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席草螟又名尖翅卷叶蛾,土名又称席草钻心虫。我地席草面积较大,每年因其危害损失较重。为搞好预测预报,正确指导广大草农搞好防治工作,笔者经多年探索观察,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现介绍如下:1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5.5~6.5毫米,体色灰白,腹末圆钝;雄成虫体长  相似文献   

3.
温小玲  吴希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09-9310
主要介绍了樟巢螟(Orthaga a chatatina Butier)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分析了暴发成灾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樟巢螟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雪芬  黄顺  朱广慧  王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98-2199,2223
根据2002~2004年连续3年田间系统调查,樟巢螟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香樟树冠下浅土层内越冬;第1、2代幼虫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初和8月下旬~9月初。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在幼虫初孵期分别用4.5%高效氯氰菊酯、2.5%敌杀死乳油2 000倍液,2.5%灭幼脲1号、1%杀虫素(Bt制剂)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防治,效果明显,校正防效达75.7%~87.4%。多年田间防治实践表明,采用园林技术、人工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能控制樟巢螟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5.
黑斑瘤蛾Nola melanota Hampson的寄主植物和生活史在国内外都未见报道,1995年首次在贵阳发现时危害紫薇十分严重。为了探索该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在贵阳和长沙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对黑斑瘤蛾卵,幼虫及蛹茧进行了描述,报道了该虫的年生活史,发生特点,危害习性等生物学特性,并据此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稠李巢蛾在四平地区1a发生1代,是经济林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为害稠李、杜梨、苹果等的叶片。可采用营造混交林;加强检疫;剪除带卵块或丝巢的枝条,集中烧毁;药剂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樟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樟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影响其大发生的环境因子,并总结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福寿螺在佛山年发生2~3代,温度是直接影响其发育速度和发生世代的主要因素。1991~1992年室外饲养观察,产卵母螺寿命一般4~8个月,卵粒孵化率平均79.1%;每年4~10月是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其中5~6月和9~10月是幼螺高峰期,初孵幼螺长至成螺成话率只有54%。防治上以药物防治为主,可施用76%百螺杀或9%密达颗粒剂,防效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9.
樟巢螟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又名樟叶瘤丛螟、栗叶瘤丛螟,是香樟树的主要食叶害虫,近年来在吴江市危害日趋严重。香樟因四季常绿、树态优美而被各地作为绿化的首选树种,在吴江市主要公路沿线及街道种植近10万株。2003-2004年樟巢螟连续两年在吴江暴发成灾,其中2003年虫害株率达97%,单株虫苞数平均16.7个,最多125个,虫苞内平均幼虫15.2条,到9月上旬~10月上旬,受危害严重路段两侧的香樟树梢挂满枯黄色鸟巢状虫苞,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来年生长,也破坏绿色景观。  相似文献   

10.
松梢螟在宁夏每年发生2代,卵散产在被害枝梢枯黄针叶的凹槽处,以幼虫在被害枯梢及球果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枝干伤口皮下越冬.越冬幼虫于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高峰不显著,有世代重迭现象,在被害梢内继续蛀食,能够蛀食到2a生枝条内或转枝转条取食.松梢螟的发生与保护区的温度、湿度、降雨量、林龄、郁闭度等均有一定的关系.该文阐述了松梢螟的分布、寄主及危害,以及生物学特性、特征及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橄绿瘤丛螟和栗叶瘤丛螟是两个习见的近缘种。国内有关林业害虫的文献,往往将其混淆。本文就这两种瘤丛螟的分布,寄主和形态等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栗叶瘤丛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栗叶瘤丝螟是福建省锥栗林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福建闽北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浅土中结茧越冬.卵期5~9d,幼虫期第1代33~47d,第2代236~283d,蛹期13~28d,成虫寿命3~5d.每雌产卵量46~87粒.试验表明,10%氯氰菊酯2000倍液+苏云金杆菌500亿孢子/L+白僵菌5亿孢子/L混合剂或者10%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者80%敌敌畏1000倍液对该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樟树是一种广泛种植的绿化常绿乔木,而樟巢螟是樟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它不仅危害树木生长,其所筑的虫巢也影响了樟树的美观。本文介绍了樟巢螟的形态特征与危害、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园林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樟巢螟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提出防治对策,以为泰兴市樟巢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樟巢螟、樟叶蜂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表明,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Bulter)和樟叶蜂(Moricella rufonotaRohwer)是上海地区危害香樟生长和影响景观效果的2大重要食叶害虫。樟巢螟在上海地区年发生2~3代,6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下旬分别为一代、二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10月份发生少量第三代幼虫危害。樟叶蜂一般年发生2代,4月中下旬~5月上旬、6月分别为一代、二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通过试验,印楝素、杀虫安、抑太保、毒丝本、甲胺基阿维菌素和安打等高效低毒农药对1~2龄樟巢螟或樟叶蜂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樟巢螟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果表明,巢螟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2 ℃的8.481 d缩至34 ℃的5.035 d,孵化率在31 ℃最高,99.67%;幼虫各龄期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有不同变化,在28 ℃或31 ℃时为最短历期;蛹的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34 ℃时最短,11.143 d.在同一温度下,~2龄幼虫死亡率最高,次为5龄幼虫;不同温度同一龄期条件下,4 ℃死亡率最高,8 ℃死亡率最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浙江诸暨市“樟巢螟”的危害现状与发生特点的论述,提出了防治该害虫继续危害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及其诱蛾活性.[方法]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樟巢螟雌蛾的性腺体提取物和合成标样比较分析,并用与樟巢螟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的异构体进行触角点位的生理测定,最后开展田间诱集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佳性信息素混合物.[结果]雄虫触角对各种剂量的Z11-16:Ac产生强烈的EAG反应.在同一水平下,樟巢螟雄虫触角对植物气味物质和Z1 1-16:Ac异构物的EAG反应都低于Z11-16:Ac.在田间试验中,单一的Z11-16:Ac或其混合物质均能诱集樟巢螟雌虫.[结论]Z11-16:Ac是樟巢螟雌蛾性信息主要组分,对樟巢螟雄蛾具有诱集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