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月渔事     
二月份,农历节气是立春和雨水,春天伊始,雨水增加,气温虽然逐渐回升,但仍较冷,水产养殖品种还处于越冬期,下面就常见养殖品种的  相似文献   

2.
张金宗 《北京农业》2008,(11):33-34
1鱼类越冬时的生理特点 鱼类(北方养殖越冬品种多为4大家鱼,而广东珠三角地区除养殖越冬品种4大家鱼外,还有一半是热带、亚热带鱼类:罗非、淡水白鲳、革胡子鲶、泰国野鲮、土鲮鱼及塘虱等)冬季要在4.5℃的水体中度过漫长的6个月(此是指北方地区,而热带、亚热带鱼类大都要死亡,  相似文献   

3.
秋末冬初,随着温度的下降,各种水产养殖品种逐渐由旺食转为少食、停食,甚至进入冬眠阶段。当水温降至10℃左右时,水产养殖产品的管理一方面要做好已达商品规格的养殖品种的上市捕捞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好未达商品规格的养殖品种的越冬准备,加强管理,保证其安全越冬。为了确保水产  相似文献   

4.
北方蜜蜂养殖区进人冬季(吉林省11月中旬)后,当白天气温低于5℃时.蜜蜂完全停止出巢飞行活动.在巢脾上结成越冬蜂团.进人越冬阶段.直到翌年3月上旬.蜂团逐渐解散.越冬蜂出巢开始做排泄飞行活动为止.越冬期结束。蜜蜂越冬期管理是蜜蜂养殖产业的难点课题.生产上由于气候、环境和管理等诸多变化因素作用.越冬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需要注意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颜永胜 《当代农业》2013,(22):38-39
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经验,将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与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一、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 1.水体缺氧严重(1)多年未清淤,池底淤泥沉积过多.造成池水恶化,耗氧增加,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2)池水过瘦、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气不够水体生物的消耗.再加上肥水措施没跟上.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3)池中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养殖河纯效益显著,但其越冬问题却一直困绕着广大养殖户。河鲍越冬是指池塘养殖的大规格河鲍鱼种或未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安全越冬。现将养殖河鲍室内越冬技术介绍给养殖户,以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杨保国 《新农村》2005,(11):21-21
稻田养殖虾蟹,暂养池必须大而深,秋季没有种植其他作物。可在越冬前灌满田水,留田越冬。越冬池内宜放置一些水花生或柳树根,为越冬提供良好的保温条件。  相似文献   

8.
长春地区试种冬小麦初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研究选用9个国内、外优良冬小麦品种在长春地区试种。结果表明,9个冬小麦品种均能越冬,其越冬百分率为55.6%到80.7%,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各品种的成熟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之间。对株高、穗长、单株穗数、主穗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单株产量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加644表现最好,适合在长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王文彬 《新农业》2011,(12):55-56
影响养殖鱼类越冬安全的因素主要是越冬池塘条件差,放养密度过大,鱼类个小体质弱或受伤致病,管理不善引起死亡等。许多养殖户由于忽视水产品越冬安全,导致越冬死亡率居高不下,效益不佳。  相似文献   

10.
黑鱼,学名乌鳢,是鳢科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由于市场需求大,效益明显,池塘养殖黑鱼成为近年内陆地区淡水养殖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因黑鱼一般为二年上市,故其在北方地区的安全越冬显得十分重要,我们针对近年我市不断出现的黑鱼越冬死亡现象作了认真  相似文献   

11.
蔡占奎 《农家参谋》2013,(12):22-22
一、水域条件。稻田养殖虾蟹,暂养池必须大而深。秋季没有种植其他作物,可在越冬前灌满田水,留田越冬。越冬池内宜放置一些水花生或柳树根,为越冬提供良好的保温条件。  相似文献   

12.
蜜蜂躯体嫩娇,非常害怕严寒。因此,越冬管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我国南北各省区的气温相差很大.蜂群越冬的管理方法也不同。但概括起来不外乎窖内越冬和室外越冬两种,北方寒冷地区适用于窖内越冬法.南方温暖地区适用于室外越冬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蜂越冬管理是保存蜂群实力的养殖关键技术,蜂群的实力好坏,直接影响到来年的养蜂生产,因此必须做好中蜂越冬适龄蜂的培育和留足越冬饲料.布置好蜂巢,对蜂群进行保温、防寒等工作,才有利于中蜂群的安全越冬以及早春蜂群的发展和蜂产品的高产。  相似文献   

14.
南美白对虾越冬养殖属于反季节养殖。白对虾适宜生长温度是15—38℃。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其摄食即受影响.10℃以下时侧卧,在自然条件下,白对虾无法正常越冬。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乡采取积极措施对南美白对虾进行越冬养殖,使得平均虾价每公斤增加了20多元。每亩虾池每年产值可增加10000元以上。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魏三 《农家致富》2005,(1):38-38
收捕黄鳝人工养殖黄鳝,越冬前要收捕清塘。(1)用竹制鳝笼若干,内放猪肝、蚯蚓等诱饵,置塘四周或底部,夜置晨取,可收捕80%以上。(2)用2~4平方米的网片置于水中,网片正中置黄鳝爱食的饵料,随后盖上芦席或草包沉入水底,约15分钟后.将四角迅速提起.掀开芦席或草包,便可收捕大量黄鳝,起捕率可高达90%左右。(3)越冬前,  相似文献   

16.
鳄龟稚龟越冬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鳄龟的养殖方式,在2个长1.2m、宽0.6m、高0.4m的养殖箱中开展鳄龟稚龟控温越冬养殖试验。共放养体重25~45g,只的稚龟70只,平均密度48只艋,控制温度(29±1)℃,投喂野杂鱼和玉米粉、甲鱼配合饲料等,经过150d的越冬养殖,成活70只,成活率100%,平均体重245g,平均日增重1.4g/N,生长效果显著。试验表明,在特制的越冬养殖箱进行鳄龟稚龟越冬养殖,设施简易、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管理方便,龟苗生长快,发育正常,成活率高,养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业户逐年增加,有些人对林蛙的特性不甚了解,因而制约了养殖生产。特别是在林蛙越冬环节,采用"平面越冬"技术,在养殖数量增多而越冬池无地扩建时,林蛙只能超密度越冬,常常越冬失败,损失巨大。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研究所通过养殖试验,探究出了"立体越冬"技术。采用本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林蛙越冬数量,越冬成活率高;而且可以减少越冬期的室用面积,降低养殖管理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同时,有利于林蛙人工养殖的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蜜蜂虽然具有适应越冬环境的生物学特性,但是人工养殖蜜蜂的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必须靠人为条件来帮助,才能安全越冬。蜜蜂安全越冬要做好强壮蜂群的培养,蜂巢的合理布置,越冬场所的选择,越冬期日常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搞好越冬饲料的贮备。蜜蜂在越冬期死亡,很少是冻死的,而大  相似文献   

19.
黄鳝养殖越冬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越冬准备、越冬管理和复苏管理三个方面介绍了黄鳝养殖越冬管理技术,以期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月渔事     
蔡永祥 《当代农业》2009,(24):44-45
一月份,已进入寒冬季节,农历节气是小寒和大寒,此时气温明显下降,时而出现冰冻天气,而养殖品种正处于越冬期。总体上讲,由于天气寒冷,水温低,养殖生产进入休整时期,主要渔事是做好当年收获及翌年的养殖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