水处理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结论】综合来看,华农101较适于地面灌溉和微喷灌,浚单20、先玉335和登海605适于喷灌技术。  相似文献   

14.
涌泉灌溉技术在大田作物灌溉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涌泉灌溉用于大田作物主要问题是流量小、沟、畦横断面大,水流在田间很难向前推进。为此将其与垄膜沟种技术组装,缩小过水横断面,减小或杜绝侧渗,提高水流推进能力。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水器(稳流器)数量,改善灌水质量,提高田间土壤水分的均匀度,进而为涌泉灌溉用于大田作物提供了可能性。采用涌泉灌溉配套垄膜沟种耕作方式,提高了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减少了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减少了棵间土壤蒸发,农田耗水比一般大田灌溉节省28%~30%。由于灌水量小灌溉定额比一般地面灌溉节约50%左右。农作物产量也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地面灌水中有什么新的技术?直至最近的回答是:"没有什么新的".但是,现在犹他州立大学农业和灌溉工程系研究提出的波涌式灌水方法,纠正了对地面灌水的这种看法.地面灌水是向作物供水的最古老的方法.它包括淹灌(畦灌或漫灌)或沟灌.由于地面灌溉具有很多优点,所以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多少年来,在改进地面灌水的效能方面只有很少的变化.如虹吸管、带阀管、灌水栓、果园喷嘴出口阀和其它装置,目前都用来控制流量;采用减少水量和重复利用迳流的方法来减少水量损失等等.这些装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微灌地膜的节水保墒增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微灌地膜的节水效果和增温保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微灌地膜可比地面灌溉节水61%,增加地温3℃-6℃,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提高30%-40%,综合效应明显,可供微灌地膜或膜下微灌的进一步研究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坡地喷灌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地面灌水技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然而,地面灌溉除了水的利用率低外,还受到地形条件的严格限制。一般说来,当地面坡度大于2%时,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土地平整工作;当地面坡度大于5%时,再用地面灌溉就比较困难。我国解  相似文献   

18.
井灌区不同灌溉方式的耗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华北平原井灌区传统的地面灌溉和喷灌两种灌溉方式下的耗能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在地下水埋深小和地面灌溉灌水量不大的情况下 ,喷灌与地面灌溉的耗能比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19.
基于SRFR模型的畦灌入渗参数推求及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入渗参数决定着灌溉水转换为土壤水的分布和速度,是确定地面节水灌溉灌水技术参数主要依据之一,它进而影响到地面灌溉的灌溉效果和灌水质量,因此,确定合理的土壤入渗参数是地面灌溉系统设计和管理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田间实测资料,利用WinSRFR4.1软件对畦灌条件下田间土壤入渗参数进行优化求解,并对水流特性进行了数学模拟。结果表明,在通过WinSRFR4.1模型优化计算得到的土壤入渗参数和曼宁糙率系数下,采用该模型模拟的水流运动过程同实测值一致,两者吻合程度较高,因此计算土壤平均入渗参数和曼宁糙率值的方法不仅简便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将美国8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间歇灌溉,应用到我国的地面灌溉中来,中国农科院在商丘试区的棉田和麦田中使用改进了的简易人工控制间歇间进行了间歇灌试验。根据这次试验,说明了间歇灌溉的原理和试验方法,介绍了其装置,并从输水速度、灌水量、灌水均匀度、小麦产量这四个方面与连续灌溉进行了比较,以显示其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