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糯玉米是广东省最重要的鲜食特种玉米,年种植面积达13.3万hm2。通过介绍甜、糯玉米与生产、栽培相关的生育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包括甜、糯玉米的栽培季节、品种选择、播种技术、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一、玉米的生育特性(一)甜玉米种子的特点甜玉米的种子秕瘪皱缩,重量比普通玉米轻。普通甜玉米种子的千粒重相当于普通玉米的50%~70%,超甜玉米种子的千粒重则相当于普通玉米的40%~50%,加强甜玉米种子的千粒重略低于普通甜玉米,但显著高于超甜玉米。遗传研究表明,即使同一胚乳突变基因,不同品种的种子重量也有很大差异,而粒重较高的品  相似文献   

3.
申农I号’猪是一个由‘长白猪’×(‘大白猪’ב二花脸’)为基础群构建的新品系,其血统以及基因组组成是否符合品系培育的预期,需要进行群体结构和基因渗入分析来进行初步的判断。研究选择包括‘申农I号’猪、长白猪、大白猪与二花脸猪群体在内的125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基于185 657个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群体结构与基因渗入分析。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申农I号’猪与大白猪的遗传距离较近,这与杂交模式不相符,且‘申农I号’群体内部遗传距离差异大。基因渗入分析结果表明,‘申农I号’猪从二花脸猪导入的基因可能与繁殖有关,从长白猪导入的基因可能与采食、饲料转化等功能相关,从大白猪导入的基因则主要与免疫相关。研究从分子层面分析了‘申农I号’猪的育种效果,发现‘申农I号’猪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遗传资源,揭示了‘申农I号’猪从不同亲本继承的基因,评价了‘申农I号’猪的育种效果没能达到预期的原因。研究结果为‘申农I号’猪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沪甜16’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培育的优质鲜食超甜玉米新品种,通过品种间连续自交选育亲本自交系,再由自交系杂交后选育而成,并于2022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沪甜16’综合了父母本的优势,具有籽粒饱满、无秃顶、风味好、产量高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在2021年国家玉米品种统一试验北方(黄淮海)鲜食甜玉米组中,其鲜穗平均产量为15 117.8 kg∕hm2,比对照‘中农大甜413’增产14.2%,产量优势突出,品质平均总评分87.4分,品质好;适合在上海、黄淮海鲜食玉米类型区以及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葡萄‘M10’及其母本‘白木纳格’、父本‘莫莉莎无核’为材料,观测叶片解剖结构与光合特性。结果表明:‘M10’与‘白木纳格’在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主脉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等指标有显著差异,与‘莫莉莎无核’在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等指标有显著差异。果实膨大期‘M10’没有光合午休,而父母本存在不同程度的光合午休;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方面,‘白木纳格’最大,其次是‘M10’,‘莫莉莎无核’最小;净光合速率与栅栏组织厚度极显著正相关。转色期‘M10’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极显著低于‘白木纳格’且极显著高于‘莫莉莎无核’。可见,杂交葡萄‘M10’与其亲本的叶组织结构、光合特性均存在显著差异;‘M10’的光合能力介于父、母本之间;‘M10’及其亲本果实膨大期叶片光合能力与栅栏组织厚度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7.
依据1992年和1993年4-5月收集的标本,分析保安湖乌鳢渔获体系结构和生长特征。年龄由Ⅰ-Ⅶ龄构成,Ⅰ-Ⅺ龄分别占渔获总尾数的12.37%,24.74%、41.24%和17.53%。Ⅴ-Ⅶ龄极少公占4.12%。优势体长为31-42cm;优势体重为350-950g。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007991L^3.1602。VonBertalanffty生长方程为Lt=77.3(1-e^-0.1988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杂交稻‘Ⅱ优1259’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结构,根据其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稻区域试验的结果,分析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Ⅱ优1259’高产、适应性广,在福建省感稻瘟病,在长江中下游高感稻瘟病,在海南省抗苗瘟,轻感穗颈瘟。产量结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57.1%,每公顷穗数为19.7%,结实率为13.5%,千粒重为7.4%。每公顷穗数和每穗粒数对每公顷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为26.3%和71.8%。每公顷总粒数对库容量的贡献率为95.2%,千粒重的贡献率为4.2%。库容量对稻谷产量的贡献率86.3%,结实率的贡献率为13.1%。‘Ⅱ优1259’高产的关键是稳定穗数培育大穗,增加单位面积的总粒数,扩大库容量。  相似文献   

9.
10.
本就攀西地区影响桑树群体结构光合特性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桑园立体结构中的光分布、栽植密度、产量类型、桑园品种及光合性能等对桑园群体效率都有影响,并以此提出了在桑树高产栽培管理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根据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耕作栽培条件和市场需求,采用系谱选育的技术路线,以闽甜系0283为母本、闽甜系0155为父本配制新组合育成闽甜208。测交试验表明,亲本0283、0155配合力高,性状互补性强。配成的闽甜208在多点区试中表现早熟、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稳产性好,鲜穗平均产量12726.0 kg.hm-2。该组合于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超甜玉米“闽甜208”适宜播种期及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甜208适宜播种期及需肥量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中旬之间,且春播鲜穗产量高于秋播;最适施肥量为尿素390 kg/hm2、普钙937.5 kg/hm2、氯化钾375 kg/hm2,其产量最高,达14514.0 kg/hm2。。  相似文献   

13.
“闽甜208”栽培密度对主要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甜玉米新品种闽甜20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主要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在6.3万株/hm2时,其鲜苞商品性状和产量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协调,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密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鲜苞商品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根据福建省气候、生态特点,引进各类甜玉米种质资源,通过筛选鉴定出适合福建省生态的甜玉米资源,利用系谱选育和配合力测定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育成新组合闽甜4号。测交试验表明,亲本闽甜系138、闽甜系186配合力高,性状互补性强,配成的闽甜4号表现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稳产性好,2009~2010年区试平均产量14 445.9kg.hm-2,比对照增产14.76%,于2012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对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3种株型玉米品种的密度及产量结构、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光合势、净同化率等主要群体质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临奥4号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4000~48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3.39~4.14,干物质积累量1523.60~1632.00kg/667m2,总光合势16.11万~19.98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7.39~8.34g/(m2·d).半紧凑型玉米毕玉2406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3200~40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2.67~3.15,干物质积累量1159.36~1334.80kg/667m2,总光合势16.35万~18.79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6.68~6.82g/(m2·d).平展型玉米毕单13号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3200~40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3.81~4.23,干物质积累量1209.60~1390.00株/667m2,总光合势22.68万~24.96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5.16~5.22g/(m2·d).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龙辐208多点试验示范及实际饲喂研究,充分表现龙辐208的优良农艺性状及巨大的增产潜力,并了解其在提高产奶量和牛奶营养品质等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圆型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为研究对象,以不同配比的酵母和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为饵料,采用2个盐度(2%,3%)、3个接种密度(1,10,50 ind/mL)进行饲养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条件及其组合对轮虫种群增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配比、接种密度、盐度及三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对轮虫的平均日增长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00);接种密度对轮虫抱卵率无显著影响(P0.05),饵料、盐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轮虫抱卵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三因子的最佳组合:盐度2%、接种密度1 ind/mL、饵料配比为眼点拟微绿球藻18.75×104/mL+酵母4.8×106/mL。  相似文献   

18.
“闽甜107”适宜播种期及需氮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播种期春播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且秋播鲜穗产量高于春播;最适施氮量为240~270kg/hm2。  相似文献   

19.
玉米窄基因群体的构建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质创新是玉米育种工作的主题。在长期的玉米育种研究工作中探索出一种新的种质创新方法,即构建窄基因群体创造新种质。并对玉米窄基因群体的基本概念、构建的依据、方法以及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水滴伪康纤虫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种群动力学规律,初步探讨不同温度(6、12、20℃)及不同培养液条件(虾肉浸出液、麦粒浸出液、牛肉浸膏培养液和蛋白胨培养液)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培养液在设定浓度范围内,水滴伪康纤虫的种群密度呈现随着食物浓度增大而增长的趋势;不同温度下,6℃时繁殖速度慢,经历长时间(9 d左右)的停滞期后进入增长期,各培养液组在第12 d时达到种群密度峰值,但种群密度低;20℃时各培养液组虫体繁殖快,牛肉膏培养液组在第3 d 即达到种群密度的峰值(57490 ind · mL -1),但衰退迅速;12℃时,4种培养液中的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温度处理,且稳定期维持时间长,更适宜水滴伪康纤虫种群生长。12℃时各培养液的最大种群密度表现为:牛肉膏(2.25 g·L -1)>虾肉(4.5g·L -1)>麦粒(10.14g·L -1)>蛋白胨(2.25g·L -1);种群自然增长率高低表现为:牛肉膏(2.25 g·L -1)>麦粒(10.14g·L -1)>虾肉(4.5g·L -1)>蛋白胨(2.25g·L -1),虾肉与麦粒浸出液种群密度能达到较大值,且稳定期明显长于其他培养液。结果表明,牛肉浸膏培养液适用于短期种群的快速扩大培养,虾肉及麦粒浸出液适用于试验室保种,水滴伪康纤虫在12℃培养可达到种群密度的最大值,20℃时种群自然增长率最高。研究结果提供了试验室培养和保存水滴伪康纤虫的方法,并为海水养殖动物的水滴伪康纤虫病研究提供了试验生态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