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规范化生产管理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安徽省巢湖市种子公司(238000)朱同贵近年来,随着制种技术的改进,杂交稻制种单产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质量却呈滑坡趋势。建立杂交稻种子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杂交稻种子生产管理规程是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需迫切解决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2.
<正>1杂交稻种子质量内涵研究1.1杂交稻种子质量概念杂交稻种子质量是指由杂交稻种子所具有的各种特征特性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程度。因此杂交稻种子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遗传质量,又分为品种纯度、品种质量。品种纯度是对品  相似文献   

3.
李万海 《种子科技》2001,19(2):81-81
近年来 ,杂交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种子市场逐步放开 ,种子质量事件时有发生。因此 ,如何提高杂交稻种子质量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1 把好亲本种子质量源头杂交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种子的纯度高低 ,直接影响到杂交稻种子质量和产量。因此 ,亲本繁殖单位应从“三系”防杂保纯抓起 ,严格按“三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原种 ,用于繁殖的亲本纯度达到原种以上标准 ,用于制种的亲本纯度要达到一级以上标准。外调种子应由持证检验员检验合格后调运 ,调回再行复检 ,杜绝繁、制种生产上应用不合格种子。2 严格隔离繁、制种生产要集…  相似文献   

4.
温度、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及裂颖是影响杂交稻种子寿命的主要因素。通过改进制种技术措施.提高种子生产质量,改善贮藏环境,科学浸种催牙,可显著增强杂交稻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大豆种子劣变与提高种子发芽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1992年间分别选用不同地理来源,在熟期、百粒重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春大豆品种共18个在长沙春、秋两季播种研究种子劣变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不同贮存条件和方法及渗调技术研究,贮藏效果和寻求提高大豆种子发芽率的方法。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劣变品种间、不同播季间存在显著差异,收获前种子劣变在整个种子劣变中起主导作用,高温高湿气候是主要原因。收获后种子劣变主要为高温高湿加速生理生化变化所致,低温干燥贮藏能延缓种子劣变,改进贮存方法也可减轻劣变。种子自然回潮、聚乙二醇处理及固体渗调处理均显著提高大豆种子发芽率,其中,回潮6—7天和固体渗调技术可大面积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杂交水稻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少兵 《作物学报》2016,42(3):313-319
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自主创新并领先于世界的重大技术, 杂交水稻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成功应用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杂交稻品种选育策略和种子生产与经营方式没有适应目前水稻生产的转型变化, 最近几年我国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有下降的趋势。这并不是杂交稻技术本身的问题, 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杂交稻仍然代表先进的水稻生产技术。如果我们尽快地调整杂交稻的育种目标, 培育出适合于轻简化和机械化水稻生产方式、综合抗性好、资源利用效率高、稻米品质优良的杂交稻组合, 通过轻简化和机械化栽培技术降低杂交稻的种子生产成本和种子价格, 我国的杂交稻有望迅速走出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BT型不育系黎明A秀岭A及恢复系C_57提纯技术的探讨辽宁省种子管理站李洪建,李捷亲本纯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杂交稻种子质量的好坏,低纯度亲本配制的杂交稻不能发挥增产作用。针对我省杂交稻生产上出现的大量不育株及大青稞,我们组织省内有关科研单位及种子部门,...  相似文献   

8.
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于上世纪的80年代初开始杂交稻制种生产,制种面积900㎞2左右,常年生产杂交稻种子200万千克以上。公司根据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自觉引入ISO9000国际质量论证体系,编制了完备的《质量管理手册》和一整套的质量管  相似文献   

9.
根据GB44041.1-1996规定,杂交稻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0%。但由于种种原因,生产上使用的相当部分杂交稻种子质量往往达不到发芽率指标,从而影响杂交稻的生产和发展。我们通过对影响杂交稻种子发芽率原因的分析,提出几条提高途径。1影响发芽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坚持“六个认真”确保杂交稻种质量湖南省临澧县种子管理站黎仕爱湖南省临澧县种子公司徐叔云,吉昌武确保杂交稻种子质量,不仅关系到杂交稻增产优势的发挥,也直接关系到种子部门的自身生存和发展。近几年,我们根据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农村深化改革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大豆种子劣变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唐善德 《种子》1992,(3):43-45
大豆是重要的作物之一,也是蛋白质和优质食用油的良好来源。大多数的大豆生长在温带,但在亚热带、热带有逐步扩展的趋势。大豆种子形成过程及成熟后,在不良的自然环境(高温、高湿)中,种子生活力不断衰退,造成发芽率降低,称之为劣变。大豆种子劣变,影响种子收获质量、贮存质量、播种质量及商品性,也严重制约着大豆生产和种植区域的扩  相似文献   

12.
种子纯度是衡量杂交稻种子质量的主要指标.纯度低的种子不经检验而直接进入市场,往往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影响水稻总产量,水稻种子纯度倍受关注.如今的种子纯度鉴定分室内和田间检验,室内检验发展速度较快,如PRPD、DNA指纹技术、同工酶电泳法等,这些方法应用于生产受技术水平和操作人员人为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大范围应用于生产有一定的难度.目前,生产上的鉴定方法还是以田间鉴定法为主,海南大田异地鉴定法最为普遍,但也受气候影响,且耗时长、成本高、时效性不强等从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解决在种子出售前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问题,自1998年,我们借鉴利用电热器加温在小温室内快速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成功经验,展开利用温泉地热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试验,现已成功摸索出一套鉴定早晚两造种子纯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水稻基本上实现良种化,其中杂交水稻品种贡献较大,种子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粮食的生产和农民的增收.为减少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质量风险,作者对杂交稻种子真假鉴别和田间生产保纯技术进行了总结,对从事水稻杂交种子经营和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种子纯度是衡量杂交稻种子质量的主要指标,纯度低的种子不经检验而直接进入市场,往往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影响水稻总产量.种子纯度鉴定分室内和田间检验,室内检验发展速度较快,如PRPD、DNA指纹技术、同工酶电泳法等,这些方法受技术水平和操作人员人为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大范围应用于生产有一定的难度.目前,生产上的鉴定方法还是以田间鉴定法为主,海南大田异地鉴定法最为普遍,但也受气候影响,因耗时长、成本高、时效性不强等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解决在种子出售前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问题,自1998年我们借鉴利用电热器加温在小温室内快速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成功的基础上,展开利用温泉地热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试验,已成功摸索出一套鉴定早晚两造种子纯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仇贵才  徐春奎  滕友仁  徐鹏城 《种子》2006,25(4):105-106
根据盐城的两系杂交稻制种实践,提高两系杂交稻种子质量要从产前、产中和产后3个方面做好工作.通过选用高纯度亲本、使用合格种源、严格隔离、安排安全的制种季节、确定合理的播差、严格去杂保纯、提高种子入库质量、加强种子检验和建立完善的质量档案等技术措施,实施质量规范化管理和全程质量监控,才能有效地提高两系杂交稻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6.
对种子企业来讲,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信誉,质量就是效益。种子企业要提高产品竞争力,必须把提高种子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当今国际质量管理已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ISO9000族系列标准吸收了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把各要素标准化。杂交稻种子质量控制贯穿于种子生产、销售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即全程控制、全员参与、技术保障、制度保证)是提高种子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彭大贵  施景才 《种子》1990,(1):51-52
被国家列为杂交稻种子生产基地的江苏省建湖县,针对杂交稻种子生产面积大,供需矛盾突出,生产和经营混乱等状况,县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对加强杂交稻种子管理工作作出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18.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种子的质量好坏,良种覆盖面积的大小对农业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大庸市杂交稻覆盖面积已达75%。随着杂交早稻的推广,杂交稻的覆盖还会更大。但是,由于杂交稻制种繁殖受着各方面的影响,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种子供应非多即少,产销难以持平。要解决产销矛盾,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抓起: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技术要利用杂种优势表现,包括用F1种子生产商品作物,杂交稻技术的成功应主要取决于实际的种子生产技术等。利用赤霉酸(GA3)生产杂交种子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因为可以提高穗从顶叶处的伸长度,延长花开放时间,增加柱头伸出率以及延长柱头可受粉时间。CMS品系的一个主要缺点是穗  相似文献   

20.
罗闰良  周承恕 《种子》2000,(6):73-74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我国独创的农业高新技术,业已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在种子生产中(以湖南省为例),存在违法生产经营、生产者没有掌握制种技术、原种生产技术把关失严等问题。要坚持“省提、省繁、基地制种”的种子生产管理体制,严格按照原种繁殖和程序与方法操作,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和监测,抓好种子生产技术培训,促进两系杂交稻及其种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