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介绍我国乳品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乳品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指出了乳品大企业在我国乳业发展中的作用,并从国外乳品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的乳品工业分为私人公司和农业合作社公司两种形式。如果以各国乳品工业总产值为100.其中乳品合作社公司的产值,法国占60%,芬兰占77%,荷兰占80%,丹麦占100%。美国占45%.日本占90%以上。新西兰最大的乳品公司方培拉。是典型的乳品合作社,其社员为1万多个农户。而我国,在这一领域却没有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社。在企业规模上,发达国家鼓励大、中、小三种类型并存。各国都制定了反托拉斯法,使乳品工业走上了有序的竞争轨道。美国根据反托拉斯法拆散了巨型私人乳品公司.多次阻止大型企业之间的合并,使中小型企业获得了发展的空间。法国有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不到6000万人口,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但却拥有乳品加工企业1600多家,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而中国乳品工业正在走相反的路,总是以种种借口排斥中小型企业,其实这就等于排挤农民和合作社进入这一领域。鼓励中小乳品加工企业和发展农业合作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战后以来,日本、韩国、欧洲和澳洲各国都一直推行建立中小型的食品加工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成了他们振兴地区经济和建设新农村运动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3.
吕驰 《中国乳业》2019,(6):29-35
2018年考察各区域市场时,发现各乳品企业的日子不太好过,大部分乳品企业销售增速放缓,甚至部分乳品企业实现了负增长。根据尼尔森数据显示,近十年来高速发展的低温酸奶品类,在2018年增速放缓,部分统计数据显示,首次实现负增长(-1.1%),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常温品类被伊利、蒙牛所收割,中小型企业所依据的低温酸奶品类发展遇到瓶颈,在这种环境下,中小型乳品企业未来发展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4.
冯伟芳 《中国乳业》2013,(11):62-64
随着各乳品企业纷纷推出鲜牛奶产品,我国的鲜牛奶市场正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的景象。放眼全国市场,基本上各区域市场均有至少一款主打鲜牛奶产品。全国型乳品企业、区域型乳品企业和国外乳品企业推出的鲜牛奶产品,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5.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整个乳品市场规模约为800亿元,其中,液态奶占全部乳品市场份额的50%~60%。作为液态奶的后起之秀,高端液态奶目前的市场规模为30多亿元。接近整个液态奶市场份额的10%。近几年来,高端液态奶已成为乳品行业增长最快的一块市场,也是大型乳品企业争夺最激烈的一块市场,同时又是具有巨大潜在增长空间的一块市场。  相似文献   

6.
史永辉  张红星 《中国乳业》2003,(1):12-12,11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已成为家庭重要消费品。近20年,我国奶业总产量每年以11.6%的速度增长。尤其近两年,由于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我国乳品产量出现跳跃性增长。年增长率在26%左右。预计今后几年,我国乳品产销量都将有更大幅度增长。乳品市场需求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于乳业。大企业借资金优势,在牛奶基地建设、设备引进、包装更换、品牌宣传上都明显处于优势,这对我国中小乳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1中小乳品企业仍有生存发展的可能性全国大型乳品企…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我国乳业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如液态奶已经超过了80%。面对全国性品牌.许多区域性乳品企业开始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生存问题。本刊编辑部特别约请了几位成功的区域性乳品企业负责人,阐述了他们对区域性乳品企业对抗大企业的突围之道。希望对全国众多的区域性乳品企业有所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甜味剂一直以来在食品工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近几年飞速发展的乳品工业中。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同的乳品企业在充分展现乳制品营养的同时,更是通过添加使用各种健康、美味和营养的甜味剂来丰富产品的健康诉求。分析目前乳品市场中的甜味剂应用,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林靖 《中国乳业》2010,(12):56-57
近些年,全国大型乳品企业新概念产品的成功推广,引发地方各中小型乳品企业竞相效仿。许多中小型乳品企业在新产品推广中只是简单跟随和模仿,轰轰烈烈的推出新产品,却默默无声的以失败告终。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型乳品企业新产品推广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客观真实地分析。  相似文献   

10.
黄强 《中国乳业》2013,(11):60-61
最近原料奶供应的短缺和对新西兰奶粉进口的禁令导致国内乳品企业成本大幅上涨,国家工信部编制的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重组方案,目标是5年后,将国内奶粉加工企业整合为50家左右,这无疑在乳业市场扔下一枚重磅炸弹。大部分中小型乳品企业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倍感经营的危机和压力。如何在本次奶源危机中逆势发展,困扰着这些乳品企业。  相似文献   

11.
侯军伟 《中国乳业》2009,(11):38-41
中国奶业的基本格局实质上已经形成,第一梯队的企业已经从最初的跑马圈地转变为打造产业链的战略布局中去,而大多数的区域型乳品企业,依然固守当地市场,走出去成了一个遥远的梦想。从中国区域型乳品企业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市场开发策略有紧密的联系,能否制定有效的市场开发策略,是其成功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商品包装是顾客识别商品的重要标志之一。企业如何在竞争异常激烈和销售方式不断演变的现代市场中脱颖而出?除了靠产品创新和优质、快速的服务取胜外,包装显得愈来愈重要。从市场角度看,包装是商品整体中的形式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可以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从而刺激消费。现仅以达能的乳品包装为例,论述乳品企业产品包装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2007年6月21日.在中国奶业协会的组织下.中国奶业协会14家副理事长乳品企业的代表共同签署了《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以下简称《南京宣言》,另发)。 7月10日,中国奶业协会在北京召开落实《南京宣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14家企业的负责人经过严肃认真的讨论.最终制定了《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实施方案》(另发)。 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南京宣言》代表了企业的共同心愿,代表了奶农的呼声,更代表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因此.作为《南京宣言》的发起者和发布者的各乳品企业.践行承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企业自身良性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会上.完达山、伊利、三鹿、新希望、蒙牛、光明等乳品企业负责人还汇报了各自企业落实《南京宣言》的具体做法。他们的共识是,解决问题要齐心协力。在未来的市场销售中.一定要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反对价格欺诈.不搞垄断、低价倾销。遵照公平竞争规则.共同维护创造良好的乳品市场新秩序。 鉴于《南京宣言》的落实与执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刊将从第7期起对此项活动进行全方位系列跟踪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包装精美,主打高营养高价值的乳制品已经成为乳品市场一支崭新的生力军。伴随着产品的热销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高端乳品市场成为了乳品企业热衷追逐的新兴细分市场。什么是推动高端乳制品走红的原因?大热过后的高端乳品市场走向何方?笔者基于对中国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我国人均牛奶消费为16.8公斤.主要集中在液态奶、酸奶和奶粉这三个种类上.奶酪的消费低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乳制品产品同质化严重,以于乳业大战频繁不断几年后中国的奶酪市场能否动起来,最近国内有关奶酪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不少乳品企业在市场和某些舆论的引导下.开始准备上奶酪项目。这将为我亘乳品市场增添新的亮点.是今后乳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避免乳品同质化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乳业科学与技术》2014,(6):I0004-I0007
<正>2014年10月8日,世界乳业巨头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与中国辉山乳业宣布正式成立合资公司,而国庆节前,伊利也推出了其首款进口牛乳——培兰牛乳,这标志着中国乳品市场开始新一轮激烈的国际角逐。近几年来,国外乳企掀起新一轮入华潮,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伊利、光明等中国乳企也纷纷"走出去"。无论是"走出去"的中国乳品企业,还是"闯进来"的外资企业,最终都将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消费者消费乳制品的历史悠久,人均消费量达到370公斤,这在全世界可以说是最高的.在这次俄罗斯中国国家展上,中国的乳品企业就发现了不少商机。 通对乳品企业来说,原料是产品品质的关键。通过过对俄罗斯市场的考察,中国乳品企业发现,俄罗斯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王艳 《中国乳业》2003,22(5):9-10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乳品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这种竞争已由国内转向国际,由从前的价格竞争转移到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我国乳制品的同质化程度较高,质量只是进入竞争市场的入场券,服务才能使乳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服务中心,将成为当前乳品企业赢得客户强有力的竞争武器。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07年.各大乳品企业纷纷推出新产品.其中功能性乳制品备受关注。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带动了功能性乳品添加剂市场的发展.这从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上添加剂企业推出的新产品就可以看出。为此.本刊就功能性乳品添加剂的国内外市场情况、发展趋势、添加剂企业与乳品企业的协同发展等问题.对有关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经历了2008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颠覆,2009年乳品行业的“冬眠期”,2010年和2011年行业的重新洗牌、乳品市场净化,2012年全国型乳品企业向高端产品的进一步跨跃和区域型乳品企业的低温转型,2013年奶源价格飙升、企业产品向用奶量较低的乳饮料转型,2014年伊始乳品企业便面对奶源过剩的压力,乳业竞争又将何去何从?根据国内乳业现状,笔者将从品牌、产品、价格、渠道、推广等方面对国内乳品企业的竞争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