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月渔事     
一、池塘常规养殖鱼类的管理水温回升后,多数鱼摄食量逐渐增加,达20℃以上时已进入生长旺季,因此投饵应尽量满足需求,日投饵次数应达2次,上、下午各1次。养殖  相似文献   

2.
一、淡水常规鱼类1.成鱼养殖:立冬、小雪、大雪节气水温23—16℃,日投饵率从5%渐降至3%,增氧机日开机时间从8小时逐渐缩短至5小时,每10天换水1—2次,于食场用漂白粉挂袋1次。年初放养或上一年原塘留种的大规格草鱼鱼种,可于立冬、小雪期间择时进行当年的第4次轮捕。  相似文献   

3.
一、淡水常规鱼类1.成鱼养殖:立秋、处暑、白露节气气温渐降,但水温下降相对于气温具有明显滞后性,淡水水温31—29℃,仍处全年最高值,临近淡水常规鱼类的生长适温上限,鱼类生长速度仍较快,摄食量大,同时残饵、代谢产物的累积易致水质突变,水质管理难度加大,因而防暑降温、水质调控是此阶段的管理重点。池塘水深保持最高位,每5天换水1次,每10天于食场用漂白粉挂袋1次。增氧机日开机时间控制在5—8小时,中午开机不低于2小时,遇闷热、雷雨天气,气压低,应适时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高温期应控制投饵量,日投饵率约占体重3%,每天的投喂次数以两次为宜,每次以1小  相似文献   

4.
张明  陆益 《新农村》2008,(7):24-24
准确掌握投饵量,既可使养殖鱼类吃饱吃好,又不至于造成饲料浪费。现将常用的定量投饵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主要季节,为了保证养殖稳产、高产,养殖户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饲养管理夏季水温在20~28℃、特别是25~28℃时,鱼类生长最旺,饵料效率最高,应抓紧投喂,以保证实现高产。饵料每天投喂3次、青饵料1~2次。投饵量可根据  相似文献   

6.
优种优放 选择优质健康、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种苗。按照自身池塘、稻田池。合理计算放养数量,改变繁殖池不干塘、不计数的养殖低产方式。选择好专用饵料,配备增氧机。 科学投喂 以鱼类自身特点,精心组织投喂好饵料,即要使鱼类吃饱吃好,又要及时根据天气变化调整好投饵数量,防止投喂霉烂变质饵料,造成水质败坏。带来病害。水体有害物增多。要注意三点:一是养蟹池塘,投饵以植物性  相似文献   

7.
康哲 《农家顾问》2008,(10):51-51
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鱼类最适pH范围应为弱碱性的水环境,淡水养殖一般要求pH在6.5~8.5之间,最适pH范围以7~8.5为宜。养殖池水中pH过高或过低均对鱼类生长不利,pH低于4.4则养殖鱼类死亡率达7%-20%,pH低于4则养殖鱼类全部死亡;pH高于10.4则养殖鱼类死亡率达20%~89%,pH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鱼类死亡。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物联网技术在鱼类养殖监控方面的1个应用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水温、溶解氧、p H值等参数的采集、处理和预警,实现了视频监控、增氧机自动控制以及鱼类的投食功能。该系统适用于目前大多数情况的水产养殖和水环境监测,并增加了水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监测的特色功能。  相似文献   

9.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鱼类活动增强,摄食量增加,水温环境也比较适宜于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及时做好春季养殖管理,是渔业增产的第一步,所以在养殖过程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正暮春初夏时节,水体环境变化明显,做好水产养殖前期管理,对于全年的渔业生产至关重要。1.常规鱼类养殖对于上年存塘的鱼类,随着水温的回升摄食量逐渐增加,为加速鱼类生长,投饲应逐渐满足其需求。对于高产精养池因养殖密度较高,要注意观察"暗浮头"现象,严重时应及时采取加注新水或启用增氧机增氧。对于滤食性鱼类,应适当增加施肥量,以施发酵后的有机肥为好;  相似文献   

11.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池塘养殖鱼类稳产高产,应做好以下管理技术工作。一、要加强饲喂夏季水温较高,一般20—28℃,特别是25—28℃之间时,鱼类生长最快,饲料效率最高。一般精饲料投喂3次,以投下后半小时吃完为适度,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以当天吃完为适度,鲜活贝料(破壳)每天投喂一次,以下次投喂前吃完为适度。投饵量还要根据天气、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如天气晴朗,水质清爽,水中溶氧量高,鱼类摄食旺盛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结构的调整,放养密度不断加大,投饵肥量也相应增加,水中有机物和耗氧因子逐渐增多,因而容易发生鱼类因缺氧而浮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近年随着养殖技术的普及与提高.精养鱼塘发展较快.但是精养水体鱼类一旦发病,往往难于治疗.损失极大。随着精养鱼塘的日渐老化.鱼类发病的机率也日益增加,鱼病防治成本越来越大。下面就如何在养殖中预防好鱼病谈几点用药技巧。  相似文献   

14.
李静 《油气储运》2007,(3):10-10
近年来,水库养殖随着鱼类放养密度的不断增加,鱼病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外来病菌侵入和施肥不合理造成的,应采取如下措施预防。  相似文献   

15.
鱼儿离不开水.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水质的好坏与鱼类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良好的水质可以促进鱼类生长发育,而不良水质会影响其生长.乃至带来灭顶之灾。由于目前水产集约化养殖比较普遍.养殖中投入品越来越多,水质的调控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调控好鱼塘的水质,已成为许多养殖者孜孜以求的技术。下面结合生产实际.谈几点水质调控技巧.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在7℃-32℃范围内,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鱼、鳊鱼等  相似文献   

17.
夏秋池塘养殖常常遭遇暴雨的危害,从而引起养殖鱼类的多种疾病,如不及时加以有效防治,就会造成重大损失.那么,暴雨过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鱼类和水产的疾病呢? 一、及时换水 暴雨过后,对鱼、虾、蟹和贝类养殖的池塘应及时换水,通过几次换水,逐渐将塘水pH值和盐度调节到鱼、虾、蟹和贝类正常的生理需要范围内.换水不能操之过急,第一次换水以排去表层水为好,不可一次将池水排出滩面(尤其是晴热的白天),否则不仅对鱼类会有很大影响,对蟹类、贝类也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掌握投饵技巧是实现养鱼高效的关键措施.投饵应掌握“匀、足、好”的基本原则,坚持“四定”“四看”投喂法.现将高效养鱼的投饵技巧介绍如下: 一、掌握“匀、足、好”的投饵原则 “匀”: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鱼类摄食的营养需要,每天均匀地投喂.  相似文献   

19.
大规模的渔业养殖,需要大批量饵料的投放与管理,如果还沿用传统的人工方法,势必增加人力成本,而且达不到科学配方的准确要求,这就需要一些机械工具来帮助养殖者完成投饵之类的常规工作。渔用自动投饵机自然成为广大养殖者高密度精养鱼塘不可缺少的机械设备之一。正确使用鱼塘投饵机投喂配合饲料,能使池底基本无残余饲料,水体中少量残饵、粪便可被水质良好的塘水自净,池塘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体系,故鱼类病害少,使用药物也少,生产的鱼类可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提升鱼类品质,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养殖工作效率,增加设备的使用年限,降低投入成本,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20.
对岩滩库区生态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投饵的条件下,在岩滩库区新形成的水域,依靠水域的天然饵料进行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是可行的;通过精心的管理,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