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杨梅果蝇是为害杨梅果实的主要害虫,其发生危害期接近杨梅果实成熟期,不易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为寻求用于杨梅果蝇防治的生物农药,进行了生物农药短稳杆菌防治杨梅果蝇试验研究.[方法]试验采用慕卫等"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测定法"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和农药对杨梅的安全性评价试验依照农业行业标准《NY/T 1464.68—2018》、《NY/T 1965.1—2010》实施.[结果]生物农药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对杨梅果蝇有较高的生物活性,LC50值为1.6636亿孢子/L;且对杨梅安全,安全系数大于4.0;对杨梅果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杨梅果蝇发生初期或杨梅果实硬核转色期使用一次,使用剂量为稀释300~700倍液,平均防效86.36%.可在杨梅果蝇防治中推广应用.[意义]为杨梅果蝇的防治提供了一个生物农药品种,解决了杨梅果蝇在杨梅成熟期不能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的难题,促进绿色水果生产,提高了杨梅果实的质量、品质和果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杨梅是我国南方优良的经济生态树种和著名的特产果树。到2006年,浙江省杨梅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6万hm2,产量达30万t,成为本省的第2大水果。近年来,随着杨梅产业的发展,杨梅病虫害的发生越来越重。其中白蚁为害杨梅已成为生产上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据调查,慈溪市现有的4 000 hm2杨梅林中,受白蚁为害的面积达320 hm2,白蚁为害严重的林地,受害株率达77%。杨梅树受白蚁为害后,轻者生长发育滞缓,结果量减少,品质下降;严重者树叶发黄,枝干枯死,甚至全株死亡。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其为害现状,并探讨了防治对策。1杨梅园白蚁的种类自1999年起浙江省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择了浙江3种不同杨梅品种,研究了桔小实蝇取食后的生长发育相关5种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幼虫历期以荸荠种最短,蛹历期和蛹重,水梅值最小;雄成虫东魁最重,并均与另2个杨梅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幼虫,幼虫-蛹,幼虫-成虫3种存活率,荸荠种最高,水梅最低,二者差异也达显著水平。显然桔小实蝇对不同杨梅品种喜好有所不同,其较为喜好荸荠种,较不喜好水梅。结合果实性状考查结果,不喜好的原因可能与水梅偏酸有关。但上述3品种上桔小实蝇生长发育性状与其嗜好寄主香蕉极为  相似文献   

4.
杨梅作为峡江县特色农业产业之一,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种植规模的扩大,杨梅病虫害也逐年显现和加重,成为杨梅丰产的重要障碍。2005年始开始,我们开展了杨梅病虫害种类的调查,以期在此基础上,制定杨梅病虫害防治的措施。本文叙述了在该县杨梅上发生的11种主要病害和17种常见害虫的发生为害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重庆渝北区南天门杨梅加工股份合作社理事长朱小琼有"农村科普带头人""巾帼带头人"等头衔,但是兴隆镇的居民却亲切地叫她"朱杨梅"。2003年,朱小琼首次将杨梅引到兴隆镇试种,经过多年不懈培育,果大多汁、肉感细腻的杨梅如今已挂满枝头,改写了重庆不产杨梅的历史。"公司+基地+农户",杨梅基地扎根2004年,朱小琼成立了望梅农业公司,当时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杨梅以其色泽艳丽、酸甜适口、风味独特等显著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成为台州地区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产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据统计,2007年全市杨梅种植面积达2.53万hm^2,产量达14万t,成为继柑橘之后的第2大水果产业。然而,“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由于杨梅营养丰富又成熟于高温多雨季节,每到杨梅采摘期极易生虫。果蝇(Drosophila SPP)是杨梅采摘及贮藏过程中的主要害虫,它们以雌果蝇产卵于成熟的杨梅果实上,幼虫孵出后在果肉内蛀食,使被害果凹凸不平,果汁外溢、落果,严重影响杨梅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杨梅是南安市的第二大宗水果,现有栽培面积达1800 hm^2,主要集中在柳城、溪美、东田、官桥、霞美、仑苍等地。近年来黑腹果蝇(又名黄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为害杨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杨梅果实受害后,果汁外溢、果肉稀软、容易腐烂,大量果蝇幼虫聚集在果肉中,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并引起大量落果,丰产不丰收,造成经济损失在30%~50%,已成为制约南安市杨梅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笔者于2011-2013年对南安市部分杨梅果园的黒腹果蝇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旨在为杨梅黒腹果蝇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慈溪市杨梅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宗良 《植物保护》1996,22(2):26-28
慈溪市杨梅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陈宗良(浙江省慈溪市杨梅研究所315300)杨梅MyricarubraSieb.&Zucc。是我国南方的特产果树,慈溪市是国内杨梅主要集中产区,共栽培4000hm2,年产杨梅20000t以上。前几年因癌肿病、介壳虫、白蚁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杨梅凋萎病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萎病是近年来危害杨梅的主要病害。为了快速灵敏的检测杨梅凋萎病菌(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和P.microspora),本研究开发了常规PCR和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各一套。利用P.versicolor(JN861773)和P.microspora(JN861776)的ITS1-5.8S rDNA-ITS2序列的相同部分设计引物对(Pvm1L/Pvm1R)。该引物对利用常规PCR技术能特异性扩增出杨梅凋萎病菌188 bp的目标产物而对照菌株则呈阴性。该常规PCR体系能够检测人工接种后21 d和田间自然发病的有病症杨梅组织中的凋萎病菌,检测下限是0.6×10~5拷贝数。利用Pvm1L/Pvm1R进行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0倍,检测下限是0.6×10~3拷贝数,能够检测出人工接种及田间已经感染但尚未表现症状的杨梅组织中的凋萎病菌。这两项技术简单、快速、灵敏特异性强,可以应用于杨梅凋萎病的诊断和苗木检疫。  相似文献   

10.
玉屏县大龙镇的特色水果杨梅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1992年从浙江省引进,经过多年的种植推广.目前已发展近200hmz,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杨梅果实柔软多汁,香气浓郁。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近年来果蝇为害杨梅果实.受害株率达30%~60%,受害果率达5%。15%.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影响玉屏县杨梅产业的发展。因此.抓好杨梅果蝇的综合防控是提升杨梅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杨梅大丰收,毛利几十万元是有的。"近日,南川骑龙镇石河村,吃又想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鞠平高兴地说道。走进半山坡上的杨梅园,碧绿葱茏的杨梅树枝头挂满杨梅果,园内的散步游道纵横交错,游客采摘很方便。良好的杨梅"基因""骑龙镇有大量的野生杨梅,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野生杨梅原产地,这里有很好的杨梅基因。"谢鞠平介绍。  相似文献   

12.
罗祥旗 《植物医生》2001,14(4):36-36
杨梅牡蛎蚧(LepidosalphespuaorumFerris)是杨梅的主要害虫之一。受害杨梅出现枯枝 ,严重的全株枯死如火烧。我区阿粟村高枧与大转弯交界处的133.3hm2 杨梅不同程度受蚧壳虫危害 ,本地老品种如火炭、高刺等野生杨梅受害严重 ,受害株率达80 %~95 % ,严重的有400亩 ,受害株率达95 %以上。部分荸荠杨梅也不同程度受害 ,受害株率40 %~45 %。主要是当地果农长期管理粗放 ,不施肥 ,少防治 ,从而使蚧壳虫等虫害发生严重 ,并逐步向附近荸荠杨梅基地蔓延危害。为控制此病虫的危害 ,我们于200…  相似文献   

13.
杨梅白腐病是影响杨梅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该病害的防治技术,对于保障杨梅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7种药剂对杨梅白腐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白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6%寡糖·链蛋白WP、8%对氯苯氧乙酸钠SP和29%吡萘·嘧菌酯SC对白腐病的预防效果在80%以上;40%戊唑·腐霉利SC、38%吡唑·啶酰菌胺SC和35%氟菌·戊唑醇SC的预防效果在杨梅成熟前期较好,能达到80%以上,但持效性不长;13.3%抑霉唑硫酸盐SG的预防效果不佳,在杨梅成熟期阶段最高防效只有65.5%。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预防杨梅白腐病选用6%寡糖·链蛋白WP、8%对氯苯氧乙酸钠SP和29%吡萘·嘧菌酯SC。平衡施肥、避雨栽培、疏花疏果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可有效降低白腐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4.
杨梅褐斑病(Myosphaerella myricaeSaw.)是兰溪市杨梅的主要病害,近年来,为害日趋严重。2001年全市杨梅种植面积1534 hm2,发病面积达1320hm2,受害严重的,冬季树叶全部脱落成光杆树,严重影响杨梅的产量和质量。由于该病潜伏期较长,从侵染到表现  相似文献   

15.
毒死蜱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毒死蜱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于2013-2015年在浙江省临海市进行了毒死蜱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于杨梅春梢(幼果)生长期,在树冠均匀喷施48%毒死蜱乳油800倍液1次的施药条件下,毒死蜱在‘东魁’和‘临海早大梅’2个品种果实中的消解动态基本一致,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4.60~5.78 d,降解速度较快。综合3年试验结果,施药后23 d,毒死蜱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量为0.26~0.45 mg/kg,低于中国(苹果、梨、荔枝和龙眼)及日本(其他浆果)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1 mg/kg);施药后34 d,毒死蜱在杨梅果实中的残留量为0.074~0.28 mg/kg,低于香港草莓中MRL值(0.3 mg/kg);但施药后44 d,毒死蜱在果实中的残留量为0.073~0.13 mg/kg,仍高于欧盟蓝莓及桑椹中毒死蜱的MRL值(0.05 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施药后23、27、34和44 d采收的杨梅果实中毒死蜱对2~6岁、7~14岁、18~30岁和60~70岁4类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商值及急性膳食风险均较低,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14株杨梅癌肿病菌菌株和2株油橄榄癌肿病菌模式菌株在细菌学特性、血清学反应及寄主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两者细菌学特性基本相同,在测定27项生理生化反应中仅在硝酸盐还原、淀粉水解及对甜菜碱、乳糖、麦芽糖和纤维二糖的利用上存在着差异,两菌株的mol% G+C相近,杨梅菌株在59.90-60.89之间,油橄榄菌株PODCC4352-75为59.90;在寄主范围上差异明显,不能交互侵染各自的寄主产生典型肿瘤症状,杨梅菌株不能侵染夹竹桃产生癌瘤;血清学反应表明两者有一定的同源性。认为杨梅癌肿菌是一个新的致病变种,命名为丁香假单胞萨氏亚种杨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subsp.savastanoi (Janse) pv.myricae (Choei) nom.comb.Zhang et He].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14株杨梅癌肿病菌菌株和2株油橄榄癌肿病菌模式菌株在细菌学特性、血清学反应及寄主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两者细菌学特性基本相同,在测定27项生理生化反应中仅在硝酸盐还原、淀粉水解及对甜菜碱、乳糖、麦芽糖和纤维二糖的利用上存在着差异,两菌株的mol%G C相近,杨梅菌株在59.90—60.89之间,油橄榄菌株PODCC4352-75为59.90;在寄主范围上差异明显,不能交互侵染各自的寄主产生典型肿瘤症状,杨梅菌株不能侵染夹竹桃产生癌瘤;血清学反应表明两者有一定的同源性。认为杨梅癌肿菌是一个新的致病变种,命名为丁香假单胞萨氏亚种杨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subsp.savastanoi(Janse)pv.myricae(Choei)nom.comb.Zhang et He].  相似文献   

18.
首次系统地调查了浙江省杨梅主要产区果蝇及其寄生性天敌种群资源,明确了为害杨梅的果蝇主要类群及其寄生性天敌优势种类。采用形态学鉴定与COI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分析发现我省杨梅果蝇种类主要有6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斑翅果蝇D.suzukii、拟果蝇D.simulans、高桥氏果蝇D.takahashii、伊米果蝇D.immigrans和黑果蝇D.virile;浙江省杨梅果蝇寄生蜂有9种,分属于4个科,它们分别是茧蜂科Braconidae的开臂反颚茧蜂属Asobara、环腹瘿蜂科Figitidae的丽匙胸瘿蜂属Ganaspis和小环腹瘿蜂属Leptopilina、锤角细蜂科Diapriidae的毛锤角细蜂属Trichopria和金小蜂科Pteromalidae的蝇蛹金小蜂属Pachycrepoideus。同时,不同年份杨梅果园果蝇种群数量变动较大,其中2018年各地区斑翅果蝇比例明显高于2019年。大部分地区(杭州除外)开臂反颚茧蜂属Asobara寄生蜂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寄生蜂,为浙江省果蝇优势寄生蜂。本文最后就各类寄生蜂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防潜力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杨梅果园及其他果园果蝇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杨梅衰弱病在杨梅主产区发生严重,但其成因尚未明确。为明确根际土壤真菌与衰弱病的相关性,本研究以来自仙居、临海和兰溪3个不同地区的健康植株和衰弱植株的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4种与连作障碍相关的土壤真菌进行了定量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杨梅根际真菌群体的含量比较丰富;被孢霉属(Mortierella spp.)和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spp.)在发病植株根际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植株,与杨梅衰弱病呈正相关关系;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p.)在发病植株根际的含量显著低于健康植株,与杨梅衰弱病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建立了杨梅根际土壤真菌的快速检测体系,明确了健康株和衰弱株根际真菌菌群的差异,为杨梅衰弱病的研究和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柏牡蛎蚧(Lepid osaphes cupressz Borchsenius)是杨梅的主要蚧壳虫。此虫在本地一年发生两代。杨梅受到柏牡蛎蚧为害后,造成枝条枯死,产量减少,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枯死,形如火烧状。据作者在1988年对吴县东山镇绿化树调查结果,杨梅受柏牡蛎蚧的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