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一、幼苗染病。症状幼苗、叶、茎和果实均可染病,以叶和青果受害重。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致全株萎蔫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有白霉。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叶尖或叶缘处开始产生褐色斑,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长有白霉。茎上病斑呈黑褐色腐败状。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为棕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其上长有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相似文献   

3.
梨黑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黑斑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 ,各梨产区都有发生 ,尤以日本梨、西洋梨和苹果梨等发病较重 ,造成大量裂果和落果 ,损失巨大。1 症状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 ,幼叶先发病 ,开始只见针尖大小圆形黄色斑点 ,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 ,中心灰白色 ,边缘黑褐色 ,微有轮  相似文献   

4.
<正>洋梨干枯病又称黑病。近年来,该病在滦县响堂地区发生严重。经过观察试验,现已摸清该病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内蒙古地区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气候较为异常,突发性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数和强度均有增加。2003年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是继2000年草地虫灾之后的又一个土蝗发生范围广、灾害之重的年份。  相似文献   

6.
松干蚧是在我国部分林区危害赤松、油松、黑松、马尾松等树种的害虫。这里主要从4个方面分别对该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几种棕榈科植物病虫害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棕榈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特有的风景绿化树种 ,树形挺拔俊秀 ,深得人们的喜爱。但在栽培中常遭病虫害危害。现将老人葵、海枣、海南椰子、大王椰子、酒瓶椰子等受害及防治情况简报如下 :一、大王椰子干腐病大王椰子干腐病 (图 1 )  1 991年首次在中山市兴中路发现。当年 1 0月调查道路两旁的 2 3 8株 7年生的大王椰子 ,发病率高达3 2 .8%。其后在深圳、广州的庭园、苗圃也有发生 ,受害严重的整株枯死 ,轻者生长停滞 ,影响观赏。此病还危害老人葵和椰子树。症状 病菌主要从树干基部 ,也可以从中部或顶端侵入。茎干感病初期出现水渍斑 …  相似文献   

8.
枣疯病是枣树毁灭性病害,由枣疯病植原体引起。针对河南省新郑、濮阳、镇平、灵宝、永城等县(市)枣区的枣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新郑枣区发病情况较为严重,放任枣园较枣粮间作和集约管理的枣园发病严重。分析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疏于管理,导致树体营养失衡,抗性减弱,媒介昆虫增多,加速病原传播,防治措施缺乏,病树得不到处理造成的。建议采取平衡施肥,改善树势,做好枣园植被管理,防治害虫,防止病害传播,及时修剪,消除病原等措施,开展枣疯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杏树流胶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鲁番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升温快,与全疆相比春天来得最早。由于我地区具有以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栽培杏树。成熟早,上市早,经济效益可观。近几年随着林果业的发展,杏树栽培面积迅速增加,经济收入也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广大果农偏重于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因此大面积杏园树势衰弱,管理  相似文献   

10.
黄俊军 《北京园林》2007,23(4):46-48
根据园林植物白粉虱的发生和危害特点,以及白粉虱大量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办法,就是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白粉虱在园林绿地中重发生和有利于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省章古台 ,松枯梢病 Sphaeropsis sapinea主要发生在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苗木和中老龄树木上 ,树龄越大 ,病害越重。病菌孢子在整个生长季节均能放散与传播 ,降雨节律和降雨量直接影响到孢子的扩散期、高峰期和数量。降雨量大的年份 ,孢子放散数量多 ,病害发生重。人工接种树木发现 ,从新梢伸长至针叶发育完全期间 ,病菌无需伤口即可直接侵入当年新梢并使之枯萎。病菌的侵入时期主要在 5月下旬至 6月下旬 ,此间也是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野外自然条件下 ,病害自 7月份开始发生 ,8月中下旬发展最快 ,1 0月份停止。樟子松是最易感染松枯梢病的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郑金凤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41-43,47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是杉木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丁香假单胞杆菌杉木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cunning-hamiae)引起。本文综合阐述了其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并针对其发病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辽西地区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2~2004年对辽西地区主栽的5个核桃品种核桃黑斑病的调查分析,并根据寄主植物上黑斑病的危害程度计算病情指数及被害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杨晓 《广东园林》2011,33(4):61-64
文章通过对东莞城区各主干道、广场、大型绿地上的刺桐属植物进行调查,摸清了东莞城区刺桐属植物上刺桐姬小蜂的发生和为害情况,同时,通过田间的试验研究和比较,初步评价了刺桐姬小蜂的各种田间防治方法,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地中刺桐姬小蜂的无公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在系统分析了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危害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其防控措施以及开发利用前景,有利于人们全面辩证认识紫茎泽兰这一有害生物。同时,这一研究为全面深入开展紫茎泽兰的研究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引导作用,进而,也有利于积极推动紫茎泽兰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杨天牛防治措施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病虫害大发生和消灭虫源基地的主要措施。在青杨天牛成虫羽化期,喷洒200~300倍液绿色微雷,用量以枝干微湿为宜,对2、3年生幼树,在卵及初孵化阶段,可用敌杀死煤油溶液(1:10)涂抹产卵刻痕或用手指按压产卵刻痕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梨树不同品种、不同树龄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对晚霜抗性差异的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对晚霜抗性有显著差异,老树抗性强于幼树,无防护林果园不同高度的树冠受冻率差异显著,有防护林果园不同高度的树冠受冻率差异不显著,采用立木式和棚架式2种栽培方式的梨树受冻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是世界范围的检疫性的害虫,主要为害发财树、巴西铁等花木。介绍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阐述了该虫为害花木的特征,提出了有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草莓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根腐病是草莓根部重要病害,该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草莓园区的毁灭,已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世界已报道的根腐病病原物20多种,是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重点介绍了草莓根腐病的分类、特点、发生、病因、症状,从化学、物理、农业、生物防治方面介绍根腐病的防治技术,提出了今后根腐病防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Potato cyst nematodes (PCN) Globodera rostochiensis (Wollenweber, 1923) Behrens, 1975 and Globodera pallida (Stone, 1973) Behrens, 1975 are the most troublesome pests of potatoes worldwide. Since 1968 there have been no investigations of the presence of PCN in ware potato lands in Croatia although these pests were recognised as an A1 plant-health quarantine species. After the first discovery of G. rostochiensis in the locality of Belica (Medjimurska County) in 2001, intensive monitoring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CN in Croatia started. In 2001 G. rostochiensis was detected in 55% of soil samples taken in ware potato lands. In 2002 G. rostochiensis was detected in 4.1% of soil samples and in 0.08% of soil samples in mixed populations with G. pallida. The pathotype Ro1 was found in all tested populations and Ro1 and Pa 2/3 were detected in populations from localities Vidovec, Ivanovec and Sivice. In 2003 G. rostochiensis was detected in 1.03% of soil samples, and also in 12.8% of soil samples collected in 2004. In 2003 cysts of G. rostochiensis were detected in several seed potato field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urgent ne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further control measures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PCN in ware and seed potato lands in Croatia,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PCN to non-infested areas. Integrat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neglected until 2001, have now been implemented and will prevent the build-up of infestation and replace the previous practices of monoculture, the use of short rotations and growing susceptible cultiv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