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言泡得一壶好茶,既要讲究科学,还要讲究艺术。所谓讲“科学”就是要了解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谓讲“艺术”就是要选用合适器具以及实施优美的冲泡程序等。  相似文献   

2.
要品好茶在于泡好茶,泡好茶的关键是冲泡技艺。悬壶高冲是茶叶冲泡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茶艺过程的高潮,也是茶叶科学冲泡的体现。因此如何把握好悬壶高冲的艺术表现,并与科学方法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创造茶艺氛围高潮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待茶难事     
秦威 《福建茶叶》2002,(2):48-48
喝茶所以列入文化的范畴,流传数千年,而且其间尚演绎出不同的风格、相左的流派。以至如东洋繁琐的茶道,这一切都昭示着:喝茶之事是马虎不得的。事实也确如斯,并非好茶者故作深沉,摆花架子。就说各种茶的炮制过程,都有一定定规,若轻易地改弦更张,其风味、神韵便大打折扣,而到了品尝的过程,更有许多要讲究之处,品茶之道在于:尝茶: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闻香: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观汤: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品味: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如…  相似文献   

4.
传统工艺加工的茶叶一般只能用热水冲泡,如用冷水冲泡,很难浸出茶叶的有效成分,香气和滋味都很差。但欧美等国的消费者却偏爱冷饮,几乎90%的茶叶都是用来制成冰茶饮用的。因此,通常为制作冰茶,必须将水煮沸冲泡茶叶,然后再等候茶汤冷却,往往要超过1h。为此,英国联合利华公司开发出一种新的冷水冲泡型茶叶(cold water soluble tea)的加工技术,并于2001年9月获得欧洲专利和世界专利。该茶通过特殊的加工处理,在15℃水中5min内就可浸出,大大缩短制作“冰茶”的时间,而且由于是用冷水冲泡,茶汤中只含有很少的咖啡碱,有益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茶叶硒的浸出量与冲泡时间及冲泡次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福建安溪精制秋茶“铁观音”,进行了茶叶硒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以及冲泡次数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茶叶与茶汤之比1:10的条件下,茶叶硒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之间具有显著的对数函数曲线相关,相关方程y=0.009466+0.001598logx,R^2=0.9368;茶叶硒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次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指数函数曲线相关,相关方程y=0.002612e^1.49lx-1,R^2=0.966  相似文献   

6.
袋泡茶是连纸袋一起冲泡饮用的茶叶。这种茶叶饮用方便,但是人们对于连袋冲泡是否会影响茶汤滋味浓度看法不一致。有的说它比散茶直接冲泡“淡”,有的说它比散茶直接冲泡“浓”。持“淡”的说法的理由是:袋泡茶冲泡时因茶叶受纸袋阻隔,茶叶渗出缓慢,茶味必然“淡”。持“浓”的说法的又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袋泡茶的纸袋含有的酯类物质对茶叶成分能起化学抽提作用,所以袋泡  相似文献   

7.
薄薄一层绵纸,包裹着细碎的茶叶,整包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并轻轻搅拌,一会二功夫,浓郁的茶香便在空气中弥漫……没有繁琐的冲泡程序,没有不小心喝到茶叶的担心,也没有饮茶后茶叶倒不干净的苦恼,袋茶(袋泡茶),在如今这个讲究简单高效的时代里,成为许多人的饮茶之道。提起袋茶,很多人会想到酒店,因为许多人是在酒店里第一次接触到袋茶的。平日爱喝茶的王先生向记者讲了一段他第一次喝袋茶的趣事:“前些年有一次我出差,在旅店的桌上看到两个白纸袋,上面写着‘花茶’和酒店的名字,纸袋里是包茶叶。可当我费了半天劲把包装拆开后,得到的却是一堆…  相似文献   

8.
茶叶冲泡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品质鉴定目前多采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就各种绿茶来说,湿评一直都采用3克茶样,沸水冲泡5分钟。近年来,不少国家对茶叶感官审评的冲泡方法有了新的研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类丰富,花色品种繁多,需要研究适合不同品质特点茶叶的冲泡方法,不断完善和充实感官审评,同时指导消费者科学地泡茶、饮茶,充分发挥茶叶的饮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泡茶     
饮茶除了要有色味俱美的茶叶以外,还要选择泡茶用水和茶具以及用科学的冲泡方法。失一,就会影响茶汤的饮用及欣尝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光辉灿烂文化历史的民族。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将茶叶放入壶中冲泡所得味甘饮料,可生津解渴,提神醒脑,增加生活享受条件。中国茶文化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清代俞蛟著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中对工夫茶的解释是“烹治之法”,也就是茶叶冲泡品饮的技法。现在的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更是潮汕人的一种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2.
冲泡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的化学品质是茶叶中的化学成分通过冲泡而在茶叶的色、香、味上体现出来的,已有不少研究探讨了冲泡条件对茶叶化学成分如氨基酸、茶多酚等的浸出效应,上述成分大多反映茶叶的滋味,而有关冲泡对茶叶香气的影响目前还很少见报道。本试验模拟日常饮茶方式,用气相色谱法着重探讨冲泡次数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至今,袋泡茶的发展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这并不表明散装茶叶就已经落伍了,其实业界一直在寻找一种更为方便的方式来冲泡散装茶叶。在零售商店和餐馆,如果能提供独特、令人耳目一新的服务是很有卖点的,特别是当这些服务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情况下,那就更值得尝试了。袋泡茶发展很快,但也有不足之处。散装茶叶的弊端就是冲泡过程过于繁琐,一旦消费者能够方便地冲泡不同口味、分量的散装茶,那就可以向袋泡茶发起有力的挑战了。Adagio公司是业内一流的优质茶叶及茶叶器具的供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茶树种类、茶树生长环境、茶叶加工过程、茶叶贮存条件及茶叶冲泡条件等导致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变化的因素展开综述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为茶多酚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泡茶前首先要了解所泡茶叶的特点,如名优绿茶秀美的形态、红茶醇和的滋味、乌龙茶独特的香气等。如要进行茶道表演,则要更进一步了解茶叶的产地、制作方法以及典故传说等。泡好一杯茶,要根据各种茶的特性,在选好水,配好具的同时,掌握茶的冲泡技能,把握冲泡要领。  相似文献   

16.
茶汤中含有大量具有缓冲能力的弱电异质(主要是茶多酚和氨基酸类物质)。研究茶汤缓冲力的大小及缓冲动态,对了解对泡菜品质的影响以及对茶叶饮料的调配、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如下:1.用不同PH值的水冲泡绿茶,由于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缓冲作用,茶汤PH值发生变化,其变化动态可用回归模型y—4.326X“””预测,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该方程表明,茶汤对碱性的缓冲力更强。2.不同PH植水冲泡茶叶.对泡茶品质的汤色有影响,酸性水使汤色变谈,碱性水使汤色变深。其茶汤(绿茶)的消光值(240urn)与泡茶用水PH值呈正相…  相似文献   

17.
张新华 《中国茶叶》2012,(12):28-29
湖北鹤峰县地处鄂西南边陲、恩施自治州东南部,国土面积2872平方公里,总人口22.4万人。鹤峰是湖北省著名的产茶大县之一,境内山清水秀,植被覆盖率高,独特的生态环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所产茶叶自然品质极佳,具有香高味醇、耐冲泡、无污染、天然含硒的品质特征,早在明清时期鹤峰茶叶就被称为“茗贡”,并远销海外,被英国人称为“皇后茶”。  相似文献   

18.
建茶是闽北茶叶的总称 ,生产历史悠久 ,在茶叶发展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勋 ,唐贞元中首创研膏、腊面茶为贡 ,南唐北苑立茶官 ,北宋太平兴国初特置“龙焙” ,龙团凤并从此诞生 ,取代了江苏阳羡历史名贡茶。历五代宋元 ,垂延四百多年盛名不衰 ,史家称“龙凤盛世”。北苑贡茶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 ,以及花色品种 ,层出不穷。于是饮茶习俗风行九州 ,饮茶方法从煎茶发展到斗茶、点茶、分茶和设茶宴。烹茶时已讲究茶质、水质、茶具、火侯和冲泡技巧。唐、宋建州“煎茶法”、“点茶法”、“斗茶法”已是武夷茶艺的雏型。不愧为“建溪官茶天下绝”。…  相似文献   

19.
茶水放置过程中茶叶品质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俊辉  沈生荣 《茶叶》2003,29(3):151-154,158
对茶叶在冲泡放置24小时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的系统分析,通过测定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儿茶素等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探讨茶水在放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上述相关成分,冲泡过程中不会造成茶叶品质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0.
1我市茶叶生产的发展现状我市种植茶树始于1966年。由于具备独特的气候、光照、土壤条件,生产的日照茶以其“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纵观我市茶叶生产的发展历史,主要发生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变化。1.1生产上由零星种植逐步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