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毒豇豆”事件刚结束,青岛市就再爆出惊人的“毒韭菜”事件,9人因食用韭菜之后出现了头疼、恶心、腹泻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属于有机磷中毒,是韭菜上的残余农药严重超标导致中毒!毒豇豆、毒奶粉、毒韭菜.让公众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而忐忑,那明天还会有什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由环境污染、人为因素等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致使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而作为食品生产基础的农产品。其质量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三鹿奶粉事件”刚刚尘埃落定,海南“毒豇豆事件”、青岛“毒韭菜事件”又再次敲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3.
今春,因被抽检出含有高毒农药残留,海南产豇豆一时令全国各地闻之色变,纷纷被限制入市。毒豇豆,不仅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而且也使海南菜农成为该事件的直接受害者。近些年来,从苏丹红事件、桔子蛆虫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直至  相似文献   

4.
2010年注定为农药行业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我国农药行业卷入海南毒甄豆事件中,海南毒豇豆事件犹如一场强烈的冲击波,冲击着行业内的大大小小的农药企业.一场诚信危机迎面而来,对我国农药产业发展和农药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毒豇豆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系列的思考:影响几何?风险何在?面对越来越强的毒豇豆冲击波,农药行业又该如何应对危机,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5.
<正>姜农明知故犯,施用剧毒农药的大姜自己不吃,"问题姜"冒"安全姜"品牌入市,真是令人切齿。这是一起典型的违规使用农药事件。此风不刹,海南"毒豇豆"事件、福建"毒乌龙茶"事件、山东"毒韭菜"事件、湖南"毒金银花"事件等悲剧又会"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非法使用甲胺磷的海南“毒豇豆事件”等与农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一时间农药成了众矢之的,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还在于该领域的科学创新.这是最近举行的一场高层农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以来,海南豇豆连续3次在武汉被检出含有禁用高毒农药水胺硫磷。  相似文献   

8.
2月22日,合肥市农业局在周谷堆批发市场对豇豆进行抽检时,发现了来自海南的“毒豇豆”。此后,湖北、广东等地农贸市场检出海南豇豆农药残留超标。这些反季节蔬菜究竟怎么了?辽宁省抚顺市农民徐元清,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黑幕……  相似文献   

9.
“毒韭菜”、“毒豇豆”、“问题白菜”等事件。多为个别散户违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所致。暴露出一家一户传统生产方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10,(6):11-11
近期,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海南豇豆含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残留,并从2月7日起停止销售海南豇豆。上海、南京等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下发通知,对进入市场的豇豆进行重点监控和检测,并对海南豇豆进行了封杀。就海南有毒豇豆各大媒体展开评论。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是潜在危害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其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严重危害性、时间紧迫性以及公众关注性等特点.一旦发生就很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而农产品生产由于链条长、环节多、生产主体分散、监管力量薄弱等原因,极容易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事件。如“多宝鱼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海南豇豆事件”等,每个事件的发生几乎都给其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党中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南毒豇豆"事件,沈阳市农业检测中心加强对南方豆类蔬菜的检测力度,确保沈阳市民吃上放心蔬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毒韭菜”、“毒豇豆”、“毒姜”和“毒豆芽”等一系列事件,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威胁着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农药残余”一词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或食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本体和有毒代谢物及杂质。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农药污染蔬菜造成人畜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海南的毒豇豆,南京的毒韭菜案例已为人们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敲响了警钟,生产无公害蔬菜已成为当务之急。避免农药对蔬菜的污染,根本的办法就是抓好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现将其中的生物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武汉市农业局公布海南的5个豇豆样品农药残留超标,消息一出,全国震惊,“毒豇豆”瞬时成为焦点,并造成全国豇豆烂市. 2011年3月15日,央视披露河南济源双汇公司收购“瘦肉精”猪肉,随后曝光了河南省孟州市等地的十几家养猪场都在使用“瘦肉精”.此事件波及了整个生猪产业. 2011年5月,江苏丹阳市西瓜“爆炸”的消息,以爆炸式的速度传播,成为国内舆论的焦点.尽管农技专家作出解释,但当地西瓜依然滞销. 2011年6月,一则“使用乙烯利催熟香蕉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不实报道,导致合理使用化学催熟类药品喷洒的海南香蕉大量滞销.几天之内,香蕉价格下跌50%以上,部分消费者也产生了恐慌心理.  相似文献   

16.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压力日益增大,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田和灌溉用水造成污染,加上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镉大米、毒豇豆、毒生姜等事件,给生产、消费造成很大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17.
豇豆是市场常见的“菜篮子”保供蔬菜品种,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针对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用药频繁、花果同期、采摘间隔期短,且多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喷洒农药后在间隔期内采摘导致豇豆中的农药或重金属残留超标,严重影响菜农收益。为确保豇豆质量安全,需加强对豇豆质量安全抽检监测。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采用早春大棚双膜保护地栽培、精准滴灌施药、弥粉法施药防治病害等技术,从生产源头避免“毒豆角”事件发生,供种植豇豆的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南毒豇豆事件对广西植保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维海   《广西农学报》2010,25(2):86-87,96
本文通过分析海南毒豇豆事件的成因,得到了发展广西植保的几点启示:植保工作首先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指导;用非常办法加大对禁用高毒农药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等。  相似文献   

19.
三聚氰胺、毒豇豆、麦乐鸡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都牵涉到"食品添加剂"这一"元凶",以致公众谈"剂"色变。趁此时机,一些食品企业也打着"纯天然""绝不添加防腐剂""不含任何添加剂"等幌子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其实,“添加剂”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存在,“纯天然”不是绝对存在。不一味排斥也不盲目认同,科学对待“添加剂”才是理智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我们能吃什么?海南的毒豇豆、山东的毒韭菜事件极大地提升了广大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给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既要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又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既要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的前提下,又要降低农药化学品的投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让城乡居民吃上放心农产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的实践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