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有关高产奶牛的饲喂问题始终是奶牛养殖者和营养学家们所面临的一项挑战。况且,牧场的盈利水平会随着每年牛奶价格和饲料成本的波动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饲料成本是最大的一项生产投入成本,估计至少占据着牛奶生产成本的35%-50%不等。饲料添加剂是饲料成分中的一个类别,它们能够以非营养的方式(如改变瘤胃pH值、促进生长和调节新陈代谢等)使得动物出现预期的理想反应(Hutjens,1991)。  相似文献   

2.
用碱化稻草代替部分干草饲喂奶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中,饲料成本是最主要的因素,为挖掘奶牛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1996年3月至6月,我们在苏州市牛奶公司一牧场进行了用碱化稻草部分替代干草的饲养试验,观察了产奶和成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奶牛场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范围内比较接受的衡量奶牛场是否达到规模化的指标是人均奶牛饲养量50头.国内传统的奶牛场人均为12~15头。建设规模化的奶牛场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牛奶消费市场的需求,只有生产出优质牛奶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关注优质牛奶的生产;二是随着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建设规模化奶牛场是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奶牛业生产从1993年开始滑坡以来,迄今下滑趋势愈来愈严重。1994年全省奶牛比1993年减少8683头。主要原因是,国有奶牛场无饲料生产基地,草料全靠购进,兼之奶牛场家底薄,无积累,设备陈旧,且饲料价格逐年上升,政府补贴逐年减少,形成了牛奶高成本生产,鲜奶限价销售,各场连年亏损的现状。近年来,矛盾更加突出,于是各奶牛场采取了卖奶牛、杀奶牛、淘汰一部分,保留一部分的办法,维持简单再生产,保留基本牛群,陷入了极度困难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有关高产奶牛的饲喂问题始终是奶牛养殖者和营养学家们所面临的一项挑战。况且,牧场的盈利水平会随着每年牛奶价格和饲料成本的波动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饲料成本是最大的一项生产投入成本,估计至少占据着牛奶生产成本的35%~50%不等。饲料添加剂是饲  相似文献   

6.
奶牛场设备是指奶牛场使用的各种专用机器及内部设施的总称,主要包括饲喂、饮水、除粪、挤奶、牛奶冷却、牛奶输送等设备,这些设备已成为奶牛场正常运营和管理十分重要的手段。它们的运用,提高了劳动能力和生产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及成本,也提高了奶牛的生产性能。离开  相似文献   

7.
牛场运营成本中饲料成本是最大的一项,一般占牛奶生产总成本的50%以上,因此对饲料饲喂效率的研究很有意义,对指导奶业生产有很大作用。本文基于IFCN的数据,对比了中国、德国、新西兰、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典型牛场的饲喂效率。在对比世界各国奶牛场占地面积和牛场用地之后,根据中国牛场牛均土地面积少的现状,提出了用全球资源发展我国奶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是奶牛场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成本占奶牛养殖成本的70%左右。规模化奶牛场如果自己生产精饲料和预混料,可以大大节省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试验表明,对于一个存栏600头成母牛的奶牛场来说,每年可以节约70万~80万元。奶牛场生产饲料,还可以根据原料价格,实时调整精饲料配方,根据产奶量和泌乳季节决定精饲料饲喂量,开发夏季专用的抗热应激饲料,从而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 制定牛奶生产限额使牧场收入增加的传统方法—饲养更多的奶牛和提高产奶量不再可能。目前,牧场主必须寻找生产牛奶较廉价的途径以维持他们的收入。最近4年,所有的奶牛场的精料用量占总可变成本的66%,而牛奶收入只占32%。因此,生产者们指望减少精料喂量来降低产品成本是必然的。根据牛奶销售联合会奶业成本会计处到1984年3月为止的一年中对2565个牛群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精料用量下降,每头和每公顷土地产量下降,载畜量也下降,氮的用量以及减去购买饲料费用的利润(MODF)  相似文献   

10.
牛奶生产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一个奶牛场围绕牛奶生产这一中心,涉及到生理、生化、微生物等多个生物学科和种植业、饲料加工业、食品工业等多种行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奶牛场要发展,就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不单是生产工艺现代化的问题,还包括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