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日益发展,平菇由熟料栽培发展为生料栽培——原料经过处理后播种发菌。生料栽培平菇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菌丝生长阶段有效地防止杂菌污染,使平菇菌丝得以迅速生长,并占领整个菌床的培养料。常与平菇菌丝争夺养料的竞争性杂菌如绿霉、青霉、毛霉、根霉、曲霉、链孢霉等,其一旦发生,短时间内便大量繁殖,占领料面并向内部蔓延,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分泌毒素,抑制其生长,导致局部甚至整个菌床污染而造成栽培失败。因此,生料栽培平菇防杂菌污染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2.
生料栽培平菇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接种后7~15天内有效地防止霉菌污染,使平菇菌丝得以迅速生长。经常污染菌块的霉菌是木霉、青霉、黑曲霉、链孢霉和毛霉等,这些霉菌在雨季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更易污染菇床,短时间内便大量繁殖,占领料块表面并向内部蔓延,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抑制其生长。有时整个料块、整个菇床、甚至整批栽培料,都会由于严重污染杂菌而报废。因此,防止霉菌污染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小集锦     
《食用菌》1993,(4)
栽培平菇如何防止杂菌污染生料栽培平菇,成败的关键在发菌,而发菌的成功在于防止杂菌污染。目前对杂菌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一)选择新鲜培养料棉子壳是栽培平菇的优良原料,但一定要选新鲜、短绒多的棉子壳。淋雨受潮、变质的棉子壳不能用。因这种棉子壳带有大量杂菌。棉绒多的棉子壳栽培菇类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平菇栽培的气室发菌技术甘肃武威师范学校(733000)柴尔伟在平菇栽培中,菌丝培养阶段的供氧、保水和防污染是很难统一的矛盾。按常规方法,块栽时,用揭膜透气法来供氧,易导致水分散失和杂菌污染。袋栽时,用注射法供氧虽无水分散失和杂菌污染之忧,但针头易被培...  相似文献   

5.
平菇生料栽培,在菌丝生长发育阶段,易出现杂菌(主要是青霉和木霉)污染。因此,控制杂菌污染,是平菇栽培中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我们除注意选用优良菌种和新鲜培养料等措施外,也很重视对环境的消毒。试验证明,每立方米空间先用16毫升甲醛和8克高锰酸钾熏蒸24小时,再各喷一次0.2%甲级托布津和1%波尔多液,效果良好,但仍不能杜绝污染。因此,我们又用多菌灵处理培养料,取得了明显效果,现简介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地区平菇污染杂菌进行调查,明确了6种主要平菇污染杂菌,分别为:木霉(Trichoderma sp.)、青霉(Penicillium sp.)、曲霉(Aspergillus sp.)、毛霉(Mucor sp.)、细菌、酵母菌。应用形态学的方法对平菇杂菌进行鉴定,明确了近年来发生平菇杂菌的分类地位。探讨了杂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1 治杂菌污染对被杂菌污染的培养料面,局部或全面覆盖2cm厚的纯干草木灰,然后按常规管理,不久便可在草木灰上长出平菇菌丝.  相似文献   

8.
利用棉子壳,玉米芯等生料栽培平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菇农乐于接受.但在发菌期易为杂菌污染导致失败.为了确保栽培成功,近年来我们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料栽培平菇的技术进行探讨.从实践中发现,生料栽培平菇成功与否在于发菌期,只要发菌期平菇菌丝能迅速地占领培养料,形成优势,杂菌即表现不出来,就算成功了.反之,发菌期平菇菌丝在培养  相似文献   

9.
半地下窖袋栽平菇,常常是“头年丰收,二年少收,三年没收”。其主要原因,据调查是由于污染杂菌所致。为此,笔者自1987年以来试验摸索半地窖袋栽平菇综合防治杂菌污染措施,现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杂菌污染是生料栽培平菇的一大威胁,它不但影响平菇产量,甚至使培养料成批报废,造成严重损失。近三年来,我进行了防止杂菌污染试验和示范,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一)注意环境卫生。室内栽培平菇,铺料前床架、墙壁、地面要喷洒500倍多菌灵或5%甲醛消毒。阳畦栽培平菇,先在畦内撒上一层石灰或敌百虫粉,防止蚯蚓、蚂蚁、蜗牛等直接为害或传播杂菌。栽培场所应保持空气新鲜,阳畦栽培更应经常适时适量通风,避免高温高湿滋生杂菌。采菇期间要及  相似文献   

11.
棉子壳料四种处理方法栽培平菇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卓仁  李春光 《食用菌》2004,26(3):21-22
棉子壳培养料4种处理方法栽培平菇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发酵熟料处理是开放式接种栽培平菇的最佳工艺。用该工艺生产平菇,杂菌污染率为零、菌丝长速最快、单袋平均产量最高、出菇最均衡,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组织分离法分离母种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菌种遗传稳定的特点,但在实验中经常受到霉菌污染。为优化分离结果,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方式,对实验室常用两种杀菌剂及其不同浓度对平菇、绿霉和青霉三种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及其不同浓度对平菇、绿霉、青霉三种菌丝的抑制力也不同,全力威杂菌清在稀释倍数为1500倍时,能有效的抑制绿霉菌丝和青霉菌丝的生长,而对平菇菌丝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小;原克霉灵在稀释倍数为1000倍时,能有效抑制绿霉菌丝的生长,对平菇菌丝和青霉菌丝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3.
棉籽壳价格低廉,营养丰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平菇培养料,但生料栽培容易污染杂菌,特别是在一处连栽的情况下,杂菌污染更为严重。为此,我们进行了多菌灵拌料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试验在24℃的室内堆置的平菇菌砖上进行。按1:1.5的料水比配料,水中溶入多菌灵等。菌砖堆好后,上铺一层报纸,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定期观察,结果见表1。15天后拌300倍多菌灵的菌砖上菌丝生长旺盛,没发现杂菌污染;拌1%石灰的菌  相似文献   

14.
吴萍 《中国食用菌》1996,15(3):30-31
防止平菇培养料杂菌污染是每位栽培者必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笔者研究了重铬酸钾对真菌作用,结果表明,用50×10 ̄(-6)的主铬酸钾对腐生真菌有抑制作用,而对平菇在此浓度却无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5.
平菇生料栽培中很容易发生杂菌污染,主要是一些竞争性杂菌,如木霉、青霉、毛霉和根霉等最为常见。目前,有不少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报道,但是在栽培过程中一旦出现杂菌污染,无论是采用  相似文献   

16.
以平菇菌种上分离的细菌、真菌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质液比的大蒜、乙酸乙酯提取液,采用抑菌圈法研究了大蒜提取液对平菇生产中的竞争性杂菌的抑制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度法测定了大蒜提取液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质液比1∶2提取48h的大蒜提取液对竞争性杂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在加入1%(质液比1∶2)提取液pH 8~9培养基上既不影响平菇菌丝生长,又能较好地抑制各类杂菌。  相似文献   

17.
1耳房选择 光照及通风良好,栽培室四壁最好是水泥墙面。当菌袋有少许耳芽时移入出耳房,这样既可防止开洞过早、菌丝生理成熟不够,引起杂菌污染和水分散失,又可防止开洞过晚而造成菌丝老化。  相似文献   

18.
栽培平菇要获丰收,在栽培的品种、季节等闲素确定后,科学的水分管理便成为决定的因素。在水分管理上若能正确运用“准、稳、巧”的方法,平菇产量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一)配料时加水要准 正确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是培养粗壮菌丝的关键,因它直接影响到发菌速度、菌丝密度,从而会影响到后期产量。水分偏高,培养料内空气相对减少,菌丝由于缺氧生长速度减慢,并易发生如鬼伞之类的杂菌,导致菌床污染,表层易长菌皮,菌丝易老化、发黄,产量明显降低;水分太少,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菌丝纤细、弱,菌丝密度低、松,出菇迟,产量低。实践证明,平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最适宜。100kg干料加110~120kg水即可。拌好料后,手抓料用力挤,见指缝内有水但又不下滴为准。 (二)发菌期水分要稳 平菇发菌时的水分管理原则是要“保”水,使水分不易失掉,而不是失掉后重新补水。拌料时60%的水分要能长久维持,这样菌丝才能发得好,干干湿湿对发菌极为不利,另外发菌时补水还易造成污染。床栽保水的办法用地膜,防止水分蒸发。袋栽是利用塑料袋来保水。有些初栽者,由于不注意发菌阶段的保水,干了就补水,常使培养料干湿交替,结果导致平菇菌丝发不好而失败。  相似文献   

19.
棉籽壳生料栽培平菇新工艺的出现,对推广平菇生产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缺乏一套相应的技术要领,在推广中往往套用灭菌培养基纯培养法,不少地方发生大面积的杂菌污染,造成很大损失。我们经反复试验,体会到要使生料栽培获得成功,除了选育健壮菌种外,不能套用灭菌培养基纯培养法,也就是不能单纯着眼平菇菌丝生长的各种因素,要考虑棉籽壳生料培养基在整个培养过程如何抑制杂菌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石灰添加量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平菇‘新831’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石灰添加量对棉籽壳熟料栽培平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棉籽壳中添加石灰能够提高培养料pH值、减低杂菌感染率、降低菌丝生长速度、减弱菌丝长势、延迟出菇时间,添加适量石灰可以提高平菇栽培生物学效率。石灰添加量为2%时,平菇栽培生物学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