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接到一个电话,手机就莫名其妙地多了一项新服务,可我连用都没用过,话费就不知不觉地被扣光了。为什么手机用户们会屡次中招,消费者究竟是怎样稀里糊涂地定制业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SP(手机增值业务提供商)给出了答案——电话营  相似文献   

2.
商务人士现在进入了一个不接手机的时代。如果你在一个公共场合听到某人手机响了,凭如下的举动你可以判断他的身份。 拿起电话,“喂你好,请问是哪位?”一般是业务代表或推销员。拿起电话,“喂,我现在不方便,回头再说吧。”身份难以判断,但对方的身份肯定是老婆、老公或者情人。你既然不方便,就不能不接这个电话吗?不能。因为老婆和情人会借题发挥,“连我的电话都不接了?!”  相似文献   

3.
近期,一些商家向消费者推销一种所谓的“万能”手机充值卡,称这种卡不分移动、联通公司客户都能使用,而且价格优惠,面值100元的充值卡仅60元。消费者购卡后现场充值,很快就收到“充值100元成功”的提示短信,但只打了几个电话,就出现余额不足无法接通的状况。拨打话费查询电话被告知卡内的余额为零。  相似文献   

4.
宜农 《农技服务》2006,(7):54-54
当前,打着IP旗号的电话产品可谓层出不穷。最近又有一种“回拨卡”以便宜为卖点冲进长话市场。据销售者承诺,无论打市话或国内长途,无论用手机或固话或小灵通,一律0.15元/分钟,这诱人的价格优势无疑是一道刺穿消费者警惕防线的利器。  相似文献   

5.
电话接通,手机里传来郭成金的声音:”怎么了?我正要上课去.莫急.我明天就来村里,到你的棚子去……”  相似文献   

6.
近来虚假电视购物广告屡禁不止,产品类别也由医药保健品向手机、“金”饰品等中高档商品转移。值得注意的是.从2008年以来.富裕起来的农民逐渐成为了虚假电视购物广告的受骗主体.专家建议:治理虚假电视购物广告要实行“问责制”,一旦播出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所造成消费者的一切损失都应由播出媒体承担。  相似文献   

7.
IP电话终于开通了.其价格既不如人们期望中的那么便宜.通话质量也不像人们担心的那样差。IP电话并不是新鲜事,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福州IP电话诉讼赛。几位“网虫”在连接Internet的PC机上插上IP电话网关,便可接通IP电话,甚至经营“长话”业务。这种“小作坊”式IP电话的质量自然难以保证,接通范围也十分有限。与其说这是IP电话,倒不如称之为Internet的一种增值服务更为确切,而将IP电话服务大规模推向用户则并不这么简单。从技术上讲,IP电话是可以大大省钱的,但大规模开展IP电话服务还将涉及许…  相似文献   

8.
自动切换。把中国移动手机呼叫转移到“全球呼”或把中国联通手机呼叫转移到“如意呼”上。当有打电话进来时,手机会自动转移到该号码,然后给你发一个短信,告诉你谁曾经拨打过你的电话,成功接收后每次收费 0.1元。如有必要,按照短信上的电话号码拨打回去即可。这种方式可以对付那些你不愿接听的电话。  相似文献   

9.
梅子 《农家顾问》2011,(11):54-54
随着手机的快速普及,现在几乎到了人手一部的程度,我们每天都和手机有着"亲密接触",但是电磁辐射也就悄然地于无形中伤害着我们的身体。提醒大家改掉以下7种不良的打电话习惯。1.躲到墙角悄悄说对于私密电话.不少人喜欢躲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  相似文献   

10.
黄金旺 《农家顾问》2004,(10):64-64
在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逐渐普及的今天,招聘单位可以通过电话来考察求职者;求职者也可在电话中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攻关”能力。下面就电话求职的技巧谈几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有奖问答可能是骗局,好友留言也许是陷阱。河南省通信管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谨防陷入手机信息提供商的业务消费陷阱。针对近期部分手机信息提供商利用手机短信、QQ、互联网等途径群发短信,诱骗用户通过手机使用相关业务这一突出现  相似文献   

12.
在手机为大家沟通带来便利的同时,骚扰电话、短信.诈骗电话、短信随之而来。被骗的人伤心不已.没有被骗的也许是没有遇到.或是遇到了也能轻松识破骗局.但识破之后有没有向公安机关举报呢?笔者身边就遇到很多朋友.从来就不知道诈骗、骚扰、不良信息的电话、短信可以拨打110举报,还以为110电话只是遇到那些杀人抢劫的事才打。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迷你”似乎正成为一种潮流.消费者也愈发青睐微型产品,如电话、计算机、音乐播放器等,连水果也不例外。一般的西瓜都有皮球大小,谁曾想还有拇指般大小的西瓜。记者日前在素有“胶东西瓜第一镇”的明村镇采访时.见到了刚刚培育出的“拇指西瓜”。  相似文献   

14.
金农热线——16808080.是辽宁省农委、辽宁省信息产业厅、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通信管理局、中国网通辽宁分公司联合推出的服务“三农”的电话咨询业务.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09,(19):58-58
经常使用手机接打电话的人应该注意到。有一些不经意的接听电话动作.有可能会给您的健康带来隐患.私密电话“躲到墙角悄悄说”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基于同样的道理.身处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时.也应少打手机。  相似文献   

16.
商务人士现在进入了一个不接手机的时代。如果你在一个公共场合听到某人手机响了,凭如下的举动你可以判断他的身份。拿起电话,"喂你好,请问是哪位?"一般是业务代表或推销员。拿起电话,"喂,我现在不方便,回头再说吧。"身份难以判断,  相似文献   

17.
幽默     
《当代农业》2011,(20):62-62
手机功能 吃饭时旁边桌的老外用蹩脚的中文问我:“你们的手机都有检测有毒物质的功能吗?”我听了一头雾水.说:“没有啊。”他不好意思地说:“我看你们很多人都在吃饭前拿手机对着食物拍照.我还以为……”  相似文献   

18.
《当代农业》2011,(20):11-11
近期,《农家致富》手机报编辑部不断接到读者朋友的电话.咨询如何订阅手机报.我们提供以下两种订阅方法:一是发信息订阅。发送欲订阅版本代码(见本页页脚)到1258230.例如。想订阅畜禽养殖版。可直接发送数字05给1258230。二是到柜台订阅。可携手机到当地移动公司营业厅柜台。请服务人员帮助开通业务。  相似文献   

19.
“您好.我是平价姐姐……”.“平价姐姐”刁茜在办公桌前不停地接着电话.虽然目前一年销售额将近500万元.但她的压力还是很大。这个几年前在四川老家当下岗女工的小女子.经过几年打拼.如今却在建材销售这个“土行当”里.玩起“高科技”。  相似文献   

20.
施雷 《农家致富》2006,(3):56-56
如今手机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一些麻烦。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一旦身边离了手机.就立刻觉得心里没着没落的,心理学家分析,像这样的情况.很可能是患了所谓的“手机焦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